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向導滿眼不舍,依依作別。
一激動,眾人把身上能掏出來,他們又能用上的東西都當做禮物送了出去。
衝鋒衣、睡袋、帳篷、對講機、繩索、安全扣、登山杖,有些東西已經用壞不好意思送人,能扒出來的都拿出來。
書記還送了小向導一對價值不菲的耳機。
當然,小向導並不知道這對耳機的價值,隻是因為書記看他一路上對耳機愛不釋手。
這時候,名牌衝鋒衣也騙向導說網上買的很便宜送了出去。
一路走來,向導看到了這個非商業隊伍的相依為命、友好互助。
那些商業隊伍不可能邀請兩個向導一起吃飯,一起歡笑,更多時候,他們會被嫌棄身上髒兮兮的衣服和直接擦拭冷冽寒風中留下鼻涕的黑手。
從第一天晚餐,看著兩個向導做好晚飯,悄悄退開,坐在隔大家好幾米遠的地方默默煮麵條的時候,隊友們都很不舒服。
為什麽人們會有那麽強烈的階級觀念,七人小組不是商業團隊,不以盈利為目的,aa製出行,自己的生命已經完全依賴在向導身上。
如果不是向導第一天就舍命來回奔波相救,這個隊伍能走出幾個人都不知道。
那一天,看著救援完成後整齊劃一的隊伍,看著自己眼前,向導做好的大肉和飯菜,再看著老向導鬢前的白發和那個已經變形的鍋裏煮的硬生生的麵條,又怎能不動容。
老向導的白發,還掛著折返救人的黑夜中,留下的不知是露珠還是冰花。
那頓晚餐後,七人小組沒有其他時候的意見不一,集體邀請兩個向導一起吃飯,為了向導能更加自在,讓他們把儲備的黃瓜統統交出來作為公共物資。
從此以後,每一頓晚餐,都會多了一道美味的拍黃瓜。
吃飯的場景變得和諧,其他的距離也在慢慢縮小。
在暴雪、冰雹的夜晚,江風紮營時硬把備用的睡袋丟進了向導的帳篷,說是帳篷,其實就是無法防禦風寒和雨水的單層帳篷,聽說也是以前的隊伍贈與。
隊友們看到的是向導並不會為了討價還價耽誤任何一次既定行程外的救援。
愛好登山的人都知道,山上的每一個多餘的行動,都是明碼標價,因為,每個行動,也許都需要用生命去換取。
這一次的行程,到現在為止,算是圓滿,雖然後麵還有出山的問題,畢竟不是在無人區,適應了多日的高海拔,也不至於下降了還有什麽不適。
每個人都在偷著樂,終於,七人,完好無缺。
男主人邀村裏幾戶人騎摩托車載大家出村。
出這個村有點費力,直線上升1000米,到已經會有普通遊人的梅子埡口,聽說埡口也是日照金山的絕佳觀景台。
男主人說昨晚埡口下了大雪,今天應該很美。
摩托有限,一車一司機還要另外載兩人,陽光坐進了香兒和司機之間。
直線上升1000米,路途很險,從山底到山頂一直在走“z”字,道路也不寬,摩托車飛馳。
“日照金山。”司機大哥淡淡地說了句。
一轉頭,貢山主峰身披金甲,傲然挺立。
眼淚“嘩”一下湧出,世間的事,刻意為之不一定有結果,但無心插柳柳成蔭卻是真的。
要趕路,不敢讓司機大哥停下,在這山路上突然停下也是很危險的舉動。
隻能祈禱到了山頂埡口,“金山”還在。
到了山頂埡口,又是一陣狂拍,沒有想象中的驚呼,這一刻反而特別平靜,想要祈禱什麽,大腦卻又一片空白。
其實,在香兒後來的登雪山經曆中,同樣的場景都會出現,上山前各種願望,甚至設想好登頂如何拍照,如何舉旗。
實際上,每一次登頂,腦袋裏都一片空白,除了檢查下山的裝備和傻傻地眺望四周外,拍照都草草了事。
一晚上的雪並沒有堆得太厚,香兒找到稍微厚一些的地方,快速堆了一個雪人。
雪人僅有30cm高,對於幾乎沒見到過雪的南方孩子來說,這已經是莫大的寬慰。
對著小雪人,香兒試圖拍幾張跳躍的合影,不出所料,差點再次高反。
“該走了,今天要回到新都橋住宿,趕時間。”司機已經在山頂等待。
