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卷六 情中義</b>
吾知喪吾妻而已
《宋史·劉庭式傳》:劉庭式參加科舉考試前,曾商量娶同村的一位姑娘,但還沒有納聘禮。不久,劉庭式考中了進士,可是姑娘卻因患病眼睛失明了。姑娘家以種地為業,生活十分貧困,他們見庭式進士及第,而自己家的姑娘又成了瞎子,覺得配不上庭式,就不敢再提這門親事。姑娘還有個妹妹,沒有許配人家,於是便有人給庭式出主意,讓他娶妹妹。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交給姑娘了,怎麽能辜負我當初的心意呢!
“最終還是娶了她。婚後,兩人感情非常好,庭式對她照顧得也十分周到。但好景不長,盲妻生了幾個孩子後,不幸病故。
庭式悲傷不已,過了好幾年也不肯再娶。蘇軾問他說:“哀生於愛,愛生於色,現在你愛從哪裏生,哀又從哪裏出呢?”庭式說:“我隻知道我的妻子死了,我悲傷;我如果因色而生愛,因愛而生哀,那麽,色衰愛弛,我也就不會再愛了。照你這樣說的話,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倚著門檻給人丟媚眼,送秋波的,都可以作老婆了。”蘇軾深為他的言辭所打動。
娶盲女
《厚德錄》:呂君,是華陰人。考進士前,聘求了同村的一位姑娘。考中進士後,姑娘家對他說:“我女兒本來什麽病也沒有,你聘她以後,她才雙目失明,現在你要是膽敢休了她,別怨我們不客氣!”呂君說:“既然是我聘求她以後才失明的,而你們又沒欺騙我,我又有什麽理由要辭婚呢!”於是,就娶了盲女。婚後,他們生了五個男孩,長大後都中了進士,其中一人還做了丞相。
不願屈法申思
《隋書·蘭陵公主傳》:公主,字阿五,是高祖隋文帝的第五個女兒,招河東柳述為駙馬。
當初,晉王楊廣想把公主許配給他的寵妃的弟弟蕭場,高祖表示讚同。但不久,高祖又改變了主意,讓公主嫁給了柳述。
楊廣為此很不痛快,等到柳述受到高祖的重用後,楊廣更為惱火。
仁壽四年(公元印年),楊廣殺死了他的皇父,作了皇帝,即隋煬帝,便把柳述貶到嶺南,並下令讓公主與柳述斷絕關係,改嫁他人。公主拒絕接受他的命令,發誓死也不從,也不再去朝拜他。隨後,又上奏章請求將她的公主名號免除,與柳述同到嶺南。隋煬帝見了奏章大怒,說:“天下難道再沒男人了嗎?
為什麽非得要同柳述一道流放到嶺南?”公主說:“皇父把我嫁給柳家,現在他有罪,我應當同他一塊受懲罰。不願讓陛下因我的關係改變法律。”煬帝不同意,公主憂憤而死。時年三十二歲。臨終時,她又上書給煬帝,說要效法古人忠貞不渝,活著的時候既然不能跟丈夫同到嶺南,死的時候請求和柳氏葬在一塊。煬帝看完她的奏書,非常生氣。公主死時,他一個眼淚也沒掉,竟把她葬在洪瀆川,隨葬晶也很保朝廷內外的人都為公主感到悲傷。
吾先請君死
《宋史·趙卯發傳》:卯發,字漢卿,為池州通判。大軍渡江時,池州太守王起宗棄官丟城逃跑,卯發便代理州太守,總理一州大事,率兵防守。卯發設宴邀請親友們來訣別。他對妻子說:“池州城要守不住了,我是朝廷大臣,要與城池共存亡,不能棄城而去,你先跟其他親朋好友先走。”他的妻子雍氏說:“您是朝廷的大臣,我是大臣的妻子;您為忠臣,難道我就不能為忠臣的妻子嗎?”卯發笑著說:“你的決心固然好,但這不是婦人女子所能做的事,你還是走吧!”雍氏說:“要是那樣的話,我請求在你的前麵死去。”卯發勸阻了她。
第二天,卯發將他的財產都散發給親戚仆婢,然後把他們都送走了。二月的一天,兵臨城下。卯發早晨起來在書桌上寫了這樣幾個字:“吾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節義成雙。”又作詩與兄弟訣別。事情都安排好後,便與妻子穿戴整齊,上吊從容而死。
寧彼負兒兒不負彼
《旌德縣誌》:朱氏,名壁枝,許聘給任生。任生聘求她之後,沒有與她結婚,倒先納了個小妾。壁枝的父親朱翁很生氣地說:“我的女兒怎麽能嫁給這樣的人呢!”於是,便想與任家解除婚約。但是,壁枝不同意,她剪斷頭發立誓:“非任生不嫁!”朱翁無奈,隻好隨她的便了。壁枝嫁到任家剛三天,小妾就生了個兒子。壁枝說:“她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竟把他當作親生兒子看待。婚後不到兩年,任生病故了,朱翁前去吊唁,並勸女兒說:“任生虧欠你的夠多了,你該善自保重,哪兒不能容你,幹嗎一定要死守在這兒?”壁枝說:“寧願他虧欠我,我不能虧欠他。”朱翁一聽,更為生氣,罵道:“傻女子,為輕薄兒耽誤自己一輩子。”於是,就強逼著她回家。
壁枝找了個借口躲藏起來不跟父親回去。朱翁隻好很傷心地走了。
自此以後,壁枝勤勞操持家事,將小妾所生的孩子撫養成人。郡守把她的事跡上報朝廷,可是沒等下達表彰她的詔令,她就去世了。
吾夫瘦小不可食
《元史·李仲義妻劉氏傳》:劉氏,名翠哥,房山人。元順帝至正二十年,房山縣鬧饑荒,平章劉哈刺不花的部隊沒有糧吃,便把李仲義抓住,想煮他吃肉。仲義的弟弟馬兒知道後,跑著去告訴了劉氏。劉氏一聽,心急如焚,瘋了一樣跑到軍營,去救仲義。她跪在地上,哭著哀求士兵說:“你們抓的這個人是我的丈夫,希望你們可憐可憐我們,放他一條活路。我家現在還有一壇子醬,一鬥五升米,藏在地窖中,可以挖出來給你們吃,來替代我的丈夫。”士兵不幹。劉氏又說:“我的丈夫又瘦又小,沒多少肉可以吃,我聽說又黑又胖的女人肉香,我又黑又胖,你們可以把我煮了,替下我的丈夫。”那些士兵便放了她的丈夫,把她煮了吃肉。聽說這件事的人都為她悲傷。
杜十娘再世
《棗林雜俎》:明神宗萬曆乙卯年,楚地有位官吏到姑蘇遊玩。在姑蘇,他結識了妓女陳氏,兩人一見傾心。於是,便終日斯守在一塊,難舍難分。日久天長,官吏的錢囊為陳氏花空了,鴇母開始討厭他,最後竟下了逐客令。陳氏舍不得他走,把他私自留下,又托病不接客,而四處活動讓鎮裏的富戶借錢給某官。幾經周折,陳氏終於脫離了妓籍,嫁給了某官。
陳氏為妓多年,私房錢不少,隨某官回楚地時,她把那些錢全帶上了,想同某官好好過日子。歸楚後不久,某官要到吏部去等候選派,陳氏不願自己留在楚地,便同丈夫一起赴京城。
走到鄱陽湖時,同船的一個徽州客人見陳氏容顏俊美,便答應給某官一千兩銀子來買陳氏。某官禁不住金錢的誘惑,竟答應了。隨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陳氏。陳氏聽後,歎了口氣說:“你的家底太薄,再添一千兩銀子也可以。”第二天,徽州客人送來了一千兩銀子,陳氏便與某官辭別,登上了徽州人的船。
等某官的船走遠後,陳氏拍著胸膛悔恨感歎,遂投水自荊第二年,某官返回楚地時,又路過鄱陽湖,不禁良心發現,酹酒祭祀陳氏。還沒等祭祀完畢,狂風大作,某官的船頃刻間沉人湖底。
富不易妻
《隋唐嘉話》:唐太宗曾對尉遲恭說:“我想把女兒嫁給你,怎麽樣?”遲恭謝絕道:“我的妻子雖然出身卑賤,長得也不漂亮,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夫妻情分。古人雲:‘富不易妻,仁也’。我心裏很仰慕古人的這種節操,希望陛下您不要給我這種恩賜。”說完,便磕頭道謝推辭。太宗對尉遲恭這種“富不易妻”的品行極為讚賞,遂不再提賜親的事。
為地下相見之證
《襄陽府誌》:陳光化,是秀才孔世熙的妻子。婚後第二年,生了兒子永清。孩子尚在繈褓中,世熙就患了重玻彌留之際,他拉著光化的手說:“我不行了,我死之後,你可以找個好人家改嫁,我不恨你。”光化聽了丈夫的話,放聲大哭,拿起一把剪刀,剪下一縷頭發係在丈夫的胳膊上說:“這縷頭發就是我們地下相見的憑證。”
世熙死後,孔家更為貧窮。光化服喪期滿後,父兄都勸她再嫁,光化不同意,竟發誓不再登父兄家的門。父兄無奈,隻好讓她自己看著辦。自此以後,光化辛勤勞作,紡織刺繡來掙錢養活公婆。永清稍大些後,她又為孩子請來老師教他功課。
公公死後,她繼續侍奉後婆母,以孝順聞名遠近。
寒香晚翠
《嘉興府誌》:高氏,名寒香;李氏,名晚翠,都是海鹽人張寧的姬妾,年齡都在十四五歲。她們相繼嫁給張寧後不到三年,張寧便患了重玻臨終前,張寧囑咐他妻子所生的兒子:“我死了之後,讓寒香和晚翠改嫁,別留她們為我守節 。”說完,便去世了。服喪期滿後,張寧的妻子劉氏讓寒香和晚翠脫去孝服,把張寧的遺囑告訴了她們。兩人一聽,放聲痛哭。哀求劉氏說:“我們承受主人的恩典多年,隻恨自己不能殉他而去,哪裏敢有二心呢!請您讓我們留在這裏服事您。”說著,兩人便用剪刀剪掉了頭發,以表示不再嫁的決心。劉氏見兩人決心已定,也就不再勉強。隨後,寒香與晚翠便搬到同樓去住,三十九年,家人罕見其麵。
張寧向來不會治理家業,死後,家道更為衰落,寒香、晚翠終日粗茶淡飯,但她們覺得勝似美味佳肴。嘉靖中期,皇帝下詔為她們建了貞節牌坊。張寧有個女兒,名叫恒清,嫁給了海寧衛指揮姚麟,也早寡。但她也同寒香、晚翠一樣忠貞守節。
忠義乃在平康
《棗林雜俎》:某妓,在蘇州享有豔名。當乙酉年國家發生變故時,她對那些與她要好的客人談及自己想殉國難的事,客人們都譏笑她。
中秋之夜,她租了一艘船,邀請客人們泛遊太湖,觀賞明月。此時,皎月當空,客人們聚集在船頭暢飲。某妓看著水中的圓月倒影,忽然感歎起來。遂放下酒杯,縱身跳入深流處,眾人相救不及,她溺水而死。
行將取信於地下耳
《臨汾縣誌》:劉氏,是襄陵人,她的父親劉巔,為兵馬指揮。劉氏生性貞靜柔淑,嫁給解琮為妻。婚後沒幾年,解琮便身染重病,病逝前,他拉著劉氏的手說:“你要好好為我撫養幼年的孩子。我知道你對我不會有貳心,但我見世上的女人,在夫妻恩愛之時,感恩不盡,在永訣之日,哀傷不止,莫不指天發誓,決不貳嫁。但等到恩減衰亡,便都變了心。我怎能保證你不這樣呢?”劉氏哭著說:“你這說的是什麽話,今天我說什麽也沒用,等你死後你就會相信我的言行了。”
解琮二十九歲病故,劉氏與他同年。解琮死後,劉氏堅貞守節,孝養生病的公公,與解琮在世時毫無二致。她還精心撫育遺孤,使他們都成家立業。
臥冰不死
《元史·烈女傳》:張氏,是濟南鄒平人,十八歲時,嫁給同鄉人李伍。婚後,李伍與侄子李零應征去戍守福寧。到福寧後不久,李伍便死去了。張氏獨自在家侍奉公婆父母。公婆身體不好,常年鬧病,張氏四次割下大腿肉熬汁為公婆治療。
公婆父母相繼病故後,張氏傾家蕩產為他們操辦喪事,禮節極為周到。喪事辦完後,張氏歎息道:“我的丈夫死在數千裏之外,但我不能把他的遺骨運回故鄉安葬,是因為我公婆父母尚在,我脫不開身。如今,我的公婆父母都離開了人世,而我那丈夫的遺骸還遠在異鄉,假使我不在了,也就算了;我現在還活著,怎麽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不管他呢?”於是,她便躺在冰上發誓說:“老天爺若是允許我去取丈夫的遺骨,那麽雖然是冰天雪地,我也不會死去。”她在冰上躺了一個月後,果真沒死。村裏的人都覺得很奇怪,便紛紛為她捐款,又在她的衣襟上寫下了這件事,然後送她啟程。她走了四十四天,曆盡千辛萬苦,來到了福寧。當她見到她的侄子李零時,便詢問丈夫的掩埋地。李零領她去一看,隻見野草叢生,沒法辨識。張氏伏在地上放聲痛哭,忽然,他丈夫從山上走了下來,言語行動與活著的時候沒有什麽兩樣。他見了張氏,悲傷地向她訴說離別相思之苦,死時的哀痛,並告訴她屍骨所在處。張氏按照他指示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了遺骨。張氏仍怕搞錯,便拿著骨頭禱告說:“你真是我丈夫的遺骨嗎?如果是的話,我把你放在口裏,你就當涼如冰雪,粘如膠液。”一試,還真的是這樣。
福寧的守官聽說這事後,認為張氏俠義,便上報丞相府,讓李零陪同張氏護送李伍的遺骨返回故鄉,並送給張氏一筆安葬費。隨後,又賜予匾額表彰張氏的貞節俠義。
佛奴皈佛
《輟耕錄》:汪佛奴,是位歌妓。她姿色秀美,歌喉清麗,深得一些王侯公子青睞。嘉興的富戶濮樂閑,早已傾慕於她,便拿出一千兩銀子娶她為妾。
一天,濮家庭院的桂花盛開,濮樂閑讓人在桂花樹下擺上酒席,與佛奴對飲。聞著桂花的清香,樂閑感慨萬端,不禁潸然淚下。佛奴問他為什麽落淚,樂閑說:“我年老了,不能在世上逗留多久,你應該好自為之。”佛奴見丈夫說得淒愴,也垂下淚來,並發誓決不會再有貳心,濮家的人都不相信她的話。
不久,樂閑一命嗚呼,佛奴削發離家,獨居尼寺,深藏簡出,操行潔白,以終其身。
彼此誓不再嫁
《摭青雜說》: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年),建州(今福建建甌)的範汝為,因饑荒聚眾造反,人數達十幾萬。由於當時邊境戰事不斷,南宋官府也無暇顧及他們,於是,他們的聲勢越來越大。
第二年春天,關西的呂忠翊攜帶家眷到福州監稅官,途經建州時,他的女兒被範汝為的部下範希周劫掠而去。這範希周本來是個讀書人,與範汝為有同宗關係,年紀在二十五六歲,還沒婚娶。希周見呂女顏色清麗,性情柔和,知道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子,便打算娶她做妻子。於是選擇了黃道吉日,集合族人,禱告祖先,按禮節冊封她為正室。就在這一年的冬天,朝廷委派韓世忠率領軍隊來鎮壓範汝為。呂女對希周說:“我聽說貞女不事二夫,你既然已經禱告祖先與我成婚,那我就是你家的媳婦。現在孤城危逼,其勢必破。你是範汝為的親黨,恐怕逃脫不掉,我不忍心看著你被人殺死。”說著,拿起刀就想自殺。希周趕忙奪下了她的刀,勸她說:“我跟範汝為造反,並不是出於本心,但現在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死了也沒有什麽。而你是官宦之女,被掠劫到這裏,這是很不幸的。韓大將軍及其部下都是北方人,你們既是同鄉,又言語相通,彼此有連帶關係,他們不會把你殺死的。”呂氏說:“要是真能像你說的那樣,我也終身不再嫁人。如果被官軍抓住,我決不受辱,以死保全自己的貞節 。”希周說:“我萬一漏網,也終身不娶,以報答你今天對我的忠心。”
先前,呂監稅官與韓世忠有來往;這次韓世忠路過福州,便提升他為提轄官,與他一起來到了建州。十幾天的工夫,建州城就被攻破了,希周不知去向。呂女見形勢危急,便逃到一個破屋裏想自荊正好呂提轄官到那一帶巡視,見有個女子在上吊,便讓人把她解了下來。仔細一看,竟是自己的女兒。呂女被解救下來後,好久才蘇醒。父女相見,悲喜交集。呂女把被掠後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父親。事已至此,提轄官也無可奈何。
平定了建州叛亂之後,呂提轄官便攜帶女兒隨韓世忠回到了臨安。提轄想讓女兒改嫁,女兒不同意。提轄罵道:“你還眷戀那個叛賊嗎?”呂女說:“他名義上是賊,實際上是個君子,隻是被範汝為所逼,不得已跟著鬧騰。他在那團夥中常給人方便,如果有天理的話,他肯定不會死。現在我奉守婦道在家,會侍候得你二老高興,幹嗎非要讓我再嫁?”
