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晉軍。
先軫、郤溱為帥佐的中軍大約300乘,狐氏兄弟率領的上軍約200乘,欒枝、胥臣為帥佐的下軍約200乘。
楚軍一乘為100士卒,而晉軍一乘為75士卒。即,晉軍總兵力約700乘,五萬餘士卒。
但晉國已經聯合了秦國、齊國,在一係列的外交活動過後,根據先軫要求,秦、齊兩軍事先已經到了城濮。
秦、齊兩國兵力有多少暫時得知,但根據先軫敢於與楚軍決戰的滿滿自信來推斷,兩國出兵如果分別在300乘,這樣晉秦齊聯軍規模至少有1300乘,約9萬人。
宋國自都城緡邑之圍解後,也出兵相助晉國,兵力多少也不知,至少200乘吧。這樣,晉、齊、秦、宋四國聯軍,至少擁有兵力10餘萬。
也就是說,城濮之戰,晉聯軍的總兵力應該是超過了楚聯軍的總兵力。再打個折扣吧,可以相信兩大陣營在兵力上應該是不相上下的。
那當時參與城濮之戰的晉聯軍統帥是哪些人呢?
宋軍統帥為國君宋成公,齊軍由太宰國歸父以及大夫崔夭率軍,秦軍則為秦國公子贏憖。
各國軍隊已經全部到了城濮,統一歸晉國中軍元帥先軫指揮。
先軫信心滿滿,晉文公也本已下定了決心。但他登高一看楚軍,心裏吃了一驚,楚軍軍容整齊,這一戰能打麽?
晉文公頓時憂心衝衝起來。自己好不容易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長期以來,中原的事晉國基本不管。
因為晉國管好自己國內的事、向戎狄部落奪點土地已經夠這位剛上任不久的晉國國君有的忙了。但現在正式染指中原,並將直接麵對超級霸王龍一樣強大的楚國!
馬上要開戰了,萬一晉聯軍失敗,那後果是嚴重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晉文公在胡思亂想中晚上做了個夢。
他夢見自己與楚成王兩人在決鬥,兩人赤手空拳扭打在一起。結果自己被楚成王死死壓在地上,楚成王張嘴一口咬住了晉文公的頭。
晉文公從噩夢中驚醒,滿身是汗,嚇得不輕。這太可怕了,難道這個夢意味著自己要失敗了嗎?
快快,叫大家過來開會,叫太卜過來占卜吉凶。
聽晉文公描述了夢境後,還沒等太卜開口,狐偃直接就拍手稱吉兆。
隻聽狐偃道:“主公,恭喜恭喜,大吉啊。”
眾人一聽,皆狐疑不定。
隻聽狐偃繼續道:“夢境,往往與現實是相反的。大家想,主公在夢裏被楚王壓在地上,意味著現實中楚王將要被主公給壓在地上。
夢境中主公倒在地上,麵向上天,那是能夠見到上天,是得到上天的眷顧的征兆。
反觀楚王,他可是背向上天,意味著他被上天拋棄,他這是伏罪的舉動啊。
主公,別猶豫了,打吧,現在咱兵力占優,還怕楚國人作甚?”
狐偃說罷,朝著太卜擠擠眼。太卜會意,然後裝模作樣搞了一套,最後得到的結論,確實是吉夢。
晉文公終於放下心來。他所不知道的是,狐偃、先軫、趙衰以及一幹晉國卿大夫們早就想與楚國幹一架了,隻是晉文公總是猶豫不決,著實令大家著急。
所以,此時智多星狐偃借晉文公的夢境,對晉文公作了一次心理誘導。
“雖是吉兆,但真的要與楚國開戰,寡人於心不忍呐。難道我們就是這樣報答當年楚王之恩的?”晉文公一臉尷尬,為自己找了個借口。
先軫道:“主公已經報答了楚王之恩了。我們連退三天,已經實踐了當年我們對楚王的承諾。當時已經說好,若兩國軍隊相遇,則晉軍退避三舍。
現在我們以堂堂國君之尊,向楚國一個令尹退避三舍,這已經是夠客氣了。既已報恩,現在兩國即將交兵,正需要全軍上下同仇敵愾,一鼓作氣擊敗楚軍。
再加上天意已定楚軍必敗,主公不必猶豫了。此戰,臣定不負主公厚望,定殺得楚軍大敗!”
