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早朝,陛下說自己身體不適,靈岩寺一行由晉王殿下代勞。
隨後又在殿上叮囑了一番。
“前日吳州刺史王顯給朕上疏,希望朕此行能在吳州逗留兩日,既然朕去不了,也一並由王弟代勞。”
“吳州多美境,王弟可在當地賞玩幾日。”
司馬瞻出聲應是。
大晉士族最喜歡外出遊玩,一年四季總要找幾個由頭,或去登高賦詩,或去竹林清談,或去水邊飲宴。
未入仕前,易禾也喜歡隨往。
後來京中名士流行服散,兌著酒飲下去,片刻就要開懷敞襟。
她如何敢這麽幹?
所以每回總顯得格格不入,她自己不自在,旁人也時常議論,之後便漸漸不同他們交遊了。
入仕之後,發現陛下也會在重要節氣多放幾日休沐,好讓臣工們有機會出去逛逛。
若說大晉哪個世家子弟最會玩,玩得最風流,想必就是這位出身琅琊的吳州刺史王顯了。
當年王家勢大,素來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後來幾十年裏,他們在與謝家爭奪大晉第一士族的較量中敗下陣來,逐漸式微。
但百年世族的底蘊還在,哪怕屈居第二,也是諸多世家望塵莫及的所在。
王氏既是臣工,也是門閥,此次王顯上疏請求接駕,無論陛下是借此拉攏或者製衡謝氏,都沒有不應的道理。
所以他特意在殿上將這此事公布於眾。
朝堂上王謝二姓的官員占了一半之多,此時也是各懷心思。
“陛下。”
正當陛下要退朝時,苻英忽然出列。
她疾走上前:“陛下,臣長到快二十歲,還沒去過吳州,能不能讓臣也同去長長見識?”
司馬策微微一愣,隨即笑笑:“也罷,你身為襄陽守備,按律不得外出,不過既然苻將軍請旨,那朕就允了這回,隻是,再沒有下回了。”
苻英大喜過望,立時叩頭謝恩。
司馬策將眼神從她身上移開,而後在殿內叫了句:“太常寺。”
易禾一時有些反應不來。
陛下病好之後臨朝一個多月,還是頭一次在殿上點她的卯。
於是忙出列揖禮:臣在。
“此行伴駕。”
“遵旨。”
……
易禾十分不願伴駕,主要是她跟司馬瞻之前那些緋豔流聞,京中已經有些傳言。
保不齊吳州也有人知曉一二。
而她以往隻伴聖駕,這次又倏然伴了王駕。
倆人一起出現在吳州,定會徒增許多侃資話柄。
橫不能在建康丟了人,再丟到吳州去。
再有,苻英愛慕司馬瞻的事,朝內朝外也人人皆知。
她頂著這麽個頭銜隨行,情形不就更複雜了麽?
然而陛下這次是在殿上下的口諭,並沒有像之前一樣提前問過她的意思。
因此除了領旨,她也沒別的可選。
……
吳州與建康相距不過百裏,這個時節天還不算短,一個白天約莫能到。
是以他們明日需要趕早啟程。
易禾下值之後就讓在橙替她收拾行裝。
往返需兩日,王顯既然盛情相邀,又按招待皇室的規範,想必總得逗留三五日,如此一來,七八日也就下去了。
在橙聽說她要去吳州,上前搓著手問了句:“那公子能見到王顯嗎?”
易禾被她險些氣笑,沒好氣地說:“能!”
“那公子替奴婢多瞧上幾眼,那可是王顯,吳州第一美男子……”
這話說著,她兩眼大放星光,仿佛王顯已經在她麵前似的。
易禾笑她癲癡:“有沒有你說的這麽美?”
“肯定有,公子沒見過?”
