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老子,約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公元前471年(一說卒於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時期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他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老子的傳世作品《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對中國乃至世界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人物生平
1、出生苦縣
老子大約於周靈王元年(魯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於楚國(一說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裏。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即李耳,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然而,由於文獻記載的差異,古今學者對老子籍貫的看法並不一致,主要有楚國、陳國、宋國三種說法。
老子的父親老佐是宋國的司馬,因楚國攻宋時在守彭城督戰中被暗箭射中不幸身亡。老佐眷屬在逃難過程中,老夫人於陳國相邑早產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體弱頭大,眉寬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且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又因江淮間人們把“貓”喚作“狸兒”,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兒”便傳為了大名“李耳”。
2、效力周室
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員)。在被推薦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曾跟隨常樅(商容)學習知識。在守藏室任職期間,老子博覽群書,積累了豐富的學識。
然而,周景王十年(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權貴排擠,被甘簡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職,出遊魯國。在魯國巷黨主持友人葬禮時,孔子前來助葬,時孔子17歲,向老子問禮。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又被甘平公召回,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魯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歲的孔子適周觀光,再次拜訪老子。老子以深邃的思想和廣博的學識給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敬王四年(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攜至楚國,老子再次被罷免守藏室史一職,回故裏居住。後來,老子去往秦國,但確切年代不詳。
3、著書出關
大約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日益衰敗,決定離開故土,準備出函穀關雲遊四方。把守函穀關的長官尹喜敬佩老子的學識和品德,聽說他來到函穀關,非常高興。但當得知老子要出關雲遊時,尹喜又覺得很可惜,便設法留住老子,請求他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在函穀關住了幾天,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即後來傳世的《道德經》。然後,老子騎著大青牛離開了函穀關,相傳歸隱修煉於景室山(後更名為“老君山”)。
4、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一說卒於公元前470年)。《莊子·養生主》中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的記載。胡適則認為老子至多活了九十多歲。
在後世,老子被不斷加封。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又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主要影響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他的《道德經》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以下將詳細闡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影響。
1、天道理論的影響
老子的天道理論以“道”為核心,強調自然無為、清靜自正。這一理論對中國古代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道家學派的思想基石。
哲學領域:老子的“道”論打破了傳統宗教神學的束縛,提出了一種超越宗教的神秘主義哲學。他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本體,是化生萬物的根源。這種思想為後來的道家、道教以及中國哲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老子的天道理論也對中國古代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化領域:老子的天道理論強調自然無為、順應自然,這種思想滲透到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麵。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醫學等領域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響。例如,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許多詩人、作家都追求自然、清新的文風;在中國古代藝術中,許多畫家、書法家都追求自然、簡約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古代醫學中,許多醫家都強調順應自然、調和陰陽的治療方法。
2、辯證思想的影響
老子的辯證思想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都是相互依存的。這一思想對中國古代哲學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哲學領域:老子的辯證思想強調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打破了傳統形而上學的絕對主義觀念。他認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這種思想為後來的中國古代哲學提供了重要的思維方法和理論工具。例如,《易經》中的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就受到了老子辯證思想的影響。
思維方式:老子的辯證思想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注重矛盾分析、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國古代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例如,在中國古代政治中,許多政治家都善於運用辯證思維來分析形勢、製定政策;在中國古代軍事中,許多軍事家都善於運用辯證思維來製定戰略、指揮作戰。
