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楚莊王,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他是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即位,曆經二十三年的統治,使楚國從內憂外患中崛起,成為中原霸主。楚莊王在位期間,不僅平定了國內叛亂,征服了周邊蠻族,還多次與晉國等中原強國交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他的治國理念和軍事才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典範。
二、人物生平
1、早年時期
楚莊王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訓練。他的父親楚穆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為楚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楚穆王去世後,楚國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國內若敖氏家族勢力龐大,對王權構成了威脅;國外晉國等中原強國虎視眈眈,不斷侵擾楚國邊境。
楚莊王即位時年僅二十歲,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他選擇了韜光養晦的策略。他表麵上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朝政,實際上卻在暗中觀察朝臣和民情,尋找合適的時機和人才來振興楚國。
2、韜光養晦
楚莊王即位初期,國內局勢動蕩不安。若敖氏家族勢力龐大,對王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周邊蠻族也趁機侵擾楚國邊境,使得楚國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楚莊王選擇了韜光養晦的策略。
他表麵上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朝政,甚至下令在宮門口掛上“進諫者,殺毋赦”的牌子。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真的放棄了治理國家的責任。相反,他正在暗中觀察朝臣和民情,尋找合適的時機和人才來振興楚國。
楚莊王的這一策略持續了三年之久。在這三年裏,他逐漸發現了伍舉、蘇從等一批忠臣良將,並開始重用他們。同時,他也逐漸了解了國內的民情和局勢,為日後的改革和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北上爭鋒
經過三年的韜光養晦,楚莊王終於找到了振興楚國的時機。他開始親政並重用賢臣良將,推行一係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改革。他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和蠻族的侵擾,使楚國逐漸走向強盛。
楚莊王親政後的當務之急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國。他親自指揮楚軍與庸國作戰,最終成功平定了庸國的叛亂。此後,他又多次出兵攻打周邊的蠻族部落和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
在平定內亂和征服蠻族的同時,楚莊王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原地區。他意識到要真正成為中原霸主就必須與晉國等中原強國一決高下。於是他開始積極備戰並尋找與晉國交戰的時機。
楚莊王九年(前605年),楚莊王親領大軍平定楚國戰神——若敖氏的叛亂。此後,他又多次出兵攻打鄭國等中原國家,與晉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邲之戰中,楚莊王親帥大軍與前來救鄭的晉軍決戰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一戰不僅使楚國威震中原還確立了楚莊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4、邲戰稱霸
邲之戰是楚莊王稱霸中原的關鍵一戰。在這場戰役中楚莊王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巧妙地利用了晉軍內部的矛盾和分歧成功地誘使晉軍陷入了被動局麵。在戰鬥中他又親自指揮楚軍奮勇殺敵最終取得了勝利。
邲之戰後楚莊王的威望達到了頂峰。他飲馬黃河進逼中原國家迫使鄭、許等國歸附楚國。此後他又多次出兵攻打中原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楚莊王成為中原的霸主他的治國理念和軍事才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圍攻宋國
楚莊王十九年(前595年),楚莊王為了報複宋國救援蕭國之舉決定親率大軍圍攻宋國。這場圍攻持續了長達九個月之久期間晉國等中原國家雖然多次派兵救援但都被楚軍擊退。最終宋國在無法承受楚軍的攻勢下被迫與楚國媾和並送質於楚以求和。
這場圍攻不僅展示了楚莊王的軍事才能和決心也進一步鞏固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同時它也暴露了晉國等中原國家在麵對楚國時的無力和被動。
6、聯齊製晉
在邲之戰後晉國霸業中衰對諸侯的控製力大大減弱。而齊國等中原國家則趁機擺脫晉國的控製開始尋求與楚國的合作。楚莊王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並決定聯齊製晉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楚莊王通過與齊國的結盟成功地削弱了晉國的勢力並擴大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他也利用齊國的力量來牽製晉國使其無法全力對付楚國。這一策略為楚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人亡霸滅