先軫對晉文公的優柔寡斷有些意見了,作為中軍元帥,自己已經作出了相當完美的部署,國君您就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好不好?
“好,那就一戰吧。先軫,戰役總指揮是你,你下令吧。”晉文公的信心終於又重新起來了。
就這樣,解夢會議又成了一次統一思想的重要會議。思想統一了,先軫就著手調兵遣將。
先軫升帳,將秦軍編入晉上軍,齊、宋軍編入晉下軍。這樣,上、下兩軍兵力規模均達到了每軍約500乘。
又將上、下兩軍各分成左、右兩部分。由狐毛率上軍左軍,由狐偃率上軍右軍,由欒枝率下軍左軍,胥臣率下軍右軍。
一切準備停當,那,就準備開戰吧。
胥臣得到的命令是當突擊先鋒,戰役打響後,直接撲入相對較為薄弱的楚左軍。隻許勝,不許敗。
根據先軫的部署,隻要楚左軍被一擊而潰,那接下來的仗便好打了。
其餘帥佐各領密令,先軫安排精銳護衛,讓晉文公以及宋成公等人登上高台觀戰。
先軫為晉文公安排的高台叫有莘之虛。“虛”是指山南之地,山北之地則被稱為“丘”。“有莘之虛”指的就是“有莘”這個地方的一座小山丘。
戰役打響之前,楚軍主帥成得臣先向晉文公下了戰書。
下戰書,這是完全符合當時的戰爭禮儀的。貌似楚軍從來不搞這一套,怎麽今天下起了戰書?
原來,成得臣曾經率楚軍在泓水一役中擊敗過宋襄公率領的宋軍,將宋國打得從此一蹶不振,全麵退出江湖爭霸。
但泓水之役也成了成得臣的一個遺憾。因為整個江湖都在議論成得臣不講道理,不懂禮儀,戰書也沒下,渡過泓水後直接向宋軍發起攻擊。
宋軍之敗並非你成得臣有多大本事,而是講軍禮的宋軍被你成得臣的野蠻楚軍給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已。這怎麽讓人心服口服?
所以成得臣一直想找個機會:那咱就按講軍禮這一套來光明正大與你晉國人打,看看到底是誰厲害!
於是,成得臣派出大將鬥勃向晉文公下了戰書,戰書是這樣寫的:
“請晉侯派出您的勇士,先和鬥勃比試比試。外臣成得臣就陪著晉侯,一旁觀看他們的角鬥吧。”
成得臣呐成得臣,楚軍之所以此前橫行天下,那就是因為摒棄了所謂的戰爭之禮啊。戰爭,那是事關生死、事關興衰、事關存亡的大事!
曾經的楚軍,縱橫江湖百年來,所向披靡,指哪打哪,取得了多少個偉大的勝利?這些勝利的背後,你成得臣如果好好總結一下,那正是完全摒棄了所謂的戰爭禮儀!
