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中一陣眩暈,隻道是這一回是要掉下去,非得摔斷幾根骨頭不可,身體好像不是自己的,完全不聽使喚,還沒到邊緣便就停下,等我抬頭看的時候,她正看著我,定睛一看,朝我搖搖頭,我暗暗決心退回去,她嘴裏念著佛經,敲著木魚,本以為我們隔得越近,便會更加親切,我能看到她的啊,沒成想,還是那般再也不見的決絕。
像壁虎一般的爬上牆頭,又像是蛇一樣的溜下去。
早晨山林間已經開始起露水,濕漉漉,很潮,樹葉上的露水滴下來,打在頭上,醒過來,壇上的燈已經關掉,中間隔著樹枝和茅草,隻看到儀清還在壇上,巋然不動,李姑珍不知何時離開,回轉頭來看高台上的人,監寺靜靈靠在椅背上,跟在她身後的兩位女尼半躺在長椅上,還未睡醒,村支書本來就胖,上半身全然躺在長椅上,兩條粗腿從長椅上耷拉下來,小廖還是靠在樹邊上,全場幾乎就我們幾個人,原本昨晚山林間滿滿當當的人已不見,就像是這裏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麽一般。
恐怕現場所有的睡姿,就餘沉沉的最難受,既不能躺下,又不能有所倚靠,坐著睡覺這種事情即便是對於學校的睡神也是相當有難度。
山下的濃霧飄散過來,天上陰沉沉,遠處山頭上有些黑色烏雲,東方一點兒沒有要出太陽跡象,所以,今天至少是個陰天。
像是常規生活一樣,吃飯和出恭,也就下壇兩次,到了八點多時候,山上的人又開始多起來,大多依然是昨天大埡村的村民,小廖醒了,我們兩個人的肚子時不時咕咕叫一陣。
濃霧從山一邊飄散過來,逐漸彌漫整個上崗,且愈來愈濃重,能見度降低,以至於看不見方壇。
不久之後雨便來臨,一開始是小雨,雨珠很大,預示著一場大雨將要來臨,遠處山巒上雷神滾動,今天的人沉默很多,不知是已經習慣,還是從這其中看到了某種深刻的東西來。
餘沉沉的母親李姑珍和繼父“亮子”重新來到山上,村支書找來一把大的傘,立在高台上,在監寺靜靈耳畔說了幾句就又下去。後來眼見著雨越來越大,在壇上也支起遮蓋來,那柄大傘就支在儀清的身後,她認真的敲著木魚,念著經文,一如她在學校裏認真學習一般。
雨點兒大而且密集起來,人都躲進大樹下麵,隻有少數人這時候往回走,甚至很多人打起傘來,一場很重大的儀式在大埡村舉行,不管它到底多長時間,這裏的人都很有耐心。
今天的雨,雷聲大雨點兒也大,清瀝瀝的,躲在大樹下,也仍舊是把衣服打濕遍。“要不還是回去吧。”小廖擦著臉上雨水,我們已經渾身濕了個遍,雨水格外豐沛,壇上雨水往下流,涓涓流水從壇邊流下,風掀起儀清的袈裟,扯向她的側邊,邊角轉了好幾圈折回來,濕淋淋貼到她身邊去。
我點點頭,等著雨一會兒再回去,雷聲越來越近,轟隆隆聲音在天上醞釀,閃電啪嚓啪嚓兩聲,兩道電光順著天際劃落下來,幾乎就在一瞬間,眼見著,電光擊中那座方壇,不禁叫出聲音來。
“啊!”
