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第一批移民已經來到澳宋三年之久了,他們的奴隸契約也正式到期可以轉為擁有暫時身份的自由民了,可以領工資和自由選擇職業了。


    陳江海一早就來到鄉行政大院辦理自己的新身份,他盼這一天整整三年了,今天終於能脫了這奴籍變成自由人了。


    雖然陳江海來的很早,但是窗口前還是排了一列長長的隊,看著長長的隊伍陳江海也不急,都等了三年不急這一會兒。


    陳江海是來澳宋的第一批大明移民他籍貫江浙一帶,不過他和其他普通移民不一樣,從名字就看的出來他不一般,他家幾代都是讀書人,也算個書香世家,但到了祖輩父輩家裏沒有一個人能考上功名,他們家雖然世代讀書卻不兼並土地,到他這一代已經徹底敗落,沒有什麽錢財能給他了。


    不過好歹以前也是書香門第,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至少粗通一些文墨,父親也給他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陳江海——成江海。


    由於明末資本主義萌芽,大明東南沿海有了濃厚的商業氛圍,受此影響的陳江海便不再執著於讀書考功名而是決定向家裏要點本錢離鄉經商,而且走之前他還立下誓言不成富商大賈絕不返鄉,結果一出門就被人騙了,還讓人給賣給了外國客商,輾轉來到澳宋。


    由於他沒有一技之長就被分配到農村開荒種地,他也算是耕讀世家,雖然算不得種地好手卻也不會被餓死,而且村長發現他會識文斷字便推薦他去培訓班學習簡化字,學成後回來教村民們認字,還免了他農閑時的徭役,給他一份叫“津貼”的東西。


    雖然在澳宋的契約奴隸工人沒有工資,農民要抽重稅,但你要是擔當一些你的分外之事,穿越眾老爺們也是給發津貼的,領津貼的人可以選要錢或者要物。


    排了約莫一個小時終於到了陳江海,他向辦事員遞出自己的身份證、交稅冊、村裏開具的無犯罪證明和平時表現良好的證明等材料。


    然後辦事員仔細的看了這些材料,特別是交稅冊看的最為仔細,所謂交稅冊就是一本證明你交了幾次稅交了多少稅的小本子,每個澳宋公民都有,這個東西是“升級”你在澳宋身份最重要材料,要是它有問題別說升級身份了,搞不好還要被抓去勞改。


    農民的交稅冊就是每年農作物收獲後農民拿農產品到官方統購統銷的收購點進行售賣(售賣時自動扣稅),售賣完工作人員會在本子上記錄售賣情況(稅收情況)蓋上鋼印。


    而城裏的工人多半都是在國企上班,有工資的直接企業代扣定期去蓋章就行,而個體戶,私營企業和私營企業職工則是主動申報,稅務部門會定期抽查,要是被查到偷稅漏稅就吃勞改去吧。


    陳江海的納稅記錄很完整,其他材料也很充分,辦事員直接就給他過了。


    有了自由人的身份,他決定順便去隔壁窗口把職業給改了,他對他一出家門就夭折的商人夢想還念念不忘,而且這澳宋官民相對平等,商賈在此也不是低賤之人,反而當商人還很體麵,他覺得他要重新開始他的商人之旅,在把職業改成商人後,他又辦了一張商業專屬的通行證,花了他不少手續費。


    澳宋實行嚴格的戶籍製度,出於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方麵的考慮,普通人交通出行要路條和介紹信,像商人這類出行需求大的群體就得特殊管理,可以申請商業通行證,一年一審。


    辦完一切手續的陳江海買了些吃食酒水回村裏收拾好行李後,請村長好好的吃了一頓就當是告別,畢竟這個村長十分照顧他,明天他就進城去經商去了,其實這個村長已經不是最初推薦他去上培訓班的村長了,那個村長已經高升了,這個村長是第二任而且是個明人。


    自從行政村大量出現後,就不由穿越眾擔任村長了,而是由此村裏平時最有民望的村民擔任,而最早那批穿越眾村長現在基本都高升到上級行政區或者部門去了。


    第二天陳江海給鄉供銷社的馬車夫送了點伴手禮,就這樣他搭乘著供銷社的馬車進了城。


    看到繁華的新安城陳江海有些迷茫,現在的新安和三年前他剛到時簡直是兩個模樣,他也不是那些連縣城都沒去過的土包子,但麵前的景象還是驚訝到他了。


    澳宋現在在籍人口已經超過四萬,隨著新於新澳島那邊已經能穩定向澳宋輸送大明移民,再加上費利佩四世從歐陸送來尼德蘭戰俘和普通居民,現在澳宋的人口正在快速的增長,照著這個進度下去不出兩年澳宋人口還得翻倍。


    整個新安三區密集的分布著近兩萬人口,人氣有了自然商業也會有,雖然執委會早早的開放了市場經濟,但是國內大多是契約奴隸兜裏沒有錢,導致澳宋國內的市場經濟十分雞肋,那些民營產業主要服務外國客商和有消費能力的穿越眾,大多數人還是得主要靠計劃經濟生活。


    而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澳宋國內契約奴隸們的契約不斷到期,那些兜裏有錢的自由民們肯定會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而澳宋又是一個高度分工的社會,想提高生活水平必然要與市場接軌。


    陳江海在新安的大街上閑逛,他想考察一個賺錢的行業然後加入其中,突然他看見一家店麵門口有幾個穿著清涼的歐陸女子在外麵拉客,他知道這應該是做無本買賣的煙花柳巷之地,他老家的縣城就有一家但是消費頗高他沒去過。


    由於澳宋國內女性基本都婚配了,而且按照《澳宋風俗業管理辦法》隻要從事過風俗業的男女身份證上都會被做上一個特殊標記,造成澳宋國內根本沒有人從事這項行業。


    但是光棍居多的澳宋的確有這方麵的需求,一個意帶利船長看準了這個商機,直接從意帶利拉了一船風塵女子來開了一家青樓,當然是取得了營業執照的,而且每年還給澳宋納稅呢,不僅如此,這個精明的船長還請重金請某位穿越眾給起了個好名字——地上天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