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秤錘和秤杆,常用來比喻衡量、考慮。


    【辨析】


    《說文解字》把“衡”說解為“牛觸,橫大木其角”,意思是綁在牛角上以防觸人的橫木,也有人認為是穿於牛鼻的橫木。“權衡”的“衡”注意不要寫成“橫”。


    【起源與演變】


    《漢書·律曆誌上》中記載:“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權”指秤,也就是測定物體重量的器具,也可以用來指秤錘。“衡”指車轅前端的橫木,引申為秤、秤杆的意思。“權衡”原指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後比喻衡量、考慮事情的利弊、得失、輕重等等。


    【例句】


    在這種局勢裏﹐我們若能稍稍權衡於輕重緩急之間﹐便可知道我們所應該做的﹐是建設民眾的文學﹐而不是擁護所謂優美的文學。


    朱自清《民眾文學的討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