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也算半個遊俠,他早年不事生產,遊走江湖,跟張耳等江湖俠客混得很熱乎,導致自己年近四十都沒有成家立業。劉邦的生活來源,除了在家啃老、啃嫂外,在外就依附於張耳這類的大富豪。
第三種:依靠自身能力和遊俠群體,形成“創收”能力。
這種遊俠就良莠不齊了,形成了社會灰色地帶,所謂的創收方式可謂五花八門,有的打家劫舍、有的充當臨時工、有的充當殺手、有的淪為乞丐等等。
西漢時期這個群體最大,對社會的危害性最大。
漢武帝晚年,有個號稱陽陵大俠朱安世的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持劍闖入皇宮內院。
漢成帝元延年間,長安曾經被遊俠搞得人人自危,大白天他們公開殺人,連縣令都被殺害。這些遊俠團夥作案,玩起了分工,一部分負責殺人越貨,一部分對付官府,一部分負責照顧內部傷亡同夥,把京師搞得人人自危。
遊俠們良莠不齊,社會價值觀也早就突破了墨家思想的框架,又因為其幫凶性質,往往受到權貴階層的喜愛,常常表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比如漢武帝時期的郭解,此人本就是豪門之家,與皇室及權貴階層關係密切,當年漢武帝尋找散落民間的異母姐姐,還得借助郭解的力量。跟那些遊俠一樣,郭解一生作奸犯科是家常便飯,他殺人無數,凶殘暴戾,後期為漢武帝所殺。
正因為遊俠們的這種生存狀態,給社會治安和政權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遊俠們遭到了統治階層的嚴厲打擊。又由於受到利益階層的豢養與追捧,這個群體就像野草,始終除之不絕。
統治階級對對待遊俠這個群體的看法就是韓非子所說的“俠以武犯禁”,班固所言的“罪已不容於誅”。
平民百姓對待遊俠這個群體的看法則是司馬遷所說的“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張安安穿越到宋朝之前就是個平民老百姓,又受武俠小說的影響,對於江湖好漢充滿了好感,像收留魯智深就是出於這種心理,自然也就不會覺得舉辦武林大會有什麽不妥!
但是宋徽宗趙佶從出生開始,就注定了是統治階級,對於這種違法亂紀,一言不合就拔刀殺人的江湖好漢是深惡痛絕,隻是因為剿滅無憂洞一事對張安安充滿了內疚,當張安安要舉辦武林大會也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還承諾了一個官職!
張安安走了之後,宋徽宗趙佶就反應過來了,朝堂上的那些相公們又怎麽會同意舉辦武林大會,隻能讓高俅來找張安安,希望張安安打消了這個念頭。
高俅又不一樣了,高俅沒有發跡之前可是在街頭混過的,可以說是江湖好漢的預備役,若不是當時年紀太小,搞不好就是一條江湖好漢,所以對高俅而言,從內心是有一個江湖夢的,與古勝的結交就可以看得出來。
讓沒有公心還滿懷江湖夢的高俅去勸說張安安,隻能說宋徽宗趙佶派錯了人,當然,若是派個別人,和張安安又沒那個交情,有很大的概率說不上幾句話就將張安安給惹惱了,這麽嚴重的後果宋徽宗趙佶是絕對不願意承受的。
果然,高俅一開口說江湖好漢是個麻煩,張安安就有點不開心了,你們拿無憂洞沒辦法,我自己來想個法子,現在又來說是麻煩,那麽無憂洞就不麻煩了?
張安安向來是喜怒形於色,一張臉已經將心中的不滿完美地表達了出來。
高俅一看張安安不快了,知道皇帝交給自己的任務估計是完不成了,但是自己也好回去向皇帝交代了,我努力,但是仙尊之子要翻臉了。
現在的高俅得為自己的未來考慮,於是話鋒一轉,向張安安表達了江湖好漢雖然是個麻煩,但是安安你說得好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朝廷得將這些人引向正途啊,所以我這次過來,正是向安安請教的。。。
高俅與張安安相處久了,對張安安的脾氣早就摸熟了,知道張安安雖然不學無術,但偏偏好為人師,隻要一頂高帽子戴上,再以謙虛的態度請教,仙尊之子還是很樂於指點的。
果然,張安安笑了:“既然高大哥問起,那我就說說。”
張安安一直對自己靈機一動,將無憂洞看作是為禍武林的大反派,自己召開武林大會,聚集群雄,大有武林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勢頗感得意,隻是宋徽宗趙佶等人也不好好向自己請教,頗有錦衣夜行的感覺,現在見有高俅虛心求教,大有一吐為快之心。
張安安眉飛色舞地和高俅說了起來,高大哥啊,你看這無憂洞無惡不作,妥妥的就是一個江湖大反派啊,可是其地形特殊,還和朝廷玩起了你來我跑的遊擊戰術,大軍圍剿確實是勞民傷財還收效甚微,一旦大軍撤離,無憂洞又死灰複燃,著實令人頭痛,朝堂上諸位相公說的也是在理。
高俅是熱淚盈眶,一個勁地拉著張安安的手感謝張安安的理解。。。
這一來,張安安就更得意了。
當日官家和蔡相公和高大哥在我這裏,拍著胸口向百姓保證要鏟除無憂洞,可如果朝廷沒了動靜,又或是出動了大軍無功而返,百姓會怎麽看待朝廷?
沒了動靜,這就是失信於民,百姓就會對朝廷失望!
無功而返,百姓就會看輕朝廷,覺得朝廷不行,連個無憂洞都剿滅不了,有心之輩就會滋生出不該有的野心出來!