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莊王突然病重。他預感到自己不久人世便招重臣至病榻前交代後事。同年秋楚莊王逝世享年約五十歲。他的逝世對楚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也標誌著楚國霸業的衰落。
楚莊王逝世後他的兒子審即位是為楚共王。然而由於楚莊王在位期間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使得楚國的政局陷入了動蕩之中。同時晉國等中原國家也趁機反攻奪回了部分失地。楚國的霸業逐漸衰落最終退出了爭霸行列。
三、為政舉措
1、政治
稱霸諸侯
楚莊王一生武功巨大。他親自指揮楚軍多次出征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和蠻族的侵擾征服了周邊多個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在邲之戰中他親帥大軍與晉軍決戰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確立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他的這些成就不僅為楚國的強盛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世君主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
重用人才
楚莊王在位期間發現和使用了許多人才。他重用伍舉、蘇從等忠臣良將使他們成為自己治國理政的重要助手。同時他也善於發現和培養新的人才如孫叔敖等人為楚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楚莊王的重用人才政策不僅提高了楚國的政治水平也促進了楚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善於納諫
楚莊王善於納諫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內因之一。他不以身份高低為標準而以是否有道理為標準采納朝臣的諫言。對於正確的諫言他會立即改正並付諸實踐。這種善於納諫的品質使得楚莊王能夠及時了解民情和朝臣的意見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同時它也促進了楚國政治的穩定和發展。
2、經濟
發展農業
楚莊王在位期間注重發展農業生產。他興修水利灌溉農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他還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麵積增加糧食產量。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楚國的農業生產水平也為楚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商業政策
楚莊王曾試圖通過貶值貨幣來刺激經濟發展然而這一政策卻遭到了孫叔敖等朝臣的反對。他們認為貶值貨幣會損害商人的利益造成流通的混亂。最終楚莊王接受了孫叔敖的建議恢複了貨幣的正常價值維護了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3、外交
威服陳鄭
陳國、鄭國地處楚、晉中間地帶是楚晉爭霸的焦點。楚莊王通過多次出征平定了陳國和鄭國的叛亂並迫使他們歸附楚國。這些勝利不僅削弱了晉國的勢力也擴大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同時楚莊王還通過寬容懷柔的政策穩定了陳國和鄭國的局勢為楚國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逼宋從楚
宋國是楚晉爭霸的重要目標之一。楚莊王通過多次出征逼迫宋國歸附楚國。在圍攻宋國的戰役中他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決心最終迫使宋國屈服。這一勝利不僅鞏固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也提高了楚莊王的威望和影響力。
4、文化
融通華夏
楚莊王在位期間注重學習、吸收以周禮為核心的中原文化。他通過朝章典製、禮儀規範等方麵的改革使楚國逐漸融入了華夏文化圈。同時他也鼓勵楚國的士人學習中原文化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治國能力。這些措施不僅促進了楚國的文化發展也增強了楚國的軟實力和影響力。
5、民族
平定蠻族
楚莊王在位期間多次出兵平定周邊蠻族的侵擾。他通過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地征服了這些蠻族部落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同時他也注重對這些蠻族部落的治理和安撫使他們逐漸融入了楚國社會。這些措施不僅鞏固了楚國的邊防安全也促進了楚國的民族融合和發展。
四、軼事典故
1、賢妃樊姬
楚莊王即位初期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朝政。他的賢妃樊姬多次勸導他卻收效甚微。於是樊姬決定采取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喚醒楚莊王的鬥誌。她不再梳妝打扮終日蓬頭垢麵以表達自己對楚莊王沉迷酒色的不滿和憂慮。楚莊王察覺後深感愧疚並決定痛改前非專心朝政。在樊姬的輔佐下楚莊王逐漸走向了振興楚國的道路。
2、一鳴驚人
楚莊王即位初期表麵上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實際上卻在暗中觀察朝臣和民情。一日大夫伍舉進見楚莊王並用謎語的形式暗示他該振作起來了。楚莊王聽後明白了伍舉的用意並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隻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從此楚莊王開始親政並重用賢臣良將推行一係列改革措施使楚國逐漸走向強盛。
3、莊王葬馬
楚莊王有一匹心愛之馬因肥胖症而死。他下令以大夫之禮安葬這匹馬遭到了朝臣的反對。然而楚莊王卻堅持己見。這時優孟站了出來他用一種巧妙的方式說服了楚莊王放棄了奢侈的葬馬之舉。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優孟的智慧和口才也體現了楚莊王從昏庸之君到聖明霸主的轉變過程。
4、絕纓之宴
