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你也不要擔心,朕已經有了安排。你隻需要保持警惕,按照朕的辦法,最好的結局是不廢一槍一彈,就可以解決這些叛亂的土司。”
“朕已經將援遼川軍、石柱白杆兵、酉陽土司兵整編成為川軍第一師,秦邦屏擔任師長,冉見龍、吳文傑擔任副師長。川軍第一師正在臥佛寺集訓營進行整編整訓。”
“你明日就搬到臥佛寺集訓營與川軍第一師同吃同住,熟悉川軍第一師,與秦邦屏、冉見龍、吳文傑搞好關係。但你沒有指揮川軍的任何權限。”
“川軍第一師整編整訓完成後,護送你到貴州上任,川軍第一師進駐貴陽,給你提供武力保障!”
“謝謝陛下!有川軍第一師,臣有底氣多了。”袁應泰很是感激。
“另外,朕已經詔令秦良玉在重慶組建川軍第二師、第三師,川軍三個師由秦良玉統領。川軍第二師組建後駐紮重慶,川軍第三師組建後進駐昆明。川軍三個師的主要任務,負責解除西南土司的武裝。”
“朕加封你為皇帝特使,你到貴州後,依托秦良玉的川軍,有猶豫不定的地方與秦良玉商量。無論你用什麽辦法,以新皇登基大賞天下為名,半年內將奢崇明、安邦彥、普名聲、沙定洲等西南土司頭目禮請來京,接受朕的親自封賞。”
“皇家衛隊通訊司一個小隊派給你,貴州有什麽事情,你可密折直接向朕匯報。朕有什麽事情,也直接向你傳達。咱們建立起直接聯絡機製。”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朕已經謀劃好了。成不成功,就看你的本事了。如果此事辦成,朕親自給你封爵。辦不成,就回家養老吧!”
“皇上如此信任,臣必定完成皇上交予臣的重任。若完不成任務,臣提頭來見。”袁應泰在感激中立下了軍令狀,不愧是在曆史上自殺勳貴的忠臣,還是很有血性。
“好。朕可是記住你這句話了。”
“請陛下等待臣的好消息!”
朱由校對穩定西南是誌在必得,西南絕對不能亂。
袁應泰實施懷柔政策的同時,川軍三個師必須盡快布局,以武力震懾,讓奢崇明、安邦彥等西南土司熄滅謀反的野心,將奢安、沙普之亂扼殺在萌芽之中。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必須做好武力解決問題的預案。文武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元朝時期,為籠絡西南邊陲地區土人頭目,並借以製約漢人,設立土司自治製度。
土司製度承認各少數民族的首領世襲地位,給予其官職頭銜,在土司統治下,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範圍,司法、財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對於當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殺大權。
除了不能登基稱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而且隻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繳納微薄的賦稅,朝廷的敕詔得不到真正的貫徹。
明朝時延續了部分土司製度,按照世襲土司管轄區域的大小,設立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三種文官職務。把土司納入了明朝的官員係統,弱化了地方色彩,強化了行政色彩。
土司製度在生產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土司世代為官,獨霸一方,一些土司專橫不法,對境內人民實行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土司之間為爭權奪利挑起械鬥或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土司對朝廷叛服無常,時常發動叛亂。
雍正時期在西南、西北各省廢除土司製度,取消土司世襲,任命有任期、可調動的流官直接進行統治,進行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核實賦稅等工作,實行和內地相同的地方行政製度,稱為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強化了政府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管理,打破了原有土司製度蠻不出峒、漢不入境的民族禁錮,推動了民族融合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治理、版圖開拓與鞏固的重要政策。
改土歸流的地區,包括西南滇、黔、桂、川、湘、鄂六省以及西北的新疆、西藏、甘肅、青海等地,涉及眾多少數民族。
朱由校計劃等皇家衛隊和新錦衣衛徹底掌控地方軍政民政後,在大明實施改土歸化政策。廢除土司製度,解散土司軍隊,取消土司世襲和土司的一切特權稱號,沒收不法土司的所有財產分發給貧窮的少數民族百姓。
