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憐人。”陳江海並沒走近參觀“地上天堂”,而是遠遠的看了一眼後發出一聲歎息就走了。


    他雖然沒有去青樓消費過,但是他也知道這些女子多是身世可憐的人,在大明幹這行的女子要不就是遇上荒年被父母賣到人牙子手裏然後被轉賣進青樓,要不就是從小父母雙亡成為孤兒被青樓收養從小培養,雖然這些青樓女子是歐羅巴人,但估計從事這項行業的原因差不多吧。


    真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和後世某些滿嘴“父賭母病弟讀書”,為了金錢和虛榮心自甘墮落的人來說,那些青樓女子才真的是時代的悲哀。


    陳江海又沿著大街走了十幾分鍾,看到一條街街口有兩個澳宋大兵背著槍在站崗,街口還豎了一塊牌子。上麵寫著“使館大街,閑人勿進。”


    自從澳宋武器在尼德蘭戰場上打出了名聲,許多歐陸國家都過來和澳宋建立起了外交關係,基本都是大國英格蘭、法蘭西等。


    為了統一管理,執委會在板牙人的使館邊劃了一塊地專門修了一條使館街作為各國大使館的駐地,還派兵對他們進行保護(監視)。


    和各大歐陸國家建交是十分有益,這意味著從正治外交方麵來說澳宋被歐陸主流國承認了,為後續澳宋開展對外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時經濟上也澳宋也獲得不少利益,首先是官方的軍貿,現在那個歐陸大國的軍事改革離得開澳宋?


    除了官方軍貿,民間的貨物貿易也能更加通暢,這個時代歐陸大國主要思潮基本都是重商主義高築貿易壁壘保護本國貿易和後世帝國主義時代用槍炮都要打開別人的市場進行自由貿易的歐陸還差的遠。


    為了讓質優價廉澳宋的貨物能賣打入歐陸市場,執委會想了不少辦法,一個是大家都降關稅互惠互利,但現在隻有板牙人願意和澳宋簽訂貿易協定向彼此開放市場,其他國家似乎不想對澳宋的普通商品開放市場,他們隻對澳宋的武器感興趣,二是軍售附帶經濟附加條件,你買我多少武器就要買我多少貨物搞捆綁銷售。


    板牙人願意和澳宋自由貿易的原因很簡單,這麽多年大量殖民地的金銀流入板牙是福也是禍,福就是缺啥就買買買就行,禍就是習慣買買買後國內壓根就沒有啥像樣的實體產業,這也為板牙後來的衰落埋下伏筆。


    就拿紡織品來說吧,澳宋目前有幾大拳頭產品武器藥品自不必說,剩下的拳頭產品裏紡織品肯定占據一席之地,在執委會的規劃裏紡織品以後才是澳宋貨真正的代言人,出口創匯的主力軍,但是他和很多國家紡織品是競爭關係,特別是以紡織業為民族產業的英格蘭。


    英格蘭不僅國內產出呢絨等紡織品,英屬東印度公司還壟斷了印度土布,他們每年從印度地區運回大量土布進行銷售攫取了大量利潤,但質優價廉的澳宋紡織品(棉布,呢絨等)極大的衝擊英格蘭紡織品的銷售,擠壓英格蘭布的市場份額,搞的英格蘭人和澳宋建交後第一件事不是像那些國家一樣商量軍購,而是向執委會抗議澳宋惡意傾銷。


    不過執委會也不是那種會把吃到嘴裏的肥肉吐出來的主,直接就開始打太極,把來交涉的英格蘭大使氣的夠嗆,要不是目前澳宋布的產能還少沒有真正代替英格蘭布,不然你打太極人家東印度公司的艦隊就來了。


    轉來轉去陳江海也沒找到啥他能參與行業,要不是就被別人捷足先登了,自己再難入場,要不是就自己本錢太少無力入場。


    他在城裏看見一個榨油工坊在找人入股,但是對方表示入股最低都要100塊錢起,他身上就40塊錢,折合成白銀也有18兩(明清兩)了,還都是他這兩年多在村裏通過兼職教書先生、賬房等工作賺的津貼再加上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這筆錢在大明已經不少了,夠一戶五口之家正常年份支出一年了。


