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幸福的秘術
窮人的認知就是富人的財富來源 作者:商業幕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如何才能幸福?擁有更多的錢就一定會幸福嗎?真的不一定,很多時候錢就像是一種虛幻的景象,是裹著糖衣的毒藥。
就像有些父母,打著父愛母愛偉大且無私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在掌控子女的人生。那種無微不至的關心,沒有界限的相處方式,把子女的生命活力都給扼殺了。
這在媽寶男和媽寶女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絕大多數的媽寶型子女都缺乏靈性和創造力,人生是被動安排的。這種讓人窒息的愛其實是一種愛的幻覺,本質上就是吞噬生命活力的毒藥。
還有一些男女在感情裏深陷其中,把彼此的感情想象得無比珍貴和美好,但很多時候不過是兩個精神不獨立、內心缺乏力量和愛的人,相互索取情緒價值。一方在付出感情之後,心裏肯定期待對方能給出與之匹配的回應,不管是情感還是其他方麵的價值。要是對方的回應沒達到預期,過一段時間心裏肯定會失衡。稍微理性點的可能會選擇及時止損,轉身離開。
甚至還有人會因愛生恨,當初有多喜歡對方,現在就有多恨對方,愛得越深,恨得也就越深。這就是很多影視作品喜歡歌頌的愛情,但它也隻是人生中的一種體驗罷了。要是你執著於這種體驗,就會失去自我,陷入幻覺之中。
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屬於情感的範疇,都是人生的一種體驗。人在恰當的情感體驗中能夠得到滋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獨立、更有力量。但要是這些情感讓你的自我變得更脆弱、更依賴,那這些情感就會成為你人生路上的難關,能不能過得去,就看你能不能看清這些情感的本質。
我們可以把情感簡單地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小情小愛。像親情、友情、愛情都在這個範疇裏。在付出這類情感的時候,往往都希望對方能有所回應,本質上就是一種價值的交換。你自身的價值會決定你能得到什麽樣品質的小情小愛。就好比一個自身價值不高的人,很難找到並且經營好、維護好一個高價值的另一半。
第二類是慈悲之愛。這是一種大愛,是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憐憫和關愛別人,不是從人性的欲望出發。這種付出是不求回報的,這需要智慧和高度,還得懂人性,才能明白什麽才是真正的愛。
就像小時候我做錯了事,媽媽毫不猶豫地打我一頓,讓我長記性,下次別再犯。看起來是打了我,但本質上這是一種大愛,是有規則、有邊界的愛。
人間的情感既能滋養人的生命力,也能毀掉人的生命力,所以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些情感,早點突破情感的難關。
目光所見皆為套路
一個月給你5000塊錢夠不夠用?不光不夠,還存不下錢,對吧?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你每天都被廣告洗腦,每天接觸的信息都在鼓勵你當個消費者。
你結婚的時候搞不搞婚慶那一套?攝影拍照、車隊環繞,男女老少都熱熱鬧鬧的。你說你不搞攝影拍攝,想去旅遊,你媳婦和丈母娘可不一定這麽想,老家的人知道了會覺得沒麵子,閨蜜知道了也沒麵子。電梯廣告都說了,婚紗要照得好一點,要旅遊,婚宴、婚車、婚慶都要有檔次。所有這些,都是你看不到的上層資本在控製你。
再想想,結婚最重要的是不是鑽戒?廣告又來了,“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一張身份證隻能買一個鑽戒,把鑽戒和愛情捆綁在一起,營造出獨一無二的感覺,而商家就把你的這種感覺變成了錢。這個社會,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廣告,廣告讓你喜歡花錢,討厭賺錢,於是隻能去找工作打工。
消費讓你變窮,這就是你的一生。而生產、營銷、洗腦、賺錢、投資、招聘,這是別人的一生。最後你可能會說,我沒錢,消費沒關係,有人幫你先付錢,信用卡、花唄、白條,你隨便選。最後還是得用疲憊的身體去填補透支的窟窿,還是得去給別人打工生產產品。
有錢人真正的財富不是錢,而是窮人。
人在什麽時候才能大徹大悟
人在什麽時候會突然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你覺得能說服一個人的到底是什麽?其實隻有1%是靠別人提醒,99%都得靠社會的千錘百煉。
就像我們常說的,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掉淚,隻有到了絕境才能重生。
一個人真的隻有被逼到絕境了,才會開竅。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道理,而是南牆;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隻有當你愛錯了一個人,結了一次婚,生了一場大病,生意突然破產,或者經曆了至親的生死離別或者背叛,你才能真正看清人生的真諦,看到真相。這也算是一種劫難吧。
所以每個人都得經曆劫難,想想也不奇怪,就連神仙都要渡劫,然後才能完成生命的升華。要是過不去,那就徹底玩完。所以那些大徹大悟的人,往往都經曆過曾經的絕望,被徹底拋棄過,經曆過很多殘酷的事實和真相。
但是他們又重新站了起來,一定要記住,心不死,道不生。