紹興十二年(公元年》,呂忠翊調任封州將領。一天,廣州使臣賀承信送公牒到將領司,忠翊把他請到家裏的客廳交談。承信走後,呂女問父親:“剛才來的那個人是誰?”父親回答:“是廣州的使臣。”呂女說:“我看他的言談舉止特別像建州的範希周。”父親笑著說:“別瞎說,人家姓賀,與範希周毫無關係。”聽了父親的話,呂女默然不語,以為真的認錯了人。事過半年,賀承信因事又來到將領司,忠翊設宴請他飲酒,席間,忠翊問起他的籍貫出身。賀承信麵帶羞色回答說:“我是建州人,本姓範,宗人範汝為聚眾造反,我也摻和了進去。後來,官軍來討伐,攻陷城池後,舉黃旗招安,我害怕受範汝為牽連被殺死,便自稱姓賀,出來投降。投降後,被分在嶽承宣將軍的部下。待攻討楊麽時,因我是南方人,熟識水性,將軍就常讓我作先鋒,我也十分賣力,屢立戰功,為此深受將軍賞識。平定楊麽後,將軍先任命我為和州指使,接著又讓我擔任廣州指使。”忠翊一聽,知道賀承信就是他的女婿範希周,便又問道:“你的夫人貴姓,是初娶還是再娶的?”範希周哭著說:“我在範汝為的部下時,搶了一個官員的女兒為妻。那年冬天,建州城被攻陷時,我們夫妻各自分散逃走,並且約好,如果能活在世上,彼此不再嫁娶。這以後,我又在信州尋見了老母,但不曾再娶。現在,隻有我們母子兩人和一個做飯的小妾。”說完,悲泣失聲。忠翊聽丁這番話,也感動得流下了淚水,便把他領到內廳見呂女。夫妻久別重逢,抱頭痛哭,忠翊讓他在家中住了幾天。希周在封州的事情辦完後,忠翊就讓女兒隨希周回到了廣州。一年後,忠翊任職期滿,也繞道來廣州小住,待希周任滿後,一家人同回臨安去了。
臣殉君妻殉夫
《元史·鄭玉傳》:鄭玉,字子美,翕縣人。明朝軍隊攻占徽州時,他被囚禁。在獄中,親戚朋友帶著好吃的東西去探望他,他滿不在乎,從容地大吃大喝,並和探望他的人說:“我必死無疑。”他的妻子聽說後,讓人轉告他:“你如果被殺,我也跟你去!”鄭玉聽了這話,回答妻子說:“你若是真能跟我去,我死而無憾了。”第二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朝北拜了兩拜,自縊而死。
奴非碌碌市門女也
李紹聞《雲間雜誌》:楊玉山,是鬆州的商人,他特別喜歡小妓女,還積攢了幾十塊手帕,用這些手帕做了個床帳,稱為“百喜帳”。南京有個妓女,名叫張小三,稚齒雅容,不肯做人家的小妾,她聲稱:如果能娶我做妻子,我才能進他的家門。後來,楊玉山因事去南京,聽說了張小三的大名,便去懇求她,花了幾十兩銀子,小三才同意跟他成婚。一個月後,楊玉山邀請小三跟他一道回家,小三說:“我已經發過誓了,不做你的妻子,我怎能跟你回去。”楊玉山知道妻子嫉妒,不敢答應小三的要求,便約好半年見一次麵。
楊玉山走後,小三守誌不渝,父母對她也無可奈何,便三番五次給楊玉山捎信。玉山為她的誠心所感動,每年都來四五次,每次都住十幾天,贈給小三的財物數以萬計,來來往往就跟回家一樣。
久而久之,玉山的錢財越耗越少,二十年後,田產為之一空。家中男孩無錢聘娶,女孩無錢嫁人,而且日常費用也朝不保夕。妻子天天埋怨,玉山因此鬱鬱不歡,終日長噓短歎,暗自流淚。不久,雙目失明。由此以來,連續多年也沒辦法去小三那兒。小三覺得奇怪,怎麽這麽久也不來一趟,便派人去打聽,這才知道,玉山眼睛看不見了。小三聽到這一消息,二話沒說,登船直奔楊家。進屋後先拜見玉山的妻子,然後捧著玉山的頭悲痛地說:“您家貧困,都是因我造成的,我當為您娶兒媳嫁閨女,希望您別傷心。”於是便拿出以往玉山贈給她的珠玉寶物,作為玉山兩個女兒的嫁妝費用,把她們嫁了出去;接著又出錢為玉山的兩個兒子聘娶了媳婦,讓他們成了家。並留在楊家侍奉玉山。一年後,玉山終於鬱鬱而死。小三賣掉首飾來為他辦喪事,並留下守靈。楊妻很憐憫她,對她說:“你那院裏衣食豐足,幹嗎在這裏受窮,跟我同辛苦?你還是離開這兒吧!”小三謝道:“我並不是那種平庸無能的妓女,少年時就曾發誓不受他人汙辱,與夫君交往二十年,名雖風塵女,實則是楊氏的偏房。況且,夫君為我而死,我怎能忍心背棄他呢!我希望您能讓我留下,在您的身旁為您燒飯縫衣,這樣,即使我死了,也決不後悔。”楊妻見她意誌堅定,也就不再勉強她。聽到這事的人都驚歎詫異。玉山的喪期滿後,小三的父母追到了鬆州,強迫她回家,小三不聽,父母便告到官府,官府下令逮捕她,小三不得已,哭著向玉山的靈柩告別。可是回去之後,拒不見任何一位男子,後來,在她與楊玉山住過的房子裏死去。
不愧香名
《隨隱漫錄》:韓香,是南徐的娼妓,色藝絕佳,名冠一時。與大將葉氏兒子相好,兩人海誓山盟,要終身相守。韓香為此閉門謝客,不接待外人。葉大將軍知道後,極為憤怒,便傳令有關部門,集合官兵於射箭場,射中的把韓香賞給他。一位老兵得了第一,葉將軍便讓韓香嫁給了他。大家都以為韓香肯定會又哭又鬧,豈料韓香很高興地同他一起走了。到了老兵的家,韓香對他說:“夫妻結合要有一定的禮節,你去買隻羊打些酒,把親朋故友召來,我們舉行個儀式。”客人請來後,韓香擺上了酒肉佳肴,讓大家痛飲。酒過數巡,韓香將自己所帶的金銀綢緞奉獻給賓客們。爾後,韓香對大家說:“大家慢慢喝,我換件衣服就出來。”說著,走進了臥室。酒席快要散了,韓香還沒出來,大家都覺得奇怪,便催老兵進去看看,老兵一走進臥室,便大嚎起來,原來,韓香自殺了。
燕子樓
《長慶集》:尚書張建封是徐州人,他有個愛妾叫關盻盻。
盻盻能歌善舞,雅善文詞。
尚書在彭城的府第中有幢燕子樓,在這裏,他與盻盻度過了甜蜜的歲月。尚書死後,盻盻懷念著舊日情分,誓不改嫁,在這幢樓裏住了十多年。她曾寫過許多詩篇,其中有這樣三首:其一雲: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其二雲:
適看鴻雁嶽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其三雲:
燕子樓中思悄然,北邙鬆柏鎖愁煙。
自埋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二十年。
我(即白居易》喜歡她的這幾首詩;唱和道: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香消拂臥床。
燕子樓中更漏水,秋宵隻為一人長。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錦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二年。
最後我還贈給她一首絕句,婉言諷諭道:黃金不惜買蛾眉,撿得如花四五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盻盻見了我的詩,反複讀了多遍,知道我是在說她不能以死相殉,便流著眼淚說:“自從尚書去世後,我終日憂愁,並非不想殉死,隻怕後人誤以為尚書好色,所以才有為他殉死的小妾,這豈不是玷汙了他的名聲嗎?出於這種考慮我才苟且偷生到今日。”為了表白她的心跡,她也作了一首詩唱和我的絕句。詩雲:自守空房斂恨骨,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深入意,訝道泉台不去隨。
和了我的絕句後,她更為鬱鬱不歡,十天之後,絕食而死。
奈何累新婦
《明外史·烈女傳》:王氏女,是昆山人,太仆王卿宇的孫女,秀才王述的女兒,許嫁給侍郎顧章誌的孫子顧同吉。訂婚後不久,同吉便染病身亡。王女聽到訃聞,就摘掉首飾,脫去平日裏穿的衣服,換上了白布孝服,然後來到父母麵前,不說話也不哭,但父母看出她是要他們派車趕快送她去奔喪。父母很不希望她這樣做,可是,他們知道女兒的脾氣,決定了的事誰也改變不了。於是,便讓媒婆去告訴同吉的父親紹芾。同吉的父母聽說未婚兒媳要來,忙打掃房屋庭院,等候她的到來。
王女來到顧家,直奔靈柩而去,扶著靈柩放聲大哭。爾後,又去拜見同吉的父母,流露出殉死之意。同吉的母親李氏含著眼淚勸她說:“我兒子不幸早亡,怎麽能連累你這新媳婦呢?”
王女聽她稱呼自己為新媳婦,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便請求讓她留在顧家盡兒媳之責。
王女留在顧家後,每天早晚都要到同吉的靈柩前跪著祭典,極盡哀禮。她還十分孝敬公婆,侍候他們的飲食起居。她自己住在一間屋子裏,不願會見任何人,就是她的父母派女仆來探望她,她也一概謝絕說:“我不見顧家門外之人。”後來,婆母李氏患病,她殷勤服侍,十天十夜也沒休息。一天,王女又在為婆母熬藥,可她來來往往了多次,好像在做什麽事。婢女們偷偷地察看,也沒看出她在幹什麽。王女為婆母熬好了藥,伺候婆母喝下去後,就又忙其他事去了。婆母喝了這碑藥,便睡著了。等她醒來時,覺得渾身舒坦了好多。趕快叫來王女問道:“剛才你給我喝得是什麽藥,使我的病這麽快就好了?”