3、社會理論的影響
老子的社會理論主張自然無為、小國寡民等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社會治理:老子的社會理論強調自然無為而治反對過多的幹預和強製。他認為統治者應該順應自然規律讓百姓自然發展而不是通過強製手段來幹預他們的生活。這種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例如在西漢初年黃老之學成為治國理政的主導思想強調清靜無為、與民休息使得社會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政治思想:老子的社會理論還對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反對過度的權力和權威認為統治者應該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道德和行為來影響百姓。這種思想為後來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德治”等觀念就受到了老子社會理論的影響。
4、美學思想的影響
老子的美學思想推崇素樸、稚拙之美強調“大巧若拙”。這一思想對中國古代美學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美學領域:老子的美學思想打破了傳統美學的繁瑣和華麗追求一種簡約、自然的美。他認為真正的美不在於外表的華麗而在於內在的質樸和純真。這種思想對中國古代美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得中國古代美學逐漸形成了一種注重內在精神追求簡約自然之美的風格。例如在中國古代繪畫中許多畫家都追求水墨淋漓、意境深遠的畫風;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許多詩人都追求清新自然、含蓄雋永的文風。
藝術領域:老子的美學思想也對中國古代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繪畫、書法、音樂等領域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響。例如在中國古代繪畫中許多畫家都追求“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的境界;在中國古代書法中許多書法家都追求“意在筆先”“書為心畫”的境界;在中國古代音樂中許多音樂家都追求“大音希聲”“至樂無樂”的境界。
5、文學成就的影響
《道德經》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還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它的文章技巧高超文簡意賅善於運用比喻和對句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既富有哲理又易於理解。這種文學成就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學風格:《道德經》的文學風格簡約而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啟發性。它的文章技巧高超善於運用比喻、對句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既形象生動又意蘊深遠。這種文學風格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得中國古代文學逐漸形成了一種注重內涵和意境追求簡約而深邃的風格。例如在中國古代散文中許多作家都追求言簡意賅、意境深遠的文風;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許多詩人都追求含蓄雋永、意境悠遠的詩風。
文學創作:《道德經》的文學創作也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思想內容和文學形式都為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例如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許多作家都借鑒了《道德經》的思想內容和文學形式創作出了許多具有深刻哲理和文學價值的作品;在中國古代戲曲中許多劇作家也借鑒了《道德經》的思想內容和文學形式創作出了許多具有深刻內涵和藝術魅力的戲曲作品。
四、軼事典故
1、老子降生
老子的父親老佐在守彭城督戰時被楚軍暗箭射中身亡。老佐眷屬在逃難過程中來到陳國相邑。老夫人突覺腹中疼痛,早產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體弱頭大、眉寬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且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因江淮間人們把“貓”喚作“狸兒”,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兒”便傳為了大名“李耳”。
2、聰穎少年
老聃自幼聰慧好學,常纏著家將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請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他。老聃對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江海等自然現象充滿好奇,不斷向先生提問。先生雖博學多才,但也被老聃的深邃思考所難倒。老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在少年時期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華。
3、入周求學
商老先生教授老聃三年後,認為自己的學識已無法滿足老聃的求知欲望,便推薦他入周都深造。老夫人雖舍不得兒子遠行,但最終還是同意了先生的建議。老聃在周都太學博覽群書,學習了天文、地理、人倫等各方麵的知識,逐漸成長為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後來,他又被推薦入守藏室為吏,負責管理周朝的典籍。在守藏室工作期間,老聃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體係。
4、孔子問禮
老聃在周都久負盛名,孔子曾多次向他問禮。據《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陪同孔子前往。孔子向老聃請教禮樂之道老聃以深邃的思想和廣博的學識給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離開周地時老聃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沒有財寶送您願以數言相送。”孔子深受感動表示一定謹記在心。
5、高論生死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期間數次歸家省親。一日忽得家訊言家母病危於是報請天子歸家省視。待回到家時母已辭世。老聃悲痛欲絕寢食俱廢。然而經過幾天的沉思冥想他逐漸明白了生死之理。他認為人生於世有情有智以情統智則人昏庸而事顛倒;以智統情則人聰慧而事合度。母親生他養他恩重如山今母辭他而去他之情難斷。然而難斷而不以智統則背自然之理也。於是老聃逐漸從悲痛中解脫出來恢複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6、青牛吼峪
據說老子八九歲時附近的大山上突然出現一青牛凶猛異常見物咬物見人吃人。老子與青牛鬥智鬥勇最終降服青牛並教它們拉犁拉車。青牛也成了老子的坐騎。在洛陽城北有個下清宮以前名叫青牛觀傳說是老子拴牛處。老子拴了青牛後上翠雲峰煉丹青牛就在此等他。後來老子決定西去傳道化胡牽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見要離開此地對著西方吼了三聲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來。