教育人的事是學校的責任,改造人的事是監獄的工作,選擇人的事是公司的任務。所以活得越久,你就會發現,人真的不是靠教育就能改變的,隻能靠篩選。
你永遠都改變不了別人,隻能改變自己。人教人,永遠教不會,但是事情教人,一次就夠了。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自然就會成長,大家一起共勉。
成王封聖必過三劫
我們每個人從無知到覺悟必須經曆三道難關,而且這三道雷劫不是每個人都能扛得住的。
但凡能扛過前兩道的就算是高手了,要是能扛過第三道雷劫,那就能成王。
第一道雷劫,要直接斬斷你對各種情感的期待和依賴,你會在一瞬間發現自己以前活得就像個傻瓜。要是你一直渾渾噩噩地在世上混日子,那這就是你必經的一劫。這時候你身邊會出現一個人,在你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拔掉你最後一根緊緊抓住的救命稻草,讓你見識到人性最沒有底線的樣子。
然後,你身邊那些你原本以為最親近、最懂你的人,他們的行為會把你推進深淵地獄,你的深情會被冷眼相待,你的善良會被無情踐踏,你的三觀會被他們徹底顛覆,你隻能躺在人生的最低穀,覺得生無可戀。
而這一劫隻是為了教會你兩件事:第一,隻有不依賴別人和情感的人,才能變得強大;第二,隻有不糾結道德和平等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要是你能真正領悟到,就能瞬間超越自我。
第二道雷劫,愚癡劫,要斬斷你人生的低級活法。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早就變成了行屍走肉,他們的外表每天都在重複著同樣的行為,兩點一線,從不改變。而且他們還特別後悔過去,同時又極度焦慮未來。
不斷地自我消耗,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就浪費了本該精彩的一生。要是這時候有一道雷劫能把他們驚醒,哪怕是要經曆狂風暴雨,那也是一種幸運。
因為這道雷劫隻是想讓他們明白,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就2萬多天而已,絕對不能虛度光陰。過去和未來本來就不存在,你擁有的隻有現在。你要馬上開始改變,所有讓你不開心的事都必須立刻停止,因為你做任何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忍耐和延續。我們要的是追求,而且是愉快地追求。
那麽最後,你將迎來開悟前的最後一道雷劫,第三道,意執劫。這道雷劫要是能過去,你就是王,過不去,你還是個普通人。
當你能夠站在上帝的視角看問題時,你會發現對錯、真假、善惡其實都不存在。
任何你現在無法理解的事情,換個人,換個角度,你的結論也會跟著改變。要是你跳不出現有的世界,隻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到全貌,就像《天道》裏丁元英說的,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當你知道了,你就不是你了。
下麵這些話是對突破了第三道雷劫的人說的,也隻有他們才能聽懂。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限製,你生來就具備一切,從來沒有動搖過。放下所有的障礙和限製,不要在意是非對錯真假和麵子,隻要不傷害別人,你就可以無限自由。
你不願意再遵循那些習慣的、世俗的、大家都認為要這樣那樣的規矩,你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
因為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麽標準,標準都是人為後天製定的。
你是如何被操控認知的
你根深蒂固的認知就是你的命運。
如果你的認知是錯誤的,甚至是扭曲的,那麽你的命運也肯定會是錯誤或者扭曲的。當然,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那是個錯誤,還像個提線木偶一樣被別人操控。
別人是怎麽操控你的認知的?你為什麽存不下錢?我們又該怎麽應對?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在現在的國產劇裏,窮人好像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可不是我瞎說的,我們仔細看看這些年比較出名的一些國產現代劇,就能發現這個不容爭辯的事實。現實中的窮人要是放到這些劇裏,可能連人都算不上,因為在劇裏根本看不到他們的影子。
比如某部劇裏,一個客服在上海月收入才2000的情況下,租的房子是精裝修的兩室一廳,頓頓吃大餐、壽司、牛排,最氣人的是還能看到上海的夜景,這樣的房子在真實的上海寶山區,房租都得上萬了。而現實中很多年輕人租的房子是城中村裏的,除了一張床和一個桌子,什麽都沒有。
還有一部劇刻意刻畫了一個普通人的角色,可劇中這個普通人月收入居然有1.5萬,還動不動就花一半的工資租一個大房子,而且出行和生活質量都特別高。很多人都說嚴重懷疑編劇沒腦子,才能寫出這麽荒唐的劇情,這怎麽可能是普通人的生活呢?其實這些編劇不是真的傻,隻是真的壞。
有句話叫謊言重複1000遍就成了真理,也就是說一個傳言或者謊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慢慢忘記消息的來源是什麽,但還是會對消息本身印象深刻,時間長了,人們甚至會相信那些一開始不相信的傳言和謠言,這在心理學上叫睡眠者效應。
舉幾個例子:
腦白金的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下一句是什麽?