高俅又拉著張安安的手了,還是安安你看問題真是全麵啊。。。
高俅不虧是馬屁小能手,兩次拉著張安安的手,節點都是卡得妥妥的,讓張安安覺得自己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高俅還是理解自己的,談興就更濃了。
第三種:依靠自身能力和遊俠群體,形成“創收”能力。
這種遊俠就良莠不齊了,形成了社會灰色地帶,所謂的創收方式可謂五花八門,有的打家劫舍、有的充當臨時工、有的充當殺手、有的淪為乞丐等等。
西漢時期這個群體最大,對社會的危害性最大。
漢武帝晚年,有個號稱陽陵大俠朱安世的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持劍闖入皇宮內院。
漢成帝元延年間,長安曾經被遊俠搞得人人自危,大白天他們公開殺人,連縣令都被殺害。這些遊俠團夥作案,玩起了分工,一部分負責殺人越貨,一部分對付官府,一部分負責照顧內部傷亡同夥,把京師搞得人人自危。
遊俠們良莠不齊,社會價值觀也早就突破了墨家思想的框架,又因為其幫凶性質,往往受到權貴階層的喜愛,常常表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比如漢武帝時期的郭解,此人本就是豪門之家,與皇室及權貴階層關係密切,當年漢武帝尋找散落民間的異母姐姐,還得借助郭解的力量。跟那些遊俠一樣,郭解一生作奸犯科是家常便飯,他殺人無數,凶殘暴戾,後期為漢武帝所殺。
正因為遊俠們的這種生存狀態,給社會治安和政權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遊俠們遭到了統治階層的嚴厲打擊。又由於受到利益階層的豢養與追捧,這個群體就像野草,始終除之不絕。
統治階級對對待遊俠這個群體的看法就是韓非子所說的“俠以武犯禁”,班固所言的“罪已不容於誅”。
平民百姓對待遊俠這個群體的看法則是司馬遷所說的“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張安安穿越到宋朝之前就是個平民老百姓,又受武俠小說的影響,對於江湖好漢充滿了好感,像收留魯智深就是出於這種心理,自然也就不會覺得舉辦武林大會有什麽不妥!
但是宋徽宗趙佶從出生開始,就注定了是統治階級,對於這種違法亂紀,一言不合就拔刀殺人的江湖好漢是深惡痛絕,隻是因為剿滅無憂洞一事對張安安充滿了內疚,當張安安要舉辦武林大會也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還承諾了一個官職!
張安安走了之後,宋徽宗趙佶就反應過來了,朝堂上的那些相公們又怎麽會同意舉辦武林大會,隻能讓高俅來找張安安,希望張安安打消了這個念頭。
高俅又不一樣了,高俅沒有發跡之前可是在街頭混過的,可以說是江湖好漢的預備役,若不是當時年紀太小,搞不好就是一條江湖好漢,所以對高俅而言,從內心是有一個江湖夢的,與古勝的結交就可以看得出來。
讓沒有公心還滿懷江湖夢的高俅去勸說張安安,隻能說宋徽宗趙佶派錯了人,當然,若是派個別人,和張安安又沒那個交情,有很大的概率說不上幾句話就將張安安給惹惱了,這麽嚴重的後果宋徽宗趙佶是絕對不願意承受的。
果然,高俅一開口說江湖好漢是個麻煩,張安安就有點不開心了,你們拿無憂洞沒辦法,我自己來想個法子,現在又來說是麻煩,那麽無憂洞就不麻煩了?
張安安向來是喜怒形於色,一張臉已經將心中的不滿完美地表達了出來。
高俅一看張安安不快了,知道皇帝交給自己的任務估計是完不成了,但是自己也好回去向皇帝交代了,我努力,但是仙尊之子要翻臉了。
現在的高俅得為自己的未來考慮,於是話鋒一轉,向張安安表達了江湖好漢雖然是個麻煩,但是安安你說得好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朝廷得將這些人引向正途啊,所以我這次過來,正是向安安請教的。。。
高俅與張安安相處久了,對張安安的脾氣早就摸熟了,知道張安安雖然不學無術,但偏偏好為人師,隻要一頂高帽子戴上,再以謙虛的態度請教,仙尊之子還是很樂於指點的。
果然,張安安笑了:“既然高大哥問起,那我就說說。”
張安安一直對自己靈機一動,將無憂洞看作是為禍武林的大反派,自己召開武林大會,聚集群雄,大有武林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勢頗感得意,隻是宋徽宗趙佶等人也不好好向自己請教,頗有錦衣夜行的感覺,現在見有高俅虛心求教,大有一吐為快之心。
張安安眉飛色舞地和高俅說了起來,高大哥啊,你看這無憂洞無惡不作,妥妥的就是一個江湖大反派啊,可是其地形特殊,還和朝廷玩起了你來我跑的遊擊戰術,大軍圍剿確實是勞民傷財還收效甚微,一旦大軍撤離,無憂洞又死灰複燃,著實令人頭痛,朝堂上諸位相公說的也是在理。
高俅是熱淚盈眶,一個勁地拉著張安安的手感謝張安安的理解。。。
這一來,張安安就更得意了。
當日官家和蔡相公和高大哥在我這裏,拍著胸口向百姓保證要鏟除無憂洞,可如果朝廷沒了動靜,又或是出動了大軍無功而返,百姓會怎麽看待朝廷?
沒了動靜,這就是失信於民,百姓就會對朝廷失望!
無功而返,百姓就會看輕朝廷,覺得朝廷不行,連個無憂洞都剿滅不了,有心之輩就會滋生出不該有的野心出來!
高俅又拉著張安安的手了,還是安安你看問題真是全麵啊。。。
高俅不虧是馬屁小能手,兩次拉著張安安的手,節點都是卡得妥妥的,讓張安安覺得自己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高俅還是理解自己的,談興就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