正是因為不受戰爭禮儀約束,所以楚軍才是一支真正的雄師!要知道,那些最懂軍禮戰禮的國家是最先敗亡的。
看看秦國,晉國,以及自己的楚國,在戰場上根本不講禮儀不講道理,卻總能獲得勝利。勝利的積累,使國家不斷強大,最終笑傲江湖。
晉文公重耳,就在流亡了十九年後,已深知所謂的禮,隻是在符合自己利益需要時才用得到,一旦不符合自己利益,那便完全可以不遵守。
這一次,就在城濮戰場上,成得臣體會到了講禮義講道理是如何完敗於不講禮不講理的。
而且,直到開戰前一刻,先軫仍在迷惑成得臣。比如關於這個戰書。
既然你楚軍講起了戰禮,那咱晉軍也來一把吧,借戰書鼓鼓士氣。
先軫派出欒枝,代表晉文公回複成得臣:“寡君已經聽到令尹的命令了。一直以來,寡君都記著楚王的恩惠,所以當貴軍逼迫而來,寡君率晉軍是一退再退。
本想著,我軍已經退避三舍了。按理,一國之臣也應禮待一國之君,不應對抗,但沒想到您居然兵追至此。
既然令尹不肯寬容我們,寡君說了,那就請令尹準備好你們的戰車,帶著貴國國君對你們的重托,咱們明天早上戰場相見吧。”
有意思伐?這便是所謂的戰禮一部分。當然,史料的記載不是這個樣子的,還要更文皺巴巴一些。
晉文公之所以這樣回複,那正是先軫之意,而且,這裏麵隱含著誘敵以及鼓舞士氣等意義。
第一,我們晉國人也是講禮儀的,你下戰書,咱就回戰書。那接下來,咱們也都要講戰禮哦。
這就把成得臣引誘至完全按當時戰爭禮儀那一套來打這場仗,至於晉軍會不會按照戰爭禮儀,那是先軫的事。
第二,戰爭是要講道理的,這叫師出有名。
你們楚軍太不講道理了,一是你成得臣作為一個臣子居然來追趕我們晉國的國君,這實在是過於無禮。
因為臣不能欺君,講的就是哪怕是在外國國君麵前,如果你的身份隻是一個臣子,也要講君臣之禮。而率兵追趕對方國君,就是你的不對。
我們都已經退避三舍了,你們還要不肯放過,這實在是忍無可忍了。那就打吧,但這次戰爭的責任,完全在於你們楚國一方。
成得臣的語言文字功底當然不及晉文公,他也不多說,既然第二天開戰,那便為第二天的開戰作準備吧。
公元前632年4月初2清晨,載入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場冷兵器時代經典戰役--城濮之戰爆發了。
城濮,地勢開闊,正適合戰車大規模運動。
這是一個春天,一個迷霧漫漫的春天之晨。隻見天空逐漸陰沉,勁風頓起,卷起廣袤大地上的千裏黃土,鋪天蓋地,為即將被鮮血染紅的城濮戰場增添了幾分猙獰。
一場關乎晉文公政治生涯、關乎晉國前途命運、關乎春秋霸主歸屬、甚至關乎華夏文明走向的大戰,就在這裏打響了。
先軫、郤溱為帥佐的中軍大約300乘,狐氏兄弟率領的上軍約200乘,欒枝、胥臣為帥佐的下軍約200乘。
楚軍一乘為100士卒,而晉軍一乘為75士卒。即,晉軍總兵力約700乘,五萬餘士卒。
但晉國已經聯合了秦國、齊國,在一係列的外交活動過後,根據先軫要求,秦、齊兩軍事先已經到了城濮。
秦、齊兩國兵力有多少暫時得知,但根據先軫敢於與楚軍決戰的滿滿自信來推斷,兩國出兵如果分別在300乘,這樣晉秦齊聯軍規模至少有1300乘,約9萬人。
宋國自都城緡邑之圍解後,也出兵相助晉國,兵力多少也不知,至少200乘吧。這樣,晉、齊、秦、宋四國聯軍,至少擁有兵力10餘萬。
也就是說,城濮之戰,晉聯軍的總兵力應該是超過了楚聯軍的總兵力。再打個折扣吧,可以相信兩大陣營在兵力上應該是不相上下的。
那當時參與城濮之戰的晉聯軍統帥是哪些人呢?
宋軍統帥為國君宋成公,齊軍由太宰國歸父以及大夫崔夭率軍,秦軍則為秦國公子贏憖。
各國軍隊已經全部到了城濮,統一歸晉國中軍元帥先軫指揮。
先軫信心滿滿,晉文公也本已下定了決心。但他登高一看楚軍,心裏吃了一驚,楚軍軍容整齊,這一戰能打麽?
晉文公頓時憂心衝衝起來。自己好不容易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長期以來,中原的事晉國基本不管。
因為晉國管好自己國內的事、向戎狄部落奪點土地已經夠這位剛上任不久的晉國國君有的忙了。但現在正式染指中原,並將直接麵對超級霸王龍一樣強大的楚國!