說著,便想拉著王女的手表示感激。王女見婆母想拉她的手,急忙把手放在背後,好像不情願伸出來。婆母覺得很奇怪,就從床上坐起,拉過她的手一看,原來她的手指被她自己砍斷了一節,放在藥鍋裏煮了。婢女們很吃驚地上前說:“我們早就覺得有點不大對勁,果真是這樣。”李氏歎息著說:“我原以為上天奪走了我的兒子,我老了沒有了依靠。今天兒媳不惜肢體來為我治病,這不比有兒子還好嗎?”說完,感動得流了好久的淚。遠近的人都稱王女貞孝節烈。
卿猶處女也
《廣東通誌》:黃氏,是秦建義的妻子,秀才黃仲的女兒。
她天性溫柔嫻淑,通情達理。十五六歲時,許配給秦建義。因秦建義患有肺病,她的兩位兄長與母親謀劃說:“秦家乘兒子有病來娶親,不能答應他們,萬一秦建義有個三長兩短,那怎麽辦!”母親認為兩個兒子的話有道理。於是,當婚期來到秦家來迎親時,母親堅決不同意。黃仲不知如何是好,便讓侄女們去詢問黃氏的意見。黃氏哭著對姐妹們說:“做女兒的希望永遠不離開父母,怎麽忍心說出傷父母心的話呢!但是,既然已經許嫁給秦生,就沒有必要再考慮了。”於是,登上了迎親的轎子,嫁到了秦家。過門後,她恪守婦道,親自為建義熬藥喂飯,毫不懈怠,一直侍候了四十多天。盡管黃氏精心照料,但建義的病還是沒有好轉。臨終前,他拉著黃氏的手訣別說:“你雖然名義上是我的妻子,但你還是處女,你千萬不要固執,有合適的人家再尋一個靠山。”黃氏聽了丈夫的話,痛哭失聲,以死自誓。建義於是咽了氣。黃氏為他披麻戴孝,守靈悲哭,以致骨瘦如柴。幾年後,母親勸她改嫁,黃氏不答應,多次想上吊自盡,幸虧發現及時,才撿了條性命。建義沒有什麽遺產,黃氏的生活很貧困,父親常接濟給她點衣服糧食,作為她日常費用及祭祀用品。黃氏六十三歲時死去,死時盤腿而坐。
論義不論情
《長興縣誌》:周氏女,許配給姚光裕為妻,還沒等成親,光裕便夭折了。周女聽到凶信,痛不欲生。父母勸她說:“你還不認識他,你沒有必要為他死去活來,恪守貞節 。”周女不聽,以頭搶地哭著說:“我是論義不論情,既然我已許聘給他,我就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說著,便想尋死。父母考慮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就派媒人去和姚家商量,讓女兒去姚家,成全她。臨走的那天,親戚們都身穿白衣為她送行。
哭聲震天動地,周女神色坦然地上車走了。到了姚家,她作了一篇悼念亡夫的文章,言詞極為哀傷,讀之令人心碎。自此以後,她便居住在高牆深院裏,就是她的父母也很難見到她。在她的鬥室中,祀奉著兩個木主,一是祭祀姚光裕的亡母,一是祭祀姚光裕。她粗茶淡飯十幾年,而每次吃飯前,她都要先祭祀亡靈,自己再進食。甲午年的秋天,她拿出自己多年來紡織刺繡賺來的錢,把姚光裕厚葬在唐興山。回來後,又請求族人為她立繼承人,以接續光裕的香火。爾後,她說:“我的事都辦好了。”說完,便悲痛地吐血而死。萬曆二十八年,朝廷表彰了她的貞行。
破鏡見誌
《海寧縣誌》:徐氏,是秀才查懋功的妻子。懋功死時,她剛十九歲,為了表明自己忠貞不渝,苦節終身的誌向,她將銅鏡劈為兩半,一半放入懋功的靈柩中,一半自己珍藏。茅鹿的門坤聽說此事後,作《半鏡讚》來頌揚她。文章寫道:嗟彼鏡兮圓如月,半麵照之光如缺。一以置於夫之懷,一以留為婦之玦,生同衾兮死同穴。千秋之下化作雙龍劍兮,雌雄相隨共超忽。嗚呼,世之所謂婺宿之精兮,子載書之名不滅。
這篇讚文是用韻文的形式寫成,它的意思是說:“那麵銅鏡啊圓如月,用半個鏡子來照光如缺。一半放在丈夫懷裏,一半留為妻子珍藏,夫妻生時同蓋一床被,死後同埋在一個墓穴。
千年之後,雙雙化作雙龍劍,雌雄相隨一同奔向那深遠的天界。
哎呀,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婺宿的精靈,我把它記載下來,讓它的聲名永不滅。”
劉憲龍觀察使也為此作了一首《破鏡》詩,詩中說:君不見一聲旅雁叫孤雛,帶月飛來影自疏。
又不見蕪原城頭返哺鳥,
飛歸提提鳴鳴鳴。
人生節孝當如此,
烈婦聞之泣不止。
憶昔當年嫁與君,
頻望妝樓祝鏡神。
願作鬆蘿千歲古,
與君雙棲共一身。
詎知變化不須臾,
白日黃泉路忽殊。
閉玉埋香寧複旦,
夜台寂寞誰相愉。
幾番欲葬青邱草,
回首高堂不敢道。
無夫有婦應同死,
有母無兒仗誰老。
可憐此恨無人說,
哭把菱花對君折。
從今罷卻黃金妝,
寸心暗誓南樓月。
為君養兮清溫,
為君守兮名節。
宜將黃鵠故雄心,
甘讓柏舟之往烈。
西方迦陵鳥
陳繼儒《楊幽妍別傳》:楊幽妍,小字勝兒,生母名叫劉行一,在南院以貌美聞名。她早年落入妓院,便將幽妍過繼給了陳氏,陳氏的姨母董四娘,帶著幽妍來到了吳地的金閶。幽妍到了金閶,便開始學習吳語,沒多久,她的吳歌就唱得很地道了。四娘曾笑著對人誇獎幽妍說:“這孩子才八歲,像個小燕新鶯,稚嫩可愛,也不知將來誰家公子有福娶走她,為她效死力。”陳氏死後,將幽妍托付給楊老太扶養。楊老太對幽妍管教得很嚴,教她讀書、刺繡、彈琴、下棋。幽妍極聰穎,點到即通,從不用人督促。幽妍處世謹慎,楊老太的兒子們都是些狡詐刁頑的子弟,他們常常嘲笑戲弄幽妍,但幽妍對他們總以冷麵相迎。庚申年,楊老太帶著幽妍到吳越避難,此時,幽妍已經十六歲了。她的身世使她很難嫁人,即使有心也難遇到合適的人。為此,她常常低首撫胸,哀歎命運不佳。
一天,幽妍受朋友之邀,到秀林山屯雲館去參加一個宴會。
席間,妓女們嘰嘰喳喳圍坐在飯桌前,送媚眼,遞秋波,亂得一塌糊塗。而幽妍卻獨自坐在床邊,掠發掩袖,笑而不言。原來,她心中正在祈禱一件事:“我要是能與那位公子結為連理,這一生也就滿足了。”幽妍期盼的公子,就是廉察使的公子張聖清。聖清才高筆雋,風度不凡。因他匆忙間被請而來,加上他應酬從容適度,所以誰也不知道他的真實身分。聖清外出時,常在他的車上船中帶著一些書籍樂器,這些東西都交給小仆人安排,小仆人很善解人意,對聖清照顧得十分周到。加上她又會吹拉彈唱,很受聖清喜歡。聖清常對人說:“這是西方的迦陵鳥。”於是,就以“迦陵”稱呼她。他們常到竹林花溪中吹奏新曲,而不喜歡逛妓院。聖清說:“妓女們與那些刁奴市儈奸商朋比為奸,互相逐利,我豈能讓那些婬思邪行映射到我的心裏。”可是見到幽妍後,卻禁不住為她的純情美貌所打動。
兩人眉目傳情,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第二天,兩人便在聖清泊船的地方幽會。時值盛暑,白天他們在樹林中鋪設枕席,晚上就把船搖到湖心小島上。所住之處,茶煙縈繞,清酒慢酌,翠管朱弦,盡娛盡歡。幽妍感歎地說:“我十五歲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風流之人,做過這樣的風雅之事。”聖清也有同感:“世上沒有閨中之秀能比得上勝兒的。”兩人相見恨晚,終日纏綿,但彼此從來不說猥褻下流的言詞。兩人互相憐愛,互相敬重。幽妍動情地對聖清說:“從前我過秀州時,聽見草庵裏有老尼誦經的聲音,曾突發出家為尼之意。隻因身不由己而作罷。現在看你串珠纏臂,持戒精嚴,可稱得上聖潔虔誠,我與你比起來真是相形見絀。如果我有幸十年不死,願與你終生相伴奉事佛主。蒼天可以作證。
“聖清聽了她的話,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七月間,聖清赴南京應試,幽妍把他送到青溪。自聖清走後,幽妍每日都在期盼著他的佳音。屈指算來,聖清也該歸來了,但卻杳無音訊。過了九九重陽,到了他們約定回去的日子,可是聖清還不回來,幽妍隻好先渡江回去了。自此以後,低迷憔悴,積鬱成疾,衣帶漸寬,已瘦得皮包骨。王修微見過幽妍,回去對人說:“我平生不知相思病到底是什麽樣,也不認識張聖清是何許,人,今天看那楊家姑娘可真夠可憐的,由此才知張郎能使她生病,而病人又願為張郎而死。如果張聖清再不回來,她就要幹枯成木乃伊了。”聖清聽說幽妍為他病成那副樣子,趕快派人帶著藥品去探視。幽妍打開藥包,涕淚交流。楊老太見後,竟設法斷絕兩人的書信來往,以致彼此音訊不通。
幽妍隻好典賣首飾賄賂侍者,請桃葉渡的閔老先生代寫書信,以表達自己的心意。自己則鎖上屋門,拒絕會客,即使是王公貴族來求歡,幽妍也置之不理,逼急了,便拿起繩子舉起刀以死相拒。楊老太惱怒益甚,失去人理,將幽妍打得死去活來。
聖清聽說之後,深為幽妍不作負心人的氣節所感動,便請俠客徐內史居間調停,彈壓悍婦,使她不得無故索要高價,迫害幽妍。隨後,聖清便交納聘禮,將幽妍娶進家門。婚後,聖清帶她去叩拜公公,也就是廉察使大人。廉察使沒有責備他們,隻是說了些祝福的話,希望他們早生貴子。幽妍未進張家門時,就身患重病,現在病勢更為沉重,但她還是強打精神薰香浣衣,裁紙硯墨。聖清手書唐人絕句百首教她,她都能誦讀上口,還能略知其大意。每當讀到斷腸離魂之句,便掩卷流淚。真是一位令人疼愛的美人兒。幽妍自病後,便持珠念佛,每日手不離珠,口不離經。
一天,幽妍忽然拿起鏡子,一見自己的容貌,不覺拍案痛哭道:“勝兒薄命,就要完了。”又柔聲細語地對聖清說:“請君自愛,千萬不要為我過於傷心,以免招人笑話。我若九泉之下有知,來世當轉為男子以酬報您。”又說:“我命在旦夕,住在大人的新宅裏不吉祥,何不讓我回到故居治療!”春節將近,聖清辭別幽妍歸家侍奉父母。聖清走後不久,幽妍的病情更加嚴重,彌留之際,侍兒問她有什麽話要轉告聖清,幽妍隻是瞪目捶胸,但卻說不出一句話來。此時為壬戌年臘月二十七日。聖清聽到凶信,狂奔入城,邊哭邊為幽妍入殮,又請來僧人為她做佛事。聖清不吃葷腥食物達二十餘天。隨後,聖清在龍華裏為幽妍選了塊墓地,將她安葬在那兒。幽妍生前就發下誓願,要終生祀奉佛主,聖清便在她的墓旁修建了一間茅屋,供奉如來佛主,為她還願。聖清又讓人為自己雕刻了一尊紫檀木的幽妍像,放在座邊或帶在身上。吃飯睡覺時都先祝禱,而每次祝禱時都泣不成聲。他常哭著說:“我想采來不死之藥,乞來返魂香,讓幽妍死而複生。”這當然都辦不到,他便又想用金子為她鑄像,用絲線為她繡像,請來畫工為她繪像。可是無論如何,他都不滿意。他一直期望能有一位神仙道士能使死去的人重見天日,但他的願望沒能實現,不久自己也憂鬱而死。
汝豈人耶
《情史類略》:葉某,是洞庭人,他到大梁經商,在那兒,迷戀上了一個名叫馮蝶翠的妓女。為了博得這位妓女的歡心,他罄盡錢囊,以致無衣無食,隻好到人家為人推磨。
一天,馮蝶翠騎驢路過葉某的主人家,見葉某正在街頭曬麥子,馮蝶翠翻身下驢,走到一條小巷裏,讓驢夫把葉某叫到眼前。葉某覺得沒臉見她,便推辭不來。後經驢夫一再勸說,才勉強低著腦袋走到蝶翠麵前。蝶翠見他那衣帽不整的樣子,十分傷心,哽咽著說:“您是為我才搞成這個樣子的呀!”於是,拿出二百兩白銀,送給葉某說:“你用這些錢買一身衣服買點禮品,來拜見我的母親。”葉某收了銀兩,按照蝶翠所說,買了衣服禮品,去拜見蝶翠的鴇母。鴇母見他衣帽整潔,像個有錢的公子,便很高興地讓他與蝶翠見麵。兩人久別重會,歡樂自不待言。葉某臨走時,蝶翠私下裏給了她五十兩銀子,並對他說:“你走吧,給你這點錢,自謀生路去吧!”葉某拿了錢,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自打見了蝶翠以後,葉某心中總是鬱鬱不歡,便終日泡在酒館裏,沒幾天的工夫,蝶翠送給他的銀兩便消耗一空,隻好又去為人家磨米。一年後,蝶翠又與他相遇,見他還是破衣爛衫,很生氣,斥責他說:“你這還算個人嗎?大丈夫不想好好幹點事,卻甘心在別人家的屋簷下苟且偷生!”隨後,又把他叫到家裏,送給他十鎰銀子,並對他說:“我已身無分文了,你如果還留在那裏幫人推磨,我隻好自縊而死,以斷絕你的念頭。”葉某為蝶翠的真情感動,發誓不辜負她的一片希望。便拿著蝶翠給的錢,買了一些布到陝西換了一批短衣,賺了兩倍的錢。又販藥到揚州,獲利數倍。經了三年商,掙了幾千兩金銀。後來,他回到大梁,拿出一千兩銀子娶了馮蝶翠,兩人白頭偕老。
感歎立孤宅難
《武昌府誌》:孫氏,是江夏的秀才郭惟一的妻子,她對公婆特別孝順。天啟辛酉年,惟一因父親去世,悲傷過度而死亡。當時,孫氏才二十多歲,而且剛剛懷孕。她的大伯子想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她,作為惟一的繼承人。孫氏說:“我現在已經懷孕,如果生了女孩,再立繼承人也不晚。”大伯子見弟媳不同意,便派仆人化裝成婦人潛入她家,去窺伺動靜。又打算賄賂接生婆在孫氏分娩時殺了她們母子。還沒等下手,便讓家人抓獲,於是供出了實情。自那以後,孫氏嚴加防範,以備不測。一個月後,孫氏的預產期到了,她謝絕了別人的幫助,關上門窗,決定自己分娩。孩子降生時,她自己咬斷臍帶,並把孩子包好,放到床上,然後便昏倒在床上。孫氏的姐姐知道妹妹要生孩子,便跑來探看,但怎麽敲門也沒有人開門,隻聽到嬰兒的啼哭聲,姐姐很焦急,就破門而人,一看,滿地鮮血,妹妹躺在床上,毫無聲息。姐姐忙讓人拿來熱水,給她喝了點,她才蘇醒過來。醒後,孫氏給孩子取名為“炳”。
孫氏生炳時,與孫氏同村的毛氏也恰巧分娩,但毛氏生的是女孩。孫氏的大伯子硬說他們兩人互換了孩子,竟告到官府。
