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聽後大喜,看來,任命先軫當中軍元帥是對了!這家夥,頭腦靈光得很啊。


    晉文公認為,先軫擔任中軍元帥絕對是一個正確選擇,因為先軫剛剛果斷處理了一個意外事件:誅祈瞞。


    祈瞞是中軍大夫,就在晉軍教訓了曹、衛兩國後,暫時沒有軍事行動,那中、上、下三軍負責戰馬管理的大夫,就要抓緊時間放養戰馬以及運輸輜重的牛。


    中軍大夫祈瞞正是負責這些雜務的,他命人將牲口放養出去後,結果一部分牲口走失了。


    祈瞞派人去尋找牲口,結果牲口倒沒找回來,最後還將前鋒的左旃給弄丟了。


    左旃是一種大紅色的旗幟,軍隊行進時,左右各一麵,旗開兩道講的便是左右二旃。


    左旃居然丟了,這個責任是必須追究的。先軫征求了軍中司馬趙衰的意見後,下令給予祈瞞斬首示眾的懲處!


    前麵我們說過,祈瞞一直以來便是晉文公的重臣。此時因為犯了一個這樣的錯,便被追究最嚴厲的主體責任,斬首示眾!


    加上先前因違反軍令而被處死的顛頡,以及被撤職的魏犨,晉軍軍法之嚴令人心驚。


    從此,晉軍上下更加嚴遵號令,更加勤勉職守,誰都不敢怠慢。


    這正是先軫為達到與楚軍一戰而勝之所立的軍威,唯有嚴明紀律才能立威,才能煥發晉軍最強的戰鬥力!


    一切按先軫計策在行事,一切都很順利。


    應該說,一切正按先軫所設想的有序推進:


    首先是割讓曹國、衛國部分土地給宋國。宋國很高興,也很爽快地拿出一大筆賄賂金出使秦、齊兩國。


    然後是秦、齊兩國。兩國得到一大筆賄賂都很高興,很爽快地答應願作中間調停人,赴楚軍軍營作說客,希望楚軍主帥成得臣撤離宋國。


    接下來皮球便到了楚軍統帥成得臣身上,成得臣也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現在是晉、秦、齊等國都在幫助宋國,而自己又遲遲未攻下宋都城。如果不答應的話,那極有可能與晉軍交戰,但與晉軍交戰則是違反了楚王的命令。


    成得臣終於下定決心從宋國撤軍,他對晉國提出了撤軍的條件:晉國必須從曹、衛撤軍!


    先軫很爽快地答應了,但他卻從中做了一個手腳。


    在先軫的策劃下,晉文公把曹共公叫來,對曹共公道:“看在大家都是姬姓諸侯的份上,寡人不想把事做絕,就讓你曹國複國吧。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曹國必須公開聲明與楚國斷絕關係,宣誓今後與晉國交好。”


    晉文公又對在衛國暫行國君職務的公子叔武道:“看在大家都是姬姓諸侯的份上,寡人不想把事做絕,晉軍馬上撤軍。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衛國必須公開聲明與楚國斷絕關係,宣誓今後與晉國交好。”


    曹、衛兩國此時在晉國大兵的威脅下,哪敢不同意?


    於是,令成得臣火冒三丈的一份國際聲明來了:曹、衛兩國從此堅定地跟著晉國老大哥,斷絕與楚國的盟國關係。


    這樣一來,成得臣提出的要求就完全毫無意義了:為了你曹衛兩國,咱楚軍這才極不甘心地從宋國撤退。現在倒好,你們倒向了晉國,這純粹就是在開國際玩笑!


    成得臣火大了,晉國人太欺負人了!


    成得臣立即請示楚成王,要求楚成王允許楚軍向晉軍發起進攻。


    楚成王也很火大,他的火大有兩個原因,一是成得臣把事情搞成這樣,說過不要與晉軍交戰,結果還是不得不戰。


    二是對晉國的憤怒,你晉國人也著實可恨,怎麽可以這樣做?


    他知道,此時如果強令成得臣率楚軍撤退,那等於是楚國楊白勞一場。不,應該說是丟了夫人又折兵。


    宋國沒打下來,反而是丟掉了曹國、衛國兩個小弟。


    這兩個小弟一丟,那楚國好不容易在中原收服的這些個小弟不是對楚國深深失望?那以後楚國還想要在江湖上混麽?


    在成得臣的再三請求下,楚成王決定與晉一戰,並派出援軍供成得臣調遣。


    這個時候的楚成王,雖然極不情願與晉國一戰,但他相信成得臣,相信他率領楚軍一定會戰勝晉軍!


