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夔東十三家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作者:孤不是玄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658年,11月15日。
重慶東部,興山縣,七裏坪,大帥府。
大廳外,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站滿了頂盔全甲的侍衛,手持腰刀,昂首挺胸,戒備森嚴。
大廳內,夔東十三家,幾十個頂盔全甲的大順軍將校,人頭攢動,匯聚一堂。
一個白發蒼蒼,頭戴朱玉烏紗帽的老人,精神抖擻的端坐帥位,後麵3個小太監,捧著尚方寶劍,站立一旁。
眼睛深邃而明亮,宛如兩顆璀璨的星辰,雖然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深深的皺紋,但那雙眼睛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沒錯,他就是督師文安之,是南明永曆朝廷,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經略川、楚、秦、豫軍務。
大廳下麵,坐滿了大順軍餘部,為首的是臨國公李來亨,益國公郝搖旗,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
後麵的是宜都侯塔天寶,陽城侯馬騰雲,岐侯賀珍,興平侯黨守素等等。
其他一些人,是川東明朝將領以及本地武裝,以荊國公王光興為首。
“眾將聽令”
東閣大學士,督師文安之,雙手扶著帥桌,撐著老邁的身軀,慢慢的站起來,緩緩的說道:
“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宜都侯塔天寶,興平侯黨守素,岐侯賀珍,陽城侯馬騰雲,領本部人馬,隨本督師攻重慶”
“總兵袁盡孝,統帥7000水師,乘船溯流而上,匯合仁壽侯譚詣、新津侯譚弘水師,先行攻城”
“臨國公李來亨,荊國公王光興,益國公郝搖旗,率本部人馬,駐守巫山、興山,防備湖廣韃子”
66歲的督師文安之,看著帥堂下的眾將校,誌得意滿,渾身充滿了力量,仿佛一夜回到40歲的壯年。
這一次,他吸取了半年前的教訓,經過周密的籌劃,終於匯集夔東的所有力量,再攻重慶。
滿清4路大軍,十幾萬精銳,會師貴陽,能否救永曆朝廷,就看他這一次,能不能拿下重慶,切斷吳三桂的退路。
“末將領命”
帥堂下麵的國公侯爺們,激動不已,全部站起來,躬身領命。
夔東十三家,除了留守的臨國公李來亨和益國公郝搖旗,領著2萬兵力,駐守巫山和興山,防備湖廣韃子。
其他的十一家兵馬,全部出動,他本人領著皖國公劉體純等人,總計2萬人,走陸路。
總兵袁盡孝,帶7000水師,匯合駐守忠州、萬縣、梁山的三潭(譚文、譚詣、譚弘),1萬水師,總共1.7萬水師,沿著嘉長江,溯流而上,先攻重慶。
而鎮守重慶的夔鎮總兵程廷俊,建昌鎮總兵王明德,僅有5000兵馬,勝算非常大。
“臨國公,你怎麽看?”
軍議結束後,益國公郝搖旗,眉頭緊皺,故意走的比較慢,等到臨國公李來亨後,趕緊的問道。
“益國公,稍安勿躁”
臨國公李來亨,黑著臉,沒理他,隨口回了一句,沒心情搭理他。
不一會,皖國公劉體純和靖國公袁宗第,也慢慢趕了上來,四人來到一處別院裏。
各就各位,這幫大順軍的軍閥們,要商議事情了。
“哎”
“朝廷啊,對咱們還是心存芥蒂,不放心”
端坐主位的臨國公李來亨,皺著眉頭,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道,心裏一片悲哀。
督師文安之,不願意帶上李來亨,才是關鍵,因為夔東十三家,實力最強的就是他。
臨國公李來亨,號稱小老虎,養父李過,是闖王李自成的侄子,也是大順軍的第二代領導人。
因此,李來亨繼承了大順軍的精華,兵馬1.2萬,都是精銳,其他十二家,也就是4萬人左右。
“哎,誰說不是呢”
“以前對咱們不屑一顧,現在韃子大軍攻雲貴,撐不住了,才想起咱們啊”
益國公郝搖旗,粗人猛將一個,性子更急,急哄哄的,發泄不滿。
郝搖旗,原名郝永忠,剛開始參加義軍的時候,是軍中為大旗手,慢慢的就被人叫郝搖旗。
第一次攻重慶,時間緊,南明準備不足,出動的兵馬少。
滿清北路軍吳三桂,帶了2萬人,從貴州緊急回師,在重慶城下,擊敗文安之。
這一次,不一樣了,除了李來亨,郝搖旗,其他人全部出動,水陸兩路近4萬人,而重慶守軍隻有5000人,怎麽打都是贏。
很明顯,不願意把戰功,分給臨國公李來亨,猜忌打壓的跡象,太明顯了。
“小老虎,別多想了”
“這事不是你的錯,都是上一代的恩怨,無法改變的事實”
“韃子的10萬精銳大軍,就在川貴兩省,咱們有的是機會”