易禾搖搖頭:“他前幾年還常來京中走動,升任之後才來得少了,可惜當年我官位不夠上殿,倒是一直無緣得見。”
說到這兒她又看了在橙一眼:“再美能如何,他歲數都能做你爹了。”
在橙氣呼呼:“才三十六,正是男人最美的時候。”
易禾忍不住拿扇柄砸她。
“這麽大的女郎,怎麽整日說話沒羞沒臊的?幹活去。”
……
在橙生怕她凍著,將過冬的裘衣鶴氅都給她塞進了箱子。
易禾趕緊又將它們拿了出來。
“隻是去幾天,又不是在那過中元,何至於拿這麽多,白讓我累贅死了。”
在橙卻不依:“公子不知,這個時節一場秋雨一場寒,隻要一下霜,跟中元還能好到哪兒去。”
好說歹說,她還是聽了在橙的,隻留下一件狐裘披風。
在橙伸手將披風抖開,又順便理了理狐裘上的毛領,隨後說了一句:“奴婢記得,這件狐裘還是陛下賞的呢。”
易禾耳邊響過這話,心裏莫名沉了一下。
她刻意過了一會兒才答:“禦賜之物當愛惜,再換一件吧。”
在橙不知她何意,又拿起剛才擱下的一件鶴氅:“這件?這件好像也是陛下賞的。”
易禾一時無話,朝那件鶴氅看了一眼。
的確是三年前陛下賞下的。
鶴氅華貴,製式繁複,尤其是鶴羽難得,在大晉素來有“神仙之衣”的美稱。
那年兗州一名士做得了一件,上殿覲見時當著陛下和滿朝文武的麵拿出來著實炫耀了一陣子。
後來不知怎麽,就被陛下騙到手了。
再後來,陛下私下召她往禦書房麵聖,那日笑眯眯對她說:“易卿向來喜愛服章之美,朕覺得這件鶴氅非你不配。”
易禾上前仔細看了看,雖然心裏瞧著歡喜,但還是開口婉拒了。
當時整個建康都沒有第二件的鶴氅,若是被她穿了,傳出去就不是一般的流言。
可是拒了之後,又見陛下神色隱隱發怒,當下覺得不值當惹他生氣,便謝恩領了。
隻是從未上過身罷了。
至於那件狐裘披風,是去歲隆冬,陛下和宗室子弟們去城郊狩獵時,他親手獵下的雪狐所製。
那日她伴駕隨行,可惜又不會弓馬騎射,隻能在陛下滿載而歸時,拍著凍得通紅的手為他助威。
陛下將她攆到賬中,為她為何冷成這樣還非要在帳外呆著。
她當時想的是,自己身為人臣,聖上和皇親在外頭圍獵,她坐在帳中喝酒打盹,不合適吧。
因而回道:“其實今日不算太冷,隻是微臣穿了官衣,不可臃腫。”
不久之後,陛下就將這件狐裘披風賞了她。
隻是這些事,這些年她好像從未特意記起過。
……
在橙見她久不回話,隻好又問了句:“公子,你想帶哪件去吳州?”
趁著眼淚還沒滴下,易禾趕緊走出臥房。
一直到門外才小聲回了她。
“你看著辦吧。”
隨後又在殿上叮囑了一番。
“前日吳州刺史王顯給朕上疏,希望朕此行能在吳州逗留兩日,既然朕去不了,也一並由王弟代勞。”
“吳州多美境,王弟可在當地賞玩幾日。”
司馬瞻出聲應是。
大晉士族最喜歡外出遊玩,一年四季總要找幾個由頭,或去登高賦詩,或去竹林清談,或去水邊飲宴。
未入仕前,易禾也喜歡隨往。
後來京中名士流行服散,兌著酒飲下去,片刻就要開懷敞襟。
她如何敢這麽幹?
所以每回總顯得格格不入,她自己不自在,旁人也時常議論,之後便漸漸不同他們交遊了。
入仕之後,發現陛下也會在重要節氣多放幾日休沐,好讓臣工們有機會出去逛逛。
若說大晉哪個世家子弟最會玩,玩得最風流,想必就是這位出身琅琊的吳州刺史王顯了。
當年王家勢大,素來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後來幾十年裏,他們在與謝家爭奪大晉第一士族的較量中敗下陣來,逐漸式微。
但百年世族的底蘊還在,哪怕屈居第二,也是諸多世家望塵莫及的所在。
王氏既是臣工,也是門閥,此次王顯上疏請求接駕,無論陛下是借此拉攏或者製衡謝氏,都沒有不應的道理。
所以他特意在殿上將這此事公布於眾。
朝堂上王謝二姓的官員占了一半之多,此時也是各懷心思。
“陛下。”
正當陛下要退朝時,苻英忽然出列。
她疾走上前:“陛下,臣長到快二十歲,還沒去過吳州,能不能讓臣也同去長長見識?”
司馬策微微一愣,隨即笑笑:“也罷,你身為襄陽守備,按律不得外出,不過既然苻將軍請旨,那朕就允了這回,隻是,再沒有下回了。”
苻英大喜過望,立時叩頭謝恩。
司馬策將眼神從她身上移開,而後在殿內叫了句:“太常寺。”
易禾一時有些反應不來。
陛下病好之後臨朝一個多月,還是頭一次在殿上點她的卯。
於是忙出列揖禮:臣在。
“此行伴駕。”
“遵旨。”
……
易禾十分不願伴駕,主要是她跟司馬瞻之前那些緋豔流聞,京中已經有些傳言。
保不齊吳州也有人知曉一二。
而她以往隻伴聖駕,這次又倏然伴了王駕。
倆人一起出現在吳州,定會徒增許多侃資話柄。
橫不能在建康丟了人,再丟到吳州去。
再有,苻英愛慕司馬瞻的事,朝內朝外也人人皆知。
她頂著這麽個頭銜隨行,情形不就更複雜了麽?