楚莊王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席間一陣疾風吹過吹滅了蠟燭。一位官員趁機拉住寵姬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了那位官員的帽纓。許姬向楚莊王告狀要求查處那位官員。然而楚莊王卻下令不要點燃蠟燭並讓大家去掉帽纓繼續飲酒。幾年後晉國和楚國交戰那位官員奮勇作戰為楚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原來他就是當年帽纓被撕斷的那位官員。這個故事展現了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和知人善任的品質也體現了他的領導智慧和人格魅力。
5、莊王伐陳
楚莊王想要討伐陳國派人到陳國偵察。使者回來後說陳國城牆高大、護城河深邃、積蓄的財糧很多不能討伐。然而寧國卻認為陳國可以討伐因為陳國賦斂沉重百姓怨恨統治者城牆高大護城河深邃百姓力量疲憊。最終楚莊王聽從了寧國的建議攻下了陳國。這個故事展現了楚莊王的明智和果斷也體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
6、問鼎中原
楚莊王北伐至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這一舉動被視為覬覦天下的野心。然而王孫滿卻委婉地回答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楚莊王的雄心壯誌也體現了周天子與王孫滿的智慧和應對能力。同時它也反映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複雜關係和政治格局。
7、莊王問卦
楚國有個善於相麵的人從未失誤過。楚莊王召見他詢問其緣由。那人回答說他並不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詳察人們的朋友。通過觀察人們的朋友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楚莊王聽後稱讚他說得好並加緊收羅賢士日夜堅持不懈最終稱霸於天下。這個故事體現了楚莊王對於人才的重視和渴求也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偉大君主的智慧和胸懷。
五、後世紀念
1、楚莊王台
楚莊王台位於湖北荊州城北8公裏處紀南城內東北隅。據《水經注》記載該台高三丈四尺南北寬六丈東西長九丈(現高6米南北寬20米東西長30米)。前597年晉楚之戰楚獲大勝後楚莊王為安撫列國君主建築高台邀請他們來此聚會。眾諸侯推舉楚莊王為盟主此後“遠者來朝近者入賓”楚莊王的威望日重楚國的國勢也日益強盛。後人因此將此台稱為釣諸侯台又名“釣台”。
2、止戈為武的傳說
據傳說楚莊王在征討鄭國時曾在軍前大講武德說:“夫武定功戢兵止戈也。”意思是說真正的武功不是以暴製暴而是以德服人、以戰止戰。這個故事體現了楚莊王對於戰爭和和平的深刻理解也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偉大君主的智慧和胸懷。後人將“止戈為武”作為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反思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
楚莊王,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他是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即位,曆經二十三年的統治,使楚國從內憂外患中崛起,成為中原霸主。楚莊王在位期間,不僅平定了國內叛亂,征服了周邊蠻族,還多次與晉國等中原強國交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他的治國理念和軍事才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典範。
二、人物生平
1、早年時期
楚莊王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訓練。他的父親楚穆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為楚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楚穆王去世後,楚國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國內若敖氏家族勢力龐大,對王權構成了威脅;國外晉國等中原強國虎視眈眈,不斷侵擾楚國邊境。
楚莊王即位時年僅二十歲,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他選擇了韜光養晦的策略。他表麵上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朝政,實際上卻在暗中觀察朝臣和民情,尋找合適的時機和人才來振興楚國。
2、韜光養晦
楚莊王即位初期,國內局勢動蕩不安。若敖氏家族勢力龐大,對王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周邊蠻族也趁機侵擾楚國邊境,使得楚國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楚莊王選擇了韜光養晦的策略。
他表麵上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朝政,甚至下令在宮門口掛上“進諫者,殺毋赦”的牌子。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真的放棄了治理國家的責任。相反,他正在暗中觀察朝臣和民情,尋找合適的時機和人才來振興楚國。
楚莊王的這一策略持續了三年之久。在這三年裏,他逐漸發現了伍舉、蘇從等一批忠臣良將,並開始重用他們。同時,他也逐漸了解了國內的民情和局勢,為日後的改革和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北上爭鋒
經過三年的韜光養晦,楚莊王終於找到了振興楚國的時機。他開始親政並重用賢臣良將,推行一係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改革。他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和蠻族的侵擾,使楚國逐漸走向強盛。