負責辦理此案的官吏見口說無憑,便驗血辨真偽,結果證明那大伯子是誣告。惟一讓他的大哥鬧騰得幾乎斷了後,所以人們總是感到撫養遺孤太難。
當初,孫氏有個庶出的小叔子郭金藩,他的生母不想撫養他,孫氏便代她撫養,終於將他撫養成人。郭炳也成了秀才。
背夫不義
《寧晉縣誌》:司氏,是明末孝廉段嘉謨的兒媳,秀才段履吉的妻子。十四歲時,她嫁給了履吉,婚後,她恭敬地侍奉寡婆母,克盡婦道,對丈夫也彬彬有禮。結婚的第五個年頭,履吉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不幸染病身亡。司氏聞聽噩耗,悲絕仆地,滴水不進。後來,她考慮到寡婆母年事已高,兩個女兒還小,而丈夫的遺骨又沒運回,便強打精神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等到履吉靈柩運回後,段氏家族的人想霸占他的遺產,便謀劃急速將履吉安葬,並讓司氏改嫁。司氏知道他們的陰謀後,便騙他們說:“如果把履吉葬到野外,不便於去守墓,而且四時祭掃,婦人常出郊外也不合適,我想把他葬在房屋的旁邊,早晚祭奠也順便些。”族人聽她這樣一說,知道她守節的主意已定,便放棄了原來的打算。但仍不死心,又派媒婆去引誘她。司氏說:“背叛亡夫不義,拋棄寡婆不孝,舍掉二女不慈,我不忍心做這種不義不孝不慈之人。如果你們不能容納我,我隻有一死了之。”於是,族人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後來,司氏的婆母癱瘓在床,司氏侍奉藥餌,扶起扶坐,晝夜不離左右。三年後,婆母病故,她賣掉家產,為婆母辦喪事,並把婆母和丈夫的遺骨遷葬到祖墳地。司氏十九歲開始守寡,守節五十餘年,七十歲時死去。
就義蓋愆
錢泳《雜記》:劉王氏,是陽湖人,長得很漂亮。先嫁給某氏的兒子,十七歲就守了寡。守寡後,又嫁給劉氏,不到一年,劉氏又死了。其族人又想讓她改嫁,劉王氏哭著說:“我嫁兩次已經沒臉見人了,怎麽還能嫁三次呢!”於是,便上吊而死。此時,無為縣人吳盤齋擔任陽湖縣令,他親自查看了屍體,證明是被逼自殺,便將逼迫劉王氏改嫁的人繩之以法。王氏死得雖然很貞烈,但她是二婚婦,按例不能請求有關部門表彰她,於是,人們就在她的墓碑上刻了一首詩來紀念她。詩是這樣寫的:分釵劈鳳已聯年,就義何妨晚蓋愆。
鳩以換巢難擇木,鶴經別調任更弦。
也同豫讓傳千古,莫恨蘇章有二天。
究勝世間長樂老,幾回生敬又生憐。
棄將誰歸
《揚州府誌》:洪鉞,字廷武,如皋人。幼年時,與範存靜的女兒訂了婚。後來,範女身體癱瘓,臥床不起,連梳頭洗臉都靠嫂子幫忙。存靜見女兒病成那樣,不願連累洪家,便想退掉這門親事。洪鉞堅決不同意,他說:“姑娘雖然殘廢了,也是我的妻子,我要是遺棄了她,那她將嫁給誰呢?”於是,一再堅持要娶她。範家見此情形,也就高興地同意了。
洪範兩家住得很近,範女結婚後,她的嫂子每天都來幫她梳頭,梳好頭再回去。兩家和睦相處,很是安寧。第二年,範女生了個兒子,取名為瓛。分娩後才三天,範女的病突然好了,步履無恙。後來,連生了五個兒子。
夫婦倫也病廢命也
《鳳陽府誌》:戚昂,他家的祖祖輩輩都靠種地吃飯,唯獨他本人舞文弄墨,作了京衛經曆。為官期間,為一位收納錢糧的官吏平了反,替一名士卒消除了禍患。人們都認為他才識過人。戚昂的兒子戚傑,進士及第,為人有操守,而且很廉潔,執掌官吏任用的職位十二年,但父親死後,他卻付不起運送靈柩回故鄉的費用。戚傑少年時,與花氏女訂了婚,可是,還沒等結婚,花女就失明了。戚傑考中了進土後,花女的父親覺得女兒配不上他,就請求退婚。戚傑說:“夫婦,是不變的常道;病廢,是命中注定的。我如果不娶她,那她怎麽辦呢?”於是,便娶了花女。
白頭花燭
《秋燈叢話》:程啟元是淮安人,他的父親曾在京城做買賣,與劉某結為兒女親家。後來,劉某到蒲州作太守,因事被免了職;而程某也因貿易不利,家道衰落,不久便病故。此時,啟元年齡還小,等到他年齡稍大些,竟無從得到劉家消息。啟元自幼飽讀詩書,但時運不佳,屢試不中,便在家裏教侄兒們識字。他矢誌不娶,六十歲了還獨身一人。
再說劉女自從父親被貶官後,家境一天壞似一天,不久,父親便離世而去,她自己也隻好寄居在天津尼姑庵,靠做針線活度日。在沒出家之前,一些豪門貴族也多次登門求親,她都一口回絕,一心等待啟元。這一等就是幾十年。在她五十九歲時,六十歲的啟元才得知她的消息。啟元趕到天津,將他們的情況上報了有關部門,請求讓劉女還俗。天津令當即批準,讓他們在政事堂舉行了婚禮,並資助他們回鄉的盤纏。兩江製府欣羨這件事,上疏朝廷,請求表彰他們。他的奏章中有這樣兩句話:“訂絲蘿於黃口,諧花燭於白頭。”意思是說他們自幼訂婚,老了才結婚。朝廷見了他的奏章,批準了他的請求。
鶯鶯燕燕
《隨隱漫錄》:錢唐的範十郎有兩個女兒,大的叫鶯鶯,小的叫燕燕,姐妹倆都是雲間富戶陸氏的小妾。鶯鶯早亡,燕燕和其他小妾一樣,深受陸氏喜愛。後來,陸氏患病,家境衰落,所居的宅院全都賣掉了還債,隻能棲身於守墓的房屋。小妾們見陸家一蹶不振,便紛紛各奔前程,隻有燕燕不忍心離去,侍奉陸氏十多年。陸氏死後,她自賣自身為他安葬。
汪憐憐
《輟耕錄》:汪憐憐,是湖州的藝妓,經曆官涅古伯十分傾慕她。汪憐憐說:“您要是不嫌棄我出身卑賤,就以偏房待我,那種偷雞摸狗的行為,我決不幹。”涅古伯聽了憐憐的話,便準備下彩禮,請了媒人,把她娶進了家門。
三年後,涅古伯病逝,汪憐憐削發為尼姑,但一些公卿大夫常到尼姑庵去糾纏。憐憐見此情形,便故意身穿破衣,弄壞麵容,來斷絕這些人的念頭。最後,死於尼姑庵。
千萬人中兩人耳
《輟耕錄》:趙碧瀾是吳興人,為宋代宗室。青壯年時,家道頗豐;到年老時,家境不佳。他有二個小妾,正當風華年貌,碧瀾覺得自己無力養活她們,便讓人把她們送走了。但她們回家後,都不嫁人,常送來酒肉佳肴,表示自己親切的情意。
碧瀾病重時,將一杯水倒在地上,表示覆水難收,並說:“請你們別再給我送東西了,從前,我割情忍愛讓你們走,可是,你們卻不忘我,常來常往,這隻能增加我的煩惱。”第二天,兩位小妾陪同父母一起來了,哭著求他說:“我們娘家每年可以提供費用來養活我們,希望您把我們留下,讓我們終身當尼姑,來報答您的恩情。”趙碧瀾見她們說得誠懇,便又把她們留了下來。
後來,趙碧瀾去世,兩位小妾果然削發為尼。碧瀾有個寡女,衣食無著,小妾們也資助她費用,讓她衣食不缺。四明的黃伯成先生曾寫詩讚道:感之以誠感必深,應之以真應必捷。
真情一合了弗離,聽我長歌碧瀾妾:
碧瀾亦是諸王孫,世殊事異老且貧。
少陵尚愛燕玉緩,況是當時真貴人。
春衣典盡春寒峭,二妾朱顏正姝好。
忍將羅帶拆同心,懊恨浮生頭白早。
珠鈿翠靨幸僅存,此時猶及嫁夫君。
十二樓頭燕子去,揮手不可留仙裙。
去妾相悲兩相約,既去猶煩送肴酌。
主君詎忍覆棄之,見此翻令心緒惡。
一心專天天得知,忍著主衣還事誰?
遂攜衾襆與俱來,後君死者當為尼。
碧瀾堂下雙溪水,使客往來豈知此?
不願新歡戀舊恩,千萬人中兩人耳。
楊愛愛
蘇子美《愛愛集》:愛愛,姓楊,本是錢塘一戶娼妓家的女兒。性善歌舞,幼時學習胡琴,能通過它的聲音熟悉它的曲調。十五歲那年的一天,她到西湖劃船,采荷花,被金陵少年張逞看中,兩人私逃到了京城。張逞家中資財雄厚,也通曉音律,於是,到了京城後,兩人盡興遊玩。不論是皇帝常去的地方,還是人們罕至的道觀,他們都駕車前往。京城雄偉的景觀,沒有不去的。他們在京城遊逛了兩年,張逞被父親派人抓了回去。臨行前,沒來得及跟愛愛告辭,愛愛獨自一人留在胡同裏的客舍中等著他。
愛愛所住的客舍與我家毗鄰,我與她也有些來往。一天,有人傳說張逞死了,我到她的住所慰問她,愛愛悲傷地哭泣道:“這一定是胡說八道,如果真是這樣,我也不再嫁給他人。故鄉道遠,我也難能回去,就死在這裏算了。”自此以後,她身穿素衣,不吃葷腥,每日嗚咽啼哭不止,不再接觸樂器。胡同裏的婦人,想見見她,她關上房門不見。某些有權勢的人傾慕她的美貌,想方設法要把她搞到手,但都白費心機。
楊愛愛膚白如玉,身段婀娜,好像仙女下凡。張逞離開三年後,愛愛憂思成疾而死。她的小婢女錦兒,現在還活著。她保存的愛愛手繡的香囊等物,還都煥然一新。
高義婦
《浙江通誌》:高氏,餘姚燭湖人。當初,與同村的張生訂了婚。不久,張生因病雙目失明,張家派媒人對高家說:“我的兒子不幸失明,你的女兒改嫁吧!”高氏的父母想這樣做,但高氏哭著說:“男女一樣,隨時都有禍福,我的命裏注定要這樣,道義上不該有貳心。今天我的未婚夫眼睛看不見了,我要是遺棄他,日後他因此而受凍挨餓,我有什麽臉麵活在世上呢?”父母聽女兒一說,覺得女兒的想法有道理,便讓她嫁到張家。婚後,她精心照料丈夫,兩人白頭偕老。村裏的父老很讚賞她的行為,稱她為“義婦”。
夫死我可再嫁乎
《容城縣誌》:王璟的妻子李氏,很賢惠,對丈夫十分體貼關心。一天夜裏,家中闖進了強盜,她怕傷害了丈夫,冒著被殺的危險衝了出來。強盜將她打暈。當她蘇醒時,見強盜又要殺害她的丈夫,便伏在丈夫身上,願意替他去死。強盜將她狠狠地打了一頓,鮮血流了滿地。強盜走後,有人問她:“你為什麽不怕被殺?”李氏說:“婦人活著,是因為有丈夫。我死了丈夫可以再娶,丈夫要是死了,我能再嫁嗎?”鄉裏人都稱讚她很賢良。
女獨不能代夫死乎
《彰德府誌》:楊氏,與王世昌訂了婚。世昌的兄長世隆,因犯罪被抓進監獄,判了死刑。世昌考慮兄長是嫡長子,宗祀不能缺乏主持者,便請求替他赴刑。楊氏和父母商量說:“我生為王氏婦,死為王氏鬼,我的丈夫能替兄長去死,我難道不能替代丈夫嗎?我願意向朝廷申訴代丈夫死去。”父母雖然舍不得女兒,但見她誌向已定,便不阻撓她,讓她打點行裝赴京陳述請求。主管官吏被她的行為所感動,免除她丈夫的死刑,並賜匾稱她為“義婦”。
豈有妻鬻其夫者
《婺源縣誌》:吳氏,名嬌,董村人。自幼端靜寡言,不喜歡過分修飾打扮自己。長大後嫁給了平盈的方嶽甫。這方嶽甫不務正業,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在一起,吳氏百般勸說他也不聽。一天,嶽甫又同那些無賴聚在一起飲酒,同席有個叫方八郎的,與嶽甫有仇,便乘嶽甫晚上歸家時,勾結同夥方細學把他綁到一個荒涼的地方,將他弄死了,扔到橋下。第二天一早,吳氏驚聞丈夫被人打死,嚎哭著奔到出事地點。隨後,便四處奔波呼官喊冤,請官府緝拿凶手。八郎家中富有,但也怕償命抵罪,就拿出錢財賄賂上下官吏,又誘騙吳氏,讓她停止喊冤。吳氏拒絕後,他便下毒手想害她。吳氏看穿了他的陰謀,身藏匕首防範,還隨身攜帶著銀筷子,防他下毒。因此,方八郎的目的始終不能得逞。吳氏決心已定,無論如何也要讓方八郎抵命,不然,決不罷休。她曾到有關部門要求懲辦凶手,主管者勸她說:“你含辛茹苦陳冤幾十年,遠近都知道你的節義,你的心大家都明白,你的丈夫也可以瞑目了。何不讓八郎多給你點錢,你就不再追究,那多好?”吳氏號呼道:“天哪!世上有丈夫賣妻子的,但豈有妻子賣丈夫的?”主管者被問得無言以對。
後來,吳氏因病死去,方八郎幸運地逃脫了法網。
夫妻躬身刈獲
《揚州府誌):李氏,是江都人,進士王玉藻的妻子,中丞李公植的女兒。李家本來居住在雲中,後來遷居到揚州,李公植有九個兒子,其中有六個在朝中作官。李氏雖然生於豪門貴族,但從沒有小姐的架子。自幼知書達理,明曉大義。嫁給王玉藻後,幫助他考中了進士,還以忠孝道義規勸丈夫。明朝末年,國家大亂,玉藻躬身行伍間,李氏典賣金銀首飾交納軍費。她還鼓勵丈夫說:“努力為國家效力,不要掛念家裏。”
等到玉藻回歸故裏,朝廷中任職的多是他的故交,他們常寫信招他出來做官。玉藻不答應他們,李氏也不因家裏貧困勸他去做官。他們有一頃地,夫妻親自下田耕種,他們曾在自己的房門柱上題了一副對聯:羊求誼洽蓬芽潤,梁盂心諧杵臼香。
人們莫不讚美李氏知義安貧,能支持丈夫成就誌向。他們有個兒子,名叫方岐,也能遵循母訓。
勸夫置妾
《寶應縣誌》:湯氏,是處士喬出塵的妻子,嫁給出塵三年沒懷孕,她便勸丈夫納妾。有人對她說:“你先等等,也許過兩年就能生。”湯氏說:“我為喬氏婦,讓喬氏無後,這是為喬氏的罪人,怎麽可以呢!”出塵娶妾後,又多不孕;懷孕的,又生的是女孩。因此,出塵不斷地更換小妾。當出塵納妾時,湯氏為小妾買來首飾,做好被褥,還設宴招待賓客,請來喜樂班子,把婚禮辦得十分隆重。幾十年來,和言善語對待小妾。幾經周折,小妾許氏終於生了個男孩,取名演。一家如獲至寶,湯氏把他當作親生兒子撫養。
出塵四十八歲時,湯氏因病故去,湯演十一歲,日夜哭鬧不止,舍不得他的嫡母。處士孫枝蔚和程邃寫詩讚美她。湯氏死後,出塵想提高許氏的地位,扶她為正妻,讓奴仆改變對她的稱呼。許氏不同意,哭著說:“不敢忘大母(丈夫的正妻》。
“由此可見,小妾們對她是如何感恩。
碎罷婚書
《海鹽縣誌》:李雲卿,是明代武官的長子;查氏,家中素受皇封,享受卿丈夫的俸祿,兩家結為婚姻。後來,朝代改換,李雲卿家衰敗。查氏的父親很後悔,便想解除婚約。他把李雲卿騙到家,勒令他寫休婚書。雲卿無奈,隻好聽從他的安排。
雲卿離開查府後,查翁把他寫的休婚書拿給夫人看,正打開讀時,查氏在後麵看見了,一把搶了過來,將它撕得粉碎。
然後對父親說:“締結婚約時,是您作的主,怎麽能因盛衰來改變婚姻呢?如果您一定要這樣,我隻有一死以謝李雲卿!”
