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從指點李斯開始教導曆代天才 作者:青山炸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即使失去百數曹參,對漢朝並無大礙。”】
【“可如果沒有了蕭何,那我們大漢統一天下,又要不知道到了什麽時候了。”】
【“怎能以一時之功蓋過萬世之功?蕭何應為第一,曹參其次。”】
【高祖劉邦聽後,稱讚道:“好。”】
【“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劉邦說道:“我聽說,賢才應該受到賞賜。蕭何功勞雖高,但有鄂君進諫,使其功勞更加明晰。”】
【因此劉邦把關內侯的邑封給鄂君,封為安平侯。】
【當日,劉邦還封賞了蕭何的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並增加蕭何二千戶的食邑,因為劉邦曾在鹹陽時,蕭何送他獨贏錢二。】
【同時,劉邦還追封昭子,“帝師”。】
【這令朝堂中人都很訝異,大家私下裏多少都有議論:】
【“怎麽又是昭子?昭子當真幫到了漢王嗎?”】
【“昭子的封號也未免太高了吧?難道他真有那麽大的功勞?”】
【“我原以為昭子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想到竟能封為帝師!”】
【這些話或多或少也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裏,但是劉邦沒管。】
【張良未曾有戰鬥功勞,劉邦說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這是子房的功勞。自擇齊地三萬戶作為封邑。”】
【張良答道:“當初我從下邳起家,與陛下會於留,這是天意將我交給陛下。陛下采納我的計策,幸而時機恰好,我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之封。”】
【劉邦求之不得,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同封。】
【劉邦封賞了二十餘位大功臣,剩下的人日夜爭功不決,未能受封。】
【劉邦也經常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在沙地上交談。】
【劉邦經常好奇問道:“他們在談什麽?”】
【張良答道:“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謀反。”】
【劉邦被嚇了一大跳,“天下已經安定,何故反叛?”】
【“留侯可千萬不要嚇我……”】
【張良解釋道:“陛下從布衣之身起家,與這些將士共同打天下。”】
【“如今陛下稱帝,而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等舊識,誅殺的都是您平生的仇敵。”】
【“現在軍吏們計算功勞,擔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賞,又擔心因平生過失被猜疑和誅殺,因此相聚謀反。”】
【劉邦憂慮道:“該怎麽辦?”】
【張良建議道:“陛下有沒有那種,功勞很高的,但是你很討厭他的,群臣又都知道的這種臣子?”】
【劉邦望向天空,思索片刻,說道:“雍齒和我有點關係。他年輕的時候曾多次羞辱我。”】
【“我一直都挺想把他殺了的,但是反秦,平楚的時候,他做的事情很多,功勞也很大,我這才沒殺他。”】
【張良說道:“好!就這個人!陛下沒有殺他,真是最為明智的舉措!”】
【“現在就分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受封,自會安心。”】
【劉邦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急命丞相、禦史定功行封。】
【群臣散席後,竊竊私語,都放下心來:】
【“雍齒都能被封?那穩了,雍齒不被殺就足夠讓人感覺到驚訝了,居然還能被封?”】
【這下算是徹底安下了他們的心。】
【劉敬建議劉邦都關中,劉邦有所疑慮。】
【左右大臣多為山東人,也都勸劉邦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北臨黃河,向伊雒,其堅固足以依靠。”】
【可卻被張良反對。】
