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釋 義】</h4>


    比喻兄弟之間應當同甘苦、共患難。也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名家解讀】


    “李代桃僵”源自《樂府詩集·雞鳴》,原文是:“桃在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李樹生在桃樹旁邊,蟲來吃桃樹根的時候,李樹就代它來受害了。本來是說桃樹和李樹能共患難,喻弟兄應能同甘苦。現在多指代人受過。(孟蓬生)  <h4>【辨 析】</h4>


    “僵”在這裏的含義並不是“僵硬”,而是“枯死”。


    你知道嗎?


    春秋時期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保舉過很多人當官。後來他因罪失勢丟官,過去舉薦的人都不願意幫助他。有人便對他說:“夫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得采其葉,秋得刺焉。”認為他落得這樣的下場是因為他栽培的不是桃李而是蒺藜,沒培養對人。於是,後人便常用“樹人”來指培養人才,用“桃李”來比喻老師所栽培的優秀後輩門生。  <h4>【字裏字外】</h4>


    “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計”之一,指的是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形勢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較小的代價,換取比較大的勝利。


    戰國後期,匈奴蟾襤國、東胡、林胡等部經常騷擾趙國北部邊境。趙王因此派大將李牧鎮守雁門。


    李牧上任後,下令麾下將士隻許固守營地,不許出戰,然後每日都會殺牛宰羊犒勞將士。匈奴摸不清他的底細,幾次進犯雖沒撈著好處,但也沒打成仗,因此就認為李牧膽小,不敢迎敵。後來,甚至連趙王也覺得李牧膽小,派人代替李牧鎮守雁門。新將領與匈奴交戰數次,損失慘重,邊境民不聊生。趙王無奈之下隻得請李牧再次領兵,並答應李牧絕不會再幹預他的做法。


    李牧繼續按原先的做法統領全軍,養精蓄銳。幾年之後,他的軍隊便兵強馬壯,士氣高昂。


    李牧見時機成熟,便準備正式出戰匈奴。他先使了個李代桃僵之計,派一些士兵保護百姓出去放牧,引來匈奴人的小股騎兵前去劫掠,讓這些士兵與敵騎交手時佯裝敗退,丟下一點人和牲畜。匈奴人得了便宜,就認為從來不敢出城迎戰的李牧果然是個膽小鬼。於是,單於親率大軍攻打雁門,卻遭遇了李牧的奇兵,大敗而逃。  <h4>【例 句】</h4>


    甚至把作者的姓名任意改換,李代桃僵,偷梁換柱。


    郭沫若《集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