7、函穀著書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喪期滿返周。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周敬王受迫。當時晉國強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勢孤與舊僚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老聃蒙受失職之責受牽連而辭舊職。於是離宮歸隱騎一青牛欲出函穀關西遊秦國。在函穀關老子應守關長官尹喜之請著《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騎青牛西去不知所終。
8、點化楊子
一日老子騎牛行至梁之郊外遇弟子陽子居(即楊子)。陽子居向老子請教修身齊家治國之道老子以自然無為之理點撥他使他明白修身何需深宅居家何需眾役的道理。陽子居聽後慚愧不已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老子又教導他要順應自然保持內心的清靜和安寧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陽子居深受啟發對老子的教誨感激不盡。
9、論養生經
老子隱居宋國沛地時有一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壘山上。庚桑楚以自然無為之理教化百姓使民風大變百姓和睦世間太平。然而庚桑楚卻心生厭倦欲遷居他處。老子聞訊後前來點化他使他明白保身全生之道在於斂形藏影順應自然。庚桑楚的弟子南榮聞訊後前來求教養生之道老子以自然無為之理點撥他使他明白養生之道在於神靜心清動靜自然。南榮聽後如釋重負身心變得清涼爽快、舒展曠達、平靜淡泊。
10、再遇孔子
孔子至五十一歲時仍未獲得大道。聽說老子回歸宋國沛地隱居特攜弟子拜訪老子。老子以自然無為之理點撥孔子使他明白仁義之害以及順應自然的重要性。孔子聽後深受啟發對老子的教誨感激不盡。老子又教導孔子要順應自然保持內心的清靜和安寧才能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孔子聽後恍然大悟對老子的教誨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五、後世紀念
1、祠廟宮觀
為了紀念老子,後世在多地建立了祠廟宮觀。其中著名的有鹿邑太清宮和渦陽天靜宮。
鹿邑太清宮位於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城東五公裏的太清宮鎮東北隅,是祭祀老子的祠廟。據《後漢書》記載,太清宮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名老子廟。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等曆代帝王都曾對太清宮進行擴建和修繕。太清宮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渦陽天靜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街道鄭店村,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初稱老子廟。明成祖朱棣曾在此養兵並擴建重修天靜宮。天靜宮現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2、文化遺產
2014年11月11日,安徽省渦陽縣、河南省靈寶市申報的“老子傳說”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1年5月24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申報的“祭典(老子祭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些文化遺產的入選不僅體現了老子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後世對老子文化的傳承和
老子,約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公元前471年(一說卒於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時期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他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老子的傳世作品《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對中國乃至世界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人物生平
1、出生苦縣
老子大約於周靈王元年(魯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於楚國(一說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裏。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即李耳,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然而,由於文獻記載的差異,古今學者對老子籍貫的看法並不一致,主要有楚國、陳國、宋國三種說法。
老子的父親老佐是宋國的司馬,因楚國攻宋時在守彭城督戰中被暗箭射中不幸身亡。老佐眷屬在逃難過程中,老夫人於陳國相邑早產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體弱頭大,眉寬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且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又因江淮間人們把“貓”喚作“狸兒”,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兒”便傳為了大名“李耳”。
2、效力周室
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員)。在被推薦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曾跟隨常樅(商容)學習知識。在守藏室任職期間,老子博覽群書,積累了豐富的學識。
然而,周景王十年(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權貴排擠,被甘簡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職,出遊魯國。在魯國巷黨主持友人葬禮時,孔子前來助葬,時孔子17歲,向老子問禮。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又被甘平公召回,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魯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歲的孔子適周觀光,再次拜訪老子。老子以深邃的思想和廣博的學識給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敬王四年(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攜至楚國,老子再次被罷免守藏室史一職,回故裏居住。後來,老子去往秦國,但確切年代不詳。
3、著書出關
大約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日益衰敗,決定離開故土,準備出函穀關雲遊四方。把守函穀關的長官尹喜敬佩老子的學識和品德,聽說他來到函穀關,非常高興。但當得知老子要出關雲遊時,尹喜又覺得很可惜,便設法留住老子,請求他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在函穀關住了幾天,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即後來傳世的《道德經》。然後,老子騎著大青牛離開了函穀關,相傳歸隱修煉於景室山(後更名為“老君山”)。