父親大怒,斥責道:“我為你的一生考慮,你卻違抗我,我沒你這個女兒。”於是,把她驅逐出家門。查氏哭著離開了家,來到李家。過了幾天,母親舍不得女兒,派婢女給她送去魚肉。
查氏不收,對婢女說:“既然決定作窮人家的媳婦,就當不怕吃苦,要這些東西有什麽用!”於是,每天紡織刺繡掙錢來維持生活,毫無怨言。不久,查氏患病死去,雲卿感念她的情義,終身不娶。
吾夫獲生萬死無憾
《休寧縣誌》:王氏,三槐裏人,嫁給了西門的汪養粹。
婚後,她十分孝順公婆。丈夫養粹身患重病,她割下大腿肉熬汁喂丈夫。經她的精心照料,丈夫的病有了好轉。時值盛暑,她腿部的刀口潰爛,因擔心有臭味熏丈夫,便常常用熱水澆洗。
這樣一來,腐爛得更加厲害,以致不可治療。丈夫病好了,可是王氏卻病得起不了床。她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禱告上蒼說:“我丈夫獲得了新生,我雖死無憾,隻是希望上天降福於我的父母丈夫。”不久,便病逝了,年僅二十八歲。縣令賜匾表彰了她。
天鑒女心
《仙居縣誌》:林氏,是郡丞林應麒的女兒。臨海縣的錢偔聽說她賢惠能幹,便托媒人為兒子錢灼求婚。訂婚後不久,錢灼竟患了肌肉萎縮症,四肢也不能動。錢偔怕誤了林氏的前程,寫信給林家,讓應麒為女兒另擇人家。應麒不忍心這樣做,拖延了十幾年。此時,林女已二十四歲了,而錢灼的病卻不見好轉。不久,錢偔調到襄陽作別駕;應麒貶為泰安判官。錢偔又給應麒寫來一封信,催他讓女兒改嫁。應麒把錢偔的信拿給他的兒子元挺看,讓他告訴姐姐尋個好人家改嫁。林氏責備弟弟說:“你讀了多年的書,怎麽這麽不懂道理?他訂婚前沒病,訂婚後患病,這是我的命不好。”於是便躺在床上,七天七夜滴水不進,想絕食而死。有人勸她說:“你也沒跟他結婚,再另嫁有什麽不可?”林氏說:“人最可貴的是心,心既已相許,身又別屬他人,自己想想能不慚愧嗎?我一定要嫁給錢家;如果再逼我改嫁,我隻有死了。”家人知道她決心已定,便為她置辦嫁妝,讓她出嫁。林氏見家人妥協了,才開始吃飯。豈料,錢灼的病忽然痊愈了。於是,挑選了黃道吉日成婚。舉行婚禮那天,錢灼束好衣帶出來會見客人,麵色澤潤,比一般人還好許多倍。人們都說:“這是林氏的真情感動了上帝,才降福給他們。”
慶兒
《清代聲色誌》:嘉慶二十四年(公元年》,甘肅官府虧空的事被告發,六人遭逮捕。有兩人關在刑部監審,本來監審期已滿,卻因仇家攻訐而被正法。有兩項虧空數額較大,尚需繼續追究審查。其中有兩個人的監審期也將到期。當時韓桂齡先生為大司寇,憐憫他們因公挪用,想拯救他們而躊躇無計,不得已代出知單,囑告同人幕僚盡力幫忙,合力而為。當初不過是想集得數千金,作為放寬期限的計策罷了。豈料正逢某處舉行官家宴會,公卿大夫也都來了,一邊飲酒一邊看戲。當戲唱到高潮時,韓桂舲先生即將他的憐憫之意遍告同人。當時有個叫慶兒的小戲子正在左右為公卿大夫服務,聽說此事即對眾人說:“我雖然是個卑賤的戲子,卻也懂得從善向義。聞聽韓先生的一番好心善舉,不意估量自己是否冒昧,也願資助微薄之力,請以五百銀兩附後,不知各大人們是否肯於接納和明鑒我的微薄之情。”說罷,便讓管守戲班的人把自己的銀兩呈上。
眾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想不到一個小戲子竟有如此俠義心腸,我們又當如何呢?”於是,在坐官人都慷慨解囊,即使有小氣吝嗇的人,也因為慶兒的緣故,竭力相助。頃刻之間,資助的數目已足夠兩人的虧空,於是使他們解脫於難。從此,慶兒的名聲大振都城。大家都以見到慶兒為幸運。誰又能說戲班之中無人傑呢。
金少山
《清代聲色誌》:金秀山是戲劇界淨角(花臉)的泰鬥。他嗓音宏亮,字句清晰;能從丹田運氣,鬱折而成樂音。他和譚鑫培配戲最長,也最相和。譚鑫培依靠他就像左右手。金秀山在戲劇界也以前輩自負,視劉鴻昪和張毓庭等人都為後昪生,所以《碰碑》、《洪羊洞》等戲,除非譚鑫培演出,他才肯相配作搭擋。因為《碰碑》淨角須除掉須生的兒子,《洪羊洞》淨角須除掉須生的部將。如果劉鴻昪等人演出,即使是好言重金聘請,金秀山也不屑一顧。評論家都批評金秀山對於戲場太認真。然而,看看清朝末年的士大夫,一遇到平時的故人顯貴,就總願退居到他的弟子之例。那麽,金秀山的風節氣義就足可以使那些亡國的士大夫們感到羞愧了。
柳如是
《清代聲色誌》:河東君柳如是,名是,字蘼蕪,本名愛,柳是她的托姓。柳如是長得豐姿逸麗,風度翩翩若驚鶴飛鴻,性情正直慧敏。她善於作詩,尤其長於近代七言體。書法也很好,得源於唐代書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墨跡。她二十多歲的時候嫁給了虞山蒙叟錢宗伯,從此名聲開始顯著。
原先城中有名叫徐佛的名妓,會彈琴,善於畫蘭草。雖然居處偏僻,然而四方風流才士常滿她的室門。丙子年春天,婁東的張西銘以庶常的身份度假,路過吳江時停船垂虹亭下,換乘小丹前去拜訪,恰好徐佛另有他適。徐佛有位女弟叫楊愛,比徐佛還要美豔,而且交談典雅也有勝過徐佛的地方。張西銘一見傾心而把她帶到垂虹亭,情意纏綿,難舍難分。楊愛於是心喜自負地說:“我雖生不逢辰,墜入塵埃,然而非如意郎君不以委身。如今三吳之地頭戴簪纓的貴公子雲集。富家膏梁紈挎子弟大多形同木偶。而帖括吚唔,僥幸靠科舉及第的人,也不過都是傖父罷了。隻有那些博學好古的曠世逸才,我方跟從他。正是所謂天下有一知己,死而無憾。況且所居盛澤本來是人販子聚集的地方,又怎能長期愁鬱地生活在這裏呢。”這以後柳如是代替楊愛而出了名。
柳如是也曾對人說:“天下惟虞山錢學土方可稱才。我非有才如錢學土的人不嫁。”恰好虞山錢學士錢宗伯喪偶,聞之大喜說:“天下竟有如此愛才的女子。我也非有才如柳如是的女子不娶。”錢門多狎客,都爭相傳遞他的戲言。一直到庚辰年的冬天,柳如是方才和錢宗伯相遇。錢宗伯遂建造聞室,十天後即落成。錢柳二人席地而坐,圍著酒壚暢飲而談,一起送別舊歲月。柳如是有《春日我聞室之作》,詩曰: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已薄寒。
此去柳花如夢裏,向來煙月是愁端。
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巾莫)容顏獨自看。
珍重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柵。
詩中表述了她結新去舊,喜極而悲,驗裙之恨方殷,解佩之情愈切的心情。辛已年的夏天錢柳二人在芙蓉舫成婚。當時簫鼓遏雲,麝蘭襲岸,齊牢合巹,喜慶場麵空前。三泖的官紳都前來賀喜,還有一些輕薄子弟紛紛投擲香彩之物。錢宗伯喜不勝收,遂吮毫濡墨,笑對鏡台賦催妝詩一首。柳如是嫁給錢宗伯後,錢宗伯視為絳雲仙姑下凡。因為仙好樓居,於是就依傍峰巒,在半野堂後建樓五座,極盡華麗。錢宗伯又題寫了匾額“絳雲樓”。絳雲樓是錢柳的住處,也是藏書的地方。當時大江以南的藏書之家,沒有比錢宗伯更多的。至此錢宗伯更加廣購善本以及古玩雕刻藝術。箱櫥之類的東西放在樓上,象牙書簽以及字畫室軸等都參差不齊地放在樓下。臥室內繡著花紋的幃帳籠罩著瓊床玉寢。錢宗伯和柳如是朝夕相處,一起晶讀古籍,常常爭先石鼎搜聯句,或薄怒銀燈算劫棋。錢宗伯吟詠的愛好晚年更加篤厚。有時遇有圖史的校對等,錢宗伯總是請問柳如是。每逢畫眉之餘,臨文有所討論。柳如是也總上樓翻閱古書。雖然書籍很多,但某書某卷柳如是信手取來翻視,往往百無一失。或者書中略有謬誤,柳如是也能隨即辨正。錢宗伯賞識她的聰明善解,因而更加愛憐和器重她。
清朝初年錄用前朝耆老,錢宗伯進京應召,後經朝臣評議放還。從此他專事著述,柳如是侍奉左右。他們都喜好讀書,放誕任性,所以登樓之客遝至而來。有時柳如是也戴著貂冠穿著錦靴,或身披羽衣應酬客人。否則背著筆墨走訪朋友,飲酒賦詩。柳如是往往清談似流泉,雄辯如利鋒,即使英賢宿彥都不能使她屈服。每當這時錢宗伯又總有些不快地說:“這是我的高才弟子,也是良記妻室。”清室皇帝也曾戲稱柳儒士。十年後絳雲樓蒙受災難,他們不得已搬到紅豆村莊居祝每逢良辰佳節,都放舟湖山佳處,留戀唱和。看到他們的人都疑為是仙人下凡。其中,一次中秋節的時候錢宗伯帶著柳如是出遊並作詩說:綠浪紅蘭不稀愁,參差高柳蔽城樓。
鶯花無恙三春侶,蝦萊居然萬裏舟。
照水蜻蜓依鬢影,窺簾蛺堞上釵頭。
相看可似嫦娥好,白月分明浸碧流。
柳如是也依韻和詩說:
秋水春山淡暮愁,船窗笑語近紅樓。
多情落日依蘭櫂,無際輕雲傍彩舟。
月幌歌闌尋麈尾,風床書亂覓搔頭。
五湖煙水長如此,願逐夷鴟泛急流。
其他詩篇多附見於《有學集》,故不盡載。
柳如是曾生了個女兒,後來嫁給了毗陵的趙編修趙玉森的兒子。康熙初年,錢宗伯的兒子接他進城同祝柳如是則和女兒與女婿仍然住在紅豆村。兩年後錢宗伯患病,柳如是聽說後離開紅豆村進城侍候。不久,錢宗伯死了。柳如是在城中守喪也沒有及時回來。先前錢宗伯和他的家族不相和睦,於是假托錢宗伯過去有負於他們。家族中的狡悍之徒聚集了百餘人到錢宗伯的靈堂鬧事。柳如是哭泣著說:“家有長嫡,義不坐受淩削。我尚有些薄資留著也無用,可以拿出來給大家以削除過去的積怨。”說罷便立刻拿出一千金給了他們。可是他們仍然喧鬧不息。柳如是質問說:“你們想幹什麽?”一位家族中的人說:“昨日給的是夫人的錢財,不足以贍養族人。你們家華館連雲,肥田無數,為什麽不能拿出一半來分給貧窮的人。”錢宗伯的兒子很害怕,不敢露麵。柳如是尋思到他們的欲望無厭。
就像宋朝被迫割地一樣,地不盡,元兵不止。於是暗中召集宗伯的至親以及平素不錯的鄰居,又找了官府管理治安的人前來協商。協議書寫好後,柳如是和眾人盟誓說:“如果念及已往的恩德品行,就不要違背今天的話。”眾人也都應諾。於是柳如是來到官府辦公的地方,對族人委婉地說:“我的錢財都給了大家,實在不足為贈。明日再為大家擺酒席,盡其所有。府君的基業故然存在,我是不吝惜的。”族人方才散去。當天便殺豬宰羊準備宴席,通宵達旦。錢家宗族的人都來到錢府上。
柳如是讓他們依次吊喪後列坐,然後讓家人關好前門,自己方入室登榮木樓,好像要取東西似的。等了很長時間也不見如是出來,家人心中開始驚疑,上樓一看,結果柳如是投環自盡了,並在牆壁上寫著:“齊心協力綁縛飲酒的人,而後報官。”錢宗伯的兒子見了和家人放聲痛哭。繩索已在前一天預備在室中,於是拿出來全力綁縛凶黨,因為已經關上前門而沒有人能逃脫。時間不長官府來了人,窮治其罪,並把帶頭鬧事的族凶押到獄中,依法處治。
河東君柳如是本來像是泥中的弱絮,後來結識和嫁給了錢宗伯。錢死後家遭不幸,如是從容殉義,以表示反抗家族宗人的欺侮,難道不是偉大的舉動嗎?錢宗伯開始認識柳如是時,已經是黝顏鮐背,鬢發斑白的老人了,而柳如是則滿頭烏發,凝脂玉體。新婚燕爾之夜,錢宗伯說:“我非常愛你的頭發如雲之黑,肌膚如玉之白。”柳如是則說:“我也很愛君的頭發就像妾的玉膚,君的肌膚就像妾的烏發。”於是二人互相大笑。
所以當年的酬贈也有“風前柳欲窺青眼,雲裏山應想白頭”的詩句。最近又見到《甌北集》中題柳如是小像詩雲:女假男妝訪名士,絳雲樓下一言契。
美人肯嫁六十翁,雖不須眉亦奇氣。
妾膚雪白鬢雲烏,伴郎白鬢烏肌膚。
肯同搽粉稱虞侯,並陋持門勝丈夫。
扁舟同過京口泊,桴鼓金山事如昨。
何代青樓無偉人?可惜儂家貨主惡。
早聞譙叟寫降箋,不遣朱遊和毒藥。
妄勸郎死郎不應,妾為郎死可自憑。
褚公偏享期頤壽,毛惜終高節俠稱。
三尺青絲畢命處,尚悲不死在金陵。
畫圖今識東風麵,果然絕代紅粉豔。
誰知膩粉柔脂中,別有愛民心一片。
君不見同時卞玉京,心許鹿樵事未成。
旋識貴人為棄婦,流離含淚畫蘭英。
曾又不見顧眉生,榮華曾擅橫波名。
當其夫婦從賊日,捧泥塗麵逃出城。
一樣平康好姿首,青青終讓章台柳。
由此可知,錢宗伯滿心稱道河東君為知己。河東君的詩稿,先前曾在書肆中見過,是惠山的韻香尼手錄本。字既秀美,詩又淡雅。名士題詠很多,像“竹汀蘭泉見亭”等均為製句。當時倉猝中沒有來得及購買,被有能力的人取走。僅記得其中“夜起”二句是:“初月不明庭戶暗,流雲重疊吐殘星。”可謂是真得初唐神韻的詩句。
吾知喪吾妻而已
《宋史·劉庭式傳》:劉庭式參加科舉考試前,曾商量娶同村的一位姑娘,但還沒有納聘禮。不久,劉庭式考中了進士,可是姑娘卻因患病眼睛失明了。姑娘家以種地為業,生活十分貧困,他們見庭式進士及第,而自己家的姑娘又成了瞎子,覺得配不上庭式,就不敢再提這門親事。姑娘還有個妹妹,沒有許配人家,於是便有人給庭式出主意,讓他娶妹妹。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交給姑娘了,怎麽能辜負我當初的心意呢!
