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字受之,出生於1582年,萬曆38年(1610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天啟元年任浙江鄉試主考官,後轉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


    崇禎14年(1641年),錢謙益大禮迎娶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為其建造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


    錢謙益投降八旗,一直流傳著“水太涼”和“頭皮癢”的曆史故事。八旗占領南京城後,錢謙益聲稱要效仿屈原,投水殉國,死節明朝。


    結果到了真要投水時,又說河水太涼,轉而向八旗投降。在全天下漢人都強烈反對八旗的剃發令時,錢謙益以“頭皮癢”為借口,選擇了剃發留辮子。


    錢謙益是個思想和性格都比較複雜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縱誕的習氣,但又時時表現出維護傳統道德的嚴肅麵貌。


    他以清流自居,卻又熱衷於功名而屢次陷入政治漩渦,留下諂事閹黨、降清失節的汙名。他對忠君觀念不執著,卻又在降清後從事反清活動,力圖在傳統道德觀上重建自己的人生價值。


    錢謙益進退維穀、反複無常、降清、仕清之舉成為其道德症結,被遺臭萬年。作為東林黨的領袖之一以及明末清初詩壇盟主之一,若就文學地位而言,明末清初文壇宗主地位實至名歸。


    孫慎行字聞斯,出生於1565年,萬曆23年(1595年)探花。曆任翰林編修,萬曆42年升禮部侍郎代理尚書。後因黨爭辭職。天啟登基後起複為禮部尚書。


    王之寀字心一,萬曆29年(1601年)進士。曆任清苑知縣、刑部主事。負責審理梃擊案。萬曆45年(1617年),被劾貪削籍。


    繆昌期字當時,出生於1562年,萬曆41年(1613年)進士。曆任選翰林院庶吉士、檢討、左讚善、左諭德。


    房可壯字陽初,出生於1578年,萬曆35年(1607年)進士,曆任禦史、河南布政使,尚寶寺卿、太仆寺少卿、光祿寺卿、副都禦史。明亡後降清。為李三才的鐵杆馬前卒,多次上奏要求起複李三才。


    周宗建字季侯,出生於1582年,萬曆41年(1613年)進士。曆任武康知縣、仁和知府、福建道禦史,湖廣巡按。


    惠世揚字抑我,出生於1581年,萬曆35年(1607年)進士。曆任華陽知縣、工科給事中、大理卿、刑部左侍郎。甲申國變後投降李自成,後又投降八旗。與楊漣、左光鬥、周朝瑞、袁化中被稱為東林五虎將。


    楊漣字文孺,出生於1572年,萬曆35年(1607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兵科給事中。與左光鬥、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魏大中被稱為東林六君子。


    左光鬥字遺直,出生於1575年,萬曆35年(1607年)進士,水利專家。萬曆47年(1619年),任浙江道監察禦史。


    天啟元年(1621年)晉升為左僉都禦史。負責監察百官,嚴厲打擊徇私枉法的閹黨集團,肅清貪汙腐敗的流毒,使朝廷上下一新。


    周朝瑞字思永,出生於1580年,萬曆35年(1607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吏科給事中。


    袁化中字民諧,出生於1577年,萬曆35年(1607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河南道禦史。袁化中耿直、清廉,勇於扶正壓邪。


    顧大章字伯欽,出生於1576年,萬曆35年(1607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刑部主事。


    魏大中字孔時,出生於1575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工科給事中。多次奉命出使任事,毫不擾亂地方。


    周起元字仲先,出生於1571年,萬曆29年(1601年)進士。曆任江西浮梁知縣、南昌知縣、湖廣道禦史、陝西巡按、廣西參議、四川副使、通州參政、太仆少卿、蘇鬆參政、蘇鬆十府巡撫。天啟6年,被魏忠賢抓捕,死於獄中。