【“雒陽雖固,但地小田薄,四麵受敵,不是用武之國。關中左有殽函,右有隴蜀,沃野千裏,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三麵險阻,獨東製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運可供給京師;若有變,順流而下,亦可運糧。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
【劉邦即日駕車往西,定都關中。】
【而此時此刻,韓信已經到了楚地稱王。】
【年少時,韓信曾吃百家飯,受過無數屈辱。】
【他記得的,已經不多了,隻記得,一恩,一仇。】
【恩是韓信曾在城下釣魚謀飯吃,有幾位在河邊洗衣的母親,其中一位見韓信饑餓,便給他飯吃。】
【見了他可憐,恰好今年收成又不錯,便是連續好幾天,都故意來洗衣服,“順帶”給他飯吃。】
【韓信當年,曾經感激地對她說過,“我一定會報答您。”】
【可當年她卻隻是告訴韓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至於一仇,曾經在淮陰的屠場,有一些少年看不起韓信,放到現代來說,就是霸淩。】
【他們把韓信踢翻在地,搶走他身上防身的刀劍,嬉笑嘲諷:“你雖然長大了,喜歡帶刀劍,但內心卻很膽怯。”】
【他們侮辱他說:“韓信如果有種,就刺死我;如果沒有種,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當年韓信仔細看了看那少年,俯身從他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匍匐爬行。】
【一市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個膽小鬼。】
【可而今,韓信回來了。】
【韓信歸來,榮歸故裏,榮光萬丈。】
【大漢·韓信,支線正式開始。】
手機上,整齊的儀仗緩緩出現,那是韓信稱王時候的場景。
【韓信稱王後,有恩的報恩,有仇的報仇。】
隨後又是兩個場景的建模。
……
漂母正坐在河邊,手中的衣物在清澈的河水中輕輕漂洗著。
她的臉上布滿了皺紋,眼神卻依舊溫和。
她歎了口氣,眉頭有些緊蹙,是最近的事情太多。
最近,家中的孩子被大戶人家選中,要去做書童。
“這孩子頗有些姿色,行啊,就來我家做個書童!”
這要他去做書童的人乃是此地有名的紈絝,說一不二的。
漂母舍不得孩子去受這份苦——她曉得的,去做了書童,就是任人魚肉。
她不願意。
可又能怎麽辦呢?
“換了皇帝,換了天下,又能怎麽樣,還不是該受苦的受苦……”
盡管漢王讓自己有倆口飯吃,可自家孩子保不住,又有什麽用呢?
她看著對岸的街道,那是內城。
【“可如果沒有了蕭何,那我們大漢統一天下,又要不知道到了什麽時候了。”】
【“怎能以一時之功蓋過萬世之功?蕭何應為第一,曹參其次。”】
【高祖劉邦聽後,稱讚道:“好。”】
【“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劉邦說道:“我聽說,賢才應該受到賞賜。蕭何功勞雖高,但有鄂君進諫,使其功勞更加明晰。”】
【因此劉邦把關內侯的邑封給鄂君,封為安平侯。】
【當日,劉邦還封賞了蕭何的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並增加蕭何二千戶的食邑,因為劉邦曾在鹹陽時,蕭何送他獨贏錢二。】
【同時,劉邦還追封昭子,“帝師”。】
【這令朝堂中人都很訝異,大家私下裏多少都有議論:】
【“怎麽又是昭子?昭子當真幫到了漢王嗎?”】
【“昭子的封號也未免太高了吧?難道他真有那麽大的功勞?”】
【“我原以為昭子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想到竟能封為帝師!”】
【這些話或多或少也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裏,但是劉邦沒管。】
【張良未曾有戰鬥功勞,劉邦說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這是子房的功勞。自擇齊地三萬戶作為封邑。”】
【張良答道:“當初我從下邳起家,與陛下會於留,這是天意將我交給陛下。陛下采納我的計策,幸而時機恰好,我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之封。”】
【劉邦求之不得,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同封。】
【劉邦封賞了二十餘位大功臣,剩下的人日夜爭功不決,未能受封。】
【劉邦也經常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在沙地上交談。】
【劉邦經常好奇問道:“他們在談什麽?”】