“最終還是娶了她。婚後,兩人感情非常好,庭式對她照顧得也十分周到。但好景不長,盲妻生了幾個孩子後,不幸病故。
庭式悲傷不已,過了好幾年也不肯再娶。蘇軾問他說:“哀生於愛,愛生於色,現在你愛從哪裏生,哀又從哪裏出呢?”庭式說:“我隻知道我的妻子死了,我悲傷;我如果因色而生愛,因愛而生哀,那麽,色衰愛弛,我也就不會再愛了。照你這樣說的話,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倚著門檻給人丟媚眼,送秋波的,都可以作老婆了。”蘇軾深為他的言辭所打動。
娶盲女
《厚德錄》:呂君,是華陰人。考進士前,聘求了同村的一位姑娘。考中進士後,姑娘家對他說:“我女兒本來什麽病也沒有,你聘她以後,她才雙目失明,現在你要是膽敢休了她,別怨我們不客氣!”呂君說:“既然是我聘求她以後才失明的,而你們又沒欺騙我,我又有什麽理由要辭婚呢!”於是,就娶了盲女。婚後,他們生了五個男孩,長大後都中了進士,其中一人還做了丞相。
不願屈法申思
《隋書·蘭陵公主傳》:公主,字阿五,是高祖隋文帝的第五個女兒,招河東柳述為駙馬。
當初,晉王楊廣想把公主許配給他的寵妃的弟弟蕭場,高祖表示讚同。但不久,高祖又改變了主意,讓公主嫁給了柳述。
楊廣為此很不痛快,等到柳述受到高祖的重用後,楊廣更為惱火。
仁壽四年(公元印年),楊廣殺死了他的皇父,作了皇帝,即隋煬帝,便把柳述貶到嶺南,並下令讓公主與柳述斷絕關係,改嫁他人。公主拒絕接受他的命令,發誓死也不從,也不再去朝拜他。隨後,又上奏章請求將她的公主名號免除,與柳述同到嶺南。隋煬帝見了奏章大怒,說:“天下難道再沒男人了嗎?
為什麽非得要同柳述一道流放到嶺南?”公主說:“皇父把我嫁給柳家,現在他有罪,我應當同他一塊受懲罰。不願讓陛下因我的關係改變法律。”煬帝不同意,公主憂憤而死。時年三十二歲。臨終時,她又上書給煬帝,說要效法古人忠貞不渝,活著的時候既然不能跟丈夫同到嶺南,死的時候請求和柳氏葬在一塊。煬帝看完她的奏書,非常生氣。公主死時,他一個眼淚也沒掉,竟把她葬在洪瀆川,隨葬晶也很保朝廷內外的人都為公主感到悲傷。
吾先請君死
《宋史·趙卯發傳》:卯發,字漢卿,為池州通判。大軍渡江時,池州太守王起宗棄官丟城逃跑,卯發便代理州太守,總理一州大事,率兵防守。卯發設宴邀請親友們來訣別。他對妻子說:“池州城要守不住了,我是朝廷大臣,要與城池共存亡,不能棄城而去,你先跟其他親朋好友先走。”他的妻子雍氏說:“您是朝廷的大臣,我是大臣的妻子;您為忠臣,難道我就不能為忠臣的妻子嗎?”卯發笑著說:“你的決心固然好,但這不是婦人女子所能做的事,你還是走吧!”雍氏說:“要是那樣的話,我請求在你的前麵死去。”卯發勸阻了她。
第二天,卯發將他的財產都散發給親戚仆婢,然後把他們都送走了。二月的一天,兵臨城下。卯發早晨起來在書桌上寫了這樣幾個字:“吾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節義成雙。”又作詩與兄弟訣別。事情都安排好後,便與妻子穿戴整齊,上吊從容而死。
寧彼負兒兒不負彼
《旌德縣誌》:朱氏,名壁枝,許聘給任生。任生聘求她之後,沒有與她結婚,倒先納了個小妾。壁枝的父親朱翁很生氣地說:“我的女兒怎麽能嫁給這樣的人呢!”於是,便想與任家解除婚約。但是,壁枝不同意,她剪斷頭發立誓:“非任生不嫁!”朱翁無奈,隻好隨她的便了。壁枝嫁到任家剛三天,小妾就生了個兒子。壁枝說:“她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竟把他當作親生兒子看待。婚後不到兩年,任生病故了,朱翁前去吊唁,並勸女兒說:“任生虧欠你的夠多了,你該善自保重,哪兒不能容你,幹嗎一定要死守在這兒?”壁枝說:“寧願他虧欠我,我不能虧欠他。”朱翁一聽,更為生氣,罵道:“傻女子,為輕薄兒耽誤自己一輩子。”於是,就強逼著她回家。
壁枝找了個借口躲藏起來不跟父親回去。朱翁隻好很傷心地走了。
自此以後,壁枝勤勞操持家事,將小妾所生的孩子撫養成人。郡守把她的事跡上報朝廷,可是沒等下達表彰她的詔令,她就去世了。
吾夫瘦小不可食
《元史·李仲義妻劉氏傳》:劉氏,名翠哥,房山人。元順帝至正二十年,房山縣鬧饑荒,平章劉哈刺不花的部隊沒有糧吃,便把李仲義抓住,想煮他吃肉。仲義的弟弟馬兒知道後,跑著去告訴了劉氏。劉氏一聽,心急如焚,瘋了一樣跑到軍營,去救仲義。她跪在地上,哭著哀求士兵說:“你們抓的這個人是我的丈夫,希望你們可憐可憐我們,放他一條活路。我家現在還有一壇子醬,一鬥五升米,藏在地窖中,可以挖出來給你們吃,來替代我的丈夫。”士兵不幹。劉氏又說:“我的丈夫又瘦又小,沒多少肉可以吃,我聽說又黑又胖的女人肉香,我又黑又胖,你們可以把我煮了,替下我的丈夫。”那些士兵便放了她的丈夫,把她煮了吃肉。聽說這件事的人都為她悲傷。
杜十娘再世
《棗林雜俎》:明神宗萬曆乙卯年,楚地有位官吏到姑蘇遊玩。在姑蘇,他結識了妓女陳氏,兩人一見傾心。於是,便終日斯守在一塊,難舍難分。日久天長,官吏的錢囊為陳氏花空了,鴇母開始討厭他,最後竟下了逐客令。陳氏舍不得他走,把他私自留下,又托病不接客,而四處活動讓鎮裏的富戶借錢給某官。幾經周折,陳氏終於脫離了妓籍,嫁給了某官。
陳氏為妓多年,私房錢不少,隨某官回楚地時,她把那些錢全帶上了,想同某官好好過日子。歸楚後不久,某官要到吏部去等候選派,陳氏不願自己留在楚地,便同丈夫一起赴京城。
走到鄱陽湖時,同船的一個徽州客人見陳氏容顏俊美,便答應給某官一千兩銀子來買陳氏。某官禁不住金錢的誘惑,竟答應了。隨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陳氏。陳氏聽後,歎了口氣說:“你的家底太薄,再添一千兩銀子也可以。”第二天,徽州客人送來了一千兩銀子,陳氏便與某官辭別,登上了徽州人的船。
等某官的船走遠後,陳氏拍著胸膛悔恨感歎,遂投水自荊第二年,某官返回楚地時,又路過鄱陽湖,不禁良心發現,酹酒祭祀陳氏。還沒等祭祀完畢,狂風大作,某官的船頃刻間沉人湖底。
富不易妻
《隋唐嘉話》:唐太宗曾對尉遲恭說:“我想把女兒嫁給你,怎麽樣?”遲恭謝絕道:“我的妻子雖然出身卑賤,長得也不漂亮,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夫妻情分。古人雲:‘富不易妻,仁也’。我心裏很仰慕古人的這種節操,希望陛下您不要給我這種恩賜。”說完,便磕頭道謝推辭。太宗對尉遲恭這種“富不易妻”的品行極為讚賞,遂不再提賜親的事。
為地下相見之證
《襄陽府誌》:陳光化,是秀才孔世熙的妻子。婚後第二年,生了兒子永清。孩子尚在繈褓中,世熙就患了重玻彌留之際,他拉著光化的手說:“我不行了,我死之後,你可以找個好人家改嫁,我不恨你。”光化聽了丈夫的話,放聲大哭,拿起一把剪刀,剪下一縷頭發係在丈夫的胳膊上說:“這縷頭發就是我們地下相見的憑證。”
世熙死後,孔家更為貧窮。光化服喪期滿後,父兄都勸她再嫁,光化不同意,竟發誓不再登父兄家的門。父兄無奈,隻好讓她自己看著辦。自此以後,光化辛勤勞作,紡織刺繡來掙錢養活公婆。永清稍大些後,她又為孩子請來老師教他功課。
公公死後,她繼續侍奉後婆母,以孝順聞名遠近。
寒香晚翠
《嘉興府誌》:高氏,名寒香;李氏,名晚翠,都是海鹽人張寧的姬妾,年齡都在十四五歲。她們相繼嫁給張寧後不到三年,張寧便患了重玻臨終前,張寧囑咐他妻子所生的兒子:“我死了之後,讓寒香和晚翠改嫁,別留她們為我守節 。”說完,便去世了。服喪期滿後,張寧的妻子劉氏讓寒香和晚翠脫去孝服,把張寧的遺囑告訴了她們。兩人一聽,放聲痛哭。哀求劉氏說:“我們承受主人的恩典多年,隻恨自己不能殉他而去,哪裏敢有二心呢!請您讓我們留在這裏服事您。”說著,兩人便用剪刀剪掉了頭發,以表示不再嫁的決心。劉氏見兩人決心已定,也就不再勉強。隨後,寒香與晚翠便搬到同樓去住,三十九年,家人罕見其麵。
張寧向來不會治理家業,死後,家道更為衰落,寒香、晚翠終日粗茶淡飯,但她們覺得勝似美味佳肴。嘉靖中期,皇帝下詔為她們建了貞節牌坊。張寧有個女兒,名叫恒清,嫁給了海寧衛指揮姚麟,也早寡。但她也同寒香、晚翠一樣忠貞守節。
忠義乃在平康
《棗林雜俎》:某妓,在蘇州享有豔名。當乙酉年國家發生變故時,她對那些與她要好的客人談及自己想殉國難的事,客人們都譏笑她。
中秋之夜,她租了一艘船,邀請客人們泛遊太湖,觀賞明月。此時,皎月當空,客人們聚集在船頭暢飲。某妓看著水中的圓月倒影,忽然感歎起來。遂放下酒杯,縱身跳入深流處,眾人相救不及,她溺水而死。
行將取信於地下耳
《臨汾縣誌》:劉氏,是襄陵人,她的父親劉巔,為兵馬指揮。劉氏生性貞靜柔淑,嫁給解琮為妻。婚後沒幾年,解琮便身染重病,病逝前,他拉著劉氏的手說:“你要好好為我撫養幼年的孩子。我知道你對我不會有貳心,但我見世上的女人,在夫妻恩愛之時,感恩不盡,在永訣之日,哀傷不止,莫不指天發誓,決不貳嫁。但等到恩減衰亡,便都變了心。我怎能保證你不這樣呢?”劉氏哭著說:“你這說的是什麽話,今天我說什麽也沒用,等你死後你就會相信我的言行了。”
解琮二十九歲病故,劉氏與他同年。解琮死後,劉氏堅貞守節,孝養生病的公公,與解琮在世時毫無二致。她還精心撫育遺孤,使他們都成家立業。
臥冰不死
《元史·烈女傳》:張氏,是濟南鄒平人,十八歲時,嫁給同鄉人李伍。婚後,李伍與侄子李零應征去戍守福寧。到福寧後不久,李伍便死去了。張氏獨自在家侍奉公婆父母。公婆身體不好,常年鬧病,張氏四次割下大腿肉熬汁為公婆治療。
公婆父母相繼病故後,張氏傾家蕩產為他們操辦喪事,禮節極為周到。喪事辦完後,張氏歎息道:“我的丈夫死在數千裏之外,但我不能把他的遺骨運回故鄉安葬,是因為我公婆父母尚在,我脫不開身。如今,我的公婆父母都離開了人世,而我那丈夫的遺骸還遠在異鄉,假使我不在了,也就算了;我現在還活著,怎麽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不管他呢?”於是,她便躺在冰上發誓說:“老天爺若是允許我去取丈夫的遺骨,那麽雖然是冰天雪地,我也不會死去。”她在冰上躺了一個月後,果真沒死。村裏的人都覺得很奇怪,便紛紛為她捐款,又在她的衣襟上寫下了這件事,然後送她啟程。她走了四十四天,曆盡千辛萬苦,來到了福寧。當她見到她的侄子李零時,便詢問丈夫的掩埋地。李零領她去一看,隻見野草叢生,沒法辨識。張氏伏在地上放聲痛哭,忽然,他丈夫從山上走了下來,言語行動與活著的時候沒有什麽兩樣。他見了張氏,悲傷地向她訴說離別相思之苦,死時的哀痛,並告訴她屍骨所在處。張氏按照他指示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了遺骨。張氏仍怕搞錯,便拿著骨頭禱告說:“你真是我丈夫的遺骨嗎?如果是的話,我把你放在口裏,你就當涼如冰雪,粘如膠液。”一試,還真的是這樣。
福寧的守官聽說這事後,認為張氏俠義,便上報丞相府,讓李零陪同張氏護送李伍的遺骨返回故鄉,並送給張氏一筆安葬費。隨後,又賜予匾額表彰張氏的貞節俠義。
佛奴皈佛
《輟耕錄》:汪佛奴,是位歌妓。她姿色秀美,歌喉清麗,深得一些王侯公子青睞。嘉興的富戶濮樂閑,早已傾慕於她,便拿出一千兩銀子娶她為妾。
一天,濮家庭院的桂花盛開,濮樂閑讓人在桂花樹下擺上酒席,與佛奴對飲。聞著桂花的清香,樂閑感慨萬端,不禁潸然淚下。佛奴問他為什麽落淚,樂閑說:“我年老了,不能在世上逗留多久,你應該好自為之。”佛奴見丈夫說得淒愴,也垂下淚來,並發誓決不會再有貳心,濮家的人都不相信她的話。
不久,樂閑一命嗚呼,佛奴削發離家,獨居尼寺,深藏簡出,操行潔白,以終其身。
彼此誓不再嫁
《摭青雜說》: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年),建州(今福建建甌)的範汝為,因饑荒聚眾造反,人數達十幾萬。由於當時邊境戰事不斷,南宋官府也無暇顧及他們,於是,他們的聲勢越來越大。
第二年春天,關西的呂忠翊攜帶家眷到福州監稅官,途經建州時,他的女兒被範汝為的部下範希周劫掠而去。這範希周本來是個讀書人,與範汝為有同宗關係,年紀在二十五六歲,還沒婚娶。希周見呂女顏色清麗,性情柔和,知道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子,便打算娶她做妻子。於是選擇了黃道吉日,集合族人,禱告祖先,按禮節冊封她為正室。就在這一年的冬天,朝廷委派韓世忠率領軍隊來鎮壓範汝為。呂女對希周說:“我聽說貞女不事二夫,你既然已經禱告祖先與我成婚,那我就是你家的媳婦。現在孤城危逼,其勢必破。你是範汝為的親黨,恐怕逃脫不掉,我不忍心看著你被人殺死。”說著,拿起刀就想自殺。希周趕忙奪下了她的刀,勸她說:“我跟範汝為造反,並不是出於本心,但現在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死了也沒有什麽。而你是官宦之女,被掠劫到這裏,這是很不幸的。韓大將軍及其部下都是北方人,你們既是同鄉,又言語相通,彼此有連帶關係,他們不會把你殺死的。”呂氏說:“要是真能像你說的那樣,我也終身不再嫁人。如果被官軍抓住,我決不受辱,以死保全自己的貞節 。”希周說:“我萬一漏網,也終身不娶,以報答你今天對我的忠心。”
先前,呂監稅官與韓世忠有來往;這次韓世忠路過福州,便提升他為提轄官,與他一起來到了建州。十幾天的工夫,建州城就被攻破了,希周不知去向。呂女見形勢危急,便逃到一個破屋裏想自荊正好呂提轄官到那一帶巡視,見有個女子在上吊,便讓人把她解了下來。仔細一看,竟是自己的女兒。呂女被解救下來後,好久才蘇醒。父女相見,悲喜交集。呂女把被掠後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父親。事已至此,提轄官也無可奈何。
平定了建州叛亂之後,呂提轄官便攜帶女兒隨韓世忠回到了臨安。提轄想讓女兒改嫁,女兒不同意。提轄罵道:“你還眷戀那個叛賊嗎?”呂女說:“他名義上是賊,實際上是個君子,隻是被範汝為所逼,不得已跟著鬧騰。他在那團夥中常給人方便,如果有天理的話,他肯定不會死。現在我奉守婦道在家,會侍候得你二老高興,幹嗎非要讓我再嫁?”