王老吉的廣告語,“怕上火”,下一句是什麽?
相信你能毫不猶豫地回答出來,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麽這種廣告能吸引你?更奇怪的是,這種奇葩廣告的洗腦效果還特別好,這都是因為睡眠者效應的影響。
這些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慢慢忘記廣告裏的那些不好的地方,忘記廣告裏的具體故事,但我們記住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這些廣告詞,廣告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經過很長時間,你已經忘記了這是一條有商業目的的廣告,不知不覺地把這句話當成了一種常識。
而開頭提到的國產劇裏看不到窮人的例子,其實也是一種睡眠者效應,隻不過它不是針對某個商品,而是針對生活標準。劇裏月薪3000照樣一身名牌住大豪宅,到處都在暗示年輕人要有高配置的生活。
雖然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都清楚這隻是電視劇裏的生活,但過一段時間後,人們會忘記這一點,隻是模糊地記得電視劇裏的內容,不知不覺就會覺得自己的收入能配得上電視劇裏的生活,這和你把廣告語當成常識是一個道理。
越來越多這樣的電視劇和短視頻,讓很多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種暗示,然後去消費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
但其實這些錢本來可以用來做什麽呢?完全可以存起來,等存夠了就去買生產資料,進一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者留著應急用。
但是這些消費主義卻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工資一發下來就去買買買,甚至超前消費,最後導致很多人根本沒辦法完成自己原始資本的積累。而生產資料的價格通常都比較高,沒有積累的資本根本負擔不起,也就沒辦法自己創造價值。但人要生活呀,就隻能繼續打工。
這種脫離現實的消費主義,最終的受益者是誰呢?一方麵,是那些資本家,他們能通過消費主義獲得收益。更重要的是,當底層的一部分人失去了積累原始資本的能力,出現新資本家的幾率就會降低,現有資本家們的競爭壓力也會減小,這樣就更有利於鞏固資本家在市場中的地位。
更何況,現在很多年輕人還負債累累。如果一個負債的人丟了工作,答案無非兩個,要麽放下臉麵跟家人坦白,或者找親戚朋友幫忙,要麽自己硬撐著,直到信用全麵崩潰。但這些都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資本家隻要給你一份工作,就能把你套牢。不管你喜不喜歡這份工作,你都不得不繼續做下去,然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你就更追求穩定了。回頭看看過去的日子,發現自己沒了年輕時的激情,隻剩下被歲月打磨的滄桑。
你會發現這一切都發生得那麽自然。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麽事事不順,也搞不清楚事情背後的本質和真相,因為你的很多認知都是被別人控製的,而你自己卻完全不知道。
這些錯誤的認知往往具有欺騙性。很多人會覺得錯誤的認知隻是一個錯誤的想法,把這個想法解決就行了。實際上,錯誤的認知不隻是一個想法,而是一整套認知體係的錯誤。
就像消費主義的例子,當你把電視劇裏的生活當成現實生活的時候,隻要以這個認知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很多東西都是錯的。所以錯誤的認知不是一個想法的問題,而是一整套思維體係的問題。而且,認知的欺騙性……
總結:本文探討了幸福的真諦、情感的本質、人生的劫難與突破、認知的操控等方麵,指出要理性對待情感,警惕消費主義對認知的影響,強調在困境中覺醒和突破才能實現人生的升華。
讀後感:這些內容讓我深刻反思了人生的諸多方麵,如情感、消費觀念和認知的形成,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被外界誤導,努力突破困境,提升自我認知,追求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就像有些父母,打著父愛母愛偉大且無私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在掌控子女的人生。那種無微不至的關心,沒有界限的相處方式,把子女的生命活力都給扼殺了。
這在媽寶男和媽寶女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絕大多數的媽寶型子女都缺乏靈性和創造力,人生是被動安排的。這種讓人窒息的愛其實是一種愛的幻覺,本質上就是吞噬生命活力的毒藥。