上了車,歡歡喜喜準備下山,再走十公裏,就會有電話信號,香兒想著怎麽給媽媽打電話解釋,會不會挨罵。
車子啟動走了二三十米,剛剛開到路口,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原本在山頂玩的當地人慢悠悠地迅速站成兩隊,拉著一條寬布帶合並成一條障礙,沒有留一點可以過路的間隙。
“他們要買路錢。”司機用藏語交流後給到答案。
“憑什麽?!”綠標第一個跳起來,堅決不給的意思。
司機下車去交涉了很久,埡口看“日照金山”的遊客紛紛轉頭看向這邊。
在山頂僅有的空地上,停滿了附近城市的車輛,都是沒有經過轉山,直奔山頂,這個據說是最有機會看到“日照金山”的埡口。
“給他們談好了,一個車50塊,我雖然是本地人,但我是進山口那邊的,跟出山口這邊的也沒什麽走動,我也不知道他們居然還這樣收錢。”
“我們進山口村子的人很勤勞的,都在做向導相關的工作,靠本事賺錢,不會有這些歪門邪道。”
“你們隻能給他們錢,這個地方雖然沒有開發,但是村民認為這是神山,是屬於他們的,你們過來打擾了神山就要留下買路錢。”
當地人相當團結,稍微看這邊有人眼神不對,就集體同時向前跨一步,咄咄逼人,讓人心生恐懼。
不想為了這點錢惹是生非,給錢走人。
剛走過,後麵跟上來的車子也遭遇同等待遇,因為不願意給錢,發生爭執。
徹底下山,在通向最近的村子的唯一道路,同樣的攔路方式,這次不是布帶,是明晃晃的欄杆。
兩邊的當地人中間,閃過一張熟悉的臉龐,是昨晚的男主人。
可能有點不好意思,他尷尬一笑,假裝不認識。
原本想打招呼,眾人還是忍住。
“為了男主人,給了吧,別讓他尷尬,昨晚還是招呼我們很好。”書記提醒了大家,拿出150塊錢了事。
突然明白,登山季,沒有惡劣天氣的塌方......
但,隊友們始終相信,昨晚的一切都是真情實感的!
一激動,眾人把身上能掏出來,他們又能用上的東西都當做禮物送了出去。
衝鋒衣、睡袋、帳篷、對講機、繩索、安全扣、登山杖,有些東西已經用壞不好意思送人,能扒出來的都拿出來。
書記還送了小向導一對價值不菲的耳機。
當然,小向導並不知道這對耳機的價值,隻是因為書記看他一路上對耳機愛不釋手。
這時候,名牌衝鋒衣也騙向導說網上買的很便宜送了出去。
一路走來,向導看到了這個非商業隊伍的相依為命、友好互助。
那些商業隊伍不可能邀請兩個向導一起吃飯,一起歡笑,更多時候,他們會被嫌棄身上髒兮兮的衣服和直接擦拭冷冽寒風中留下鼻涕的黑手。
從第一天晚餐,看著兩個向導做好晚飯,悄悄退開,坐在隔大家好幾米遠的地方默默煮麵條的時候,隊友們都很不舒服。
為什麽人們會有那麽強烈的階級觀念,七人小組不是商業團隊,不以盈利為目的,aa製出行,自己的生命已經完全依賴在向導身上。
如果不是向導第一天就舍命來回奔波相救,這個隊伍能走出幾個人都不知道。
那一天,看著救援完成後整齊劃一的隊伍,看著自己眼前,向導做好的大肉和飯菜,再看著老向導鬢前的白發和那個已經變形的鍋裏煮的硬生生的麵條,又怎能不動容。
老向導的白發,還掛著折返救人的黑夜中,留下的不知是露珠還是冰花。
那頓晚餐後,七人小組沒有其他時候的意見不一,集體邀請兩個向導一起吃飯,為了向導能更加自在,讓他們把儲備的黃瓜統統交出來作為公共物資。
從此以後,每一頓晚餐,都會多了一道美味的拍黃瓜。
吃飯的場景變得和諧,其他的距離也在慢慢縮小。
在暴雪、冰雹的夜晚,江風紮營時硬把備用的睡袋丟進了向導的帳篷,說是帳篷,其實就是無法防禦風寒和雨水的單層帳篷,聽說也是以前的隊伍贈與。
隊友們看到的是向導並不會為了討價還價耽誤任何一次既定行程外的救援。
