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政的到來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顆石子,打破了滕府往日的寧靜。他臉色凝重,手中緊緊攥著那卷竹簡,仿佛那是千斤重擔。看到他這副模樣,陶婉和滕逸心中都隱隱升起一絲不安。
“鄭大人,可是改革之事遇到了阻礙?”滕逸率先打破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鄭學政長歎一聲,將手中竹簡緩緩打開,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跡。“孔夫子聯合了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老,上書官府,痛陳改革之弊端,言辭甚是激烈……”
陶婉的心猛地一沉,果然,改革之路從來都不會平坦。她早料到會遭到守舊勢力的阻撓,隻是沒想到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
鄭學政看著二人臉上凝重的表情,繼續說道:“不過,你們也不必太過憂慮。王上英明睿智,並沒有被孔夫子等人的言論所左右。他仔細研讀了陶先生的改革方案,認為其中不乏可取之處,對良渚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聽到這裏,陶婉和滕逸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隻要王上支持,改革就還有希望。
鄭學政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鄭重:“王上已經下令,正式批準了教育改革項目,並指示官府全力配合,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陰霾的天空,給陶婉和滕逸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和希望。他們對視一眼,眼中都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鄭學政離開後,滕逸設宴款待了前來道賀的各方人士。席間,一位富態可掬,精神矍鑠的老人舉起酒杯,笑嗬嗬地說道:“滕公子,陶先生,老朽敬你們一杯!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次見到如此大膽,如此有遠見的改革方案啊!”
這位老人正是良渚城中有名的富商孫富商,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在城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孫老先生謬讚了。”陶婉謙虛地笑了笑,“我們隻是想盡一點綿薄之力,為良渚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孫富商擺擺手,語氣堅定地說:“不,你們做的事情意義重大!老朽決定,捐資建造一座全新的學府,就用作改革試點!所需一切費用,皆由老朽一人承擔!”
孫富商的話音剛落,整個大廳都沸騰起來,眾人紛紛讚歎他的慷慨和遠見。陶婉和滕逸也被孫富商的舉動深深感動,他們知道,改革之路漫長而艱辛,但有了像孫富商這樣的人的支持,他們就有信心,有決心,克服一切困難,最終實現他們的理想。
“吳秀才……”陶婉的目光落在了人群中一位略顯局促的年輕教師身上,““吳秀才……”陶婉的目光落在了人群中一位略顯局促的年輕教師身上,“這位是城南學堂的吳秀才,他前幾日曾與我探討過新的教學方法,很有想法。”
吳秀才感受到眾人的目光,臉漲得通紅,有些不知所措。他出身貧寒,全憑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勤奮,才獲得了教書這份工作。他對陶婉提出的新式教育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但也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辜負了這份期望。
滕逸察覺到他的不安,溫和地鼓勵道:“吳秀才不必緊張,改革需要新鮮血液,更需要敢於嚐試的勇氣。你若是有意,可來新學府任教,與陶先生一同鑽研新的教學方法。”
陶婉也走上前,目光真誠而堅定:“吳秀才,我相信你的才華和熱情。新式教育需要你這樣的年輕人來傳承和發揚。”
在陶婉和滕逸的鼓勵下,吳秀才終於鼓起勇氣,深吸一口氣,對著眾人深深鞠了一躬:“承蒙兩位抬愛,學生願意義不容辭!”
他的聲音雖然還有些顫抖,但卻充滿了力量。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大家都被吳秀才的勇氣和決心所感染。
新學府的籌建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陶婉和滕逸親自參與了選址、規劃和設計,他們走遍了良渚城郊的每一寸土地,最終選擇了一片依山傍水的開闊地帶。
“這裏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讀書學習的理想之地。”陶婉指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對滕逸說道。
滕逸點點頭,目光中充滿了讚賞:“你考慮得很周到。我相信,在這片土地上,將會孕育出無數的棟梁之才。”
他們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將學府劃分為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等區域,並計劃建造寬敞明亮的教室、設施齊全的圖書館、以及可供學生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操場。
“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自由、平等、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陶婉一邊查看圖紙,一邊對身旁的工匠說道,“教室的牆壁不要建得太高,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和通風;桌椅的擺放也要靈活多變,以便於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互動學習……”
工匠們認真地聽著陶婉的講解,他們都是良渚城最優秀的工匠,但從未接觸過如此新奇的設計理念。他們一邊感歎陶婉的奇思妙想,一邊在心中暗暗佩服她的學識和眼界。
“陶先生,這地基的深度……”一位年長的工匠指著圖紙上的標注,麵露難色,“按照您的要求,恐怕……”
陶婉看著圖紙,眉頭微微皺起,“怎麽了?”
