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邁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府邸,一路上他麵色陰沉,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朝堂上曹爽專擅獨斷的場景,心中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


    踏入府邸,他目不斜視,徑直朝著書房走去。那書房的門在他麵前緩緩打開,仿佛是通往他內心深處權謀世界的入口。他的身影剛一進入,便帶來一股凝重的氣息,讓這原本靜謐的空間也變得壓抑起來。


    司馬懿快步走到書桌前,將手中的笏板重重地拍在桌上,那“啪”的一聲巨響,如同驚雷在這小小的書房中炸開。笏板與桌麵撞擊產生的震動,讓桌上的紙張微微顫動,仿佛也在為這突如其來的憤怒而顫抖。他麵露憤懣之色,眉頭緊緊地鎖在一起,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那火焰幾乎要將他的理智吞噬。


    他對著身邊的心腹,語氣中帶著難以抑製的怒火說道:“曹爽小兒,如今越發專橫。他在朝堂之上肆意妄為,視天子與群臣如無物,諸多事務竟全然不與眾人商議便擅自決斷。長此以往,曹魏江山危矣!”他的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一般,充滿了對曹爽的憤恨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心腹在旁,同樣麵色凝重,他深知司馬懿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他連連點頭,眼中滿是對當前局勢的擔憂,附和道:“大人,曹爽如今權勢滔天,其野心昭然若揭。他這般行徑,已讓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若不加以遏製,曹魏必將陷入大亂啊。”


    司馬懿微微點頭,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深知曹爽的野心絕不止於此,如今的專橫隻是冰山一角。他緩緩踱步,在書房中來回走著,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曹魏江山這盤岌岌可危的棋局上。他的眼神變得深邃而銳利,思緒如同脫韁之馬,開始思索應對之策。他清楚,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較量,一步走錯,滿盤皆輸,不僅自己身家性命難保,更會讓曹魏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他必須謹慎,在曹爽的步步緊逼下,找到那一絲扭轉乾坤的機會。虛線內容可以不讀


    ---------------------------------


    介紹一下司馬懿的生平事跡


    司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軍事家、政治家,西晉政權的奠基者。其生平事跡如下:


    1. 早年經曆:


    - 出身世族:司馬懿出身河內郡司馬氏,其始祖可追溯到上古帝王顓頊之子重黎。祖父司馬俊曾任潁川郡太守,父親司馬防曾任京兆尹,是司馬防的第二個兒子。司馬懿年輕時以才略聞名,南陽太守楊俊認為他是傑出人才,清河郡人崔琰也稱讚他果斷英明,才略在其兄長司馬朗之上。


    - 拒絕曹操征召: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縣向朝廷舉薦人才,曹操當時擔任司空,聽說司馬懿有才名,於是聘任他為幕僚。但司馬懿認為漢室衰微,不願屈身侍奉曹氏,就以身體中風為由推辭。曹操派人夜裏前來窺探,司馬懿假裝臥床不起。


    - 被迫就職: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升任丞相,再次聘任司馬懿為文學掾,並表示如果司馬懿再裝病不來,就將他抓捕下獄。司馬懿害怕,被迫就職。


    2. 輔佐曹魏:


    - 建言獻策得重用:司馬懿受命陪伴世子曹丕讀書,後來升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府東曹屬、主簿等職。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征討漢中張魯,司馬懿隨軍獻計,建議乘勝南下進攻益州,但曹操未采納。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晉位魏王,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為曹丕出謀劃策,深得信任。


    - 勸止曹操遷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蜀將關羽進攻樊城,圍困曹仁,於禁等人兵敗,關羽揮軍北上,威脅許昌,曹操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司馬懿極力勸諫,認為遷都是國家大事,此時遷都就是向敵人示弱,容易引發百姓不安,不如命令孫權偷襲關羽後方。曹操采納,同年十月,孫權派大將呂蒙襲擊公安,攻占荊州,關羽被擒殺。


    - 主持曹操喪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陽去世,朝廷不安,司馬懿主持曹操喪事,護送其靈柩回到鄴城安葬。曹丕繼任為魏王,封司馬懿為河津亭侯,升任丞相長史。


