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h2>釋義


    厲:古同“礪”,本義是磨刀石,在該成語中的意思是“磨”;兵:兵器;秣:喂牲口。意思是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鬥,也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  辨析


    “厲兵秣馬”也作“秣馬厲兵”。注意:其中的“厲”字不可寫作“礪”。  起源與演變


    “厲”,同“礪”,從廠,廠像山崖,表示與山石有關。《說文解字》將“厲”說解為“旱石也”,本義是磨刀石。也可用作動詞,指磨、磨快,《廣雅》將其解釋為“磨也”。“厲兵秣馬”意思是:磨利兵器,喂飽馬匹,代指做好戰鬥準備。《明史·沉宸荃傳》中“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chou)”說的就是都城淪陷,大家都開始做好戰鬥的準備,以報國仇。  例句


    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厲兵秣馬,以伺中國之變。


    陳亮《酌古論·呂蒙》  字裏字外


    春秋時代,秦國欲攻打鄭國,秦穆公先假裝跟鄭國和談,以幫助鄭國保衛疆土為名,派將領杞子帶領軍隊進駐鄭國。杞子的軍隊到了鄭國以後,發現鄭國毫無戒備,趕忙派人報告秦穆公,請他秘密派兵襲擊,企圖將鄭國一舉消滅。秦穆公收到消息,馬上派出了大軍。


    秦軍來到鄭國的邊境,迎麵遇到了鄭國的一個賣牛商人,名叫弦高。他正趕著十二頭牛要到集市上去賣。弦高發現秦軍來襲,靈機一動,一邊讓人趕快把消息報告給鄭國國君鄭穆公,一邊假裝自己是鄭國的使者,讓人把十二頭牛宰殺了慰勞秦軍。


    鄭穆公得到消息,暗中派人觀察杞子一夥,發現他們厲兵秣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的時間也不短了,我們國小物乏,現在聽說你們就要離開了,那就請便吧!”杞子聽了這話,知道陰謀已經暴露,就逃到齊國去了。秦軍發現鄭國已經有所準備,沒有必勝的把握,隻好不戰而退。  金文中的“厲”字小篆中的“厲”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