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姑娘等等我!”
瞿麥連忙追上去。
項容有些無奈:“還想讓我在你發病時打暈你?”
瞿麥憨笑著點頭。
“姑娘待人雖不熱絡,卻不是個壞人。倘若我請別人在我發病時打暈我,也許那人會拿光我身上的錢財跑路。”
項容想了想,若是與瞿麥同行,她可以讓他傳她一些醫術,教她辨認草藥。
同時教她製作毒藥。
都說藥、毒本一家,方才的事可見瞿麥的確醫術出類拔萃,應該很清楚哪些草藥有毒。
他肯答應這兩個條件,那她便在他病好之前,確保他的人身安全。
打暈他的時候,也更不會收他那三個銅板了。
至於與瞿麥同行之後,物資和空間的事該如何隱瞞,她也想好了。
便說她來四方縣就是要投奔遠方親戚的,結果親戚不收留她,於是她今早便開始在縣中購買幹糧、厚衣裳。
因為東西不少,買好一些後,便暫時寄存在親戚家。
之後再接著出來買。
方才離開,就是要去取全部的行李的。
項容想好借口,這才道:“我可以答應你,不過我有兩個條件。”
瞿麥眼眸一亮:“姑娘盡管說,我一定努力做到。”
“第一,傳我醫術,教我辨認草藥。”
“第二,教我製毒藥。”
瞿麥一愣:“姑娘要毒藥做什麽?”
“你放心,我不會主動害人,隻是用來防身自保。”
瞿麥有一瞬的猶疑。
因為師父再三叮囑過,身為醫者,當救死扶傷,懸壺濟世。
絕不擅用學得的本事去毒害人。
項容看出來瞿麥老實善良到有些古板。
她提醒道:“你今天被人欺負時,但凡手裏有包毒粉,灑向他們麵部,也不至於毫無還手之力,對不對?”
“世道變了,你要是一直那麽循規蹈矩,隻會死的比誰都早,更別說治病救人了。”
瞿麥沉默片刻,臉上閃過一絲落寞。
“姑娘說得對,是我笨拙又天真,才會以為隻要我誠心待人,別人也會回之我真心。”
看瞿麥的表情,項容便知他是想到了那個瘋子師弟。
項容岔開話題:“我打算繼續往北走,直到找到合適的深山落腳。”
“山裏草藥多,利於你製藥救你自己,也方便你教我醫術。”
瞿麥連連點頭:“姑娘說的是。”
“既然決定上路,那我建議你去多買些糧食和幹糧,再買兩身厚一點的衣服,以及兩床被褥。”
瞿麥也想到了這些,正好他身上還有些銀子,“那姑娘你呢?”
項容脫口道:“路上要用的,我都買好了,寄存在親戚家,方才正是要去取。 ”
“姑娘在縣中有親戚?”
“是啊,本意就是來投奔親戚的,但親戚不肯收留,我隻能準備行李,另尋一處生活。”
瞿麥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那姑娘去取行李,我去購置物資,之後在城門口碰麵?”
“可以,去吧。”
瞿麥抓緊時間,連忙去辦了。
待瞿麥走遠,項容也拐去無人的巷子裏。
將今日買的幹飯團、爐餅、糍粑、年糕和魚醬,各取了一半出來。
東西很多,裝了兩個大包袱。
項容便一左一右斜掛在肩頭。
又將草墊子和被褥卷成圓柱,用麻繩牢牢裹住,提在手裏。
從涼州到益州,路上被迫與大量流民同行時,就是這麽個配置。
項容收拾好,便去城門口等瞿麥。
等了大半個時辰,瞿麥氣喘籲籲地朝她奔來。
手裏推了個板車,車上堆了吃食、衣裳、被褥,還有新買的瓦罐。
“姑、姑娘久等了吧。”
“還好,你緩口氣再走。”
瞿麥撐著膝蓋,不停喘氣。
抽空抬頭看了眼項容身上滿滿當當的行李,“姑娘力氣真大。”
“習慣了。”
瞿麥又說:“姑娘不如把行李放在車上,反正我都是要推車的。”
項容想了想說,“那多謝了,咱倆輪流著來推。”
項容把自己的東西放在空出的角落,順帶掃了一遍瞿麥買的東西。
“你這是花了多少錢?”
瞿麥苦笑:“在靈風城撿的的錢、以及先前收到的診金,基本都花完了,就剩幾個銅板了。”
不過也是該花的,難道要把錢留著,讓自己餓死凍死在路上嗎?