    “算了,事已至此先吃飯吧,這都中午了。”陳江海隨便找了一家人多的小館子吃飯,他發現這家飯店裏吃飯多是穿著某某廠製服的工人。


    “果然,城裏的人就是闊氣,這不年不節都能下館子。”等菜的陳江海小聲嘀咕的一句。


    其實他誤會了,雖然算工資的話城裏的工人工資的確不低,澳宋規定新安地區工人工資最低不低於7元錢一個月,時薪最低不低於3分錢,而水磨區平均月薪13元錢(現在契約到期能拿到工資的人不多和那些高薪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一平均就顯得數據特別好看)。


    就算一個月13塊錢也不能隨意天天下館子,這次陳江海隻是遇上了契約到期第一次拿到工資的工人出來慶祝而已。


    茶足飯飽的陳江海從飯館裏出來發現飯店斜對麵有一家國營百貨商店,他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在他的老家有一種小商人叫“挑貨郎”,而且澳宋治安良好當行商安全性很高,他也可以當一個挑貨郎先積累資金以後再做大。


    所謂挑貨郎就是舊時民間在農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動販賣日用雜貨的商販,有的兼收購土特產品。?這一職業在宋代已經盛行,貨郎挑的雜貨擔中通常包括各種日用百貨,針頭線腦、剪刀、孩子玩具、衣帽、零食等物品,滿足了當時商品經濟不夠發達的鄉村地區人們對於各種小商品的需求。


    挑貨郎在新生的澳宋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雖然澳宋擁有供銷社向城鄉供給各種百貨,但是廣大的鄉村麵積太大,隻靠國營性質的供銷社難以覆蓋,供銷社隻覆蓋到了鄉一級行政單位,下麵的村和開拓點要不走很遠去鄉裏購物,要不等定期收糧隊下鄉帶來各種貨物。


    因此挑貨郎經濟在澳宋是一片藍海。


    陳江海向百貨商店的售貨員表明了來意,還出示了自己的商業通行證證明自己是商人,售貨員得知他想當一個挑貨郎以後,推薦他去市政廳辦一個小商品流動販運證,憑這個證可以以優惠價格從國營商店購買規定品類的貨物,還可以減免稅收。


    得到售貨員的點撥,陳江海決定去市政廳辦一張小商品流動販運證,辦證過程很順利,當他出示材料以後沒人難為他直接就給他把證辦下來了,連手續費都沒收。


    其實執委會很重視這種挑貨郎經濟,現在澳宋沒有足夠的力量讓所有地方的居民都享受到澳宋工業產品,因此執委會出台多項政策鼓勵這種流動小商販。


    他們背著貨物上山下鄉能更好連接偏遠鄉村與城市的市場,成為澳宋貨物流動的毛細血管,填補鄉村市場的空白,能更好助力盤活澳宋的市場經濟,也有助於實現執委會發展惠及全體民眾的想法,讓全體澳宋人民都能從工業社會中獲利,用上質優價廉的工業產品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市政廳離百貨商店有點遠,都不是一個區的,等他辦完證回來,人家都到點下班關門了。


    陳江海隻有去找家旅店住一晚,找了一圈都沒找到低價旅店,隻有花費5毛錢重金找了一家旅店投宿,這已經是他找到的最便宜的旅店了。


    沒辦法,目前澳宋的旅店主要是服務外國客商價格自然貴,穿越眾們有澳宋分的房子,工人有工廠(工坊)分的宿舍,農民進城辦事也舍不得住店,要不連夜回家,要不找個安全點的地方將就一下。


    價錢雖貴,但是物有所值,陳江海這輩子沒住過這麽好的地方,有獨立衛浴,自來水和熱水,還免費送一頓帶飲品的晚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