方壇中間儀清坐的位置上黑乎乎一片,雷電擊中的地方隱隱約約閃著光亮,我的心像是沉到湖底一樣無助,跑向那方壇。
坐在高壇上的李姑珍幾乎是跳下來的,四仰八叉掉進下麵的鬆林裏麵,餘沉沉的繼父“亮子”從長椅上站起來,他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往台下走,他眼見著李姑珍跳下高台的,是要去尋她。
我直抵壇邊,隨我一起的,還有動作很快的監寺靜靈等一眾人,好心的村民聚攏過來,我還沒有爬到第三步台階,轟得一聲,壇要塌掉一般。
巨大的力量讓腳下開始震動起來,未及爬上去,便往下跌,轟隆隆的越來越震撼,直覺得那股子勁兒可以撼動天地。
方壇中間的儀清緩緩起來,她的腰身,她的脊背一目了然,身上的袈裟粉碎掉,剩下有些發黑的皮肉,背對著我,一陣熱氣拔地而起,臉上火燒一般,渾身被電擊中一般,一下扒下外套,奮力向前,我要用我的衣服去遮住她的身子。
她是餘沉沉,我喜歡的人呐,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往來穿梭,那跟我的直接關係不大,入我心的就隻有她一個人,不論她變成何種模樣,是窮人、是尼姑還是其它,我都要全力的保護住她,因為學會保護一個人才是喜歡一人的前提。
剛剛爬上方壇,啪嚓的一聲巨響,她的光潔的脊背裏麵一束光打上了天,連著幾聲啪嚓聲瞬間響徹雲霄,電光火石衝上雲霄,在天上炸開一個洞來,並且洞口在不斷的擴大。
陰雲密布的天空,烏雲在往中間擠,那個不規則的圓形洞口在不斷擴大,圓形洞口邊緣泛著佛光,圓形的洞口裏頭,是湛藍的天空,裏麵無雲,盯住它看,能讓人徹底忘記今天是一個雷雨天氣,產生晴空萬裏的假象。
雷聲撕裂天空,把試圖進到圓形天洞的雲翳全部擊碎,那裏天空透亮,好像是天空獨有的一灣眼睛。
她身子上的肌膚泛白,人都盯著天上看,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天空中的奇觀上,我跑著到儀清身邊,把衣服給她披上。
她閉著眼睛,感覺到我靠近,睜開眼睛,我直嚇一跳,她火紅火紅的眼睛像是晚霞一樣絢爛,美麗得令人生畏,我們抬頭看天空,那圓形的範圍內,幾條江豚遊進來,它們在裏麵歡快的遊弋著,
一開始是以為那是雲朵聚集兒形成的形狀,在梅鎮這個地方,夏日的雲朵時常會形成各種奇特的形狀,形成豬狗牛羊等等,天空上雲朵形狀是那麽的奇特又驚人。
定睛看,始終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江豚,潔白的肚皮朝下供人瞻仰,那一方深藍色的天空儼然變成了海的顏色。
江豚從一邊往另外一邊慢悠悠的遊走,直到盡頭,一隻隻的消失。
到最後,空無一物。
雨是後來慢慢停下來的,太陽光從那個不規則的圓形當中投射下來,“天空之眼”慢慢回縮,變小,逐漸的,像是衣服上的破洞慢慢被縫合起來。
餘沉沉穿好袈裟,敲木魚聲響起來,陽光直射那方壇。
人們被驚得目瞪口呆,被雷擊是沒有命了的,卻奇跡般的複活一樣,真是奇觀。
實際上坐禪這件事情,到這第二天下午就已經結束,儀清的木魚低沉的敲著,到了下午的時候,就變得激烈許多,甚至有些刺耳,到下午三點鍾左右,聲音又慢慢的小了下來,直到她落錘,敲了最後一下。
緩緩起身,徑自走下方壇。
監寺靜靈和兩個小女尼走下來,車開到山上來,我見她慢慢的的走上車,車門關上,車子啟動,揚長而去。
小廖拽住我要往回走,此時我才反應過來,見到在山上的人都散開去。
亮子跟在李姑珍身後也往山下走,我們就跟在他們身後不遠處。
“你這個姑娘,是不能要了的。簡直就是瘋了,年紀輕輕,神神叨叨,也不會回來了的,要是你老了,沒人給你送終。”餘沉沉的母親眼睛裏麵泛著淚光,狠狠的瞪了亮子一眼。