馬上要開戰了,萬一晉聯軍失敗,那後果是嚴重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晉文公在胡思亂想中晚上做了個夢。
他夢見自己與楚成王兩人在決鬥,兩人赤手空拳扭打在一起。結果自己被楚成王死死壓在地上,楚成王張嘴一口咬住了晉文公的頭。
晉文公從噩夢中驚醒,滿身是汗,嚇得不輕。這太可怕了,難道這個夢意味著自己要失敗了嗎?
快快,叫大家過來開會,叫太卜過來占卜吉凶。
聽晉文公描述了夢境後,還沒等太卜開口,狐偃直接就拍手稱吉兆。
隻聽狐偃道:“主公,恭喜恭喜,大吉啊。”
眾人一聽,皆狐疑不定。
隻聽狐偃繼續道:“夢境,往往與現實是相反的。大家想,主公在夢裏被楚王壓在地上,意味著現實中楚王將要被主公給壓在地上。
夢境中主公倒在地上,麵向上天,那是能夠見到上天,是得到上天的眷顧的征兆。
反觀楚王,他可是背向上天,意味著他被上天拋棄,他這是伏罪的舉動啊。
主公,別猶豫了,打吧,現在咱兵力占優,還怕楚國人作甚?”
狐偃說罷,朝著太卜擠擠眼。太卜會意,然後裝模作樣搞了一套,最後得到的結論,確實是吉夢。
晉文公終於放下心來。他所不知道的是,狐偃、先軫、趙衰以及一幹晉國卿大夫們早就想與楚國幹一架了,隻是晉文公總是猶豫不決,著實令大家著急。
所以,此時智多星狐偃借晉文公的夢境,對晉文公作了一次心理誘導。
“雖是吉兆,但真的要與楚國開戰,寡人於心不忍呐。難道我們就是這樣報答當年楚王之恩的?”晉文公一臉尷尬,為自己找了個借口。
先軫道:“主公已經報答了楚王之恩了。我們連退三天,已經實踐了當年我們對楚王的承諾。當時已經說好,若兩國軍隊相遇,則晉軍退避三舍。
現在我們以堂堂國君之尊,向楚國一個令尹退避三舍,這已經是夠客氣了。既已報恩,現在兩國即將交兵,正需要全軍上下同仇敵愾,一鼓作氣擊敗楚軍。
再加上天意已定楚軍必敗,主公不必猶豫了。此戰,臣定不負主公厚望,定殺得楚軍大敗!”
先軫對晉文公的優柔寡斷有些意見了,作為中軍元帥,自己已經作出了相當完美的部署,國君您就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好不好?
“好,那就一戰吧。先軫,戰役總指揮是你,你下令吧。”晉文公的信心終於又重新起來了。
就這樣,解夢會議又成了一次統一思想的重要會議。思想統一了,先軫就著手調兵遣將。
先軫升帳,將秦軍編入晉上軍,齊、宋軍編入晉下軍。這樣,上、下兩軍兵力規模均達到了每軍約500乘。
又將上、下兩軍各分成左、右兩部分。由狐毛率上軍左軍,由狐偃率上軍右軍,由欒枝率下軍左軍,胥臣率下軍右軍。
一切準備停當,那,就準備開戰吧。
胥臣得到的命令是當突擊先鋒,戰役打響後,直接撲入相對較為薄弱的楚左軍。隻許勝,不許敗。
根據先軫的部署,隻要楚左軍被一擊而潰,那接下來的仗便好打了。
其餘帥佐各領密令,先軫安排精銳護衛,讓晉文公以及宋成公等人登上高台觀戰。
先軫為晉文公安排的高台叫有莘之虛。“虛”是指山南之地,山北之地則被稱為“丘”。“有莘之虛”指的就是“有莘”這個地方的一座小山丘。
戰役打響之前,楚軍主帥成得臣先向晉文公下了戰書。
下戰書,這是完全符合當時的戰爭禮儀的。貌似楚軍從來不搞這一套,怎麽今天下起了戰書?
原來,成得臣曾經率楚軍在泓水一役中擊敗過宋襄公率領的宋軍,將宋國打得從此一蹶不振,全麵退出江湖爭霸。
但泓水之役也成了成得臣的一個遺憾。因為整個江湖都在議論成得臣不講道理,不懂禮儀,戰書也沒下,渡過泓水後直接向宋軍發起攻擊。
宋軍之敗並非你成得臣有多大本事,而是講軍禮的宋軍被你成得臣的野蠻楚軍給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已。這怎麽讓人心服口服?
