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們趕車去“國際牡丹園”。國際牡丹園占地380餘畝,以精品洛陽牡丹為主,匯聚中外牡丹名優品種700多個,芍藥品種300多個,60多萬株。觀賞區由華夏園、萬芳園、錦繡園、九色園、芍藥園及生產科技園等六大園區組成,主要有九色牡丹圖、古稀牡丹二十品、野生牡丹群、寒牡丹、自動遮陽棚等幾十處觀賞景點。
園內既有富麗堂皇的洛陽牡丹,豔麗奪目的東瀛品種,也有一年多次開花的美國及法國金黃色牡丹,名品薈萃,每逢花期,花如海,人如潮。
正是洛陽牡丹花會期間,要避開人潮,觀花要早。我們起大早,走了一站路,乘上能直達國際牡丹園的公交車。車上人很少,又是郊區班車,司機開的很快。十多分鍾,到了一條大道邊,讓我們下。我們有點摸不著頭腦。原來,這國際牡丹園就在通往機場的大道右側,遊客來往,車不能到牡丹園裏麵,隻能在公交站點下車自己走過去。新來乍到,還真有點搞不清朝哪走。好在此時來都是觀花客,問問路人,手一指,原來就在馬路斜對麵。
機場路過馬路可不能掉以輕心的,大家看好兩邊來車,確定近處沒車,才約好了似的趕緊走。走過去,倒走了一段,看到另一邊的公交車乘車點,心裏明白,等看完牡丹回程,就在這上了。再走幾十步,到牡丹園大門。
國際牡丹園聽起來名聲很大,但這大門遠沒有想象的氣派。一個單道紅色弧圈,右上角掛了5個大篆字“國際牡丹園”。5個字上方是一朵碩大的鏤空牡丹花——就這一點還有些創意。門的左下方是售票房,矮矮的房頂上有一排大些的字“國際牡丹園”;門前到路邊之間是個小廣場,亂停著一些車——委實說,這牡丹園的大門口,給人的印象可不咋滴。
買票,進門。人很少,我們應該算頭批遊客了吧。好,要的就是這效果。如果牡丹園裏都是人,人頭攢動,拍照攝像,就不知道照人還是照花了。
天氣不是很好,陰陰的,霧霧的。看什麽都像隔了一層,真是“霧中看花”了!
國際牡丹園很大,然不管多大,總是從進園門看起。進門不遠處,有塊石碑,上書紅色顏體字“國色天香”,石碑兩側,都是連片的花圃,左側的花開正盛,都是那種紅心黃蕊粉邊的,標準的豔麗牡丹,真可謂國色天香了。可惜霧太大了點,拍起來給人感覺不太“富貴妖嬈”;拉近拍近景、拍特寫,效果出來了。特別是花瓣上的晶瑩水珠,清晰可感——昨晚剛下過雨,現在一大早,“含珠帶露”,恰如其分,太好了。拍了近景特寫,我不忘為老伴拍點留念照,於是讓她站在石碑前,選擇左側花圃為背景,“國色天香”,人麵花相映,美極了!
照完相,我們從石碑右轉,是一片紫牡丹,純色的,花朵兒很大,花瓣層疊繁密,黃色的花蕊藏在花心裏,一副含羞帶怯的模樣。花瓣上的露珠很細,與綠葉上的晶瑩水珠相襯托,又是一種風采。
出了紫牡丹苑,就是一條寬闊“牡丹大道”,中間是各色牡丹兩側是人行道,人行道兩邊是更開闊的牡丹園——我們進入牡丹的海洋了。
霧漸漸消散,人多起來,寂靜的園裏開始有了熱鬧的歡笑聲。這時我們越來越感到這國際牡丹園的大和花的品種多了。仿佛是下意識,我和就順著逆時針方向,從右向前,邊走邊看邊欣賞,直走到牡丹園最深處的圍牆邊,再向左,繞一圈,回到園中間人最多,最熱鬧處。
園中間就是不一樣啊,這裏地勢開闊,略微有點高低錯落,布局頗具匠心,各色牡丹都有,而且都在盛開,姹紫嫣紅,可能就是“錦繡園”、“九色園”吧!人們都在照相,我們也不失時機,照大麵積背景的,照奇特品種的什麽“黑牡丹”、繡球牡丹、粉白血紅相間的“二喬”等等。不僅用照相機照,還用手機掃拍、錄像。很巧的是錄像時還遇到一位合肥老鄉,知道都從廬州城趕來,並在這國際牡丹園相遇,格外高興;不僅相談甚歡,而且還把他也錄入我的鏡頭了。
太陽出來,光線更好了,牡丹花和葉上的露水漸漸消失,這時照出來的相又呈現另一種風格:沒了含珠帶露的沉重,更多的是多姿多彩,奔放瀟灑吧!我和老伴再一次抓緊時間互拍精彩瞬間,作為到此一遊的美好紀念。同時又裝起了自拍杆,喜滋滋自拍了不少張。
拍完照,就往大門口去了。洛陽賞牡丹,這國際牡丹園隻是第一站,下麵還得趕第二個場子呢——王城公園,那才是真正體現古代牡丹文化的遊覽勝地吧!我們一路直走,就來到剛才進門觀賞的地方——國色天香碑刻處。這是進門的遊客多多了,早上在霧中隱隱約約的花兒此刻也變得鮮妍明麗。我們來不及再回頭看,隻在園外麵那紅色弧圈門下分別留個影,就直奔公交站,趕車去王城公園了。