還有一些男女在感情裏深陷其中,把彼此的感情想象得無比珍貴和美好,但很多時候不過是兩個精神不獨立、內心缺乏力量和愛的人,相互索取情緒價值。一方在付出感情之後,心裏肯定期待對方能給出與之匹配的回應,不管是情感還是其他方麵的價值。要是對方的回應沒達到預期,過一段時間心裏肯定會失衡。稍微理性點的可能會選擇及時止損,轉身離開。
甚至還有人會因愛生恨,當初有多喜歡對方,現在就有多恨對方,愛得越深,恨得也就越深。這就是很多影視作品喜歡歌頌的愛情,但它也隻是人生中的一種體驗罷了。要是你執著於這種體驗,就會失去自我,陷入幻覺之中。
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屬於情感的範疇,都是人生的一種體驗。人在恰當的情感體驗中能夠得到滋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獨立、更有力量。但要是這些情感讓你的自我變得更脆弱、更依賴,那這些情感就會成為你人生路上的難關,能不能過得去,就看你能不能看清這些情感的本質。
我們可以把情感簡單地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小情小愛。像親情、友情、愛情都在這個範疇裏。在付出這類情感的時候,往往都希望對方能有所回應,本質上就是一種價值的交換。你自身的價值會決定你能得到什麽樣品質的小情小愛。就好比一個自身價值不高的人,很難找到並且經營好、維護好一個高價值的另一半。
第二類是慈悲之愛。這是一種大愛,是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憐憫和關愛別人,不是從人性的欲望出發。這種付出是不求回報的,這需要智慧和高度,還得懂人性,才能明白什麽才是真正的愛。
就像小時候我做錯了事,媽媽毫不猶豫地打我一頓,讓我長記性,下次別再犯。看起來是打了我,但本質上這是一種大愛,是有規則、有邊界的愛。
人間的情感既能滋養人的生命力,也能毀掉人的生命力,所以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些情感,早點突破情感的難關。
目光所見皆為套路
一個月給你5000塊錢夠不夠用?不光不夠,還存不下錢,對吧?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你每天都被廣告洗腦,每天接觸的信息都在鼓勵你當個消費者。
你結婚的時候搞不搞婚慶那一套?攝影拍照、車隊環繞,男女老少都熱熱鬧鬧的。你說你不搞攝影拍攝,想去旅遊,你媳婦和丈母娘可不一定這麽想,老家的人知道了會覺得沒麵子,閨蜜知道了也沒麵子。電梯廣告都說了,婚紗要照得好一點,要旅遊,婚宴、婚車、婚慶都要有檔次。所有這些,都是你看不到的上層資本在控製你。
再想想,結婚最重要的是不是鑽戒?廣告又來了,“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一張身份證隻能買一個鑽戒,把鑽戒和愛情捆綁在一起,營造出獨一無二的感覺,而商家就把你的這種感覺變成了錢。這個社會,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廣告,廣告讓你喜歡花錢,討厭賺錢,於是隻能去找工作打工。
消費讓你變窮,這就是你的一生。而生產、營銷、洗腦、賺錢、投資、招聘,這是別人的一生。最後你可能會說,我沒錢,消費沒關係,有人幫你先付錢,信用卡、花唄、白條,你隨便選。最後還是得用疲憊的身體去填補透支的窟窿,還是得去給別人打工生產產品。
有錢人真正的財富不是錢,而是窮人。
人在什麽時候才能大徹大悟
人在什麽時候會突然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你覺得能說服一個人的到底是什麽?其實隻有1%是靠別人提醒,99%都得靠社會的千錘百煉。
就像我們常說的,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掉淚,隻有到了絕境才能重生。
一個人真的隻有被逼到絕境了,才會開竅。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道理,而是南牆;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隻有當你愛錯了一個人,結了一次婚,生了一場大病,生意突然破產,或者經曆了至親的生死離別或者背叛,你才能真正看清人生的真諦,看到真相。這也算是一種劫難吧。
所以每個人都得經曆劫難,想想也不奇怪,就連神仙都要渡劫,然後才能完成生命的升華。要是過不去,那就徹底玩完。所以那些大徹大悟的人,往往都經曆過曾經的絕望,被徹底拋棄過,經曆過很多殘酷的事實和真相。
但是他們又重新站了起來,一定要記住,心不死,道不生。
教育人的事是學校的責任,改造人的事是監獄的工作,選擇人的事是公司的任務。所以活得越久,你就會發現,人真的不是靠教育就能改變的,隻能靠篩選。
你永遠都改變不了別人,隻能改變自己。人教人,永遠教不會,但是事情教人,一次就夠了。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自然就會成長,大家一起共勉。
成王封聖必過三劫
我們每個人從無知到覺悟必須經曆三道難關,而且這三道雷劫不是每個人都能扛得住的。
但凡能扛過前兩道的就算是高手了,要是能扛過第三道雷劫,那就能成王。
