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你們是要建立一個舊王統治的部落,還是一個統一的新世界?
從指點李斯開始教導曆代天才 作者:青山炸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項羽死後,天下定。】
【多數曾經因為力量而歸附楚國的諸侯王在項羽死後,全部倒戈。】
【魯國由於忠於楚國而堅守不降。】
【他們認為這不過是劉邦的詭計,不過是劉邦想要讓他們屈服的把戲,沒有什麽值得信任的。】
【直到劉邦率領諸侯軍北上,將項羽的頭展示給魯國的父老看,魯國的父老這才相信。】
【隨後,劉邦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將項羽以王禮安葬,這又鞏固了他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連鬥了一輩子的對手,對劉邦而言都能夠好生對待,給他個好結局,更何況是自己呢?】
【於是,劉邦的地位再次水漲船高。】
【劉邦返回定陶的路上,突然衝入韓信的營地,奪取了他的軍隊。】
【韓信對此無可奈何,他知道這個時候天下已經安定了。】
【劉邦這個時候奪軍就奪軍吧,韓信對這方麵本來就沒有多少追求。】
【他希望能用兵權,換來異姓王的地位。】
【第二年正月,諸侯和將相們共同請求尊劉邦為皇帝。】
【劉邦很快推辭:“我聽說皇帝是賢德之人,空談虛語,不是我所能守的,我不敢當帝位。”】
【“更何況,秦始皇想要稱帝,結果卻招致了不好的後果,我如果稱帝,難道下場不會和他一樣嗎?”】
【“這皇帝的位置,暫時還是不要談了。”】
【當然了,這屬於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經典流程。】
【接下來,群臣們日日上書,中心思想大概就是:】
【“大王從微末起家,誅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之人都被您封為王侯。如果大王不尊號,大家都會懷疑不信任。我們願以死相守。”】
【劉邦推辭之後,不得已說道:“諸君若認為這樣對國家有利,那我就接受。”】
【“不過我當上皇帝,不會采用秦朝的法度和禮製,而是要用我大漢的東西來治理天下。”】
【甲午日,劉邦在氾水南麵登基。】
【從此大封功臣。】
【“齊王韓信,出身楚地,更熟悉楚地風俗,改封楚王,都城在下邳。”】
【韓信接受。】
【當然了,其實天下人都知道這根本就不是出於劉邦嘴上說的那個理由,相反——】
【第一是,韓信幾乎是功勞足夠封異姓王的人裏麵,能力最強的,劉邦需要人繼續鎮壓楚地。】
【第二是,讓韓信繼續去和楚地的人爭鬥,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韓信想要造反。】
【齊地富饒穩定還有錢,交給韓信手裏,雖然劉邦挺信任韓信的,但還是要防患於未然。】
【建成侯彭越被封為梁王,都城在定陶。】
【原韓王信被複封為韓王,都城在陽翟。】
【衡山王吳芮被遷為長沙王,都城在臨湘。】
【番君的將領梅鋗有功,跟隨劉邦入武關,劉邦對番君也有賞賜,承認了番國的地位。】
【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保持原職。】
【封王結束後,接下來就該到了分封其他爵位的時候了。】
【劉邦選擇了郡國並行製。】
【雖然和昭子聊過之後,劉邦覺得他說得對,但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後,劉邦還是認為——】
【郡國並行製會相對更好一些。】
【畢竟如果天下真的像昭子說的那樣,郡縣製更為前衛,可也不能步子邁的太大不是?】
【步子邁的太大,就容易出問題,還是一步一步來。】
【群臣們紛紛爭功,漢朝建立了一年多,都還沒有定下來爵位的分配。】
【這其中主要的矛盾就是蕭何和曹參,哪個應該封的最高?】
【高祖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封他為酂侯,給他許多食邑。】