園內既有富麗堂皇的洛陽牡丹,豔麗奪目的東瀛品種,也有一年多次開花的美國及法國金黃色牡丹,名品薈萃,每逢花期,花如海,人如潮。
正是洛陽牡丹花會期間,要避開人潮,觀花要早。我們起大早,走了一站路,乘上能直達國際牡丹園的公交車。車上人很少,又是郊區班車,司機開的很快。十多分鍾,到了一條大道邊,讓我們下。我們有點摸不著頭腦。原來,這國際牡丹園就在通往機場的大道右側,遊客來往,車不能到牡丹園裏麵,隻能在公交站點下車自己走過去。新來乍到,還真有點搞不清朝哪走。好在此時來都是觀花客,問問路人,手一指,原來就在馬路斜對麵。
機場路過馬路可不能掉以輕心的,大家看好兩邊來車,確定近處沒車,才約好了似的趕緊走。走過去,倒走了一段,看到另一邊的公交車乘車點,心裏明白,等看完牡丹回程,就在這上了。再走幾十步,到牡丹園大門。
國際牡丹園聽起來名聲很大,但這大門遠沒有想象的氣派。一個單道紅色弧圈,右上角掛了5個大篆字“國際牡丹園”。5個字上方是一朵碩大的鏤空牡丹花——就這一點還有些創意。門的左下方是售票房,矮矮的房頂上有一排大些的字“國際牡丹園”;門前到路邊之間是個小廣場,亂停著一些車——委實說,這牡丹園的大門口,給人的印象可不咋滴。
買票,進門。人很少,我們應該算頭批遊客了吧。好,要的就是這效果。如果牡丹園裏都是人,人頭攢動,拍照攝像,就不知道照人還是照花了。
天氣不是很好,陰陰的,霧霧的。看什麽都像隔了一層,真是“霧中看花”了!
國際牡丹園很大,然不管多大,總是從進園門看起。進門不遠處,有塊石碑,上書紅色顏體字“國色天香”,石碑兩側,都是連片的花圃,左側的花開正盛,都是那種紅心黃蕊粉邊的,標準的豔麗牡丹,真可謂國色天香了。可惜霧太大了點,拍起來給人感覺不太“富貴妖嬈”;拉近拍近景、拍特寫,效果出來了。特別是花瓣上的晶瑩水珠,清晰可感——昨晚剛下過雨,現在一大早,“含珠帶露”,恰如其分,太好了。拍了近景特寫,我不忘為老伴拍點留念照,於是讓她站在石碑前,選擇左側花圃為背景,“國色天香”,人麵花相映,美極了!
照完相,我們從石碑右轉,是一片紫牡丹,純色的,花朵兒很大,花瓣層疊繁密,黃色的花蕊藏在花心裏,一副含羞帶怯的模樣。花瓣上的露珠很細,與綠葉上的晶瑩水珠相襯托,又是一種風采。
出了紫牡丹苑,就是一條寬闊“牡丹大道”,中間是各色牡丹兩側是人行道,人行道兩邊是更開闊的牡丹園——我們進入牡丹的海洋了。
霧漸漸消散,人多起來,寂靜的園裏開始有了熱鬧的歡笑聲。這時我們越來越感到這國際牡丹園的大和花的品種多了。仿佛是下意識,我和就順著逆時針方向,從右向前,邊走邊看邊欣賞,直走到牡丹園最深處的圍牆邊,再向左,繞一圈,回到園中間人最多,最熱鬧處。
園中間就是不一樣啊,這裏地勢開闊,略微有點高低錯落,布局頗具匠心,各色牡丹都有,而且都在盛開,姹紫嫣紅,可能就是“錦繡園”、“九色園”吧!人們都在照相,我們也不失時機,照大麵積背景的,照奇特品種的什麽“黑牡丹”、繡球牡丹、粉白血紅相間的“二喬”等等。不僅用照相機照,還用手機掃拍、錄像。很巧的是錄像時還遇到一位合肥老鄉,知道都從廬州城趕來,並在這國際牡丹園相遇,格外高興;不僅相談甚歡,而且還把他也錄入我的鏡頭了。
太陽出來,光線更好了,牡丹花和葉上的露水漸漸消失,這時照出來的相又呈現另一種風格:沒了含珠帶露的沉重,更多的是多姿多彩,奔放瀟灑吧!我和老伴再一次抓緊時間互拍精彩瞬間,作為到此一遊的美好紀念。同時又裝起了自拍杆,喜滋滋自拍了不少張。
拍完照,就往大門口去了。洛陽賞牡丹,這國際牡丹園隻是第一站,下麵還得趕第二個場子呢——王城公園,那才是真正體現古代牡丹文化的遊覽勝地吧!我們一路直走,就來到剛才進門觀賞的地方——國色天香碑刻處。這是進門的遊客多多了,早上在霧中隱隱約約的花兒此刻也變得鮮妍明麗。我們來不及再回頭看,隻在園外麵那紅色弧圈門下分別留個影,就直奔公交站,趕車去王城公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