4、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一說卒於公元前470年)。《莊子·養生主》中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的記載。胡適則認為老子至多活了九十多歲。
在後世,老子被不斷加封。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又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主要影響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他的《道德經》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以下將詳細闡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影響。
1、天道理論的影響
老子的天道理論以“道”為核心,強調自然無為、清靜自正。這一理論對中國古代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道家學派的思想基石。
哲學領域:老子的“道”論打破了傳統宗教神學的束縛,提出了一種超越宗教的神秘主義哲學。他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本體,是化生萬物的根源。這種思想為後來的道家、道教以及中國哲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老子的天道理論也對中國古代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化領域:老子的天道理論強調自然無為、順應自然,這種思想滲透到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麵。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醫學等領域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響。例如,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許多詩人、作家都追求自然、清新的文風;在中國古代藝術中,許多畫家、書法家都追求自然、簡約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古代醫學中,許多醫家都強調順應自然、調和陰陽的治療方法。
2、辯證思想的影響
老子的辯證思想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都是相互依存的。這一思想對中國古代哲學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哲學領域:老子的辯證思想強調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打破了傳統形而上學的絕對主義觀念。他認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這種思想為後來的中國古代哲學提供了重要的思維方法和理論工具。例如,《易經》中的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就受到了老子辯證思想的影響。
思維方式:老子的辯證思想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逐漸形成了一種注重矛盾分析、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國古代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例如,在中國古代政治中,許多政治家都善於運用辯證思維來分析形勢、製定政策;在中國古代軍事中,許多軍事家都善於運用辯證思維來製定戰略、指揮作戰。
3、社會理論的影響
老子的社會理論主張自然無為、小國寡民等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社會治理:老子的社會理論強調自然無為而治反對過多的幹預和強製。他認為統治者應該順應自然規律讓百姓自然發展而不是通過強製手段來幹預他們的生活。這種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例如在西漢初年黃老之學成為治國理政的主導思想強調清靜無為、與民休息使得社會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政治思想:老子的社會理論還對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反對過度的權力和權威認為統治者應該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道德和行為來影響百姓。這種思想為後來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德治”等觀念就受到了老子社會理論的影響。
4、美學思想的影響
老子的美學思想推崇素樸、稚拙之美強調“大巧若拙”。這一思想對中國古代美學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美學領域:老子的美學思想打破了傳統美學的繁瑣和華麗追求一種簡約、自然的美。他認為真正的美不在於外表的華麗而在於內在的質樸和純真。這種思想對中國古代美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得中國古代美學逐漸形成了一種注重內在精神追求簡約自然之美的風格。例如在中國古代繪畫中許多畫家都追求水墨淋漓、意境深遠的畫風;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許多詩人都追求清新自然、含蓄雋永的文風。
藝術領域:老子的美學思想也對中國古代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繪畫、書法、音樂等領域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響。例如在中國古代繪畫中許多畫家都追求“以形寫神”“氣韻生動”的境界;在中國古代書法中許多書法家都追求“意在筆先”“書為心畫”的境界;在中國古代音樂中許多音樂家都追求“大音希聲”“至樂無樂”的境界。
5、文學成就的影響
《道德經》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還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它的文章技巧高超文簡意賅善於運用比喻和對句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既富有哲理又易於理解。這種文學成就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學風格:《道德經》的文學風格簡約而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啟發性。它的文章技巧高超善於運用比喻、對句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既形象生動又意蘊深遠。這種文學風格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得中國古代文學逐漸形成了一種注重內涵和意境追求簡約而深邃的風格。例如在中國古代散文中許多作家都追求言簡意賅、意境深遠的文風;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許多詩人都追求含蓄雋永、意境悠遠的詩風。
文學創作:《道德經》的文學創作也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思想內容和文學形式都為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例如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許多作家都借鑒了《道德經》的思想內容和文學形式創作出了許多具有深刻哲理和文學價值的作品;在中國古代戲曲中許多劇作家也借鑒了《道德經》的思想內容和文學形式創作出了許多具有深刻內涵和藝術魅力的戲曲作品。