第一道雷劫,要直接斬斷你對各種情感的期待和依賴,你會在一瞬間發現自己以前活得就像個傻瓜。要是你一直渾渾噩噩地在世上混日子,那這就是你必經的一劫。這時候你身邊會出現一個人,在你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拔掉你最後一根緊緊抓住的救命稻草,讓你見識到人性最沒有底線的樣子。
然後,你身邊那些你原本以為最親近、最懂你的人,他們的行為會把你推進深淵地獄,你的深情會被冷眼相待,你的善良會被無情踐踏,你的三觀會被他們徹底顛覆,你隻能躺在人生的最低穀,覺得生無可戀。
而這一劫隻是為了教會你兩件事:第一,隻有不依賴別人和情感的人,才能變得強大;第二,隻有不糾結道德和平等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要是你能真正領悟到,就能瞬間超越自我。
第二道雷劫,愚癡劫,要斬斷你人生的低級活法。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早就變成了行屍走肉,他們的外表每天都在重複著同樣的行為,兩點一線,從不改變。而且他們還特別後悔過去,同時又極度焦慮未來。
不斷地自我消耗,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就浪費了本該精彩的一生。要是這時候有一道雷劫能把他們驚醒,哪怕是要經曆狂風暴雨,那也是一種幸運。
因為這道雷劫隻是想讓他們明白,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就2萬多天而已,絕對不能虛度光陰。過去和未來本來就不存在,你擁有的隻有現在。你要馬上開始改變,所有讓你不開心的事都必須立刻停止,因為你做任何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忍耐和延續。我們要的是追求,而且是愉快地追求。
那麽最後,你將迎來開悟前的最後一道雷劫,第三道,意執劫。這道雷劫要是能過去,你就是王,過不去,你還是個普通人。
當你能夠站在上帝的視角看問題時,你會發現對錯、真假、善惡其實都不存在。
任何你現在無法理解的事情,換個人,換個角度,你的結論也會跟著改變。要是你跳不出現有的世界,隻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到全貌,就像《天道》裏丁元英說的,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當你知道了,你就不是你了。
下麵這些話是對突破了第三道雷劫的人說的,也隻有他們才能聽懂。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限製,你生來就具備一切,從來沒有動搖過。放下所有的障礙和限製,不要在意是非對錯真假和麵子,隻要不傷害別人,你就可以無限自由。
你不願意再遵循那些習慣的、世俗的、大家都認為要這樣那樣的規矩,你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
因為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麽標準,標準都是人為後天製定的。
你是如何被操控認知的
你根深蒂固的認知就是你的命運。
如果你的認知是錯誤的,甚至是扭曲的,那麽你的命運也肯定會是錯誤或者扭曲的。當然,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那是個錯誤,還像個提線木偶一樣被別人操控。
別人是怎麽操控你的認知的?你為什麽存不下錢?我們又該怎麽應對?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在現在的國產劇裏,窮人好像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可不是我瞎說的,我們仔細看看這些年比較出名的一些國產現代劇,就能發現這個不容爭辯的事實。現實中的窮人要是放到這些劇裏,可能連人都算不上,因為在劇裏根本看不到他們的影子。
比如某部劇裏,一個客服在上海月收入才2000的情況下,租的房子是精裝修的兩室一廳,頓頓吃大餐、壽司、牛排,最氣人的是還能看到上海的夜景,這樣的房子在真實的上海寶山區,房租都得上萬了。而現實中很多年輕人租的房子是城中村裏的,除了一張床和一個桌子,什麽都沒有。
還有一部劇刻意刻畫了一個普通人的角色,可劇中這個普通人月收入居然有1.5萬,還動不動就花一半的工資租一個大房子,而且出行和生活質量都特別高。很多人都說嚴重懷疑編劇沒腦子,才能寫出這麽荒唐的劇情,這怎麽可能是普通人的生活呢?其實這些編劇不是真的傻,隻是真的壞。
有句話叫謊言重複1000遍就成了真理,也就是說一個傳言或者謊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慢慢忘記消息的來源是什麽,但還是會對消息本身印象深刻,時間長了,人們甚至會相信那些一開始不相信的傳言和謠言,這在心理學上叫睡眠者效應。
舉幾個例子:
腦白金的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下一句是什麽?