紹興十二年(公元年》,呂忠翊調任封州將領。一天,廣州使臣賀承信送公牒到將領司,忠翊把他請到家裏的客廳交談。承信走後,呂女問父親:“剛才來的那個人是誰?”父親回答:“是廣州的使臣。”呂女說:“我看他的言談舉止特別像建州的範希周。”父親笑著說:“別瞎說,人家姓賀,與範希周毫無關係。”聽了父親的話,呂女默然不語,以為真的認錯了人。事過半年,賀承信因事又來到將領司,忠翊設宴請他飲酒,席間,忠翊問起他的籍貫出身。賀承信麵帶羞色回答說:“我是建州人,本姓範,宗人範汝為聚眾造反,我也摻和了進去。後來,官軍來討伐,攻陷城池後,舉黃旗招安,我害怕受範汝為牽連被殺死,便自稱姓賀,出來投降。投降後,被分在嶽承宣將軍的部下。待攻討楊麽時,因我是南方人,熟識水性,將軍就常讓我作先鋒,我也十分賣力,屢立戰功,為此深受將軍賞識。平定楊麽後,將軍先任命我為和州指使,接著又讓我擔任廣州指使。”忠翊一聽,知道賀承信就是他的女婿範希周,便又問道:“你的夫人貴姓,是初娶還是再娶的?”範希周哭著說:“我在範汝為的部下時,搶了一個官員的女兒為妻。那年冬天,建州城被攻陷時,我們夫妻各自分散逃走,並且約好,如果能活在世上,彼此不再嫁娶。這以後,我又在信州尋見了老母,但不曾再娶。現在,隻有我們母子兩人和一個做飯的小妾。”說完,悲泣失聲。忠翊聽丁這番話,也感動得流下了淚水,便把他領到內廳見呂女。夫妻久別重逢,抱頭痛哭,忠翊讓他在家中住了幾天。希周在封州的事情辦完後,忠翊就讓女兒隨希周回到了廣州。一年後,忠翊任職期滿,也繞道來廣州小住,待希周任滿後,一家人同回臨安去了。
臣殉君妻殉夫
《元史·鄭玉傳》:鄭玉,字子美,翕縣人。明朝軍隊攻占徽州時,他被囚禁。在獄中,親戚朋友帶著好吃的東西去探望他,他滿不在乎,從容地大吃大喝,並和探望他的人說:“我必死無疑。”他的妻子聽說後,讓人轉告他:“你如果被殺,我也跟你去!”鄭玉聽了這話,回答妻子說:“你若是真能跟我去,我死而無憾了。”第二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朝北拜了兩拜,自縊而死。
奴非碌碌市門女也
李紹聞《雲間雜誌》:楊玉山,是鬆州的商人,他特別喜歡小妓女,還積攢了幾十塊手帕,用這些手帕做了個床帳,稱為“百喜帳”。南京有個妓女,名叫張小三,稚齒雅容,不肯做人家的小妾,她聲稱:如果能娶我做妻子,我才能進他的家門。後來,楊玉山因事去南京,聽說了張小三的大名,便去懇求她,花了幾十兩銀子,小三才同意跟他成婚。一個月後,楊玉山邀請小三跟他一道回家,小三說:“我已經發過誓了,不做你的妻子,我怎能跟你回去。”楊玉山知道妻子嫉妒,不敢答應小三的要求,便約好半年見一次麵。
楊玉山走後,小三守誌不渝,父母對她也無可奈何,便三番五次給楊玉山捎信。玉山為她的誠心所感動,每年都來四五次,每次都住十幾天,贈給小三的財物數以萬計,來來往往就跟回家一樣。
久而久之,玉山的錢財越耗越少,二十年後,田產為之一空。家中男孩無錢聘娶,女孩無錢嫁人,而且日常費用也朝不保夕。妻子天天埋怨,玉山因此鬱鬱不歡,終日長噓短歎,暗自流淚。不久,雙目失明。由此以來,連續多年也沒辦法去小三那兒。小三覺得奇怪,怎麽這麽久也不來一趟,便派人去打聽,這才知道,玉山眼睛看不見了。小三聽到這一消息,二話沒說,登船直奔楊家。進屋後先拜見玉山的妻子,然後捧著玉山的頭悲痛地說:“您家貧困,都是因我造成的,我當為您娶兒媳嫁閨女,希望您別傷心。”於是便拿出以往玉山贈給她的珠玉寶物,作為玉山兩個女兒的嫁妝費用,把她們嫁了出去;接著又出錢為玉山的兩個兒子聘娶了媳婦,讓他們成了家。並留在楊家侍奉玉山。一年後,玉山終於鬱鬱而死。小三賣掉首飾來為他辦喪事,並留下守靈。楊妻很憐憫她,對她說:“你那院裏衣食豐足,幹嗎在這裏受窮,跟我同辛苦?你還是離開這兒吧!”小三謝道:“我並不是那種平庸無能的妓女,少年時就曾發誓不受他人汙辱,與夫君交往二十年,名雖風塵女,實則是楊氏的偏房。況且,夫君為我而死,我怎能忍心背棄他呢!我希望您能讓我留下,在您的身旁為您燒飯縫衣,這樣,即使我死了,也決不後悔。”楊妻見她意誌堅定,也就不再勉強她。聽到這事的人都驚歎詫異。玉山的喪期滿後,小三的父母追到了鬆州,強迫她回家,小三不聽,父母便告到官府,官府下令逮捕她,小三不得已,哭著向玉山的靈柩告別。可是回去之後,拒不見任何一位男子,後來,在她與楊玉山住過的房子裏死去。
不愧香名
《隨隱漫錄》:韓香,是南徐的娼妓,色藝絕佳,名冠一時。與大將葉氏兒子相好,兩人海誓山盟,要終身相守。韓香為此閉門謝客,不接待外人。葉大將軍知道後,極為憤怒,便傳令有關部門,集合官兵於射箭場,射中的把韓香賞給他。一位老兵得了第一,葉將軍便讓韓香嫁給了他。大家都以為韓香肯定會又哭又鬧,豈料韓香很高興地同他一起走了。到了老兵的家,韓香對他說:“夫妻結合要有一定的禮節,你去買隻羊打些酒,把親朋故友召來,我們舉行個儀式。”客人請來後,韓香擺上了酒肉佳肴,讓大家痛飲。酒過數巡,韓香將自己所帶的金銀綢緞奉獻給賓客們。爾後,韓香對大家說:“大家慢慢喝,我換件衣服就出來。”說著,走進了臥室。酒席快要散了,韓香還沒出來,大家都覺得奇怪,便催老兵進去看看,老兵一走進臥室,便大嚎起來,原來,韓香自殺了。
燕子樓
《長慶集》:尚書張建封是徐州人,他有個愛妾叫關盻盻。
盻盻能歌善舞,雅善文詞。
尚書在彭城的府第中有幢燕子樓,在這裏,他與盻盻度過了甜蜜的歲月。尚書死後,盻盻懷念著舊日情分,誓不改嫁,在這幢樓裏住了十多年。她曾寫過許多詩篇,其中有這樣三首:其一雲: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其二雲:
適看鴻雁嶽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其三雲:
燕子樓中思悄然,北邙鬆柏鎖愁煙。
自埋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二十年。
我(即白居易》喜歡她的這幾首詩;唱和道: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香消拂臥床。
燕子樓中更漏水,秋宵隻為一人長。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錦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二年。
最後我還贈給她一首絕句,婉言諷諭道:黃金不惜買蛾眉,撿得如花四五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盻盻見了我的詩,反複讀了多遍,知道我是在說她不能以死相殉,便流著眼淚說:“自從尚書去世後,我終日憂愁,並非不想殉死,隻怕後人誤以為尚書好色,所以才有為他殉死的小妾,這豈不是玷汙了他的名聲嗎?出於這種考慮我才苟且偷生到今日。”為了表白她的心跡,她也作了一首詩唱和我的絕句。詩雲:自守空房斂恨骨,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深入意,訝道泉台不去隨。
和了我的絕句後,她更為鬱鬱不歡,十天之後,絕食而死。
奈何累新婦
《明外史·烈女傳》:王氏女,是昆山人,太仆王卿宇的孫女,秀才王述的女兒,許嫁給侍郎顧章誌的孫子顧同吉。訂婚後不久,同吉便染病身亡。王女聽到訃聞,就摘掉首飾,脫去平日裏穿的衣服,換上了白布孝服,然後來到父母麵前,不說話也不哭,但父母看出她是要他們派車趕快送她去奔喪。父母很不希望她這樣做,可是,他們知道女兒的脾氣,決定了的事誰也改變不了。於是,便讓媒婆去告訴同吉的父親紹芾。同吉的父母聽說未婚兒媳要來,忙打掃房屋庭院,等候她的到來。
王女來到顧家,直奔靈柩而去,扶著靈柩放聲大哭。爾後,又去拜見同吉的父母,流露出殉死之意。同吉的母親李氏含著眼淚勸她說:“我兒子不幸早亡,怎麽能連累你這新媳婦呢?”
王女聽她稱呼自己為新媳婦,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便請求讓她留在顧家盡兒媳之責。
王女留在顧家後,每天早晚都要到同吉的靈柩前跪著祭典,極盡哀禮。她還十分孝敬公婆,侍候他們的飲食起居。她自己住在一間屋子裏,不願會見任何人,就是她的父母派女仆來探望她,她也一概謝絕說:“我不見顧家門外之人。”後來,婆母李氏患病,她殷勤服侍,十天十夜也沒休息。一天,王女又在為婆母熬藥,可她來來往往了多次,好像在做什麽事。婢女們偷偷地察看,也沒看出她在幹什麽。王女為婆母熬好了藥,伺候婆母喝下去後,就又忙其他事去了。婆母喝了這碑藥,便睡著了。等她醒來時,覺得渾身舒坦了好多。趕快叫來王女問道:“剛才你給我喝得是什麽藥,使我的病這麽快就好了?”
