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h2>釋義


    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辨析


    “毛遂自薦”的“遂”讀去聲“sui”,不要誤讀為陽平“sui”。除了“半身不遂”裏的“遂”讀陽平“sui”外,“遂”在其他情況下都讀去聲“sui”。  起源與演變


    西漢時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話:“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讚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說的是秦軍圍趙,趙國派平原君趙勝去向楚國求救,毛遂自我舉薦,願意跟隨前往的事情。後世把這個故事總結為“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比喻主動自我推薦承擔某件事。清代王韜《淞隱漫錄·五·李珊臣》中寫道:“生知二女皆未字人。時於婦前露毛遂自薦意;婦意似為許可。”其中“字”指的是舊時女子許配。  例句


    這押送的差使大概隻好我來毛遂自薦了。


    茅盾《劫後拾遺》  字裏字外


    戰國時,趙國的都城邯鄲被秦軍包圍,形勢危急。趙王命平原君趙勝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個門客隨自己同去。在隻剩下最後一個人選的時候,毛遂走上前去向平原君自我推薦。


    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會顯現出來。如今,您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我卻從來沒有聽到過周圍的人對你的讚語,這恐怕是因為先生您沒有什麽才能吧。所以先生您還是不要和我一同去了,請留下來吧!”


    毛遂說:“我不過是直到今天才請求進到您的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身處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露出全部的鋒芒,而不僅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


    平原君終於同意帶毛遂同去楚國。


    楚王接見平原君後,一直在拖延時間。毛遂毅然挺身而出,為楚王分析了局勢,幫助楚王明白了出兵救趙有利於楚國。楚王聽完後立刻答應與趙國結盟,並出兵救趙。


    趙國危機解除後,平原君回到趙國,把毛遂奉為上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