“跟你有個什麽關係!管好你自己吧。”
我和小廖騎著摩托車沿著山路往梅鎮城區走,大埡村的山路充滿了泥濘,車子七拐八彎,我情緒極低,兩眼直勾勾的看著前頭,心裏麵、腦海裏麵全部都是餘沉沉的模樣,時不時的還要回頭看,就好像偶爾出門,走出去一斷會懷疑家門是否上鎖一樣,激起了回頭去看的欲望——明明知道她已經離開,可還是充滿了不確定。
到了梅鎮,天朗氣清,小廖和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在飯館裏麵坐下,我壓根兒就不知道我們進得是一家什麽店,直到他同我講起來的時候。
“這家米粉店,是梅鎮最好的,甚至在縣城上學的時候就聽人說起,那幫小子還讓我捎帶米粉呢。”聽到米粉兩個字的時候,我記得不錯的話,上一次在這裏吃米粉的時候是跟餘沉沉一起的。
畫麵感一下就有了。
好像餘沉沉現在就坐在我對麵,一如當時一樣,周圍的嘈雜聲被自動的屏蔽掉,即便在一開始,我還分得清什麽是現實,什麽是以前的記憶,到後來那碗米粉端上來的時候,徹底回到了那當時。
“她的眼睛真好看,她看起來瘦了好多……”我嘴巴絮絮叨叨,小廖覺得莫名其妙,於是轉頭看看四周,卻沒有見到人,隻看到我兩眼無神,張開手來在我麵前晃悠,以確定我是走神已久。
“她那天穿著白色的衣服,她的小箱子應該還是放在桌子旁邊,我記得的,今天是18號,過了四天,就是她父親的忌日。”
……
據後來小廖給我說,我那個樣子,跟村裏的傻子一樣一樣,入了魔了都,他一把捏住我胳膊,狠勁兒掐。
我啊的一聲喊出來,成功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力。
“想啥呢,該吃了,一會兒就該涼了!”看到他已經下去半碗,我方才拿起筷子來。
他拿筷子指著我,“我告訴你個事兒,我覺得餘沉沉應該快要回來了,下學期,你應該就能見到她。”
正往嘴裏扒米粉的我,停下來。
“你為什麽會這麽說呢?”心裏感到驚喜,又很疑惑。
“因為道士贏了!”小廖看著我說道,然後他又繼續說,“道和佛本就不相容,表麵上它們是和諧的,是統一的,但從本質上來講,它們有著不可調和的衝突,道講出世,佛講避世。”
“然後呢?”對於他講的,我很糾結,因為沒有完全明白過來。
“你們都隻看到餘沉沉被雷劈,全然沒有注意到東西兩邊山頭上的景象。”他這話說完我就愣住了,聽他這麽一說,似乎確有其事,隱約看到東西方山頭上時有浮光掠過,當然隻是餘光而已。
“你看到什麽了?”我看著小廖,繞過他,看向遠處的山上。
“和尚跟道士在打架,道士手裏的拂塵變得愈發碩大,和尚的禪杖足足有幾丈長,在兩山之間往對方身上下死手。”
我皺著眉頭。
我曾經看到和尚和道士打架,當時卻以為就我能看到,別人是看不見的,光天化日下,此番景象是不能想象的。
“你說,到最後,道士贏了?”
小廖點點頭。
“可是,那又代表著什麽呢,也不能說明什麽啊!”
小廖歎歎氣,很是不屑的表情,將筷子的碗裏劃了好幾個圈,以此表示他的無奈。
“你咋就不明白,佛家代表著什麽,昂?”他甚至伸出手來引導我。“佛家向來代表理想主義,好求個圓滿,跟它相反,道家更懂得敬天愛人,更加貼合現實,是真真切切的現實主義。”
“你竟有如此修為?可不敢唬我啊。”
“切!騙你幹啥,小說上都那麽寫!隻不過讓我沒料到的是現實中竟會真的發生罷了!”
“和尚去哪兒了?道士又怎麽樣了?”
那和尚被道士給掀翻了,掉進了梅鎮的河裏,那道士,自然悠閑自得,往西去了。
“照你這麽說,餘沉沉會放棄掉理想主義?轉投現實主義?”
“額!你咋就不開竅,不是放棄,是本真就是如此,返璞歸真才是正道,你咋就這麽呆呢?”