    3. 平步青雲:


    - 抵禦孫權入侵: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後,孫權趁機率軍西進入侵,朝中大臣議論認為樊城、襄陽沒有糧食,難以禦敵。司馬懿力排眾議,認為襄陽是戰略要地,不可放棄,但曹丕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守將曹仁於是放火燒毀樊城、襄陽,棄城撤退。同年八月,孫權率軍進攻江夏,同時派大將諸葛瑾、張霸攻打襄陽,司馬懿率軍抵禦,擊敗敵軍,又乘勝追擊,大敗諸葛瑾,斬殺張霸,因功升任驃騎將軍。


    - 多次留守後方:黃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南巡,詔命司馬懿留守許昌,晉爵向鄉侯,授予節仗,又兼任給事中、錄尚書事。次年,曹丕親率大軍南征孫權,提拔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再次留守許昌,負責後勤軍需物資供應。


    4. 平定孟達之亂:


    - 察覺孟達謀反:蜀將孟達投降曹魏後,得到魏文帝曹丕厚待,但司馬懿認為孟達言行詭詐,不可信任。孟達暗中與吳國、蜀國聯絡,圖謀反叛。諸葛亮厭惡孟達反複無常,又擔心他製造禍患,派人將孟達意圖謀反的事情告訴了魏興郡太守申儀,孟達得知事情敗露,決定舉兵反叛。


    - 迅速出兵平叛:司馬懿得知孟達謀反,擔心他迅速起事,於是寫信給孟達陳述利害,使孟達猶豫不決。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司馬懿率軍晝夜兼程,僅用八天時間就趕到新城郡治所上庸城,發起新城之戰。孟達寫信向諸葛亮求援,打算據城堅守,但他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等人開城投降。司馬懿率軍入城,誅殺孟達,俘獲士兵萬餘人,隨後又將申儀逮捕,送往京城治罪。


    5. 抵禦蜀軍北伐:


    - 與諸葛亮對峙: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司馬懿升任大將軍,加授大都督頭銜,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率軍討伐蜀國,但因天降大雨被迫班師。次年,諸葛亮率軍攻打魏國天水郡,兵圍祁山,魏明帝詔令司馬懿統率大軍西進,駐守長安,統率雍州、涼州的軍務抵禦諸葛亮。此後,司馬懿與諸葛亮多次交鋒,各有勝負。


    - 拖死諸葛亮: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十萬進攻斜穀,在郿縣境內渭水南麵的平原修築營寨。司馬懿作為主將,統率大軍抵禦蜀軍入侵。兩軍對峙百餘日,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軍中,蜀軍撤走。


    6. 平定遼東公孫淵叛亂: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曹叡,自立為燕王。曹叡派司馬懿帶兵出征討伐公孫淵。司馬懿采用聲東擊西之計,迷惑公孫淵,讓主力軍隱蔽渡過遼水直逼敵軍襄平本部,然後使用圍攻戰術,將公孫淵圍堵在襄平城內。最終,公孫淵選擇從城南突圍,戰死在梁水邊。司馬懿進入襄平後,殺害了除十五歲以下男子以外的所有男性,人數達七千多名,並築起京觀。


    7. 發動高平陵政變:


    - 與曹爽爭權: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少帝曹芳繼位,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受命輔政。曹爽為排擠司馬懿,將其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司馬懿表麵上隱忍,暗中卻布置策略,等待時機。


    - 政變奪權: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控製京都洛陽,並請求太後罷免曹爽的職務,撰寫狀書讓曹芳陳述曹爽的種種罪行。最終,曹爽投降,司馬懿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升任相國,受封安平郡公,此後獨攬朝政。


    8. 晚年及去世: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四月,司馬懿率軍平定王淩之亂,誅殺楚王曹彪,又囚禁曹魏宗室諸王。同年八月,司馬懿去世,終年七十三歲。後來其子司馬昭晉位為晉王,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追諡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一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機校24新2李登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機校24新2李登勝並收藏亂世三國:一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