第269章 大明中興後繼有人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作者:金色魚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話落,朱慈烺隻是略微思忖就調理分明的朗朗應道:
“回稟父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這兩句是指戰爭是一個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生死,國家存亡,不可不察且研之。”
“此乃強調戰爭於國家的重要性,提醒統治者和領軍將領要高度重視戰爭,不可輕起戰端。”
“所以要從道、天、地、將、法五個方麵來分析比較,從而探索戰爭勝負及利害關係。”
聽了朱慈烺的解釋,崇禎不由暗暗稱讚:不愧是朕的便宜兒子,也忒厲害了吧!
不管是盧象升教的好還是便宜兒子天賦異稟,這對孫子兵法的理解都與遠遠超過其他孩童,甚至比成年人理解更為深刻。
“烺兒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就對孫子兵法有如此理解,想來在學業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有如此麒麟兒朕心甚慰。”
崇禎心裏想著麵露喜色微微頷首,擺出一個老父親應有的欣慰,一番誇讚後轉而接著問道:
“那烺兒可知書中的道、天、地、將、法又是何意?”
聞言,朱慈烺似胸有成竹,沒有絲毫遲滯就拱手答道:“回稟父皇,道、天、地、將、法中的“道”即是政治和道義,說的是戰爭中軍民與君王的意願是否一致。”
“其中的‘天’即是天時,包括晝夜、陰晴、寒暑等自然氣候條件是否利於戰爭。”
“‘地’即是地利,包括地形的遠近、險易、廣狹、等均會能影響戰爭的成敗。”
“‘將’即是將領要具備智慧、信譽、仁愛、勇氣、威嚴等品質方可領軍。”
“最後的‘法’即是法製,包括軍隊的編製、指揮、管理、後勤等製度是否合理。”
“這“五事”乃是孫子認為判斷戰爭成敗勝負的關鍵因素。”
聽完朱慈烺逐字逐句的解釋,崇禎樂的“哈哈”大笑:“好好好,有兒如此當浮一大白,我兒將來必定是個智勇雙全的雄主,如此這般我大明中興後繼有人了。”
崇禎說著自顧自的抬起酒杯一飲而盡。
身側嬌美絕倫的周皇後見兒子有出息崇禎又如此高興,不由笑逐顏開輕抬玉手一邊給崇禎斟酒一邊說道:
“烺兒能有如此成就,還得虧陛下給烺兒找了一位好老師,這說到底也是陛下的功勞。”
“臣妾有孕在身不能飲酒,隻能給陛下滿斟此杯了。”
得了崇禎誇讚的小孩哥朱慈烺更是喜形於色。
以往父皇整天忙於國事,從未這樣如此誇讚過自己,看來想要得到父皇的重視以後自己還得刻苦學習才行。
朱慈烺人小鬼大的想著,更是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就這樣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直至半個時辰後宴席結束,朱慈烺和坤興公主就被宮女太監帶離坤寧宮。
“你們暫且退下,本宮與陛下有事商談。”
崇禎看著朱慈烺走出大殿的小身板,沒由來愣愣發呆思緒發散,不知心裏在想什麽,直到周皇後發聲才回過神。
見緩緩退出大殿的宮女太監不知想到了什麽神情古怪,隻因這樣的場景,自周皇後有孕後他以經曆好幾次。
是以心中雖然已有猜測,但還是扭頭看著周皇後問道:“婉兒有什麽事,這麽神神秘秘的?”
“陛下又何必明知故問,雅妃入宮已有兩日,陛下卻不曾去景仁宮,難不成陛下嫌雅妃是草原蠻夷出身不肯臨幸?”
崇禎聽著周皇後的話,腦中不由浮現出那個頭頂雪白狐皮圓帽留有兩條大辮子、自帶幾分英氣,渾身透著少女青春氣息的草原公主微微搖頭:
“婉兒誤會了,朕不去景仁宮並不是嫌棄雅妃的出身,而是操勞國事,無暇顧及。”
崇禎這話說得那可是一點沒違心,他可不是什麽柳下惠,更何況朵雅還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小親。
至於出生什麽的對於他這個後世穿越之人來說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畢竟將來壓服世界後的洋馬可是跨人種的,沒和朵雅發生關係確實是時間不湊巧。
聞言,周皇後螓首微點,便自顧自起身跪了下來:“既如此,還是讓臣妾來服侍陛下吧!”