反正他會醫術,能識草藥,總能掙錢養活自己的。
瞿麥休息片刻,氣稍微喘勻了,不好意思道:“我可以了,咱們走吧。”
項容看他一眼,說:“我先推車,過會兒再換你。”
兩人就這麽一前一後第上路了。
持續走路是個費體力的活,瞿麥身體又不好,為了省力氣,他閉緊了嘴,很少說話。
項容本來就不愛說話,路途便格外安靜。
到了夜裏,寒風漸起,吹得人寒毛直豎。
兩人這才在路邊小河旁歇腳。
瞿麥主動道:“我去撿木柴枯枝來生火。”
說完他就跑了。
項容從板車上取下草席和被褥,鋪上幹草、防潮墊,再用草席和被褥遮掩。
在瞿麥回來之前,往瓦罐裏倒了些以前收集的山泉水。
很快,瞿麥抱著一大捧幹柴回來,項容用火折子點燃。
火光一起,寒冷的夜裏,就有了溫暖。
瞿麥轉頭又拿起自己新買的瓦罐,往小河上遊走了走,取了水,準備煮點熱水喝。
等他回來時,發現項容已經用瓦罐在火堆邊煮上熱水了。
瞿麥一愣,看看自己手裏的瓦罐,又看看項容的。
項容察覺到他的視線,也意識到他去取水,是打算煮開後與她一起分著喝的。
項容想了想,坦誠道:“抱歉,我習慣了一個人。所以……”
“姑娘不必解釋,其實我完全能理解——”
“師父說過,身為醫者,最忌諱對病人產生太深的感情,也不要注入過多的同情。因為一旦救不活病人,那麽自己就會陷入巨大的痛苦與自責之中。”
“如果不能將生離死別看輕、不能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看淡,那麽就不適合做個醫者。”
“所以有的時候,就該硬下心腸,涇渭分明,到了需要告別、分離的時候,雙方都不會難受。”
瞿麥看得很明白。
他與這位項姑娘不會一直同行下去。
就像他和師父,曾經親如父子,也避免不了陰陽相隔的結局。
如果結局注定是走散,那彼此之間不必牽絆太深。
更不用為了照顧旁人的感受,而特地改變自己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
瞿麥豁達地一笑,在火堆邊坐下。
“姑娘願與我同行,在我發病時保護我的安全,我便很感激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項容啃了一口飯團,不由得感歎,“有你這樣的師兄,你師弟張鯉是怎麽變成那副德行的?”
“可能師弟天性如此吧,他從前還常說我愚鈍不知變通。算了,不說了,影響胃口,我要好好吃飯!”
瞿麥連忙追上去。
項容有些無奈:“還想讓我在你發病時打暈你?”
瞿麥憨笑著點頭。
“姑娘待人雖不熱絡,卻不是個壞人。倘若我請別人在我發病時打暈我,也許那人會拿光我身上的錢財跑路。”
項容想了想,若是與瞿麥同行,她可以讓他傳她一些醫術,教她辨認草藥。
同時教她製作毒藥。
都說藥、毒本一家,方才的事可見瞿麥的確醫術出類拔萃,應該很清楚哪些草藥有毒。
他肯答應這兩個條件,那她便在他病好之前,確保他的人身安全。
打暈他的時候,也更不會收他那三個銅板了。
至於與瞿麥同行之後,物資和空間的事該如何隱瞞,她也想好了。
便說她來四方縣就是要投奔遠方親戚的,結果親戚不收留她,於是她今早便開始在縣中購買幹糧、厚衣裳。
因為東西不少,買好一些後,便暫時寄存在親戚家。
之後再接著出來買。
方才離開,就是要去取全部的行李的。
項容想好借口,這才道:“我可以答應你,不過我有兩個條件。”
瞿麥眼眸一亮:“姑娘盡管說,我一定努力做到。”
“第一,傳我醫術,教我辨認草藥。”
“第二,教我製毒藥。”
瞿麥一愣:“姑娘要毒藥做什麽?”
“你放心,我不會主動害人,隻是用來防身自保。”
瞿麥有一瞬的猶疑。
因為師父再三叮囑過,身為醫者,當救死扶傷,懸壺濟世。
絕不擅用學得的本事去毒害人。
項容看出來瞿麥老實善良到有些古板。
她提醒道:“你今天被人欺負時,但凡手裏有包毒粉,灑向他們麵部,也不至於毫無還手之力,對不對?”
“世道變了,你要是一直那麽循規蹈矩,隻會死的比誰都早,更別說治病救人了。”
瞿麥沉默片刻,臉上閃過一絲落寞。
“姑娘說得對,是我笨拙又天真,才會以為隻要我誠心待人,別人也會回之我真心。”
看瞿麥的表情,項容便知他是想到了那個瘋子師弟。
項容岔開話題:“我打算繼續往北走,直到找到合適的深山落腳。”
“山裏草藥多,利於你製藥救你自己,也方便你教我醫術。”
瞿麥連連點頭:“姑娘說的是。”
“既然決定上路,那我建議你去多買些糧食和幹糧,再買兩身厚一點的衣服,以及兩床被褥。”
瞿麥也想到了這些,正好他身上還有些銀子,“那姑娘你呢?”