皖國公劉體純,資格老,老成持重,放下身段,怕李來亨想不開,勸說道。
再怎麽說,他們都是一體的,都是大順軍餘部,李來亨是李自成的孫子輩,實力最大,自然而然,就是他們的領頭人。
南明的弘光朝廷,隆武朝廷,當初就是對大順軍餘部,百般刁難,萬分打壓,糧餉兵械,大部分被漂沒了。
永曆皇帝朱由榔,帶著南明朝廷,在廣西湖廣流浪,寧願跟大西軍大巨頭合作,也不願意跟大順軍合作。
可以說,整個南明朝廷,大部分官員對大順軍,都是抱有成見,特別是李來亨。
看看封號就知道,大西軍三巨頭,晉王李定國,秦王孫可望,蜀王劉文秀,同樣是農民起義軍,大順軍的領頭人李來亨,也就是個國公。
因為闖王李自成,逼死了崇禎大帝全家,南明失去了正統傳承,內耗不止。
“哎!”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你們別管咱了,跟著文督師,好好幹韃子”
“這裏有咱和益國公,幫你們看好老家,放心吧”
臨國公李來亨,又歎了一口氣,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報國無門啊。
身負原罪的他,不再想了,既然不讓他帶兵去攻重慶,那他就好好守家。
滿清韃子,全國到處都是,有的是機會殺韃子,不用擔心,以後沒機會殺敵報國。
曆史上,臨國公李來亨,也是鼎鼎大名的南明抗清英雄。
康熙三年,滿清韃子20萬兵馬,圍攻夔東十三家,糧盡援絕,李來亨舉家自焚,慘烈無比。
當月,晉王李定國,帶著南明永曆朝,最後的11萬精銳,兵分三路,從雲南進入貴州。
隨後,在貴州西部北盤江,與滿清16萬大軍,進行大決戰。
這一戰,晉王李定國,大敗特輸,精銳盡失,自此永曆朝廷,再也擋不住滿清,隻能撤離首府昆明。
即便如此,永曆朝廷,也不願意北上四川,而是逃亡滇西,原因很多。
首先,永曆皇帝,本身就不大願意,李自成逼死崇禎大帝,他要是投靠李來亨,朝臣們怎麽看他。
還有,晉王李定國,義父是張獻忠,有一次,闖王李自成想弄死張獻忠,吞並八大王的兵馬,大西軍和大順軍之間,曆史恩怨齷齪很多。
首輔馬吉翔,也不願意來夔東,因為文安之在這裏,朝廷北上的話,首輔就是文安之。
重慶東部,興山縣,七裏坪,大帥府。
大廳外,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站滿了頂盔全甲的侍衛,手持腰刀,昂首挺胸,戒備森嚴。
大廳內,夔東十三家,幾十個頂盔全甲的大順軍將校,人頭攢動,匯聚一堂。
一個白發蒼蒼,頭戴朱玉烏紗帽的老人,精神抖擻的端坐帥位,後麵3個小太監,捧著尚方寶劍,站立一旁。
眼睛深邃而明亮,宛如兩顆璀璨的星辰,雖然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深深的皺紋,但那雙眼睛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沒錯,他就是督師文安之,是南明永曆朝廷,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經略川、楚、秦、豫軍務。
大廳下麵,坐滿了大順軍餘部,為首的是臨國公李來亨,益國公郝搖旗,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
後麵的是宜都侯塔天寶,陽城侯馬騰雲,岐侯賀珍,興平侯黨守素等等。
其他一些人,是川東明朝將領以及本地武裝,以荊國公王光興為首。
“眾將聽令”
東閣大學士,督師文安之,雙手扶著帥桌,撐著老邁的身軀,慢慢的站起來,緩緩的說道:
“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宜都侯塔天寶,興平侯黨守素,岐侯賀珍,陽城侯馬騰雲,領本部人馬,隨本督師攻重慶”
“總兵袁盡孝,統帥7000水師,乘船溯流而上,匯合仁壽侯譚詣、新津侯譚弘水師,先行攻城”
“臨國公李來亨,荊國公王光興,益國公郝搖旗,率本部人馬,駐守巫山、興山,防備湖廣韃子”
66歲的督師文安之,看著帥堂下的眾將校,誌得意滿,渾身充滿了力量,仿佛一夜回到40歲的壯年。
這一次,他吸取了半年前的教訓,經過周密的籌劃,終於匯集夔東的所有力量,再攻重慶。
滿清4路大軍,十幾萬精銳,會師貴陽,能否救永曆朝廷,就看他這一次,能不能拿下重慶,切斷吳三桂的退路。
“末將領命”
帥堂下麵的國公侯爺們,激動不已,全部站起來,躬身領命。
夔東十三家,除了留守的臨國公李來亨和益國公郝搖旗,領著2萬兵力,駐守巫山和興山,防備湖廣韃子。
其他的十一家兵馬,全部出動,他本人領著皖國公劉體純等人,總計2萬人,走陸路。
總兵袁盡孝,帶7000水師,匯合駐守忠州、萬縣、梁山的三潭(譚文、譚詣、譚弘),1萬水師,總共1.7萬水師,沿著嘉長江,溯流而上,先攻重慶。
而鎮守重慶的夔鎮總兵程廷俊,建昌鎮總兵王明德,僅有5000兵馬,勝算非常大。
“臨國公,你怎麽看?”