楚莊王親政後的當務之急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國。他親自指揮楚軍與庸國作戰,最終成功平定了庸國的叛亂。此後,他又多次出兵攻打周邊的蠻族部落和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
在平定內亂和征服蠻族的同時,楚莊王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原地區。他意識到要真正成為中原霸主就必須與晉國等中原強國一決高下。於是他開始積極備戰並尋找與晉國交戰的時機。
楚莊王九年(前605年),楚莊王親領大軍平定楚國戰神——若敖氏的叛亂。此後,他又多次出兵攻打鄭國等中原國家,與晉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邲之戰中,楚莊王親帥大軍與前來救鄭的晉軍決戰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一戰不僅使楚國威震中原還確立了楚莊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4、邲戰稱霸
邲之戰是楚莊王稱霸中原的關鍵一戰。在這場戰役中楚莊王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巧妙地利用了晉軍內部的矛盾和分歧成功地誘使晉軍陷入了被動局麵。在戰鬥中他又親自指揮楚軍奮勇殺敵最終取得了勝利。
邲之戰後楚莊王的威望達到了頂峰。他飲馬黃河進逼中原國家迫使鄭、許等國歸附楚國。此後他又多次出兵攻打中原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楚莊王成為中原的霸主他的治國理念和軍事才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圍攻宋國
楚莊王十九年(前595年),楚莊王為了報複宋國救援蕭國之舉決定親率大軍圍攻宋國。這場圍攻持續了長達九個月之久期間晉國等中原國家雖然多次派兵救援但都被楚軍擊退。最終宋國在無法承受楚軍的攻勢下被迫與楚國媾和並送質於楚以求和。
這場圍攻不僅展示了楚莊王的軍事才能和決心也進一步鞏固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同時它也暴露了晉國等中原國家在麵對楚國時的無力和被動。
6、聯齊製晉
在邲之戰後晉國霸業中衰對諸侯的控製力大大減弱。而齊國等中原國家則趁機擺脫晉國的控製開始尋求與楚國的合作。楚莊王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並決定聯齊製晉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楚莊王通過與齊國的結盟成功地削弱了晉國的勢力並擴大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他也利用齊國的力量來牽製晉國使其無法全力對付楚國。這一策略為楚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人亡霸滅
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莊王突然病重。他預感到自己不久人世便招重臣至病榻前交代後事。同年秋楚莊王逝世享年約五十歲。他的逝世對楚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也標誌著楚國霸業的衰落。
楚莊王逝世後他的兒子審即位是為楚共王。然而由於楚莊王在位期間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使得楚國的政局陷入了動蕩之中。同時晉國等中原國家也趁機反攻奪回了部分失地。楚國的霸業逐漸衰落最終退出了爭霸行列。
三、為政舉措
1、政治
稱霸諸侯
楚莊王一生武功巨大。他親自指揮楚軍多次出征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和蠻族的侵擾征服了周邊多個國家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在邲之戰中他親帥大軍與晉軍決戰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確立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他的這些成就不僅為楚國的強盛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世君主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
重用人才
楚莊王在位期間發現和使用了許多人才。他重用伍舉、蘇從等忠臣良將使他們成為自己治國理政的重要助手。同時他也善於發現和培養新的人才如孫叔敖等人為楚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楚莊王的重用人才政策不僅提高了楚國的政治水平也促進了楚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善於納諫
楚莊王善於納諫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內因之一。他不以身份高低為標準而以是否有道理為標準采納朝臣的諫言。對於正確的諫言他會立即改正並付諸實踐。這種善於納諫的品質使得楚莊王能夠及時了解民情和朝臣的意見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同時它也促進了楚國政治的穩定和發展。
2、經濟
發展農業
楚莊王在位期間注重發展農業生產。他興修水利灌溉農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他還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麵積增加糧食產量。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楚國的農業生產水平也為楚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商業政策
楚莊王曾試圖通過貶值貨幣來刺激經濟發展然而這一政策卻遭到了孫叔敖等朝臣的反對。他們認為貶值貨幣會損害商人的利益造成流通的混亂。最終楚莊王接受了孫叔敖的建議恢複了貨幣的正常價值維護了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3、外交
威服陳鄭