【其他功臣們紛紛抱怨:“我們為大漢打了那麽多仗,經曆過幾百次戰役,攻城略地,大小功績都有。”】
【“可蕭何未曾有汗馬之勞,隻是持文墨議論,不參戰鬥,卻反而居於我們之上,這是為何?”】
【高帝劉邦說道:“諸君知道打獵嗎?”“知道。”】
【劉邦又問:“知道獵狗的作用嗎?”“知道。”】
【高帝劉邦解釋道:“打獵時,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位置的是人。你們隻是能追捕走獸,功如獵狗。”】
【“而蕭何則是指示野獸位置的人,功在人也。況且你們隨我征戰的,多者不過兩三人,而蕭何卻舉家數十人都隨我,功不可忘。”】
【“更何況,蕭何還是個知人善任的人,韓信就是他找來的。”】
【群臣聽後皆默不敢言。】
【畢竟再怎麽不服,韓信他們還是服的——】
【跟著劉邦起家的多數都已經有爵位了,剩下的還沒封爵位的功臣,當年多數都是被韓信打服了才跟著劉邦的……】
【蕭何有多牛逼,他們沒有概念。】
【但是韓信有多牛逼,他們身上的傷,還有當年被俘虜之後第一次見到韓信的時候,韓信的樣子,他們還是忘不了的……】
【列侯們受封完畢,奏報位次,“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創,攻城略地,功勞最大,應當為第一。”】
【劉邦雖然給了許多功臣封賞,但心裏卻希望蕭何位列第一。】
【蕭何對於劉邦而言,幾乎就是一個新手大禮包。】
【其實對於很多皇帝而言,一個好丞相好相國好宰相好中書令好內閣總管,都是一輩子都難求的。】
【但是劉邦自帶。】
【他肯定舍不得不把蕭何放到第一。】
【可是問題是,如果不把曹參放到第一,又難以服眾。】
【關內侯鄂君察言觀色,上前說道:“大家說的,都是胡扯。”】
【“曹參雖有戰功,但那隻是暫時之事。陛下與楚軍對峙五年,時常失軍亡眾,數次逃亡。蕭何則常從關中派遣軍隊補充,非陛下詔令召喚而自動前來。”】
【“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峙數年,軍糧時常缺乏,蕭何調度關中糧草,給養不絕。陛下雖數次失去山東,蕭何卻始終保全關中,等待陛下,這才是萬世之功!”】
【多數曾經因為力量而歸附楚國的諸侯王在項羽死後,全部倒戈。】
【魯國由於忠於楚國而堅守不降。】
【他們認為這不過是劉邦的詭計,不過是劉邦想要讓他們屈服的把戲,沒有什麽值得信任的。】
【直到劉邦率領諸侯軍北上,將項羽的頭展示給魯國的父老看,魯國的父老這才相信。】
【隨後,劉邦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將項羽以王禮安葬,這又鞏固了他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連鬥了一輩子的對手,對劉邦而言都能夠好生對待,給他個好結局,更何況是自己呢?】
【於是,劉邦的地位再次水漲船高。】
【劉邦返回定陶的路上,突然衝入韓信的營地,奪取了他的軍隊。】
【韓信對此無可奈何,他知道這個時候天下已經安定了。】
【劉邦這個時候奪軍就奪軍吧,韓信對這方麵本來就沒有多少追求。】
【他希望能用兵權,換來異姓王的地位。】
【第二年正月,諸侯和將相們共同請求尊劉邦為皇帝。】
【劉邦很快推辭:“我聽說皇帝是賢德之人,空談虛語,不是我所能守的,我不敢當帝位。”】
【“更何況,秦始皇想要稱帝,結果卻招致了不好的後果,我如果稱帝,難道下場不會和他一樣嗎?”】
【“這皇帝的位置,暫時還是不要談了。”】
【當然了,這屬於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經典流程。】
【接下來,群臣們日日上書,中心思想大概就是:】
【“大王從微末起家,誅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之人都被您封為王侯。如果大王不尊號,大家都會懷疑不信任。我們願以死相守。”】
【劉邦推辭之後,不得已說道:“諸君若認為這樣對國家有利,那我就接受。”】
【“不過我當上皇帝,不會采用秦朝的法度和禮製,而是要用我大漢的東西來治理天下。”】
