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體溫三十九度二,肚腹熱,手足冷,嗜睡多眠,納差不口渴,大便依舊稀,估計還是黃龍承氣湯的藥勁兒,小便黃。
大便依舊稀,估計還是黃龍承氣湯的藥勁兒。
“舌頭拍個照片,拍清楚點。”
照片發過來,舌邊尖紅,舌苔厚白。順便看到小兒眼角發紅。
達原飲乃溫病派大家吳又可所著《溫疫論》中。
“溫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晡益甚,頭疼身痛。其時邪在伏脊之前,腸胃之後,雖有頭疼身痛,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又不可下,此邪不在裏,下之徒傷胃氣,其渴愈甚。宜達原飲。”
當初用麻杏石甘湯效果不佳,乃是“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
再用黃龍承氣湯效果不佳,乃是“又不可下,此邪不在裏,下之徒傷胃氣”
“晝夜發熱,日晡益甚”。也就是白天晚上都會發熱,白天更甚。
正符合這小兒的情況。
不可用麻杏石甘湯的汗法,因邪不在表,又不可用黃龍承氣湯的下法,因邪不在裏。
那邪究竟在哪裏呢?
在膜原。
對於流感,如果汗法不行,下法不行,那就可以用達原飲,考慮邪在膜原。
膜原並非是一個實體,而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一個適用範圍,即汗法,下法皆不效,且症有多符合邪伏膜原證者,可考慮達原飲。
不過老陸最終確定邪伏膜原則是因為舌象,而舌象一直被林北忽視。林北一直都不怎麽重視舌脈。
殊不知四診合參,整體考慮是中醫診斷的精髓。症狀診斷固然重要,但舌脈也不能忽視。
“溫疫舌上白苔者,邪在膜原也。”
“溫疫發熱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積粉。”
正如此小兒舌苔白厚。
“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濃樸破戾氣所結;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
溫病之“膜原”,又類似傷寒之“半表半裏”,加柴胡。
柴胡三十克,檳榔六克,厚樸三克,草果三克,知母五克,赤芍五克,黃芩十五克,甘草五克。
早,中,晚各一次。
當晚降為三十八度,淩晨三十七度,第二天一早體溫恢複正常。
續用一天,體溫正常,未再複發。
改為玉屏風散,服用三天後,精神狀態良好,飲食及二便正常,體溫正常未反複。
停藥後,白鴿又電話隨訪三天,體溫未複發。
回過頭來用過麻杏石甘湯,竹葉石膏湯,清營湯,四逆湯,黃龍承氣湯,都效果不好。
不是方子的問題,也不是藥的問題。
是使用方藥要對證啊!
大便依舊稀,估計還是黃龍承氣湯的藥勁兒。
“舌頭拍個照片,拍清楚點。”
照片發過來,舌邊尖紅,舌苔厚白。順便看到小兒眼角發紅。
達原飲乃溫病派大家吳又可所著《溫疫論》中。
“溫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晡益甚,頭疼身痛。其時邪在伏脊之前,腸胃之後,雖有頭疼身痛,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又不可下,此邪不在裏,下之徒傷胃氣,其渴愈甚。宜達原飲。”
當初用麻杏石甘湯效果不佳,乃是“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熱亦不減。”
再用黃龍承氣湯效果不佳,乃是“又不可下,此邪不在裏,下之徒傷胃氣”
“晝夜發熱,日晡益甚”。也就是白天晚上都會發熱,白天更甚。
正符合這小兒的情況。
不可用麻杏石甘湯的汗法,因邪不在表,又不可用黃龍承氣湯的下法,因邪不在裏。
那邪究竟在哪裏呢?
在膜原。
對於流感,如果汗法不行,下法不行,那就可以用達原飲,考慮邪在膜原。
膜原並非是一個實體,而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一個適用範圍,即汗法,下法皆不效,且症有多符合邪伏膜原證者,可考慮達原飲。
不過老陸最終確定邪伏膜原則是因為舌象,而舌象一直被林北忽視。林北一直都不怎麽重視舌脈。
殊不知四診合參,整體考慮是中醫診斷的精髓。症狀診斷固然重要,但舌脈也不能忽視。
“溫疫舌上白苔者,邪在膜原也。”
“溫疫發熱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積粉。”
正如此小兒舌苔白厚。
“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濃樸破戾氣所結;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
溫病之“膜原”,又類似傷寒之“半表半裏”,加柴胡。
柴胡三十克,檳榔六克,厚樸三克,草果三克,知母五克,赤芍五克,黃芩十五克,甘草五克。
早,中,晚各一次。
當晚降為三十八度,淩晨三十七度,第二天一早體溫恢複正常。
續用一天,體溫正常,未再複發。
改為玉屏風散,服用三天後,精神狀態良好,飲食及二便正常,體溫正常未反複。
停藥後,白鴿又電話隨訪三天,體溫未複發。
回過頭來用過麻杏石甘湯,竹葉石膏湯,清營湯,四逆湯,黃龍承氣湯,都效果不好。
不是方子的問題,也不是藥的問題。
是使用方藥要對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