軍議結束後,益國公郝搖旗,眉頭緊皺,故意走的比較慢,等到臨國公李來亨後,趕緊的問道。
“益國公,稍安勿躁”
臨國公李來亨,黑著臉,沒理他,隨口回了一句,沒心情搭理他。
不一會,皖國公劉體純和靖國公袁宗第,也慢慢趕了上來,四人來到一處別院裏。
各就各位,這幫大順軍的軍閥們,要商議事情了。
“哎”
“朝廷啊,對咱們還是心存芥蒂,不放心”
端坐主位的臨國公李來亨,皺著眉頭,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道,心裏一片悲哀。
督師文安之,不願意帶上李來亨,才是關鍵,因為夔東十三家,實力最強的就是他。
臨國公李來亨,號稱小老虎,養父李過,是闖王李自成的侄子,也是大順軍的第二代領導人。
因此,李來亨繼承了大順軍的精華,兵馬1.2萬,都是精銳,其他十二家,也就是4萬人左右。
“哎,誰說不是呢”
“以前對咱們不屑一顧,現在韃子大軍攻雲貴,撐不住了,才想起咱們啊”
益國公郝搖旗,粗人猛將一個,性子更急,急哄哄的,發泄不滿。
郝搖旗,原名郝永忠,剛開始參加義軍的時候,是軍中為大旗手,慢慢的就被人叫郝搖旗。
第一次攻重慶,時間緊,南明準備不足,出動的兵馬少。
滿清北路軍吳三桂,帶了2萬人,從貴州緊急回師,在重慶城下,擊敗文安之。
這一次,不一樣了,除了李來亨,郝搖旗,其他人全部出動,水陸兩路近4萬人,而重慶守軍隻有5000人,怎麽打都是贏。
很明顯,不願意把戰功,分給臨國公李來亨,猜忌打壓的跡象,太明顯了。
“小老虎,別多想了”
“這事不是你的錯,都是上一代的恩怨,無法改變的事實”
“韃子的10萬精銳大軍,就在川貴兩省,咱們有的是機會”
皖國公劉體純,資格老,老成持重,放下身段,怕李來亨想不開,勸說道。
再怎麽說,他們都是一體的,都是大順軍餘部,李來亨是李自成的孫子輩,實力最大,自然而然,就是他們的領頭人。
南明的弘光朝廷,隆武朝廷,當初就是對大順軍餘部,百般刁難,萬分打壓,糧餉兵械,大部分被漂沒了。
永曆皇帝朱由榔,帶著南明朝廷,在廣西湖廣流浪,寧願跟大西軍大巨頭合作,也不願意跟大順軍合作。
可以說,整個南明朝廷,大部分官員對大順軍,都是抱有成見,特別是李來亨。
看看封號就知道,大西軍三巨頭,晉王李定國,秦王孫可望,蜀王劉文秀,同樣是農民起義軍,大順軍的領頭人李來亨,也就是個國公。
因為闖王李自成,逼死了崇禎大帝全家,南明失去了正統傳承,內耗不止。
“哎!”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你們別管咱了,跟著文督師,好好幹韃子”
“這裏有咱和益國公,幫你們看好老家,放心吧”
臨國公李來亨,又歎了一口氣,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報國無門啊。
身負原罪的他,不再想了,既然不讓他帶兵去攻重慶,那他就好好守家。
滿清韃子,全國到處都是,有的是機會殺韃子,不用擔心,以後沒機會殺敵報國。
曆史上,臨國公李來亨,也是鼎鼎大名的南明抗清英雄。
康熙三年,滿清韃子20萬兵馬,圍攻夔東十三家,糧盡援絕,李來亨舉家自焚,慘烈無比。
當月,晉王李定國,帶著南明永曆朝,最後的11萬精銳,兵分三路,從雲南進入貴州。
隨後,在貴州西部北盤江,與滿清16萬大軍,進行大決戰。
這一戰,晉王李定國,大敗特輸,精銳盡失,自此永曆朝廷,再也擋不住滿清,隻能撤離首府昆明。
即便如此,永曆朝廷,也不願意北上四川,而是逃亡滇西,原因很多。
首先,永曆皇帝,本身就不大願意,李自成逼死崇禎大帝,他要是投靠李來亨,朝臣們怎麽看他。
還有,晉王李定國,義父是張獻忠,有一次,闖王李自成想弄死張獻忠,吞並八大王的兵馬,大西軍和大順軍之間,曆史恩怨齷齪很多。
首輔馬吉翔,也不願意來夔東,因為文安之在這裏,朝廷北上的話,首輔就是文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