    成得臣率軍撤離了宋國,朝著衛國的方向進發。衛國,正是那個偽君子重耳率晉軍駐紮的地方。


    先軫冷冷看著這個這一切,他知道,一場決定晉國命運、決定自己是否成就真正的名將、決定晉國是否從此崛起稱霸中原的大戰,即將打響!


    這是兩個大國之間第一次真正的正麵交鋒,是兩員名將的角逐,該把戰場選擇在哪裏呢?


    最佳的決戰地點已經在先軫心中,那便是城濮。


    本來,他完全可以直接在那裏將軍隊部署好,但他認為這太浪費了。所有有利於晉軍勝利的資源,必須用足。


    先軫已經動用了一個重要資源,那便是外交資源,即成功地調動了秦國、齊國兩大國!


    秦、齊這兩大國聽說晉國已經答應了楚國的條件,但楚國卻出爾反爾,居然還要攻打晉軍。


    這說明自己拿了人家宋國的好處費卻沒辦好事,而事情就壞在楚軍統帥成得臣身上,既然那麽不給麵子,那就幫晉國人與楚國幹一架吧。


    原本堅定地站在楚國一邊的魯國人,也已經撤軍回國了。至少,魯軍不會再幫助楚軍了。


    城濮大戰之外交戰,晉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其實在此之前,先軫已經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另一個勝利,那便是心理戰!


    對一員名將來講,了解自己的對手那是必修課。對楚軍統帥成得臣,先軫太了解了。


    成得臣作為楚國名將,自出道以來,可以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這次討伐宋國,卻偏偏遇到了麻煩。


    自公元前634年楚軍北上討伐宋國,一直到現在公元前632年春天,整整一年多,成得臣居然沒將宋國拿下!


    久攻宋國而不下,已經令成得臣火很大了。而先軫以複國為條件使曹、衛兩國背叛楚國,更令成得臣火大。


    一個在臨戰前總是發火的統帥,肯定是要犯錯的。戰場無小事,任何小的差錯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先讓你成得臣火大,再讓你成得臣在判斷上出差錯,這正是先軫想要的。


    而讓成得臣在判斷上出差錯,那就使計。先軫的計策就是示弱誘敵!


    成得臣親率楚軍向衛國推進,速度很快,不久楚軍就進入了衛境。


    但成得臣的情報顯示,晉軍逃遁了!


    逃?任你逃到天涯海角,老子也絕不放過你!成得臣下令追趕。


    於是,晉軍不斷後退,而楚軍不斷追趕。


    成得臣相信自己以及自己所親率的楚軍將士,足以令晉國佬害怕!


    在成得臣看來,如果說是一場攻城戰,在冷兵器時代,確實不利於攻方。但放眼天下,有哪個諸侯國在陣地戰中可以叫板大楚雄師?


    成得臣是這樣想的,他的大將們如鬥越椒、成大心、鬥宜生、鬥勃等人也都是這樣想的。他們不得不想,先前伐宋無功,但現在有了一個擊敗晉軍立戰功的機會,誰不想得到?


    晉軍逃,楚軍追,一連追了三天。終於,成得臣發現,晉軍不跑了。


    晉軍在這個叫城濮的地方停了下來,並且設營駐紮了下來。


    成得臣也命令將部隊駐紮下來,與晉軍對壘。就這樣,公元前632年4月初,春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戰役終於要開戰了!


    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臨濮鎮一帶。晉楚爭霸這重要一戰,當然成就了如今的臨濮鎮成為中國曆史文化名鎮!


    我們先看看兩軍的排兵布陣情況吧。


    首先是楚軍,統帥成得臣,楚國令尹,自領中軍。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大將鬥越椒等人為副,以若敖六卒、楚王增派的左廣衛隊以及楚國太子衛隊為主力。


    楚左軍由副帥鬥宜生率領,主要由楚國申、息兩縣楚國精銳為主,這是楚國北上中原最常用的精銳武裝。


    楚右軍由大夫鬥勃率領,以陳、蔡兩國軍隊為主,戰鬥力相對較差。


    一句話,楚軍將領悉數為若敖氏家族當時最牛的那一批人,都是猛將。


    那總兵力大約多少?楚中軍若敖六卒,每卒30乘,每乘100人,六卒則約人。太子東宮衛隊大約30乘,3000人。楚王左廣衛隊15乘,1500人。


    估摸一下,楚國中軍大約人,別小看這兩萬多人的部隊,那是精銳中的精銳,且全部為戰車部隊。


    鬥宜生所率的楚左軍約200乘,兵力人。鬥勃率領的楚右軍200乘,兵力人。


    就這樣,楚國投入城濮戰場上的總兵力約六七萬人。根據戰場形勢需要,成得臣還可以調動許國和鄭國軍隊。


    但此時,成得臣認為,要擊敗晉軍,甚至消滅晉軍,自己所率領的部隊完全足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