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晉文公姬重耳,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國君,晉獻公之子,母為狐姬。他年少時謙虛好學,善於養士,後因驪姬之亂被迫流亡十九年,曆經艱辛,最終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即位。重耳在位期間,任用賢能,實行一係列改革措施,使晉國國力大增,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留下了許多典故和故事,成為後世傳頌的佳話。


    二、人物生平


    1、少年時期


    據《史記》記載,晉文公姬重耳大約出生在晉武公十九年(前697年),也有說法認為他出生於晉獻公六年(前671年)。他是晉獻公詭諸和狐姬的兒子,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智和氣質。重耳年少時謙虛好學,善於結交士人,到十七歲時,身邊已經聚集了五位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賈佗、先軫、魏犨。


    在晉獻公還是太子的時候,重耳就已經長大成年。晉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武公去世,詭諸繼位,即晉獻公。此時的重耳已經二十一歲,開始逐漸參與到晉國的政治生活中來。


    2、流亡生涯


    然而,晉國的政治局勢卻日益動蕩。晉獻公寵幸驪姬,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成為嗣君,開始陷害太子申生和其他公子。晉獻公十一年(前666年),在驪姬的步步緊逼下,申生不堪陷害選擇自盡。隨後,驪姬又開始誣陷獻公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後,重耳和夷吾分別逃到了蒲城和屈城。


    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獻公因重耳與夷吾不辭而別而大怒,派寺人勃鞮去討伐蒲城。重耳在狐偃等人的勸說下翻牆逃走,勃鞮追上並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親的故國翟國(又作“狄國”),開始了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在翟國期間,重耳與狐偃、趙衰等人一起生活,得到了翟人的庇護和支持。重耳還娶了翟國的一位姑娘季隗為妻,並生下了兩個兒子伯鰷和叔劉。然而,流亡的生活並不容易,重耳一行人在各國之間輾轉流離,經曆了許多艱難險阻。


    晉獻公去世後,晉國陷入了內亂。公子奚齊和卓子先後被立為國君但又先後被殺。夷吾在秦國的支持下即位為晉惠公但並未履行對秦國的承諾反而背信棄義。晉惠公七年(前644年),惠公恐晉國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在翟國住了十二年後決定離開前往齊國尋求幫助。


    在前往齊國的路上,重耳一行人先後經過了衛國、五鹿等地。在衛國時衛文公並未好好招待他們;在五鹿時重耳向野人討食卻遭到了侮辱。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擊垮重耳他們繼續前行最終來到了齊國。


    在齊國期間齊桓公對重耳禮遇有加並把同族的一個少女齊薑嫁給重耳。重耳在齊國過上了安逸的生活逐漸忘記了鴻鵠大誌。然而狐偃和趙衰等人卻時刻提醒著重耳不要忘記複國的使命。最終他們在齊薑的幫助下用計灌醉重耳載著他離開了齊國繼續流亡之路。


    離開齊國後重耳一行人又先後經過了曹國、宋國、鄭國和楚國。在曹國時曹共公對重耳無禮;在宋國時宋襄公按國禮接待了重耳;在鄭國時鄭文公不按禮接待他們;在楚國時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招待重耳並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3、複國登基


    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此時晉惠公已經去世太子圉繼位為晉懷公。懷公害怕秦國討伐就下令跟隨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須按期歸晉逾期者殺死整個家族。於是秦穆公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並與晉軍交戰。最終重耳在狐偃等人的幫助下成功擊敗晉懷公登上了國君的寶座即晉文公。


    重耳即位後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穩定局勢和鞏固政權。他任用賢能如狐偃、先軫、趙衰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他還創三軍六卿加強軍事力量;同時他還注重外交與秦國和齊國等大國建立友好關係。這些措施使得晉國國力大增為後來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勤王周室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帶聯合狄人攻周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居於鄭國的汜並告難於諸侯。晉文公在狐偃等人的建議下決定勤王以爭奪霸權。他率領晉軍護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並殺死了王子帶。周襄王大為感動賜給晉國大片土地和財物。這一舉動不僅提高了晉文公在諸侯國中的地位也為他後來的霸業奠定了政治基礎。


    5、圖霸中原


    晉文公四年(前633年)楚國和同盟諸侯包圍了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決定出兵救援。他采納了先軫的建議攻打曹國和衛國以引誘楚軍北上。最終晉軍在城濮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楚軍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二位霸主。戰後晉文公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被周襄王策命為諸侯之伯。這一戰不僅鞏固了晉文公在諸侯國中的地位也為晉國的霸業奠定了軍事基礎。


    6、城濮大戰


    城濮之戰是晉文公圖霸中原的關鍵一戰。在這場戰役中晉文公采取了巧妙的戰術和策略成功地擊敗了強大的楚軍。他先是退避三舍以報答楚成王的禮遇並誘敵深入;然後又利用晉軍的裝備和士氣優勢以及楚軍的驕橫輕敵心理一舉擊敗了楚軍。這場戰役不僅展現了晉文公的軍事才能和智慧也彰顯了晉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