我始終將信將疑,小廖說得不過是片麵之詞,不能全信,倒是我寧願去相信他說的是真的,因為隻有這樣,理想主義屈服在現實主義之下,人就變得成熟,就不會那麽唐突的過活,也就穩重很多。
我們結伴回家,夜幕已經沉下來,屋子裏的燈光顯得愈發的亮,我聽到林子裏麵的蛐蛐聲兒,稻田裏的蛙聲此起彼伏。
走到屋裏麵,母親端著碗正吃飯,我爹癱坐在角落裏頭喘著酒氣,母親見我回來,立馬站起來,笑著接我。
“回來啦!吃飯沒有啊。”我坐下,告訴她我已吃過了。
“這兩天,你去哪兒了嘛?”她不經意的問道。
“去哪個大埡村了,說是那兒設壇作法,去看了看。”
“哦哦,聽說那個坐壇的是個尼姑,還是個學生。”
我點點頭。
“人都說可靈光了呢,許什麽願望都可以實現,比去廟裏拜佛還神。”
“大概吧,具體的也不大清楚。”我平靜的說道。
母親停下來,“不行就把你爸帶過去,你許個讓他戒酒的願望,看看靈不靈,他啊,把酒戒掉了,該多好嘞。”我看到她眼神中的期待,盡管她盡量表現的不那麽明顯。
像壁虎一般的爬上牆頭,又像是蛇一樣的溜下去。
早晨山林間已經開始起露水,濕漉漉,很潮,樹葉上的露水滴下來,打在頭上,醒過來,壇上的燈已經關掉,中間隔著樹枝和茅草,隻看到儀清還在壇上,巋然不動,李姑珍不知何時離開,回轉頭來看高台上的人,監寺靜靈靠在椅背上,跟在她身後的兩位女尼半躺在長椅上,還未睡醒,村支書本來就胖,上半身全然躺在長椅上,兩條粗腿從長椅上耷拉下來,小廖還是靠在樹邊上,全場幾乎就我們幾個人,原本昨晚山林間滿滿當當的人已不見,就像是這裏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麽一般。
恐怕現場所有的睡姿,就餘沉沉的最難受,既不能躺下,又不能有所倚靠,坐著睡覺這種事情即便是對於學校的睡神也是相當有難度。
山下的濃霧飄散過來,天上陰沉沉,遠處山頭上有些黑色烏雲,東方一點兒沒有要出太陽跡象,所以,今天至少是個陰天。
像是常規生活一樣,吃飯和出恭,也就下壇兩次,到了八點多時候,山上的人又開始多起來,大多依然是昨天大埡村的村民,小廖醒了,我們兩個人的肚子時不時咕咕叫一陣。
濃霧從山一邊飄散過來,逐漸彌漫整個上崗,且愈來愈濃重,能見度降低,以至於看不見方壇。
不久之後雨便來臨,一開始是小雨,雨珠很大,預示著一場大雨將要來臨,遠處山巒上雷神滾動,今天的人沉默很多,不知是已經習慣,還是從這其中看到了某種深刻的東西來。
餘沉沉的母親李姑珍和繼父“亮子”重新來到山上,村支書找來一把大的傘,立在高台上,在監寺靜靈耳畔說了幾句就又下去。後來眼見著雨越來越大,在壇上也支起遮蓋來,那柄大傘就支在儀清的身後,她認真的敲著木魚,念著經文,一如她在學校裏認真學習一般。
雨點兒大而且密集起來,人都躲進大樹下麵,隻有少數人這時候往回走,甚至很多人打起傘來,一場很重大的儀式在大埡村舉行,不管它到底多長時間,這裏的人都很有耐心。
今天的雨,雷聲大雨點兒也大,清瀝瀝的,躲在大樹下,也仍舊是把衣服打濕遍。“要不還是回去吧。”小廖擦著臉上雨水,我們已經渾身濕了個遍,雨水格外豐沛,壇上雨水往下流,涓涓流水從壇邊流下,風掀起儀清的袈裟,扯向她的側邊,邊角轉了好幾圈折回來,濕淋淋貼到她身邊去。
我點點頭,等著雨一會兒再回去,雷聲越來越近,轟隆隆聲音在天上醞釀,閃電啪嚓啪嚓兩聲,兩道電光順著天際劃落下來,幾乎就在一瞬間,眼見著,電光擊中那座方壇,不禁叫出聲音來。
“啊!”
