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釋 義】</h4>


    酒杯與酒籌交叉錯雜,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場麵。


    【名家解讀】


    “觥”指的是古代喝酒的酒器;而“籌”則是古代猜拳用的籌碼。酒杯和猜拳行令的籌碼在席間往來穿梭,可見飲酒的場麵是多麽熱鬧。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酒文化。但是這個成語現在一般略含貶義,是對大吃大喝風氣的一種貶斥。(張一清)  <h4>【辨 析】</h4>


    最早的酒杯是由獸角製成,而非石頭或金屬,所以“觥”字的偏旁為“角”。“觥”不要誤讀成guāng。“籌”在這裏指“酒籌”,是一種用以計數的竹簽,為竹字頭,表示出了其製作材料。


    你知道嗎?


    觥是古老的盛酒器具。早在商朝和西周時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了。觥多為橢圓形或方形,一般上麵有蓋,下麵有四足。蓋子常常被製成有角的獸頭形狀。有的觥會做成獸類的完整形狀,頭、身、四足俱全,蘊含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味道。  <h4>【字裏字外】</h4>


    “觥籌交錯”一詞出自宋朝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代表作之一,是他被貶到滁州時所寫。文中歐陽修自稱“醉翁”,他看似醉酒,實則沉醉於美麗的山水間,也沉醉於和滁州人民同樂的愉悅中。文中宣揚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意境至今仍被人們所推崇。


    如果經常閱讀古詩文,不難發現飲酒作樂是古代文人最鍾愛的活動,而許多傳世佳作也都是借助酒興有感而發。王維麵對即將離去的友人,寫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一時興起,便“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在他的草堂裏,也會“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古代文人為什麽這麽喜歡飲酒呢?原因就在於古人的飲酒禮儀非常多,與飲酒相配套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十分豐富,所以飲酒作樂在古時候可不僅僅是喝酒那麽簡單。首先,喝酒的場所就有一定講究,一般多為竹林、畫舫、亭台樓榭等能夠凸顯文化氣息的地方。文人雅士們還會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吟詩、清談、焚香、傳花、度曲、圍爐等互動遊戲,這樣既能烘托現場氛圍,又可以為飲酒助興。酒席結束後,文人雅士們還會結伴即興作詩,登高散步。所以,古時候的文人愛喝酒,其實歸根結底是更在乎陪伴自己喝酒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內心狀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