愛好登山的人都知道,山上的每一個多餘的行動,都是明碼標價,因為,每個行動,也許都需要用生命去換取。
這一次的行程,到現在為止,算是圓滿,雖然後麵還有出山的問題,畢竟不是在無人區,適應了多日的高海拔,也不至於下降了還有什麽不適。
每個人都在偷著樂,終於,七人,完好無缺。
男主人邀村裏幾戶人騎摩托車載大家出村。
出這個村有點費力,直線上升1000米,到已經會有普通遊人的梅子埡口,聽說埡口也是日照金山的絕佳觀景台。
男主人說昨晚埡口下了大雪,今天應該很美。
摩托有限,一車一司機還要另外載兩人,陽光坐進了香兒和司機之間。
直線上升1000米,路途很險,從山底到山頂一直在走“z”字,道路也不寬,摩托車飛馳。
“日照金山。”司機大哥淡淡地說了句。
一轉頭,貢山主峰身披金甲,傲然挺立。
眼淚“嘩”一下湧出,世間的事,刻意為之不一定有結果,但無心插柳柳成蔭卻是真的。
要趕路,不敢讓司機大哥停下,在這山路上突然停下也是很危險的舉動。
隻能祈禱到了山頂埡口,“金山”還在。
到了山頂埡口,又是一陣狂拍,沒有想象中的驚呼,這一刻反而特別平靜,想要祈禱什麽,大腦卻又一片空白。
其實,在香兒後來的登雪山經曆中,同樣的場景都會出現,上山前各種願望,甚至設想好登頂如何拍照,如何舉旗。
實際上,每一次登頂,腦袋裏都一片空白,除了檢查下山的裝備和傻傻地眺望四周外,拍照都草草了事。
一晚上的雪並沒有堆得太厚,香兒找到稍微厚一些的地方,快速堆了一個雪人。
雪人僅有30cm高,對於幾乎沒見到過雪的南方孩子來說,這已經是莫大的寬慰。
對著小雪人,香兒試圖拍幾張跳躍的合影,不出所料,差點再次高反。
“該走了,今天要回到新都橋住宿,趕時間。”司機已經在山頂等待。
上了車,歡歡喜喜準備下山,再走十公裏,就會有電話信號,香兒想著怎麽給媽媽打電話解釋,會不會挨罵。
車子啟動走了二三十米,剛剛開到路口,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原本在山頂玩的當地人慢悠悠地迅速站成兩隊,拉著一條寬布帶合並成一條障礙,沒有留一點可以過路的間隙。
“他們要買路錢。”司機用藏語交流後給到答案。
“憑什麽?!”綠標第一個跳起來,堅決不給的意思。
司機下車去交涉了很久,埡口看“日照金山”的遊客紛紛轉頭看向這邊。
在山頂僅有的空地上,停滿了附近城市的車輛,都是沒有經過轉山,直奔山頂,這個據說是最有機會看到“日照金山”的埡口。
“給他們談好了,一個車50塊,我雖然是本地人,但我是進山口那邊的,跟出山口這邊的也沒什麽走動,我也不知道他們居然還這樣收錢。”
“我們進山口村子的人很勤勞的,都在做向導相關的工作,靠本事賺錢,不會有這些歪門邪道。”
“你們隻能給他們錢,這個地方雖然沒有開發,但是村民認為這是神山,是屬於他們的,你們過來打擾了神山就要留下買路錢。”
當地人相當團結,稍微看這邊有人眼神不對,就集體同時向前跨一步,咄咄逼人,讓人心生恐懼。
不想為了這點錢惹是生非,給錢走人。
剛走過,後麵跟上來的車子也遭遇同等待遇,因為不願意給錢,發生爭執。
徹底下山,在通向最近的村子的唯一道路,同樣的攔路方式,這次不是布帶,是明晃晃的欄杆。
兩邊的當地人中間,閃過一張熟悉的臉龐,是昨晚的男主人。
可能有點不好意思,他尷尬一笑,假裝不認識。
原本想打招呼,眾人還是忍住。
“為了男主人,給了吧,別讓他尷尬,昨晚還是招呼我們很好。”書記提醒了大家,拿出150塊錢了事。
突然明白,登山季,沒有惡劣天氣的塌方......
但,隊友們始終相信,昨晚的一切都是真情實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