然而陛下這次是在殿上下的口諭,並沒有像之前一樣提前問過她的意思。
因此除了領旨,她也沒別的可選。
……
吳州與建康相距不過百裏,這個時節天還不算短,一個白天約莫能到。
是以他們明日需要趕早啟程。
易禾下值之後就讓在橙替她收拾行裝。
往返需兩日,王顯既然盛情相邀,又按招待皇室的規範,想必總得逗留三五日,如此一來,七八日也就下去了。
在橙聽說她要去吳州,上前搓著手問了句:“那公子能見到王顯嗎?”
易禾被她險些氣笑,沒好氣地說:“能!”
“那公子替奴婢多瞧上幾眼,那可是王顯,吳州第一美男子……”
這話說著,她兩眼大放星光,仿佛王顯已經在她麵前似的。
易禾笑她癲癡:“有沒有你說的這麽美?”
“肯定有,公子沒見過?”
易禾搖搖頭:“他前幾年還常來京中走動,升任之後才來得少了,可惜當年我官位不夠上殿,倒是一直無緣得見。”
說到這兒她又看了在橙一眼:“再美能如何,他歲數都能做你爹了。”
在橙氣呼呼:“才三十六,正是男人最美的時候。”
易禾忍不住拿扇柄砸她。
“這麽大的女郎,怎麽整日說話沒羞沒臊的?幹活去。”
……
在橙生怕她凍著,將過冬的裘衣鶴氅都給她塞進了箱子。
易禾趕緊又將它們拿了出來。
“隻是去幾天,又不是在那過中元,何至於拿這麽多,白讓我累贅死了。”
在橙卻不依:“公子不知,這個時節一場秋雨一場寒,隻要一下霜,跟中元還能好到哪兒去。”
好說歹說,她還是聽了在橙的,隻留下一件狐裘披風。
在橙伸手將披風抖開,又順便理了理狐裘上的毛領,隨後說了一句:“奴婢記得,這件狐裘還是陛下賞的呢。”
易禾耳邊響過這話,心裏莫名沉了一下。
她刻意過了一會兒才答:“禦賜之物當愛惜,再換一件吧。”
在橙不知她何意,又拿起剛才擱下的一件鶴氅:“這件?這件好像也是陛下賞的。”
易禾一時無話,朝那件鶴氅看了一眼。
的確是三年前陛下賞下的。
鶴氅華貴,製式繁複,尤其是鶴羽難得,在大晉素來有“神仙之衣”的美稱。
那年兗州一名士做得了一件,上殿覲見時當著陛下和滿朝文武的麵拿出來著實炫耀了一陣子。
後來不知怎麽,就被陛下騙到手了。
再後來,陛下私下召她往禦書房麵聖,那日笑眯眯對她說:“易卿向來喜愛服章之美,朕覺得這件鶴氅非你不配。”
易禾上前仔細看了看,雖然心裏瞧著歡喜,但還是開口婉拒了。
當時整個建康都沒有第二件的鶴氅,若是被她穿了,傳出去就不是一般的流言。
可是拒了之後,又見陛下神色隱隱發怒,當下覺得不值當惹他生氣,便謝恩領了。
隻是從未上過身罷了。
至於那件狐裘披風,是去歲隆冬,陛下和宗室子弟們去城郊狩獵時,他親手獵下的雪狐所製。
那日她伴駕隨行,可惜又不會弓馬騎射,隻能在陛下滿載而歸時,拍著凍得通紅的手為他助威。
陛下將她攆到賬中,為她為何冷成這樣還非要在帳外呆著。
她當時想的是,自己身為人臣,聖上和皇親在外頭圍獵,她坐在帳中喝酒打盹,不合適吧。
因而回道:“其實今日不算太冷,隻是微臣穿了官衣,不可臃腫。”
不久之後,陛下就將這件狐裘披風賞了她。
隻是這些事,這些年她好像從未特意記起過。
……
在橙見她久不回話,隻好又問了句:“公子,你想帶哪件去吳州?”
趁著眼淚還沒滴下,易禾趕緊走出臥房。
一直到門外才小聲回了她。
“你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