陳國、鄭國地處楚、晉中間地帶是楚晉爭霸的焦點。楚莊王通過多次出征平定了陳國和鄭國的叛亂並迫使他們歸附楚國。這些勝利不僅削弱了晉國的勢力也擴大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同時楚莊王還通過寬容懷柔的政策穩定了陳國和鄭國的局勢為楚國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逼宋從楚
宋國是楚晉爭霸的重要目標之一。楚莊王通過多次出征逼迫宋國歸附楚國。在圍攻宋國的戰役中他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決心最終迫使宋國屈服。這一勝利不僅鞏固了楚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也提高了楚莊王的威望和影響力。
4、文化
融通華夏
楚莊王在位期間注重學習、吸收以周禮為核心的中原文化。他通過朝章典製、禮儀規範等方麵的改革使楚國逐漸融入了華夏文化圈。同時他也鼓勵楚國的士人學習中原文化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治國能力。這些措施不僅促進了楚國的文化發展也增強了楚國的軟實力和影響力。
5、民族
平定蠻族
楚莊王在位期間多次出兵平定周邊蠻族的侵擾。他通過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地征服了這些蠻族部落擴大了楚國的疆域和影響力。同時他也注重對這些蠻族部落的治理和安撫使他們逐漸融入了楚國社會。這些措施不僅鞏固了楚國的邊防安全也促進了楚國的民族融合和發展。
四、軼事典故
1、賢妃樊姬
楚莊王即位初期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朝政。他的賢妃樊姬多次勸導他卻收效甚微。於是樊姬決定采取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喚醒楚莊王的鬥誌。她不再梳妝打扮終日蓬頭垢麵以表達自己對楚莊王沉迷酒色的不滿和憂慮。楚莊王察覺後深感愧疚並決定痛改前非專心朝政。在樊姬的輔佐下楚莊王逐漸走向了振興楚國的道路。
2、一鳴驚人
楚莊王即位初期表麵上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實際上卻在暗中觀察朝臣和民情。一日大夫伍舉進見楚莊王並用謎語的形式暗示他該振作起來了。楚莊王聽後明白了伍舉的用意並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隻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從此楚莊王開始親政並重用賢臣良將推行一係列改革措施使楚國逐漸走向強盛。
3、莊王葬馬
楚莊王有一匹心愛之馬因肥胖症而死。他下令以大夫之禮安葬這匹馬遭到了朝臣的反對。然而楚莊王卻堅持己見。這時優孟站了出來他用一種巧妙的方式說服了楚莊王放棄了奢侈的葬馬之舉。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優孟的智慧和口才也體現了楚莊王從昏庸之君到聖明霸主的轉變過程。
4、絕纓之宴
楚莊王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席間一陣疾風吹過吹滅了蠟燭。一位官員趁機拉住寵姬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了那位官員的帽纓。許姬向楚莊王告狀要求查處那位官員。然而楚莊王卻下令不要點燃蠟燭並讓大家去掉帽纓繼續飲酒。幾年後晉國和楚國交戰那位官員奮勇作戰為楚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原來他就是當年帽纓被撕斷的那位官員。這個故事展現了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和知人善任的品質也體現了他的領導智慧和人格魅力。
5、莊王伐陳
楚莊王想要討伐陳國派人到陳國偵察。使者回來後說陳國城牆高大、護城河深邃、積蓄的財糧很多不能討伐。然而寧國卻認為陳國可以討伐因為陳國賦斂沉重百姓怨恨統治者城牆高大護城河深邃百姓力量疲憊。最終楚莊王聽從了寧國的建議攻下了陳國。這個故事展現了楚莊王的明智和果斷也體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
6、問鼎中原
楚莊王北伐至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這一舉動被視為覬覦天下的野心。然而王孫滿卻委婉地回答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楚莊王的雄心壯誌也體現了周天子與王孫滿的智慧和應對能力。同時它也反映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複雜關係和政治格局。
7、莊王問卦
楚國有個善於相麵的人從未失誤過。楚莊王召見他詢問其緣由。那人回答說他並不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詳察人們的朋友。通過觀察人們的朋友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楚莊王聽後稱讚他說得好並加緊收羅賢士日夜堅持不懈最終稱霸於天下。這個故事體現了楚莊王對於人才的重視和渴求也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偉大君主的智慧和胸懷。
五、後世紀念
1、楚莊王台
楚莊王台位於湖北荊州城北8公裏處紀南城內東北隅。據《水經注》記載該台高三丈四尺南北寬六丈東西長九丈(現高6米南北寬20米東西長30米)。前597年晉楚之戰楚獲大勝後楚莊王為安撫列國君主建築高台邀請他們來此聚會。眾諸侯推舉楚莊王為盟主此後“遠者來朝近者入賓”楚莊王的威望日重楚國的國勢也日益強盛。後人因此將此台稱為釣諸侯台又名“釣台”。
2、止戈為武的傳說
據傳說楚莊王在征討鄭國時曾在軍前大講武德說:“夫武定功戢兵止戈也。”意思是說真正的武功不是以暴製暴而是以德服人、以戰止戰。這個故事體現了楚莊王對於戰爭和和平的深刻理解也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偉大君主的智慧和胸懷。後人將“止戈為武”作為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反思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