所以成得臣一直想找個機會:那咱就按講軍禮這一套來光明正大與你晉國人打,看看到底是誰厲害!
於是,成得臣派出大將鬥勃向晉文公下了戰書,戰書是這樣寫的:
“請晉侯派出您的勇士,先和鬥勃比試比試。外臣成得臣就陪著晉侯,一旁觀看他們的角鬥吧。”
成得臣呐成得臣,楚軍之所以此前橫行天下,那就是因為摒棄了所謂的戰爭之禮啊。戰爭,那是事關生死、事關興衰、事關存亡的大事!
曾經的楚軍,縱橫江湖百年來,所向披靡,指哪打哪,取得了多少個偉大的勝利?這些勝利的背後,你成得臣如果好好總結一下,那正是完全摒棄了所謂的戰爭禮儀!
正是因為不受戰爭禮儀約束,所以楚軍才是一支真正的雄師!要知道,那些最懂軍禮戰禮的國家是最先敗亡的。
看看秦國,晉國,以及自己的楚國,在戰場上根本不講禮儀不講道理,卻總能獲得勝利。勝利的積累,使國家不斷強大,最終笑傲江湖。
晉文公重耳,就在流亡了十九年後,已深知所謂的禮,隻是在符合自己利益需要時才用得到,一旦不符合自己利益,那便完全可以不遵守。
這一次,就在城濮戰場上,成得臣體會到了講禮義講道理是如何完敗於不講禮不講理的。
而且,直到開戰前一刻,先軫仍在迷惑成得臣。比如關於這個戰書。
既然你楚軍講起了戰禮,那咱晉軍也來一把吧,借戰書鼓鼓士氣。
先軫派出欒枝,代表晉文公回複成得臣:“寡君已經聽到令尹的命令了。一直以來,寡君都記著楚王的恩惠,所以當貴軍逼迫而來,寡君率晉軍是一退再退。
本想著,我軍已經退避三舍了。按理,一國之臣也應禮待一國之君,不應對抗,但沒想到您居然兵追至此。
既然令尹不肯寬容我們,寡君說了,那就請令尹準備好你們的戰車,帶著貴國國君對你們的重托,咱們明天早上戰場相見吧。”
有意思伐?這便是所謂的戰禮一部分。當然,史料的記載不是這個樣子的,還要更文皺巴巴一些。
晉文公之所以這樣回複,那正是先軫之意,而且,這裏麵隱含著誘敵以及鼓舞士氣等意義。
第一,我們晉國人也是講禮儀的,你下戰書,咱就回戰書。那接下來,咱們也都要講戰禮哦。
這就把成得臣引誘至完全按當時戰爭禮儀那一套來打這場仗,至於晉軍會不會按照戰爭禮儀,那是先軫的事。
第二,戰爭是要講道理的,這叫師出有名。
你們楚軍太不講道理了,一是你成得臣作為一個臣子居然來追趕我們晉國的國君,這實在是過於無禮。
因為臣不能欺君,講的就是哪怕是在外國國君麵前,如果你的身份隻是一個臣子,也要講君臣之禮。而率兵追趕對方國君,就是你的不對。
我們都已經退避三舍了,你們還要不肯放過,這實在是忍無可忍了。那就打吧,但這次戰爭的責任,完全在於你們楚國一方。
成得臣的語言文字功底當然不及晉文公,他也不多說,既然第二天開戰,那便為第二天的開戰作準備吧。
公元前632年4月初2清晨,載入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場冷兵器時代經典戰役--城濮之戰爆發了。
城濮,地勢開闊,正適合戰車大規模運動。
這是一個春天,一個迷霧漫漫的春天之晨。隻見天空逐漸陰沉,勁風頓起,卷起廣袤大地上的千裏黃土,鋪天蓋地,為即將被鮮血染紅的城濮戰場增添了幾分猙獰。
一場關乎晉文公政治生涯、關乎晉國前途命運、關乎春秋霸主歸屬、甚至關乎華夏文明走向的大戰,就在這裏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