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tán劾hé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 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釋義】
在君主時代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其他官吏的罪狀。也指某些國家的議會對存在違法失職或是職務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發和追究法律責任的行為。
【辨析】
“劾”容易錯寫為“核”。“劾”的右半邊“力”是有強力的意思,與彈劾的詞語氛圍相符。而“核”從木,本義為果核,與彈劾的語境相去甚遠。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將“劾”說解為“法有罪也”,段玉裁注:“法者,謂以法施之。”也就是揭發罪狀,使之伏法的意思。“彈”《說文解字》說解為“行丸也”,指彈弓,後來也有彈劾、抨擊的意思。《舊唐書·職官誌三》中有“凡中外百僚之事,應彈劾者,禦史言於大夫”的說法。《舊唐書》記載的是唐朝的曆史,可見“彈劾”一詞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
【例句】
我們應該先行檢舉﹐提出彈劾。
茅盾《動搖》
【字裏字外】
在中國,彈劾製度由來已久。在古代設置有禦史或者監察禦史,專門向皇上檢舉其他官員違法亂紀的行為。在當時寫奏折彈劾一個官員,也經常說成“參xxx一本”。
雖然古人多彈劾官員,但民間一直流傳著劉墉彈劾皇帝的趣聞。
和珅和劉墉是死對頭,一直想將劉墉除之而後快。於是他對劉墉說道:“劉墉呀,你為官清正廉明,無論對方什麽來頭,你都敢參他一本,但是有一位你一定不敢參。”
劉墉笑了笑:“隻要你說出名字來,我就敢。”
“這一位就是當今聖上。”和珅笑道。在當時,彈劾皇帝弄不好就是殺頭的罪過,劉墉不參,便是頂了清正的虛名;若參,弄不好就要丟官甚至喪命。
可沒想到,劉墉麵不改色,大搖大擺地跑去麵見皇帝:“聖上,臣有一事想請教。不知道偷墳掘墓該當何罪呢?”
皇上說道:“按大清律法,當處死刑。”
劉墉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萬歲重修明陵的事……”
皇帝這才明白,劉墉繞這麽大圈子,是說自己借重修明陵的機會偷換明陵木料,用來為自己修建陵墓的事,這在當時要處以死刑。皇帝沒辦法,隻好說道:“明年我去江南巡幸,就算是自罰充軍流放了。劉墉,你膽敢參到朕的頭上,你可知罪?”
劉墉心中早有準備,取下自己的頂戴花翎,算是願意丟官罷職,向皇帝賠罪。
在君主時代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其他官吏的罪狀。也指某些國家的議會對存在違法失職或是職務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發和追究法律責任的行為。
【辨析】
“劾”容易錯寫為“核”。“劾”的右半邊“力”是有強力的意思,與彈劾的詞語氛圍相符。而“核”從木,本義為果核,與彈劾的語境相去甚遠。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將“劾”說解為“法有罪也”,段玉裁注:“法者,謂以法施之。”也就是揭發罪狀,使之伏法的意思。“彈”《說文解字》說解為“行丸也”,指彈弓,後來也有彈劾、抨擊的意思。《舊唐書·職官誌三》中有“凡中外百僚之事,應彈劾者,禦史言於大夫”的說法。《舊唐書》記載的是唐朝的曆史,可見“彈劾”一詞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
【例句】
我們應該先行檢舉﹐提出彈劾。
茅盾《動搖》
【字裏字外】
在中國,彈劾製度由來已久。在古代設置有禦史或者監察禦史,專門向皇上檢舉其他官員違法亂紀的行為。在當時寫奏折彈劾一個官員,也經常說成“參xxx一本”。
雖然古人多彈劾官員,但民間一直流傳著劉墉彈劾皇帝的趣聞。
和珅和劉墉是死對頭,一直想將劉墉除之而後快。於是他對劉墉說道:“劉墉呀,你為官清正廉明,無論對方什麽來頭,你都敢參他一本,但是有一位你一定不敢參。”
劉墉笑了笑:“隻要你說出名字來,我就敢。”
“這一位就是當今聖上。”和珅笑道。在當時,彈劾皇帝弄不好就是殺頭的罪過,劉墉不參,便是頂了清正的虛名;若參,弄不好就要丟官甚至喪命。
可沒想到,劉墉麵不改色,大搖大擺地跑去麵見皇帝:“聖上,臣有一事想請教。不知道偷墳掘墓該當何罪呢?”
皇上說道:“按大清律法,當處死刑。”
劉墉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萬歲重修明陵的事……”
皇帝這才明白,劉墉繞這麽大圈子,是說自己借重修明陵的機會偷換明陵木料,用來為自己修建陵墓的事,這在當時要處以死刑。皇帝沒辦法,隻好說道:“明年我去江南巡幸,就算是自罰充軍流放了。劉墉,你膽敢參到朕的頭上,你可知罪?”
劉墉心中早有準備,取下自己的頂戴花翎,算是願意丟官罷職,向皇帝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