“恐怕什麽?您但說無妨。”陶婉察覺到工匠的猶豫,追問道。
老工匠歎了口氣,指著圖紙上教室的位置說道:“回陶先生,這塊地基下方有暗河流過,若是按照您的圖紙,隻怕地基不穩,恐有坍塌之險啊!”
眾人聞言,皆是一驚。陶婉眉頭緊鎖,轉頭看向滕逸,卻見他神色平靜,似乎早有預料。
“陶先生不必擔心,此事我早有耳聞。”滕逸示意眾人稍安勿躁,接著說道,“這暗河雖然會影響地基的穩固,但並非無法解決。我已安排人去請教城中最有經驗的治水師傅,相信很快便會有解決方案。”
果然,不出幾日,治水師傅便帶著他的徒弟們來到了新學府的工地。他們仔細勘察了地形地貌,最終決定采用一種名為“樁基加固”的方法來解決暗河的問題。
工匠們在治水師傅的指導下,將一根根粗壯的木樁打入地下,直達堅硬的岩層,以此來加固地基。這項工程雖然耗時費力,但卻是保障新學府安全穩固的必要措施。
除了暗河的問題,陶婉和滕逸在建設過程中還遇到了許多其他的挑戰。例如,所需的木材數量巨大,而良渚城附近的森林資源有限;再比如,新式學府需要用到許多以前從未見過的建築材料和工具,需要工匠們不斷地學習和嚐試……
每當遇到難題時,陶婉和滕逸都會親自帶領團隊成員一起想辦法解決。他們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工匠請教,積極尋找替代方案,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學府的建設進度比預想的還要順利。一座座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寬敞明亮的教室、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設施齊全的操場……新學府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仿佛在預示著良渚教育事業即將迎來的美好未來。
“再過幾個月,孩子們就能在新學府裏讀書學習了。”陶婉望著眼前這片即將完工的建築群,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滕逸輕輕握住她的手,溫聲說道:“這一切都離不開你的努力和付出。”
然而,就在一切都看似步入正軌的時候,滕逸書房的桌上,一封匿名信靜靜地躺在那兒,透著詭異的氣息……
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滕逸書房的紅木書桌上,映照著一封沒有署名的信箋。信封上,字跡潦草,透著幾分陰鷙的氣息。滕逸拆開信封,抽出信紙,目光掃過上麵的文字,原本舒展的眉頭漸漸緊鎖。
“怎麽了?”陶婉端著一盞清茶走進書房,見滕逸麵色凝重,關切地問道。
滕逸沒有說話,隻是將手中的信箋遞給陶婉。陶婉接過信紙,細細讀了起來。信上的內容不多,卻字字誅心,直指她和滕逸推行的教育改革,言語間充滿了惡意和詆毀。
“這些人,還真是陰魂不散!”陶婉將信紙拍在桌上,怒火中燒。信中所用的措辭和觀點,與之前孔夫子一派反對改革的聲音如出一轍,顯然,他們的敵人並未因為項目的推進而消失,反而潛伏在暗處,伺機而動。
“不用生氣,這也在預料之中。”滕逸將陶婉的手握在掌心,語氣平靜卻帶著安撫的力量,“改革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阻撓。但這封信也說明,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否則他們也不會如此費盡心機。”
陶婉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冷靜下來分析道:“這封信雖然沒有署名,但從字跡和語氣來看,很可能是孔夫子的門生所寫。他們見明麵上無法阻止改革,便想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擾亂人心。”
滕逸點點頭,讚同道:“不錯。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能讓他們得逞。這封信的內容,必須控製在最小範圍內,不能讓它在城中傳播開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可是,我們該怎麽做呢?”陶婉有些擔憂,“紙終究包不住火,如果他們繼續散布謠言,我們很難完全封鎖消息。”
滕逸眼中閃過一抹精光,沉聲道:“你放心,我會處理好此事。”他起身走到書桌前,提筆蘸墨,在紙上寫下幾行字。
“你這是……”陶婉看著滕逸寫下的內容,眼中滿是疑惑。
“這是給鄭學政的信,我會讓他暗中調查此事,找到幕後之人。”滕逸將信紙吹幹,折疊好放入信封,“你放心,我不會讓他們有機會傷害到你,也不會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然而,就在滕逸話音剛落之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伴隨著下人慌張的聲音:“老爺,不好了!城裏……城裏……”
“城裏怎麽了?”滕逸心中一緊,一股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
“城裏到處都在傳,傳……”下人支支吾吾,不敢說出口。
“傳什麽?快說!”陶婉見下人這副模樣,心中更加不安,厲聲問道。
下人深吸一口氣,顫聲說道:“城裏到處都在傳,說老爺和夫人推行的新學,是另有所圖,並非真心為了良渚百姓!還,還……”
“還什麽?!”
