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指的是雕刻和打磨(玉石),後來又有了加工使之更精美的意思,多指文章等。


    【辨析】


    《說文解字》把“琢”說解為“治玉也”,也就是雕刻加工玉石的意思,所以“琢”是王(也就是玉)字旁。《荀子》中寫道:“和之璧,井裏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寶。”大意是說聞名天下的和氏璧,起初隻是井裏的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經過玉石匠人的加工,它才成為舉世無雙的寶玉,被國王皇帝所珍愛。“磨”在古代指打磨石器,所以“磨”字裏有石字。


    【起源與演變】


    《詩經·衛風·淇奧》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句。《荀子·大略》寫道:“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琢磨”的本義是雕刻打磨玉石,又可以用來比喻修養德業,研討義理,修飾詩文等。宋王安石在《送石賡歸寧》一詩中寫道:“稍出平生言,道藝相琢磨。”“琢磨”還有另一個讀音是zuo mo,讀此音時,這個詞的意思是思索、考慮。


    【例句】


    書稿尚嫌粗糙,有待琢磨完善。


    【字裏字外】


    “琢磨”是製作玉器時玉石的加工程序之一。


    古代在加工不同物體時叫法也不盡相同,比如加工骨頭叫作“切”,加工象牙叫作“磋”,加工玉為“琢”,加工石為“磨”。切磋琢磨之後材料才能成為寶物,比如楚國人卞和的璞玉,在被雕琢打磨前,和普通石頭沒什麽區別,但經過細致的加工後,就成了舉世無雙的寶玉。


    通過琢磨,將外表普通的玉石慢慢雕琢為寶玉,這個過程使這個詞也用來比喻學問的研究,品德的鍛煉等。《禮記·學記》中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荀子·大略》中也有“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這樣的句子。這些語句用琢磨玉器來比喻人們研究學問、錘煉品德需要下大力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