四、軼事典故
1、老子降生
老子的父親老佐在守彭城督戰時被楚軍暗箭射中身亡。老佐眷屬在逃難過程中來到陳國相邑。老夫人突覺腹中疼痛,早產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體弱頭大、眉寬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且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因江淮間人們把“貓”喚作“狸兒”,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兒”便傳為了大名“李耳”。
2、聰穎少年
老聃自幼聰慧好學,常纏著家將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請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他。老聃對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江海等自然現象充滿好奇,不斷向先生提問。先生雖博學多才,但也被老聃的深邃思考所難倒。老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在少年時期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華。
3、入周求學
商老先生教授老聃三年後,認為自己的學識已無法滿足老聃的求知欲望,便推薦他入周都深造。老夫人雖舍不得兒子遠行,但最終還是同意了先生的建議。老聃在周都太學博覽群書,學習了天文、地理、人倫等各方麵的知識,逐漸成長為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後來,他又被推薦入守藏室為吏,負責管理周朝的典籍。在守藏室工作期間,老聃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體係。
4、孔子問禮
老聃在周都久負盛名,孔子曾多次向他問禮。據《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陪同孔子前往。孔子向老聃請教禮樂之道老聃以深邃的思想和廣博的學識給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離開周地時老聃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沒有財寶送您願以數言相送。”孔子深受感動表示一定謹記在心。
5、高論生死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期間數次歸家省親。一日忽得家訊言家母病危於是報請天子歸家省視。待回到家時母已辭世。老聃悲痛欲絕寢食俱廢。然而經過幾天的沉思冥想他逐漸明白了生死之理。他認為人生於世有情有智以情統智則人昏庸而事顛倒;以智統情則人聰慧而事合度。母親生他養他恩重如山今母辭他而去他之情難斷。然而難斷而不以智統則背自然之理也。於是老聃逐漸從悲痛中解脫出來恢複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6、青牛吼峪
據說老子八九歲時附近的大山上突然出現一青牛凶猛異常見物咬物見人吃人。老子與青牛鬥智鬥勇最終降服青牛並教它們拉犁拉車。青牛也成了老子的坐騎。在洛陽城北有個下清宮以前名叫青牛觀傳說是老子拴牛處。老子拴了青牛後上翠雲峰煉丹青牛就在此等他。後來老子決定西去傳道化胡牽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見要離開此地對著西方吼了三聲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來。
7、函穀著書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喪期滿返周。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周敬王受迫。當時晉國強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勢孤與舊僚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老聃蒙受失職之責受牽連而辭舊職。於是離宮歸隱騎一青牛欲出函穀關西遊秦國。在函穀關老子應守關長官尹喜之請著《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騎青牛西去不知所終。
8、點化楊子
一日老子騎牛行至梁之郊外遇弟子陽子居(即楊子)。陽子居向老子請教修身齊家治國之道老子以自然無為之理點撥他使他明白修身何需深宅居家何需眾役的道理。陽子居聽後慚愧不已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老子又教導他要順應自然保持內心的清靜和安寧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陽子居深受啟發對老子的教誨感激不盡。
9、論養生經
老子隱居宋國沛地時有一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壘山上。庚桑楚以自然無為之理教化百姓使民風大變百姓和睦世間太平。然而庚桑楚卻心生厭倦欲遷居他處。老子聞訊後前來點化他使他明白保身全生之道在於斂形藏影順應自然。庚桑楚的弟子南榮聞訊後前來求教養生之道老子以自然無為之理點撥他使他明白養生之道在於神靜心清動靜自然。南榮聽後如釋重負身心變得清涼爽快、舒展曠達、平靜淡泊。
10、再遇孔子
孔子至五十一歲時仍未獲得大道。聽說老子回歸宋國沛地隱居特攜弟子拜訪老子。老子以自然無為之理點撥孔子使他明白仁義之害以及順應自然的重要性。孔子聽後深受啟發對老子的教誨感激不盡。老子又教導孔子要順應自然保持內心的清靜和安寧才能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孔子聽後恍然大悟對老子的教誨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五、後世紀念
1、祠廟宮觀
為了紀念老子,後世在多地建立了祠廟宮觀。其中著名的有鹿邑太清宮和渦陽天靜宮。
鹿邑太清宮位於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城東五公裏的太清宮鎮東北隅,是祭祀老子的祠廟。據《後漢書》記載,太清宮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名老子廟。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等曆代帝王都曾對太清宮進行擴建和修繕。太清宮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渦陽天靜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街道鄭店村,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初稱老子廟。明成祖朱棣曾在此養兵並擴建重修天靜宮。天靜宮現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2、文化遺產
2014年11月11日,安徽省渦陽縣、河南省靈寶市申報的“老子傳說”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1年5月24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申報的“祭典(老子祭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些文化遺產的入選不僅體現了老子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後世對老子文化的傳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