下人將手中的一張紙遞給滕逸,聲音顫抖:“還說……還說這是從老爺書房裏找到的……”
滕逸接過那張紙,展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鐵青——那赫然是之前他看到的那封匿名信!
“鄭大人,可是改革之事遇到了阻礙?”滕逸率先打破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鄭學政長歎一聲,將手中竹簡緩緩打開,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跡。“孔夫子聯合了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老,上書官府,痛陳改革之弊端,言辭甚是激烈……”
陶婉的心猛地一沉,果然,改革之路從來都不會平坦。她早料到會遭到守舊勢力的阻撓,隻是沒想到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
鄭學政看著二人臉上凝重的表情,繼續說道:“不過,你們也不必太過憂慮。王上英明睿智,並沒有被孔夫子等人的言論所左右。他仔細研讀了陶先生的改革方案,認為其中不乏可取之處,對良渚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聽到這裏,陶婉和滕逸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隻要王上支持,改革就還有希望。
鄭學政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鄭重:“王上已經下令,正式批準了教育改革項目,並指示官府全力配合,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陰霾的天空,給陶婉和滕逸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和希望。他們對視一眼,眼中都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鄭學政離開後,滕逸設宴款待了前來道賀的各方人士。席間,一位富態可掬,精神矍鑠的老人舉起酒杯,笑嗬嗬地說道:“滕公子,陶先生,老朽敬你們一杯!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次見到如此大膽,如此有遠見的改革方案啊!”
這位老人正是良渚城中有名的富商孫富商,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在城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孫老先生謬讚了。”陶婉謙虛地笑了笑,“我們隻是想盡一點綿薄之力,為良渚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孫富商擺擺手,語氣堅定地說:“不,你們做的事情意義重大!老朽決定,捐資建造一座全新的學府,就用作改革試點!所需一切費用,皆由老朽一人承擔!”
孫富商的話音剛落,整個大廳都沸騰起來,眾人紛紛讚歎他的慷慨和遠見。陶婉和滕逸也被孫富商的舉動深深感動,他們知道,改革之路漫長而艱辛,但有了像孫富商這樣的人的支持,他們就有信心,有決心,克服一切困難,最終實現他們的理想。
“吳秀才……”陶婉的目光落在了人群中一位略顯局促的年輕教師身上,““吳秀才……”陶婉的目光落在了人群中一位略顯局促的年輕教師身上,“這位是城南學堂的吳秀才,他前幾日曾與我探討過新的教學方法,很有想法。”
吳秀才感受到眾人的目光,臉漲得通紅,有些不知所措。他出身貧寒,全憑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勤奮,才獲得了教書這份工作。他對陶婉提出的新式教育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但也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辜負了這份期望。
滕逸察覺到他的不安,溫和地鼓勵道:“吳秀才不必緊張,改革需要新鮮血液,更需要敢於嚐試的勇氣。你若是有意,可來新學府任教,與陶先生一同鑽研新的教學方法。”
陶婉也走上前,目光真誠而堅定:“吳秀才,我相信你的才華和熱情。新式教育需要你這樣的年輕人來傳承和發揚。”
在陶婉和滕逸的鼓勵下,吳秀才終於鼓起勇氣,深吸一口氣,對著眾人深深鞠了一躬:“承蒙兩位抬愛,學生願意義不容辭!”
他的聲音雖然還有些顫抖,但卻充滿了力量。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大家都被吳秀才的勇氣和決心所感染。
新學府的籌建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陶婉和滕逸親自參與了選址、規劃和設計,他們走遍了良渚城郊的每一寸土地,最終選擇了一片依山傍水的開闊地帶。
“這裏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讀書學習的理想之地。”陶婉指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對滕逸說道。
滕逸點點頭,目光中充滿了讚賞:“你考慮得很周到。我相信,在這片土地上,將會孕育出無數的棟梁之才。”
他們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將學府劃分為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等區域,並計劃建造寬敞明亮的教室、設施齊全的圖書館、以及可供學生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操場。
“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自由、平等、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陶婉一邊查看圖紙,一邊對身旁的工匠說道,“教室的牆壁不要建得太高,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和通風;桌椅的擺放也要靈活多變,以便於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互動學習……”
工匠們認真地聽著陶婉的講解,他們都是良渚城最優秀的工匠,但從未接觸過如此新奇的設計理念。他們一邊感歎陶婉的奇思妙想,一邊在心中暗暗佩服她的學識和眼界。
“陶先生,這地基的深度……”一位年長的工匠指著圖紙上的標注,麵露難色,“按照您的要求,恐怕……”
陶婉看著圖紙,眉頭微微皺起,“怎麽了?”
“恐怕什麽?您但說無妨。”陶婉察覺到工匠的猶豫,追問道。
老工匠歎了口氣,指著圖紙上教室的位置說道:“回陶先生,這塊地基下方有暗河流過,若是按照您的圖紙,隻怕地基不穩,恐有坍塌之險啊!”