方壇中間儀清坐的位置上黑乎乎一片,雷電擊中的地方隱隱約約閃著光亮,我的心像是沉到湖底一樣無助,跑向那方壇。
坐在高壇上的李姑珍幾乎是跳下來的,四仰八叉掉進下麵的鬆林裏麵,餘沉沉的繼父“亮子”從長椅上站起來,他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往台下走,他眼見著李姑珍跳下高台的,是要去尋她。
我直抵壇邊,隨我一起的,還有動作很快的監寺靜靈等一眾人,好心的村民聚攏過來,我還沒有爬到第三步台階,轟得一聲,壇要塌掉一般。
巨大的力量讓腳下開始震動起來,未及爬上去,便往下跌,轟隆隆的越來越震撼,直覺得那股子勁兒可以撼動天地。
方壇中間的儀清緩緩起來,她的腰身,她的脊背一目了然,身上的袈裟粉碎掉,剩下有些發黑的皮肉,背對著我,一陣熱氣拔地而起,臉上火燒一般,渾身被電擊中一般,一下扒下外套,奮力向前,我要用我的衣服去遮住她的身子。
她是餘沉沉,我喜歡的人呐,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往來穿梭,那跟我的直接關係不大,入我心的就隻有她一個人,不論她變成何種模樣,是窮人、是尼姑還是其它,我都要全力的保護住她,因為學會保護一個人才是喜歡一人的前提。
剛剛爬上方壇,啪嚓的一聲巨響,她的光潔的脊背裏麵一束光打上了天,連著幾聲啪嚓聲瞬間響徹雲霄,電光火石衝上雲霄,在天上炸開一個洞來,並且洞口在不斷的擴大。
陰雲密布的天空,烏雲在往中間擠,那個不規則的圓形洞口在不斷擴大,圓形洞口邊緣泛著佛光,圓形的洞口裏頭,是湛藍的天空,裏麵無雲,盯住它看,能讓人徹底忘記今天是一個雷雨天氣,產生晴空萬裏的假象。
雷聲撕裂天空,把試圖進到圓形天洞的雲翳全部擊碎,那裏天空透亮,好像是天空獨有的一灣眼睛。
她身子上的肌膚泛白,人都盯著天上看,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天空中的奇觀上,我跑著到儀清身邊,把衣服給她披上。
她閉著眼睛,感覺到我靠近,睜開眼睛,我直嚇一跳,她火紅火紅的眼睛像是晚霞一樣絢爛,美麗得令人生畏,我們抬頭看天空,那圓形的範圍內,幾條江豚遊進來,它們在裏麵歡快的遊弋著,
一開始是以為那是雲朵聚集兒形成的形狀,在梅鎮這個地方,夏日的雲朵時常會形成各種奇特的形狀,形成豬狗牛羊等等,天空上雲朵形狀是那麽的奇特又驚人。
定睛看,始終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江豚,潔白的肚皮朝下供人瞻仰,那一方深藍色的天空儼然變成了海的顏色。
江豚從一邊往另外一邊慢悠悠的遊走,直到盡頭,一隻隻的消失。
到最後,空無一物。
雨是後來慢慢停下來的,太陽光從那個不規則的圓形當中投射下來,“天空之眼”慢慢回縮,變小,逐漸的,像是衣服上的破洞慢慢被縫合起來。
餘沉沉穿好袈裟,敲木魚聲響起來,陽光直射那方壇。
人們被驚得目瞪口呆,被雷擊是沒有命了的,卻奇跡般的複活一樣,真是奇觀。
實際上坐禪這件事情,到這第二天下午就已經結束,儀清的木魚低沉的敲著,到了下午的時候,就變得激烈許多,甚至有些刺耳,到下午三點鍾左右,聲音又慢慢的小了下來,直到她落錘,敲了最後一下。
緩緩起身,徑自走下方壇。
監寺靜靈和兩個小女尼走下來,車開到山上來,我見她慢慢的的走上車,車門關上,車子啟動,揚長而去。
小廖拽住我要往回走,此時我才反應過來,見到在山上的人都散開去。
亮子跟在李姑珍身後也往山下走,我們就跟在他們身後不遠處。
“你這個姑娘,是不能要了的。簡直就是瘋了,年紀輕輕,神神叨叨,也不會回來了的,要是你老了,沒人給你送終。”餘沉沉的母親眼睛裏麵泛著淚光,狠狠的瞪了亮子一眼。
“跟你有個什麽關係!管好你自己吧。”
我和小廖騎著摩托車沿著山路往梅鎮城區走,大埡村的山路充滿了泥濘,車子七拐八彎,我情緒極低,兩眼直勾勾的看著前頭,心裏麵、腦海裏麵全部都是餘沉沉的模樣,時不時的還要回頭看,就好像偶爾出門,走出去一斷會懷疑家門是否上鎖一樣,激起了回頭去看的欲望——明明知道她已經離開,可還是充滿了不確定。
