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們傳統的思路,比如一個人病情危急的話,我們就會想著去回陽救逆,去用附子,但是附子是有毒性的,這個我們都知道,隻能說就是搭配著甘草去盡可能的減毒,但這也免不了附子對人體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害。”


    幾個中醫聽了點點頭。


    “像附子這種藥,大家其實都是不敢用的,因為如果用不好出了事兒,沒救命反倒害了命,自己也要擔責任,所以我也是不太愛用附子這味藥的,但有的時候急危重症的話,總要去搏一搏,如果沒有那種能夠“橫刀立馬”的藥,那是很難見效迅速的,如果說哪個藥能夠“橫刀立馬”,那唯獨就是附子這味藥了。”


    一個同事提問:“關鍵在於附子這味藥毒性太大,不知道該怎麽用啊?”


    林北說道:“其實……這就是一個摸中藥的脾氣,附子再猛,總有能治它的藥,比如甘草。


    《本草正》裏麵就說了,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


    比如大黃,我們都知道大黃瀉下很猛,但是加了甘草,瀉下就不那麽猛了,尤其老年人用大黃的話一定要加點甘草,不然老年人是耐受不了的。再比如附子,這一次是我有史以來附子用的最大的量,生附子我加到了六十克,生附子比熟附子的毒性還大。”


    白鴿說道:“其實當時喝完那個藥,副作用立馬就出來了,隻是這是個細節,當時隻有我和林北注意到了,一就是血壓有點升高,二就是患者嘴裏出現了灼燒感,還發麻,這就是很明顯的中毒反應。”


    林北補充:“所以我當時留了一手,我不在第一個湯劑裏加甘草,為了加快附子的效果,而是再喝完第一副藥後,單獨再煎一副藥,六十克甘草,第一副喝完,喝這一個,也就是讓附子藥效發揮一段時間,然後趕緊去解毒,當時第二幅是人參根三十克,甘草六十克,患者喝完血壓就平穩了,症狀也消失了,毒性反應沒了。所以附子和甘草搭配用,是比較穩妥的方法。”


    “附子毒性大,大家都不敢用,所以我就一直在想著,能不能找一個沒什麽毒性,能救急,還能大劑量去用的中藥,最後是李東垣給我的靈感。世人皆知附子可用於急救,卻不知黃芪亦可。附子是怎麽急救呢?回陽救逆嘛,黃芪是另一種方式,是大補元氣。”


    李東垣,金元四大家之一,著作《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等,因重視脾胃被稱作“脾胃派”,因脾胃五行屬土,故也稱之為“補土派”。


    “比如李東垣有個經典方,叫補中益氣湯,我們一般就是看病人脾胃虛弱了會用,但其實補中益氣湯可以用於急危重症的治療,尤其是對於急性虛證,非大補峻補不可,黃芪可以大劑量用,黃芪主要是補氣,人參,西洋參,太子參都差不多,但具體有差異。就比如這個例子,現在已經出icu了,我算了算,用掉了大概快有一千克的黃芪了。”


    “這些藥比著附子要好用多了,一般用量都是二三十克,有時十幾克,七八克就行,但是麵對急危重症,急危重症的話全過程都是一個“虛”字,所以既要祛邪還要補虛,我最大量加到過一百二十克。但有的時候需要回陽救逆的話,附子目前還是不可替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中醫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陌清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陌清歡並收藏我的中醫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