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社,土神;稷,穀神。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後用以借指國家。


    【辨析】


    “稷”本義是一種穀物,因此是禾字旁,右邊的“畟”是聲符,表示讀音。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把“社”說解為“地主也”,並非現在常說的地主老財,而是指土地神,後來人們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也稱為“社”。古代社會凡是有土地的地方都可以立社祭神,於是就衍生出一係列相關詞語。比如,“社日”即古時祭祀土神的日子,後逐漸演變成為我國古代睦鄰歡聚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在這一天裏有許多歡慶活動,如“社戲”“社火”。後世逐漸演變為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種集體組織或民間團體,如“報社”“通訊社”“合作社”等。現代生活中的“社會”一詞,也與社日活動有關。


    【例句】


    足下能肩此重任,真是社稷之福!


    陳白塵《大風歌》


    【字裏字外】


    “社稷”這個詞反映了我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社會性質,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一個縮影。


    “稷”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祭祀天地要拿穀物來祭祀,“稷”就作為五穀之首被搬上祭壇,並成為五穀之神。


    另外,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地,所以先民們還要祭祀土地神,於是“社”與“稷”這兩個詞就被聯係起來了。《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中的“社稷”,是指土穀之神。


    《孟子·盡心下》中有言:“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勸諫稱王為帝的人,應該以人民為最重,要愛民如子,傾聽民聲。其次才應該關心社稷,也就是莊稼收成,因為在農耕社會,田地裏的收獲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糧食,人民就會流離失所,導致國家的災難。而在這之中,最不重要的就是君王本身,君王應當勤於政務,不能耽於享樂或隨意耗費民力。這種君主應當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兩千多年前就能夠被提出,是十分難得的。


    由於土地和糧食是國家之根本、民生之所在,所以社稷便慢慢成為國家的代稱。常用於“社稷重臣”“危害社稷”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