所有少數民族全部搬遷到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平壩河穀和漢族雜居生活,平壩河穀地區規劃統一的居住區,所有少數民族由各府縣基層政府直接管理。
所有少數民族,不是漢族百家姓的,一律改漢族百家姓。辦理戶口本、身份證。原土司貴族、少數民族首領,對漢族百家姓不滿意的,可賜予國姓,享受宗室榮譽。
所有少數民族必須說漢話、習漢俗、著漢服、用漢字、信仰漢傳佛教,兩代內必須與漢族人通婚。嚴格遵守民族政策的,在指定的地方分發住房,分發土地,過固定的農耕生活,享受漢族人民一樣的權利。
拒不執行改土歸化民族政策的,或出爾反爾的,全部收押勞動改造,或開礦或進行道路水利工程建設。情節嚴重的,格殺勿論。
隨著少數民族下山,高山地區有計劃的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高山地區的漢人也搬遷到平壩河穀地區。平壩河穀地區容納不下的人口,進行有計劃的移民。
現代中國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00萬的有18個,其中壯族人口約1956萬,維吾爾族人口約1177萬,回族人口約1137萬,苗族人口約1106萬,滿族人口約1042萬,彝族人口約983萬,土家族人口約958萬,藏族人口約706萬,蒙古族人口約629萬,布依族人口約357萬,侗族人口約349萬,瑤族人口約330萬,白族人口約209萬,哈尼族人口約173萬,朝鮮族人口約170萬,黎族人口約160萬,哈薩克族人口約156萬,傣族人口約133萬。
壯族舊稱僮族,源於秦漢時期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連山縣,西至雲南文山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嘉靖年間,政府征調壯族“俍兵”抗擊倭寇,俍兵屢建戰功,至今仍為壯族人們所傳頌。
維吾爾族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遊牧於中國北方和西北貝加爾湖以南、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之間的丁零。維吾爾族的先世可能與匈奴有血緣關係。
4世紀稱為袁紇。6至7世紀稱為韋紇。788年以前稱為回紇。788年以後至13世紀70年代稱為回鶻。13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40年代稱為畏兀兒。17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則稱為回部、纏回。
14世紀末到16世紀末,經過200多年的分散割據,東起哈密、南至和田的廣大維吾爾族地區,逐步統一成為喀什噶爾汗國。因遷都葉爾羌,又稱葉爾羌汗國,統治者為蒙古察合台後裔。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塔裏木盆地周圍的綠洲,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裏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穀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桃源縣和河南省澠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布。
“朕已經將援遼川軍、石柱白杆兵、酉陽土司兵整編成為川軍第一師,秦邦屏擔任師長,冉見龍、吳文傑擔任副師長。川軍第一師正在臥佛寺集訓營進行整編整訓。”
“你明日就搬到臥佛寺集訓營與川軍第一師同吃同住,熟悉川軍第一師,與秦邦屏、冉見龍、吳文傑搞好關係。但你沒有指揮川軍的任何權限。”
“川軍第一師整編整訓完成後,護送你到貴州上任,川軍第一師進駐貴陽,給你提供武力保障!”
“謝謝陛下!有川軍第一師,臣有底氣多了。”袁應泰很是感激。
“另外,朕已經詔令秦良玉在重慶組建川軍第二師、第三師,川軍三個師由秦良玉統領。川軍第二師組建後駐紮重慶,川軍第三師組建後進駐昆明。川軍三個師的主要任務,負責解除西南土司的武裝。”
“朕加封你為皇帝特使,你到貴州後,依托秦良玉的川軍,有猶豫不定的地方與秦良玉商量。無論你用什麽辦法,以新皇登基大賞天下為名,半年內將奢崇明、安邦彥、普名聲、沙定洲等西南土司頭目禮請來京,接受朕的親自封賞。”
“皇家衛隊通訊司一個小隊派給你,貴州有什麽事情,你可密折直接向朕匯報。朕有什麽事情,也直接向你傳達。咱們建立起直接聯絡機製。”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朕已經謀劃好了。成不成功,就看你的本事了。如果此事辦成,朕親自給你封爵。辦不成,就回家養老吧!”
“皇上如此信任,臣必定完成皇上交予臣的重任。若完不成任務,臣提頭來見。”袁應泰在感激中立下了軍令狀,不愧是在曆史上自殺勳貴的忠臣,還是很有血性。
“好。朕可是記住你這句話了。”
“請陛下等待臣的好消息!”