王老吉的廣告語,“怕上火”,下一句是什麽?
相信你能毫不猶豫地回答出來,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麽這種廣告能吸引你?更奇怪的是,這種奇葩廣告的洗腦效果還特別好,這都是因為睡眠者效應的影響。
這些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慢慢忘記廣告裏的那些不好的地方,忘記廣告裏的具體故事,但我們記住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這些廣告詞,廣告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經過很長時間,你已經忘記了這是一條有商業目的的廣告,不知不覺地把這句話當成了一種常識。
而開頭提到的國產劇裏看不到窮人的例子,其實也是一種睡眠者效應,隻不過它不是針對某個商品,而是針對生活標準。劇裏月薪3000照樣一身名牌住大豪宅,到處都在暗示年輕人要有高配置的生活。
雖然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都清楚這隻是電視劇裏的生活,但過一段時間後,人們會忘記這一點,隻是模糊地記得電視劇裏的內容,不知不覺就會覺得自己的收入能配得上電視劇裏的生活,這和你把廣告語當成常識是一個道理。
越來越多這樣的電視劇和短視頻,讓很多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種暗示,然後去消費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
但其實這些錢本來可以用來做什麽呢?完全可以存起來,等存夠了就去買生產資料,進一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者留著應急用。
但是這些消費主義卻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工資一發下來就去買買買,甚至超前消費,最後導致很多人根本沒辦法完成自己原始資本的積累。而生產資料的價格通常都比較高,沒有積累的資本根本負擔不起,也就沒辦法自己創造價值。但人要生活呀,就隻能繼續打工。
這種脫離現實的消費主義,最終的受益者是誰呢?一方麵,是那些資本家,他們能通過消費主義獲得收益。更重要的是,當底層的一部分人失去了積累原始資本的能力,出現新資本家的幾率就會降低,現有資本家們的競爭壓力也會減小,這樣就更有利於鞏固資本家在市場中的地位。
更何況,現在很多年輕人還負債累累。如果一個負債的人丟了工作,答案無非兩個,要麽放下臉麵跟家人坦白,或者找親戚朋友幫忙,要麽自己硬撐著,直到信用全麵崩潰。但這些都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資本家隻要給你一份工作,就能把你套牢。不管你喜不喜歡這份工作,你都不得不繼續做下去,然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你就更追求穩定了。回頭看看過去的日子,發現自己沒了年輕時的激情,隻剩下被歲月打磨的滄桑。
你會發現這一切都發生得那麽自然。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麽事事不順,也搞不清楚事情背後的本質和真相,因為你的很多認知都是被別人控製的,而你自己卻完全不知道。
這些錯誤的認知往往具有欺騙性。很多人會覺得錯誤的認知隻是一個錯誤的想法,把這個想法解決就行了。實際上,錯誤的認知不隻是一個想法,而是一整套認知體係的錯誤。
就像消費主義的例子,當你把電視劇裏的生活當成現實生活的時候,隻要以這個認知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很多東西都是錯的。所以錯誤的認知不是一個想法的問題,而是一整套思維體係的問題。而且,認知的欺騙性……
總結:本文探討了幸福的真諦、情感的本質、人生的劫難與突破、認知的操控等方麵,指出要理性對待情感,警惕消費主義對認知的影響,強調在困境中覺醒和突破才能實現人生的升華。
讀後感:這些內容讓我深刻反思了人生的諸多方麵,如情感、消費觀念和認知的形成,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被外界誤導,努力突破困境,提升自我認知,追求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