崇禎見狀,趕忙一把扶起周皇後:“婉兒有孕在身,卻不可再跪,以免動了胎氣。”
崇禎說的鄭重,周皇後卻不以為意,隻以為崇禎是厭倦這口,是以思緒飛轉嬌聲說道:“陛下若是不喜臣妾跪地服侍,臣妾可以換別的……”
周皇後這話,引得崇禎一陣胡思亂想,浴火盾生,可一想到明日便要率軍北上,又往心間澆了盆冷水。
“婉兒不必如此,朕今日來坤寧宮隻是單純想陪婉兒和烺兒、坤興吃頓飯,因為明日朕將領軍北上,恐怕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回京。”
崇禎這話一出,周皇後臉色霎時一變,神色變得慌張起來。
“陛下何故要禦駕領軍,可是北邊的建奴又打過來了?”
“就算是北邊的建奴打過來了,這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領軍之人,需要陛下親自領軍嗎?”
不等崇禎解釋,周皇後便一連兩問,看著神色緊張的周皇後,崇禎內心不由一暖拉起柔荑緩聲說道:
“婉兒不必憂心,不是北方的建奴打過來了,而是朕以想與草原部落聯合抗擊建奴,所以需要朕親自前往邊關商談,此行並無危險。”
崇禎嘴上說著沒危險,其實他心裏無比清楚,此行既是為了立大明士氣,那最後不管能不能成功收編察哈爾,他都要領軍入草原與忠於建奴的那些草原部落一戰,否則又談何立士氣。
所以危險肯定是有危險的,隻不過是不想讓周皇後擔心,才說出這半真半假的話來。
果然,聽到崇禎這番說辭,舒緩後才稍顯安心,很是關切的說道:
“軍國大事臣妾不懂,可常言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陛下此行萬萬不可大意,且要以己身安危為重。”
崇禎微微頷首,擺出輕鬆姿態“哈哈”一笑:“朕有數萬大軍隨行,婉兒大可放心。”
崇禎的輕鬆姿態,沒由來讓周皇後多了幾分安心。
“陛下既然明日便要領軍北上,那不如今晚就在坤寧宮歇息。”
崇禎本想留下的,可一想到溫柔鄉是英雄塚,生怕自己留下忍不住透支體力,於是趕忙說道:
“出征在即,朕尚有些事情要交代,就不在坤寧宮留宿了……”
“回稟父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這兩句是指戰爭是一個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生死,國家存亡,不可不察且研之。”
“此乃強調戰爭於國家的重要性,提醒統治者和領軍將領要高度重視戰爭,不可輕起戰端。”
“所以要從道、天、地、將、法五個方麵來分析比較,從而探索戰爭勝負及利害關係。”
聽了朱慈烺的解釋,崇禎不由暗暗稱讚:不愧是朕的便宜兒子,也忒厲害了吧!
不管是盧象升教的好還是便宜兒子天賦異稟,這對孫子兵法的理解都與遠遠超過其他孩童,甚至比成年人理解更為深刻。
“烺兒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就對孫子兵法有如此理解,想來在學業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有如此麒麟兒朕心甚慰。”
崇禎心裏想著麵露喜色微微頷首,擺出一個老父親應有的欣慰,一番誇讚後轉而接著問道:
“那烺兒可知書中的道、天、地、將、法又是何意?”
聞言,朱慈烺似胸有成竹,沒有絲毫遲滯就拱手答道:“回稟父皇,道、天、地、將、法中的“道”即是政治和道義,說的是戰爭中軍民與君王的意願是否一致。”
“其中的‘天’即是天時,包括晝夜、陰晴、寒暑等自然氣候條件是否利於戰爭。”
“‘地’即是地利,包括地形的遠近、險易、廣狹、等均會能影響戰爭的成敗。”
“‘將’即是將領要具備智慧、信譽、仁愛、勇氣、威嚴等品質方可領軍。”
“最後的‘法’即是法製,包括軍隊的編製、指揮、管理、後勤等製度是否合理。”
“這“五事”乃是孫子認為判斷戰爭成敗勝負的關鍵因素。”
聽完朱慈烺逐字逐句的解釋,崇禎樂的“哈哈”大笑:“好好好,有兒如此當浮一大白,我兒將來必定是個智勇雙全的雄主,如此這般我大明中興後繼有人了。”
崇禎說著自顧自的抬起酒杯一飲而盡。
身側嬌美絕倫的周皇後見兒子有出息崇禎又如此高興,不由笑逐顏開輕抬玉手一邊給崇禎斟酒一邊說道:
“烺兒能有如此成就,還得虧陛下給烺兒找了一位好老師,這說到底也是陛下的功勞。”
“臣妾有孕在身不能飲酒,隻能給陛下滿斟此杯了。”
得了崇禎誇讚的小孩哥朱慈烺更是喜形於色。
以往父皇整天忙於國事,從未這樣如此誇讚過自己,看來想要得到父皇的重視以後自己還得刻苦學習才行。
朱慈烺人小鬼大的想著,更是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就這樣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直至半個時辰後宴席結束,朱慈烺和坤興公主就被宮女太監帶離坤寧宮。
“你們暫且退下,本宮與陛下有事商談。”
崇禎看著朱慈烺走出大殿的小身板,沒由來愣愣發呆思緒發散,不知心裏在想什麽,直到周皇後發聲才回過神。
見緩緩退出大殿的宮女太監不知想到了什麽神情古怪,隻因這樣的場景,自周皇後有孕後他以經曆好幾次。
是以心中雖然已有猜測,但還是扭頭看著周皇後問道:“婉兒有什麽事,這麽神神秘秘的?”