朱由校對穩定西南是誌在必得,西南絕對不能亂。
袁應泰實施懷柔政策的同時,川軍三個師必須盡快布局,以武力震懾,讓奢崇明、安邦彥等西南土司熄滅謀反的野心,將奢安、沙普之亂扼殺在萌芽之中。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必須做好武力解決問題的預案。文武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元朝時期,為籠絡西南邊陲地區土人頭目,並借以製約漢人,設立土司自治製度。
土司製度承認各少數民族的首領世襲地位,給予其官職頭銜,在土司統治下,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範圍,司法、財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對於當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殺大權。
除了不能登基稱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而且隻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繳納微薄的賦稅,朝廷的敕詔得不到真正的貫徹。
明朝時延續了部分土司製度,按照世襲土司管轄區域的大小,設立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三種文官職務。把土司納入了明朝的官員係統,弱化了地方色彩,強化了行政色彩。
土司製度在生產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土司世代為官,獨霸一方,一些土司專橫不法,對境內人民實行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土司之間為爭權奪利挑起械鬥或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土司對朝廷叛服無常,時常發動叛亂。
雍正時期在西南、西北各省廢除土司製度,取消土司世襲,任命有任期、可調動的流官直接進行統治,進行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核實賦稅等工作,實行和內地相同的地方行政製度,稱為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強化了政府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管理,打破了原有土司製度蠻不出峒、漢不入境的民族禁錮,推動了民族融合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治理、版圖開拓與鞏固的重要政策。
改土歸流的地區,包括西南滇、黔、桂、川、湘、鄂六省以及西北的新疆、西藏、甘肅、青海等地,涉及眾多少數民族。
朱由校計劃等皇家衛隊和新錦衣衛徹底掌控地方軍政民政後,在大明實施改土歸化政策。廢除土司製度,解散土司軍隊,取消土司世襲和土司的一切特權稱號,沒收不法土司的所有財產分發給貧窮的少數民族百姓。
所有少數民族全部搬遷到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平壩河穀和漢族雜居生活,平壩河穀地區規劃統一的居住區,所有少數民族由各府縣基層政府直接管理。
所有少數民族,不是漢族百家姓的,一律改漢族百家姓。辦理戶口本、身份證。原土司貴族、少數民族首領,對漢族百家姓不滿意的,可賜予國姓,享受宗室榮譽。
所有少數民族必須說漢話、習漢俗、著漢服、用漢字、信仰漢傳佛教,兩代內必須與漢族人通婚。嚴格遵守民族政策的,在指定的地方分發住房,分發土地,過固定的農耕生活,享受漢族人民一樣的權利。
拒不執行改土歸化民族政策的,或出爾反爾的,全部收押勞動改造,或開礦或進行道路水利工程建設。情節嚴重的,格殺勿論。
隨著少數民族下山,高山地區有計劃的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高山地區的漢人也搬遷到平壩河穀地區。平壩河穀地區容納不下的人口,進行有計劃的移民。
現代中國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00萬的有18個,其中壯族人口約1956萬,維吾爾族人口約1177萬,回族人口約1137萬,苗族人口約1106萬,滿族人口約1042萬,彝族人口約983萬,土家族人口約958萬,藏族人口約706萬,蒙古族人口約629萬,布依族人口約357萬,侗族人口約349萬,瑤族人口約330萬,白族人口約209萬,哈尼族人口約173萬,朝鮮族人口約170萬,黎族人口約160萬,哈薩克族人口約156萬,傣族人口約133萬。
壯族舊稱僮族,源於秦漢時期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連山縣,西至雲南文山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嘉靖年間,政府征調壯族“俍兵”抗擊倭寇,俍兵屢建戰功,至今仍為壯族人們所傳頌。
維吾爾族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遊牧於中國北方和西北貝加爾湖以南、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之間的丁零。維吾爾族的先世可能與匈奴有血緣關係。
4世紀稱為袁紇。6至7世紀稱為韋紇。788年以前稱為回紇。788年以後至13世紀70年代稱為回鶻。13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40年代稱為畏兀兒。17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則稱為回部、纏回。
14世紀末到16世紀末,經過200多年的分散割據,東起哈密、南至和田的廣大維吾爾族地區,逐步統一成為喀什噶爾汗國。因遷都葉爾羌,又稱葉爾羌汗國,統治者為蒙古察合台後裔。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塔裏木盆地周圍的綠洲,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裏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穀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桃源縣和河南省澠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