    周起元與高攀龍、繆昌期、周宗建、周順昌、黃尊素、李應升並稱東林後七君子。


    周順昌字景文,出生於1584年,萬曆41年(1613年)進士。曆任福建推官、吏部主事、員外、郎中。天啟6年,被魏忠賢抓捕,死於獄中。魏忠賢派廠衛至蘇州抓捕周順昌時,引發蘇州騷亂。


    黃尊素字真長,出生於1584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黃宗羲之父。曆任寧國推官、禦史。因忤魏忠賢被削籍下詔獄自盡。黃尊素與汪文言並稱為東林黨兩大智囊。


    李應升字仲達,出生於1593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曆任江西南康府推官、福建道監察禦史。天啟6年,魏忠賢假蘇杭織造太監李實彈劾,逮捕並殺害李應升。


    “諸位,現在方從哲一個人擔任獨相首輔,諂媚巴結鄭貴妃。以至皇長孫在慈慶宮毆打西李身邊的太監致殘,蠱惑皇上、太子、公主、王爺和後宮娘娘們穿戴那個勞什子中裝、旗袍,堂堂皇長孫居然登台給皇上皇後唱戲。現在更是將貼身侍女獻給皇上。孫子給爺爺送美女,淫亂宮闈,真是有違倫常,道德敗壞,恬不知恥。”


    “葉閣老在位時,如此看重方從哲,方從哲卻辜負葉閣老的一番厚愛。看看方從哲現在幹的什麽,帶著浙黨聯合齊黨亓詩教、趙興邦,楚黨官應震、吳亮嗣、黃彥士,處處與咱東林黨作對,打壓咱東林黨人。”


    “今年的京察,由方從哲主持,浙、齊、楚、宣、昆黨多居要職,咱東林黨人今年若是再不行動,隻怕凶多吉少,要遭遇大難。”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李某此次邀請葉閣老、夢白兄、爾瞻兄、存之兄北上,以及各位東林同仁齊聚通州。為了咱東林黨眾正盈朝,李某提議先發製人,全方位彈劾方從哲及其浙黨,拉攏分化齊、楚、宣、昆黨聯盟,擁立葉閣老起複。”


    “這是李某整理的彈劾方從哲十大罪,第一條,不規勸皇長孫出閣讀書,


    縱容皇長孫遊手好閑,孫子給爺爺送美女,淫亂宮闈......”


    “趙某附議。”


    “鄒某附議。”


    “高某附議。”


    ……


    在李三才、葉向高、趙南星、鄒元標、高攀龍的組織下,經過一番周密部署,以朱由校的行為為由頭,一場圍繞萬曆45年(1617年)京察的黨爭轟轟烈烈的燃燒起來。


    朱由校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md,你們黨爭就黨爭,幹嘛以我為由頭。我的事關方從哲有半毛錢關係嗎?無恥啊!


    方從哲能夠擔任獨相首輔長達七年,還是很有本事。作為浙黨黨魁,聯合齊、楚、宣、昆黨趁著迎戰,在萬曆皇帝的支持下,牢牢的掌控著京察。


    京察是明代考核京官的一種製度,規定六年一次,稱職者獎勵或晉升,不稱職者處罰或斥退。


    東林黨與浙、齊、楚、宣、昆黨的黨爭,最核心的就是爭京察,爭京察就是爭朝廷的人事大權。雙方都利用京察製度作為打擊對方的手段。


    萬曆33年京察,由東林黨人吏部侍郎楊時喬主持。首輔沈一貫被迫退休。


    萬曆39年京察,由東林黨人大學士葉向高主持,齊、楚、浙、宣、昆等黨一些人被罷了官。南京主持京察的,是齊、楚、浙黨方麵的官員,他們排斥了所有支持李三才的東林黨人。


    萬曆45年京察,由浙黨方從哲主持,齊、楚、浙、宣、昆黨多居要職,於是又排斥了東林黨人。


    天啟3年京察,由東林黨人首輔葉向高、左都禦史趙南星主持,齊黨亓詩教、楚黨官應震等人被罷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