眾人聞言,皆是一驚。陶婉眉頭緊鎖,轉頭看向滕逸,卻見他神色平靜,似乎早有預料。
“陶先生不必擔心,此事我早有耳聞。”滕逸示意眾人稍安勿躁,接著說道,“這暗河雖然會影響地基的穩固,但並非無法解決。我已安排人去請教城中最有經驗的治水師傅,相信很快便會有解決方案。”
果然,不出幾日,治水師傅便帶著他的徒弟們來到了新學府的工地。他們仔細勘察了地形地貌,最終決定采用一種名為“樁基加固”的方法來解決暗河的問題。
工匠們在治水師傅的指導下,將一根根粗壯的木樁打入地下,直達堅硬的岩層,以此來加固地基。這項工程雖然耗時費力,但卻是保障新學府安全穩固的必要措施。
除了暗河的問題,陶婉和滕逸在建設過程中還遇到了許多其他的挑戰。例如,所需的木材數量巨大,而良渚城附近的森林資源有限;再比如,新式學府需要用到許多以前從未見過的建築材料和工具,需要工匠們不斷地學習和嚐試……
每當遇到難題時,陶婉和滕逸都會親自帶領團隊成員一起想辦法解決。他們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工匠請教,積極尋找替代方案,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學府的建設進度比預想的還要順利。一座座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寬敞明亮的教室、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設施齊全的操場……新學府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仿佛在預示著良渚教育事業即將迎來的美好未來。
“再過幾個月,孩子們就能在新學府裏讀書學習了。”陶婉望著眼前這片即將完工的建築群,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滕逸輕輕握住她的手,溫聲說道:“這一切都離不開你的努力和付出。”
然而,就在一切都看似步入正軌的時候,滕逸書房的桌上,一封匿名信靜靜地躺在那兒,透著詭異的氣息……
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滕逸書房的紅木書桌上,映照著一封沒有署名的信箋。信封上,字跡潦草,透著幾分陰鷙的氣息。滕逸拆開信封,抽出信紙,目光掃過上麵的文字,原本舒展的眉頭漸漸緊鎖。
“怎麽了?”陶婉端著一盞清茶走進書房,見滕逸麵色凝重,關切地問道。
滕逸沒有說話,隻是將手中的信箋遞給陶婉。陶婉接過信紙,細細讀了起來。信上的內容不多,卻字字誅心,直指她和滕逸推行的教育改革,言語間充滿了惡意和詆毀。
“這些人,還真是陰魂不散!”陶婉將信紙拍在桌上,怒火中燒。信中所用的措辭和觀點,與之前孔夫子一派反對改革的聲音如出一轍,顯然,他們的敵人並未因為項目的推進而消失,反而潛伏在暗處,伺機而動。
“不用生氣,這也在預料之中。”滕逸將陶婉的手握在掌心,語氣平靜卻帶著安撫的力量,“改革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阻撓。但這封信也說明,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否則他們也不會如此費盡心機。”
陶婉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冷靜下來分析道:“這封信雖然沒有署名,但從字跡和語氣來看,很可能是孔夫子的門生所寫。他們見明麵上無法阻止改革,便想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擾亂人心。”
滕逸點點頭,讚同道:“不錯。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能讓他們得逞。這封信的內容,必須控製在最小範圍內,不能讓它在城中傳播開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可是,我們該怎麽做呢?”陶婉有些擔憂,“紙終究包不住火,如果他們繼續散布謠言,我們很難完全封鎖消息。”
滕逸眼中閃過一抹精光,沉聲道:“你放心,我會處理好此事。”他起身走到書桌前,提筆蘸墨,在紙上寫下幾行字。
“你這是……”陶婉看著滕逸寫下的內容,眼中滿是疑惑。
“這是給鄭學政的信,我會讓他暗中調查此事,找到幕後之人。”滕逸將信紙吹幹,折疊好放入信封,“你放心,我不會讓他們有機會傷害到你,也不會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然而,就在滕逸話音剛落之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伴隨著下人慌張的聲音:“老爺,不好了!城裏……城裏……”
“城裏怎麽了?”滕逸心中一緊,一股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
“城裏到處都在傳,傳……”下人支支吾吾,不敢說出口。
“傳什麽?快說!”陶婉見下人這副模樣,心中更加不安,厲聲問道。
下人深吸一口氣,顫聲說道:“城裏到處都在傳,說老爺和夫人推行的新學,是另有所圖,並非真心為了良渚百姓!還,還……”
“還什麽?!”
下人將手中的一張紙遞給滕逸,聲音顫抖:“還說……還說這是從老爺書房裏找到的……”
滕逸接過那張紙,展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鐵青——那赫然是之前他看到的那封匿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