【張良答道:“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謀反。”】
【劉邦被嚇了一大跳,“天下已經安定,何故反叛?”】
【“留侯可千萬不要嚇我……”】
【張良解釋道:“陛下從布衣之身起家,與這些將士共同打天下。”】
【“如今陛下稱帝,而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等舊識,誅殺的都是您平生的仇敵。”】
【“現在軍吏們計算功勞,擔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賞,又擔心因平生過失被猜疑和誅殺,因此相聚謀反。”】
【劉邦憂慮道:“該怎麽辦?”】
【張良建議道:“陛下有沒有那種,功勞很高的,但是你很討厭他的,群臣又都知道的這種臣子?”】
【劉邦望向天空,思索片刻,說道:“雍齒和我有點關係。他年輕的時候曾多次羞辱我。”】
【“我一直都挺想把他殺了的,但是反秦,平楚的時候,他做的事情很多,功勞也很大,我這才沒殺他。”】
【張良說道:“好!就這個人!陛下沒有殺他,真是最為明智的舉措!”】
【“現在就分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受封,自會安心。”】
【劉邦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急命丞相、禦史定功行封。】
【群臣散席後,竊竊私語,都放下心來:】
【“雍齒都能被封?那穩了,雍齒不被殺就足夠讓人感覺到驚訝了,居然還能被封?”】
【這下算是徹底安下了他們的心。】
【劉敬建議劉邦都關中,劉邦有所疑慮。】
【左右大臣多為山東人,也都勸劉邦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北臨黃河,向伊雒,其堅固足以依靠。”】
【可卻被張良反對。】
【“雒陽雖固,但地小田薄,四麵受敵,不是用武之國。關中左有殽函,右有隴蜀,沃野千裏,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三麵險阻,獨東製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運可供給京師;若有變,順流而下,亦可運糧。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
【劉邦即日駕車往西,定都關中。】
【而此時此刻,韓信已經到了楚地稱王。】
【年少時,韓信曾吃百家飯,受過無數屈辱。】
【他記得的,已經不多了,隻記得,一恩,一仇。】
【恩是韓信曾在城下釣魚謀飯吃,有幾位在河邊洗衣的母親,其中一位見韓信饑餓,便給他飯吃。】
【見了他可憐,恰好今年收成又不錯,便是連續好幾天,都故意來洗衣服,“順帶”給他飯吃。】
【韓信當年,曾經感激地對她說過,“我一定會報答您。”】
【可當年她卻隻是告訴韓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至於一仇,曾經在淮陰的屠場,有一些少年看不起韓信,放到現代來說,就是霸淩。】
【他們把韓信踢翻在地,搶走他身上防身的刀劍,嬉笑嘲諷:“你雖然長大了,喜歡帶刀劍,但內心卻很膽怯。”】
【他們侮辱他說:“韓信如果有種,就刺死我;如果沒有種,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當年韓信仔細看了看那少年,俯身從他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匍匐爬行。】
【一市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個膽小鬼。】
【可而今,韓信回來了。】
【韓信歸來,榮歸故裏,榮光萬丈。】
【大漢·韓信,支線正式開始。】
手機上,整齊的儀仗緩緩出現,那是韓信稱王時候的場景。
【韓信稱王後,有恩的報恩,有仇的報仇。】
隨後又是兩個場景的建模。
……
漂母正坐在河邊,手中的衣物在清澈的河水中輕輕漂洗著。
她的臉上布滿了皺紋,眼神卻依舊溫和。
她歎了口氣,眉頭有些緊蹙,是最近的事情太多。
最近,家中的孩子被大戶人家選中,要去做書童。
“這孩子頗有些姿色,行啊,就來我家做個書童!”
這要他去做書童的人乃是此地有名的紈絝,說一不二的。
漂母舍不得孩子去受這份苦——她曉得的,去做了書童,就是任人魚肉。
她不願意。
可又能怎麽辦呢?
“換了皇帝,換了天下,又能怎麽樣,還不是該受苦的受苦……”
盡管漢王讓自己有倆口飯吃,可自家孩子保不住,又有什麽用呢?
她看著對岸的街道,那是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