“陛下又何必明知故問,雅妃入宮已有兩日,陛下卻不曾去景仁宮,難不成陛下嫌雅妃是草原蠻夷出身不肯臨幸?”
崇禎聽著周皇後的話,腦中不由浮現出那個頭頂雪白狐皮圓帽留有兩條大辮子、自帶幾分英氣,渾身透著少女青春氣息的草原公主微微搖頭:
“婉兒誤會了,朕不去景仁宮並不是嫌棄雅妃的出身,而是操勞國事,無暇顧及。”
崇禎這話說得那可是一點沒違心,他可不是什麽柳下惠,更何況朵雅還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小親。
至於出生什麽的對於他這個後世穿越之人來說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畢竟將來壓服世界後的洋馬可是跨人種的,沒和朵雅發生關係確實是時間不湊巧。
聞言,周皇後螓首微點,便自顧自起身跪了下來:“既如此,還是讓臣妾來服侍陛下吧!”
崇禎見狀,趕忙一把扶起周皇後:“婉兒有孕在身,卻不可再跪,以免動了胎氣。”
崇禎說的鄭重,周皇後卻不以為意,隻以為崇禎是厭倦這口,是以思緒飛轉嬌聲說道:“陛下若是不喜臣妾跪地服侍,臣妾可以換別的……”
周皇後這話,引得崇禎一陣胡思亂想,浴火盾生,可一想到明日便要率軍北上,又往心間澆了盆冷水。
“婉兒不必如此,朕今日來坤寧宮隻是單純想陪婉兒和烺兒、坤興吃頓飯,因為明日朕將領軍北上,恐怕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回京。”
崇禎這話一出,周皇後臉色霎時一變,神色變得慌張起來。
“陛下何故要禦駕領軍,可是北邊的建奴又打過來了?”
“就算是北邊的建奴打過來了,這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領軍之人,需要陛下親自領軍嗎?”
不等崇禎解釋,周皇後便一連兩問,看著神色緊張的周皇後,崇禎內心不由一暖拉起柔荑緩聲說道:
“婉兒不必憂心,不是北方的建奴打過來了,而是朕以想與草原部落聯合抗擊建奴,所以需要朕親自前往邊關商談,此行並無危險。”
崇禎嘴上說著沒危險,其實他心裏無比清楚,此行既是為了立大明士氣,那最後不管能不能成功收編察哈爾,他都要領軍入草原與忠於建奴的那些草原部落一戰,否則又談何立士氣。
所以危險肯定是有危險的,隻不過是不想讓周皇後擔心,才說出這半真半假的話來。
果然,聽到崇禎這番說辭,舒緩後才稍顯安心,很是關切的說道:
“軍國大事臣妾不懂,可常言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陛下此行萬萬不可大意,且要以己身安危為重。”
崇禎微微頷首,擺出輕鬆姿態“哈哈”一笑:“朕有數萬大軍隨行,婉兒大可放心。”
崇禎的輕鬆姿態,沒由來讓周皇後多了幾分安心。
“陛下既然明日便要領軍北上,那不如今晚就在坤寧宮歇息。”
崇禎本想留下的,可一想到溫柔鄉是英雄塚,生怕自己留下忍不住透支體力,於是趕忙說道:
“出征在即,朕尚有些事情要交代,就不在坤寧宮留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