到了梅鎮,天朗氣清,小廖和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在飯館裏麵坐下,我壓根兒就不知道我們進得是一家什麽店,直到他同我講起來的時候。
“這家米粉店,是梅鎮最好的,甚至在縣城上學的時候就聽人說起,那幫小子還讓我捎帶米粉呢。”聽到米粉兩個字的時候,我記得不錯的話,上一次在這裏吃米粉的時候是跟餘沉沉一起的。
畫麵感一下就有了。
好像餘沉沉現在就坐在我對麵,一如當時一樣,周圍的嘈雜聲被自動的屏蔽掉,即便在一開始,我還分得清什麽是現實,什麽是以前的記憶,到後來那碗米粉端上來的時候,徹底回到了那當時。
“她的眼睛真好看,她看起來瘦了好多……”我嘴巴絮絮叨叨,小廖覺得莫名其妙,於是轉頭看看四周,卻沒有見到人,隻看到我兩眼無神,張開手來在我麵前晃悠,以確定我是走神已久。
“她那天穿著白色的衣服,她的小箱子應該還是放在桌子旁邊,我記得的,今天是18號,過了四天,就是她父親的忌日。”
……
據後來小廖給我說,我那個樣子,跟村裏的傻子一樣一樣,入了魔了都,他一把捏住我胳膊,狠勁兒掐。
我啊的一聲喊出來,成功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力。
“想啥呢,該吃了,一會兒就該涼了!”看到他已經下去半碗,我方才拿起筷子來。
他拿筷子指著我,“我告訴你個事兒,我覺得餘沉沉應該快要回來了,下學期,你應該就能見到她。”
正往嘴裏扒米粉的我,停下來。
“你為什麽會這麽說呢?”心裏感到驚喜,又很疑惑。
“因為道士贏了!”小廖看著我說道,然後他又繼續說,“道和佛本就不相容,表麵上它們是和諧的,是統一的,但從本質上來講,它們有著不可調和的衝突,道講出世,佛講避世。”
“然後呢?”對於他講的,我很糾結,因為沒有完全明白過來。
“你們都隻看到餘沉沉被雷劈,全然沒有注意到東西兩邊山頭上的景象。”他這話說完我就愣住了,聽他這麽一說,似乎確有其事,隱約看到東西方山頭上時有浮光掠過,當然隻是餘光而已。
“你看到什麽了?”我看著小廖,繞過他,看向遠處的山上。
“和尚跟道士在打架,道士手裏的拂塵變得愈發碩大,和尚的禪杖足足有幾丈長,在兩山之間往對方身上下死手。”
我皺著眉頭。
我曾經看到和尚和道士打架,當時卻以為就我能看到,別人是看不見的,光天化日下,此番景象是不能想象的。
“你說,到最後,道士贏了?”
小廖點點頭。
“可是,那又代表著什麽呢,也不能說明什麽啊!”
小廖歎歎氣,很是不屑的表情,將筷子的碗裏劃了好幾個圈,以此表示他的無奈。
“你咋就不明白,佛家代表著什麽,昂?”他甚至伸出手來引導我。“佛家向來代表理想主義,好求個圓滿,跟它相反,道家更懂得敬天愛人,更加貼合現實,是真真切切的現實主義。”
“你竟有如此修為?可不敢唬我啊。”
“切!騙你幹啥,小說上都那麽寫!隻不過讓我沒料到的是現實中竟會真的發生罷了!”
“和尚去哪兒了?道士又怎麽樣了?”
那和尚被道士給掀翻了,掉進了梅鎮的河裏,那道士,自然悠閑自得,往西去了。
“照你這麽說,餘沉沉會放棄掉理想主義?轉投現實主義?”
“額!你咋就不開竅,不是放棄,是本真就是如此,返璞歸真才是正道,你咋就這麽呆呢?”
我始終將信將疑,小廖說得不過是片麵之詞,不能全信,倒是我寧願去相信他說的是真的,因為隻有這樣,理想主義屈服在現實主義之下,人就變得成熟,就不會那麽唐突的過活,也就穩重很多。
我們結伴回家,夜幕已經沉下來,屋子裏的燈光顯得愈發的亮,我聽到林子裏麵的蛐蛐聲兒,稻田裏的蛙聲此起彼伏。
走到屋裏麵,母親端著碗正吃飯,我爹癱坐在角落裏頭喘著酒氣,母親見我回來,立馬站起來,笑著接我。
“回來啦!吃飯沒有啊。”我坐下,告訴她我已吃過了。
“這兩天,你去哪兒了嘛?”她不經意的問道。
“去哪個大埡村了,說是那兒設壇作法,去看了看。”
“哦哦,聽說那個坐壇的是個尼姑,還是個學生。”
我點點頭。
“人都說可靈光了呢,許什麽願望都可以實現,比去廟裏拜佛還神。”
“大概吧,具體的也不大清楚。”我平靜的說道。
母親停下來,“不行就把你爸帶過去,你許個讓他戒酒的願望,看看靈不靈,他啊,把酒戒掉了,該多好嘞。”我看到她眼神中的期待,盡管她盡量表現的不那麽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