項容脫口道:“路上要用的,我都買好了,寄存在親戚家,方才正是要去取。 ”
“姑娘在縣中有親戚?”
“是啊,本意就是來投奔親戚的,但親戚不肯收留,我隻能準備行李,另尋一處生活。”
瞿麥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那姑娘去取行李,我去購置物資,之後在城門口碰麵?”
“可以,去吧。”
瞿麥抓緊時間,連忙去辦了。
待瞿麥走遠,項容也拐去無人的巷子裏。
將今日買的幹飯團、爐餅、糍粑、年糕和魚醬,各取了一半出來。
東西很多,裝了兩個大包袱。
項容便一左一右斜掛在肩頭。
又將草墊子和被褥卷成圓柱,用麻繩牢牢裹住,提在手裏。
從涼州到益州,路上被迫與大量流民同行時,就是這麽個配置。
項容收拾好,便去城門口等瞿麥。
等了大半個時辰,瞿麥氣喘籲籲地朝她奔來。
手裏推了個板車,車上堆了吃食、衣裳、被褥,還有新買的瓦罐。
“姑、姑娘久等了吧。”
“還好,你緩口氣再走。”
瞿麥撐著膝蓋,不停喘氣。
抽空抬頭看了眼項容身上滿滿當當的行李,“姑娘力氣真大。”
“習慣了。”
瞿麥又說:“姑娘不如把行李放在車上,反正我都是要推車的。”
項容想了想說,“那多謝了,咱倆輪流著來推。”
項容把自己的東西放在空出的角落,順帶掃了一遍瞿麥買的東西。
“你這是花了多少錢?”
瞿麥苦笑:“在靈風城撿的的錢、以及先前收到的診金,基本都花完了,就剩幾個銅板了。”
不過也是該花的,難道要把錢留著,讓自己餓死凍死在路上嗎?
反正他會醫術,能識草藥,總能掙錢養活自己的。
瞿麥休息片刻,氣稍微喘勻了,不好意思道:“我可以了,咱們走吧。”
項容看他一眼,說:“我先推車,過會兒再換你。”
兩人就這麽一前一後第上路了。
持續走路是個費體力的活,瞿麥身體又不好,為了省力氣,他閉緊了嘴,很少說話。
項容本來就不愛說話,路途便格外安靜。
到了夜裏,寒風漸起,吹得人寒毛直豎。
兩人這才在路邊小河旁歇腳。
瞿麥主動道:“我去撿木柴枯枝來生火。”
說完他就跑了。
項容從板車上取下草席和被褥,鋪上幹草、防潮墊,再用草席和被褥遮掩。
在瞿麥回來之前,往瓦罐裏倒了些以前收集的山泉水。
很快,瞿麥抱著一大捧幹柴回來,項容用火折子點燃。
火光一起,寒冷的夜裏,就有了溫暖。
瞿麥轉頭又拿起自己新買的瓦罐,往小河上遊走了走,取了水,準備煮點熱水喝。
等他回來時,發現項容已經用瓦罐在火堆邊煮上熱水了。
瞿麥一愣,看看自己手裏的瓦罐,又看看項容的。
項容察覺到他的視線,也意識到他去取水,是打算煮開後與她一起分著喝的。
項容想了想,坦誠道:“抱歉,我習慣了一個人。所以……”
“姑娘不必解釋,其實我完全能理解——”
“師父說過,身為醫者,最忌諱對病人產生太深的感情,也不要注入過多的同情。因為一旦救不活病人,那麽自己就會陷入巨大的痛苦與自責之中。”
“如果不能將生離死別看輕、不能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看淡,那麽就不適合做個醫者。”
“所以有的時候,就該硬下心腸,涇渭分明,到了需要告別、分離的時候,雙方都不會難受。”
瞿麥看得很明白。
他與這位項姑娘不會一直同行下去。
就像他和師父,曾經親如父子,也避免不了陰陽相隔的結局。
如果結局注定是走散,那彼此之間不必牽絆太深。
更不用為了照顧旁人的感受,而特地改變自己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
瞿麥豁達地一笑,在火堆邊坐下。
“姑娘願與我同行,在我發病時保護我的安全,我便很感激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項容啃了一口飯團,不由得感歎,“有你這樣的師兄,你師弟張鯉是怎麽變成那副德行的?”
“可能師弟天性如此吧,他從前還常說我愚鈍不知變通。算了,不說了,影響胃口,我要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