【甲午日,劉邦在氾水南麵登基。】
【從此大封功臣。】
【“齊王韓信,出身楚地,更熟悉楚地風俗,改封楚王,都城在下邳。”】
【韓信接受。】
【當然了,其實天下人都知道這根本就不是出於劉邦嘴上說的那個理由,相反——】
【第一是,韓信幾乎是功勞足夠封異姓王的人裏麵,能力最強的,劉邦需要人繼續鎮壓楚地。】
【第二是,讓韓信繼續去和楚地的人爭鬥,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韓信想要造反。】
【齊地富饒穩定還有錢,交給韓信手裏,雖然劉邦挺信任韓信的,但還是要防患於未然。】
【建成侯彭越被封為梁王,都城在定陶。】
【原韓王信被複封為韓王,都城在陽翟。】
【衡山王吳芮被遷為長沙王,都城在臨湘。】
【番君的將領梅鋗有功,跟隨劉邦入武關,劉邦對番君也有賞賜,承認了番國的地位。】
【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保持原職。】
【封王結束後,接下來就該到了分封其他爵位的時候了。】
【劉邦選擇了郡國並行製。】
【雖然和昭子聊過之後,劉邦覺得他說得對,但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後,劉邦還是認為——】
【郡國並行製會相對更好一些。】
【畢竟如果天下真的像昭子說的那樣,郡縣製更為前衛,可也不能步子邁的太大不是?】
【步子邁的太大,就容易出問題,還是一步一步來。】
【群臣們紛紛爭功,漢朝建立了一年多,都還沒有定下來爵位的分配。】
【這其中主要的矛盾就是蕭何和曹參,哪個應該封的最高?】
【高祖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封他為酂侯,給他許多食邑。】
【其他功臣們紛紛抱怨:“我們為大漢打了那麽多仗,經曆過幾百次戰役,攻城略地,大小功績都有。”】
【“可蕭何未曾有汗馬之勞,隻是持文墨議論,不參戰鬥,卻反而居於我們之上,這是為何?”】
【高帝劉邦說道:“諸君知道打獵嗎?”“知道。”】
【劉邦又問:“知道獵狗的作用嗎?”“知道。”】
【高帝劉邦解釋道:“打獵時,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位置的是人。你們隻是能追捕走獸,功如獵狗。”】
【“而蕭何則是指示野獸位置的人,功在人也。況且你們隨我征戰的,多者不過兩三人,而蕭何卻舉家數十人都隨我,功不可忘。”】
【“更何況,蕭何還是個知人善任的人,韓信就是他找來的。”】
【群臣聽後皆默不敢言。】
【畢竟再怎麽不服,韓信他們還是服的——】
【跟著劉邦起家的多數都已經有爵位了,剩下的還沒封爵位的功臣,當年多數都是被韓信打服了才跟著劉邦的……】
【蕭何有多牛逼,他們沒有概念。】
【但是韓信有多牛逼,他們身上的傷,還有當年被俘虜之後第一次見到韓信的時候,韓信的樣子,他們還是忘不了的……】
【列侯們受封完畢,奏報位次,“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創,攻城略地,功勞最大,應當為第一。”】
【劉邦雖然給了許多功臣封賞,但心裏卻希望蕭何位列第一。】
【蕭何對於劉邦而言,幾乎就是一個新手大禮包。】
【其實對於很多皇帝而言,一個好丞相好相國好宰相好中書令好內閣總管,都是一輩子都難求的。】
【但是劉邦自帶。】
【他肯定舍不得不把蕭何放到第一。】
【可是問題是,如果不把曹參放到第一,又難以服眾。】
【關內侯鄂君察言觀色,上前說道:“大家說的,都是胡扯。”】
【“曹參雖有戰功,但那隻是暫時之事。陛下與楚軍對峙五年,時常失軍亡眾,數次逃亡。蕭何則常從關中派遣軍隊補充,非陛下詔令召喚而自動前來。”】
【“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峙數年,軍糧時常缺乏,蕭何調度關中糧草,給養不絕。陛下雖數次失去山東,蕭何卻始終保全關中,等待陛下,這才是萬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