    7、稱霸諸侯


    城濮之戰後晉文公的威望達到了頂點。他召集諸侯在踐土會盟並被周襄王策命為諸侯之伯。此後他又多次召集諸侯會盟鞏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同時他還積極對外擴張勢力範圍平定周室內亂威懾秦國等大國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之一。


    8、晚年生活與逝世


    晉文公晚年時注重培養繼承人並實行了一係列政治和經濟改革以鞏固晉國的霸業。他吸取了獻公時的教訓以防止諸庶子間對君位的覬覦實行“國無公族”之策。晉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日重耳逝世享年約六十九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留下了許多典故和故事成為後世傳頌的佳話。


    三、主要影響


    1、政治影響


    晉文公在位期間實行了一係列政治改革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他任用賢能選拔有才能的人擔任重要職務如狐偃、先軫、趙衰等人;他還注重法製建設製定官員規章按法辦事;同時他還推行和解之策消除集團間的對抗為晉國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2、軍事影響


    晉文公在軍事方麵也有著卓越的成就。他創三軍六卿加強了晉國的軍事力量;在城濮之戰中他采取了巧妙的戰術和策略成功地擊敗了強大的楚軍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二位霸主。此外他還多次率領晉軍對外擴張勢力範圍平定周室內亂威懾秦國等大國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之一。


    3、經濟影響


    晉文公在位期間注重發展經濟實行了一係列經濟政策。他減免賦稅布施恩惠舍棄禁令分財給寡少的人救濟貧困資助沒有財產的人;他還減輕關稅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寬免農民的勞役;同時他還鼓勵發展農業提倡互相幫助節省費用來使資財充足。這些經濟政策促進了晉國的經濟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晉國的霸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四、軼事典故


    1、重瞳駢脅


    據史書記載晉文公重耳有著與眾不同的生理特征即重瞳和駢脅。重瞳是指眼睛裏有兩個瞳孔而駢脅則是指脅骨緊密相連如一整體。這些生理特征在古人看來是聖人之像因此重耳也被視為具有非凡的才智和氣質。


    2、清明寒食


    晉文公流亡期間得到了介子推的幫助。然而當他即位後卻忘記了介子推的貢獻。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於是隱居至死。晉文公得知後深感愧疚便用綿上作為介子推的祭田並規定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後來寒食節逐漸演變成了清明節成為了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3、請隧被拒


    晉文公在迎回周襄王後曾向周襄王提出“請隧”的請求即希望周襄王能允許他使用天子規格的葬製。然而周襄王卻以王室傳統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這一事件被視為春秋時期周室權威墜地的標誌之一。


    4、文公逐麋


    有一次晉文公外出打獵卻跟丟了一隻麋鹿。他向路邊的農夫老古詢問老古卻用腳指路。晉文公不解老古便告訴他虎豹因離開偏遠之地靠近人類而被獵到魚鱉因離開深水而被捉住諸侯因離開民眾而外出遠遊則會亡國。晉文公聽後深感愧疚並開始注重體恤屬下和改善政治。


    5、見蛇修德


    晉文公外出打獵時遇到一條大蛇擋路。他的車夫建議進攻大蛇但晉文公卻認為這是上天來示警他的行為有過失。於是他回車歸來齋戒修飭後向宗廟請示改善政治。過了三個月他夢見上天殺死了大蛇並認定自己正在實行的辦法正確且不懈怠地繼續實行最終實現了霸業。


    6、對答秦客


    晉獻公去世後秦穆公派子顯慰問重耳並暗示他趁機謀利。然而重耳卻以居喪之人沒有值得寶貴的東西隻有仁愛和親情為由推辭了秦國的建議。他的這一舉動贏得了秦穆公的讚賞和尊重也為他後來的霸業贏得了秦國的支持。


    五、後世紀念


    1、墓葬


    晉文公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衛莊鎮下村西南20米。墓高40米圓形周長200米為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節期間都有大量遊客前來祭奠和緬懷這位偉大的曆史人物。


    2、祠堂


    晉文公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公園內修建在南湖湖心島。祠堂為仿漢代高台式祠廟建築風格由入口前導區和祠廟祭祀區兩部分組成。中軸線由東向西依次為祠門、主殿(文公紀念堂)、後殿(介子推紀念堂)兩側有東西配殿、東西圍廊等建築物。晉文公祠不僅是對晉文公的紀念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3、文化傳承


    晉文公的故事和事跡被後世廣泛傳頌和學習。他的才智和勇氣、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都成為了後世政治家和文人墨客學習的楷模。同時晉文公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典故被融入到文學、藝術、戲曲等多個領域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名人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瑩瑩燦燦的高孝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瑩瑩燦燦的高孝恭並收藏華夏名人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