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廢除;免除。


    名家解讀


    “蠲除”是古人免除勞役的時候經常用到的一個詞,意思是“免除”。尤其用在免除苛捐雜稅這一方麵,所以又有“蠲恤”一詞,即指主政者免除勞役賦稅,體恤民間疾苦。“蠲”字因“免除”“清除”義,又引申出“疏通”之義,故又有“蠲疏”“蠲滌”“蠲蕩”等詞。(酈波)    辨析


    “蠲”讀作juān,不要讀成zhuo,在字形的書寫上要注意與“鐲”字區分。  <h4>你知道嗎?</h4>


    “輕徭薄賦”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減輕徭役,降低賦稅。輕徭薄賦的財政思想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根據《國語·晉語》的記載,晉文公為圖霸業,曾提出“薄賦斂”的政策。孔丘也反對重稅,他主張“斂從其薄”,反對過分地搜刮老百姓。  字裏字外


    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不僅一部《史記》總括於此,而且司馬遷一生本末也備見於此。文章氣勢浩瀚,宏偉深厚,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


    在這篇文章中,司馬遷記載道:“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蠲除肉刑,開通關梁,廣恩博施,厥稱太宗。”這段話概括的是漢文帝劉恒的曆史功績:漢朝初建,惠帝去世前後由呂後所立的幾位繼承人都不光明正大,眾臣迎立代王劉恒即位,天下心服;文帝廢除肉刑,開通水陸要道,博施恩惠,死後被稱為太宗。這其中,“蠲除肉刑”說的是漢文帝劉恒廢除肉刑的改革。


    公元前167年,漢文帝下詔廢除肉刑,開始進行刑製改革。這次改革起源於一起案件。齊國的太倉長淳於意犯罪被判以肉刑,他沒有兒子,隻有五個女兒。他的小女兒緹縈為了替父親贖罪,來到京城向文帝上書,隻要能使父親脫罪,她願意去做官奴。文帝對此非常感動,於是下詔廢除肉刑,開始進行刑製改革,這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文帝刑製改革。


    漢景帝即位後,繼續減輕刑罰,並對文帝廢除肉刑改革中的不當之處加以修正。漢景帝勤儉治國,奉行“與民休息”政策,大力發展生產,減輕賦稅,與父親漢文帝一同開創了“文景之治”。  例句


    現今苛捐盡數蠲除。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