說著,便想拉著王女的手表示感激。王女見婆母想拉她的手,急忙把手放在背後,好像不情願伸出來。婆母覺得很奇怪,就從床上坐起,拉過她的手一看,原來她的手指被她自己砍斷了一節,放在藥鍋裏煮了。婢女們很吃驚地上前說:“我們早就覺得有點不大對勁,果真是這樣。”李氏歎息著說:“我原以為上天奪走了我的兒子,我老了沒有了依靠。今天兒媳不惜肢體來為我治病,這不比有兒子還好嗎?”說完,感動得流了好久的淚。遠近的人都稱王女貞孝節烈。
卿猶處女也
《廣東通誌》:黃氏,是秦建義的妻子,秀才黃仲的女兒。
她天性溫柔嫻淑,通情達理。十五六歲時,許配給秦建義。因秦建義患有肺病,她的兩位兄長與母親謀劃說:“秦家乘兒子有病來娶親,不能答應他們,萬一秦建義有個三長兩短,那怎麽辦!”母親認為兩個兒子的話有道理。於是,當婚期來到秦家來迎親時,母親堅決不同意。黃仲不知如何是好,便讓侄女們去詢問黃氏的意見。黃氏哭著對姐妹們說:“做女兒的希望永遠不離開父母,怎麽忍心說出傷父母心的話呢!但是,既然已經許嫁給秦生,就沒有必要再考慮了。”於是,登上了迎親的轎子,嫁到了秦家。過門後,她恪守婦道,親自為建義熬藥喂飯,毫不懈怠,一直侍候了四十多天。盡管黃氏精心照料,但建義的病還是沒有好轉。臨終前,他拉著黃氏的手訣別說:“你雖然名義上是我的妻子,但你還是處女,你千萬不要固執,有合適的人家再尋一個靠山。”黃氏聽了丈夫的話,痛哭失聲,以死自誓。建義於是咽了氣。黃氏為他披麻戴孝,守靈悲哭,以致骨瘦如柴。幾年後,母親勸她改嫁,黃氏不答應,多次想上吊自盡,幸虧發現及時,才撿了條性命。建義沒有什麽遺產,黃氏的生活很貧困,父親常接濟給她點衣服糧食,作為她日常費用及祭祀用品。黃氏六十三歲時死去,死時盤腿而坐。
論義不論情
《長興縣誌》:周氏女,許配給姚光裕為妻,還沒等成親,光裕便夭折了。周女聽到凶信,痛不欲生。父母勸她說:“你還不認識他,你沒有必要為他死去活來,恪守貞節 。”周女不聽,以頭搶地哭著說:“我是論義不論情,既然我已許聘給他,我就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說著,便想尋死。父母考慮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就派媒人去和姚家商量,讓女兒去姚家,成全她。臨走的那天,親戚們都身穿白衣為她送行。
哭聲震天動地,周女神色坦然地上車走了。到了姚家,她作了一篇悼念亡夫的文章,言詞極為哀傷,讀之令人心碎。自此以後,她便居住在高牆深院裏,就是她的父母也很難見到她。在她的鬥室中,祀奉著兩個木主,一是祭祀姚光裕的亡母,一是祭祀姚光裕。她粗茶淡飯十幾年,而每次吃飯前,她都要先祭祀亡靈,自己再進食。甲午年的秋天,她拿出自己多年來紡織刺繡賺來的錢,把姚光裕厚葬在唐興山。回來後,又請求族人為她立繼承人,以接續光裕的香火。爾後,她說:“我的事都辦好了。”說完,便悲痛地吐血而死。萬曆二十八年,朝廷表彰了她的貞行。
破鏡見誌
《海寧縣誌》:徐氏,是秀才查懋功的妻子。懋功死時,她剛十九歲,為了表明自己忠貞不渝,苦節終身的誌向,她將銅鏡劈為兩半,一半放入懋功的靈柩中,一半自己珍藏。茅鹿的門坤聽說此事後,作《半鏡讚》來頌揚她。文章寫道:嗟彼鏡兮圓如月,半麵照之光如缺。一以置於夫之懷,一以留為婦之玦,生同衾兮死同穴。千秋之下化作雙龍劍兮,雌雄相隨共超忽。嗚呼,世之所謂婺宿之精兮,子載書之名不滅。
這篇讚文是用韻文的形式寫成,它的意思是說:“那麵銅鏡啊圓如月,用半個鏡子來照光如缺。一半放在丈夫懷裏,一半留為妻子珍藏,夫妻生時同蓋一床被,死後同埋在一個墓穴。
千年之後,雙雙化作雙龍劍,雌雄相隨一同奔向那深遠的天界。
哎呀,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婺宿的精靈,我把它記載下來,讓它的聲名永不滅。”
劉憲龍觀察使也為此作了一首《破鏡》詩,詩中說:君不見一聲旅雁叫孤雛,帶月飛來影自疏。
又不見蕪原城頭返哺鳥,
飛歸提提鳴鳴鳴。
人生節孝當如此,
烈婦聞之泣不止。
憶昔當年嫁與君,
頻望妝樓祝鏡神。
願作鬆蘿千歲古,
與君雙棲共一身。
詎知變化不須臾,
白日黃泉路忽殊。
閉玉埋香寧複旦,
夜台寂寞誰相愉。
幾番欲葬青邱草,
回首高堂不敢道。
無夫有婦應同死,
有母無兒仗誰老。
可憐此恨無人說,
哭把菱花對君折。
從今罷卻黃金妝,
寸心暗誓南樓月。
為君養兮清溫,
為君守兮名節。
宜將黃鵠故雄心,
甘讓柏舟之往烈。
西方迦陵鳥
陳繼儒《楊幽妍別傳》:楊幽妍,小字勝兒,生母名叫劉行一,在南院以貌美聞名。她早年落入妓院,便將幽妍過繼給了陳氏,陳氏的姨母董四娘,帶著幽妍來到了吳地的金閶。幽妍到了金閶,便開始學習吳語,沒多久,她的吳歌就唱得很地道了。四娘曾笑著對人誇獎幽妍說:“這孩子才八歲,像個小燕新鶯,稚嫩可愛,也不知將來誰家公子有福娶走她,為她效死力。”陳氏死後,將幽妍托付給楊老太扶養。楊老太對幽妍管教得很嚴,教她讀書、刺繡、彈琴、下棋。幽妍極聰穎,點到即通,從不用人督促。幽妍處世謹慎,楊老太的兒子們都是些狡詐刁頑的子弟,他們常常嘲笑戲弄幽妍,但幽妍對他們總以冷麵相迎。庚申年,楊老太帶著幽妍到吳越避難,此時,幽妍已經十六歲了。她的身世使她很難嫁人,即使有心也難遇到合適的人。為此,她常常低首撫胸,哀歎命運不佳。
一天,幽妍受朋友之邀,到秀林山屯雲館去參加一個宴會。
席間,妓女們嘰嘰喳喳圍坐在飯桌前,送媚眼,遞秋波,亂得一塌糊塗。而幽妍卻獨自坐在床邊,掠發掩袖,笑而不言。原來,她心中正在祈禱一件事:“我要是能與那位公子結為連理,這一生也就滿足了。”幽妍期盼的公子,就是廉察使的公子張聖清。聖清才高筆雋,風度不凡。因他匆忙間被請而來,加上他應酬從容適度,所以誰也不知道他的真實身分。聖清外出時,常在他的車上船中帶著一些書籍樂器,這些東西都交給小仆人安排,小仆人很善解人意,對聖清照顧得十分周到。加上她又會吹拉彈唱,很受聖清喜歡。聖清常對人說:“這是西方的迦陵鳥。”於是,就以“迦陵”稱呼她。他們常到竹林花溪中吹奏新曲,而不喜歡逛妓院。聖清說:“妓女們與那些刁奴市儈奸商朋比為奸,互相逐利,我豈能讓那些婬思邪行映射到我的心裏。”可是見到幽妍後,卻禁不住為她的純情美貌所打動。
兩人眉目傳情,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第二天,兩人便在聖清泊船的地方幽會。時值盛暑,白天他們在樹林中鋪設枕席,晚上就把船搖到湖心小島上。所住之處,茶煙縈繞,清酒慢酌,翠管朱弦,盡娛盡歡。幽妍感歎地說:“我十五歲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風流之人,做過這樣的風雅之事。”聖清也有同感:“世上沒有閨中之秀能比得上勝兒的。”兩人相見恨晚,終日纏綿,但彼此從來不說猥褻下流的言詞。兩人互相憐愛,互相敬重。幽妍動情地對聖清說:“從前我過秀州時,聽見草庵裏有老尼誦經的聲音,曾突發出家為尼之意。隻因身不由己而作罷。現在看你串珠纏臂,持戒精嚴,可稱得上聖潔虔誠,我與你比起來真是相形見絀。如果我有幸十年不死,願與你終生相伴奉事佛主。蒼天可以作證。
“聖清聽了她的話,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七月間,聖清赴南京應試,幽妍把他送到青溪。自聖清走後,幽妍每日都在期盼著他的佳音。屈指算來,聖清也該歸來了,但卻杳無音訊。過了九九重陽,到了他們約定回去的日子,可是聖清還不回來,幽妍隻好先渡江回去了。自此以後,低迷憔悴,積鬱成疾,衣帶漸寬,已瘦得皮包骨。王修微見過幽妍,回去對人說:“我平生不知相思病到底是什麽樣,也不認識張聖清是何許,人,今天看那楊家姑娘可真夠可憐的,由此才知張郎能使她生病,而病人又願為張郎而死。如果張聖清再不回來,她就要幹枯成木乃伊了。”聖清聽說幽妍為他病成那副樣子,趕快派人帶著藥品去探視。幽妍打開藥包,涕淚交流。楊老太見後,竟設法斷絕兩人的書信來往,以致彼此音訊不通。
幽妍隻好典賣首飾賄賂侍者,請桃葉渡的閔老先生代寫書信,以表達自己的心意。自己則鎖上屋門,拒絕會客,即使是王公貴族來求歡,幽妍也置之不理,逼急了,便拿起繩子舉起刀以死相拒。楊老太惱怒益甚,失去人理,將幽妍打得死去活來。
聖清聽說之後,深為幽妍不作負心人的氣節所感動,便請俠客徐內史居間調停,彈壓悍婦,使她不得無故索要高價,迫害幽妍。隨後,聖清便交納聘禮,將幽妍娶進家門。婚後,聖清帶她去叩拜公公,也就是廉察使大人。廉察使沒有責備他們,隻是說了些祝福的話,希望他們早生貴子。幽妍未進張家門時,就身患重病,現在病勢更為沉重,但她還是強打精神薰香浣衣,裁紙硯墨。聖清手書唐人絕句百首教她,她都能誦讀上口,還能略知其大意。每當讀到斷腸離魂之句,便掩卷流淚。真是一位令人疼愛的美人兒。幽妍自病後,便持珠念佛,每日手不離珠,口不離經。
一天,幽妍忽然拿起鏡子,一見自己的容貌,不覺拍案痛哭道:“勝兒薄命,就要完了。”又柔聲細語地對聖清說:“請君自愛,千萬不要為我過於傷心,以免招人笑話。我若九泉之下有知,來世當轉為男子以酬報您。”又說:“我命在旦夕,住在大人的新宅裏不吉祥,何不讓我回到故居治療!”春節將近,聖清辭別幽妍歸家侍奉父母。聖清走後不久,幽妍的病情更加嚴重,彌留之際,侍兒問她有什麽話要轉告聖清,幽妍隻是瞪目捶胸,但卻說不出一句話來。此時為壬戌年臘月二十七日。聖清聽到凶信,狂奔入城,邊哭邊為幽妍入殮,又請來僧人為她做佛事。聖清不吃葷腥食物達二十餘天。隨後,聖清在龍華裏為幽妍選了塊墓地,將她安葬在那兒。幽妍生前就發下誓願,要終生祀奉佛主,聖清便在她的墓旁修建了一間茅屋,供奉如來佛主,為她還願。聖清又讓人為自己雕刻了一尊紫檀木的幽妍像,放在座邊或帶在身上。吃飯睡覺時都先祝禱,而每次祝禱時都泣不成聲。他常哭著說:“我想采來不死之藥,乞來返魂香,讓幽妍死而複生。”這當然都辦不到,他便又想用金子為她鑄像,用絲線為她繡像,請來畫工為她繪像。可是無論如何,他都不滿意。他一直期望能有一位神仙道士能使死去的人重見天日,但他的願望沒能實現,不久自己也憂鬱而死。
汝豈人耶
《情史類略》:葉某,是洞庭人,他到大梁經商,在那兒,迷戀上了一個名叫馮蝶翠的妓女。為了博得這位妓女的歡心,他罄盡錢囊,以致無衣無食,隻好到人家為人推磨。
一天,馮蝶翠騎驢路過葉某的主人家,見葉某正在街頭曬麥子,馮蝶翠翻身下驢,走到一條小巷裏,讓驢夫把葉某叫到眼前。葉某覺得沒臉見她,便推辭不來。後經驢夫一再勸說,才勉強低著腦袋走到蝶翠麵前。蝶翠見他那衣帽不整的樣子,十分傷心,哽咽著說:“您是為我才搞成這個樣子的呀!”於是,拿出二百兩白銀,送給葉某說:“你用這些錢買一身衣服買點禮品,來拜見我的母親。”葉某收了銀兩,按照蝶翠所說,買了衣服禮品,去拜見蝶翠的鴇母。鴇母見他衣帽整潔,像個有錢的公子,便很高興地讓他與蝶翠見麵。兩人久別重會,歡樂自不待言。葉某臨走時,蝶翠私下裏給了她五十兩銀子,並對他說:“你走吧,給你這點錢,自謀生路去吧!”葉某拿了錢,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自打見了蝶翠以後,葉某心中總是鬱鬱不歡,便終日泡在酒館裏,沒幾天的工夫,蝶翠送給他的銀兩便消耗一空,隻好又去為人家磨米。一年後,蝶翠又與他相遇,見他還是破衣爛衫,很生氣,斥責他說:“你這還算個人嗎?大丈夫不想好好幹點事,卻甘心在別人家的屋簷下苟且偷生!”隨後,又把他叫到家裏,送給他十鎰銀子,並對他說:“我已身無分文了,你如果還留在那裏幫人推磨,我隻好自縊而死,以斷絕你的念頭。”葉某為蝶翠的真情感動,發誓不辜負她的一片希望。便拿著蝶翠給的錢,買了一些布到陝西換了一批短衣,賺了兩倍的錢。又販藥到揚州,獲利數倍。經了三年商,掙了幾千兩金銀。後來,他回到大梁,拿出一千兩銀子娶了馮蝶翠,兩人白頭偕老。
感歎立孤宅難
《武昌府誌》:孫氏,是江夏的秀才郭惟一的妻子,她對公婆特別孝順。天啟辛酉年,惟一因父親去世,悲傷過度而死亡。當時,孫氏才二十多歲,而且剛剛懷孕。她的大伯子想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她,作為惟一的繼承人。孫氏說:“我現在已經懷孕,如果生了女孩,再立繼承人也不晚。”大伯子見弟媳不同意,便派仆人化裝成婦人潛入她家,去窺伺動靜。又打算賄賂接生婆在孫氏分娩時殺了她們母子。還沒等下手,便讓家人抓獲,於是供出了實情。自那以後,孫氏嚴加防範,以備不測。一個月後,孫氏的預產期到了,她謝絕了別人的幫助,關上門窗,決定自己分娩。孩子降生時,她自己咬斷臍帶,並把孩子包好,放到床上,然後便昏倒在床上。孫氏的姐姐知道妹妹要生孩子,便跑來探看,但怎麽敲門也沒有人開門,隻聽到嬰兒的啼哭聲,姐姐很焦急,就破門而人,一看,滿地鮮血,妹妹躺在床上,毫無聲息。姐姐忙讓人拿來熱水,給她喝了點,她才蘇醒過來。醒後,孫氏給孩子取名為“炳”。
孫氏生炳時,與孫氏同村的毛氏也恰巧分娩,但毛氏生的是女孩。孫氏的大伯子硬說他們兩人互換了孩子,竟告到官府。
負責辦理此案的官吏見口說無憑,便驗血辨真偽,結果證明那大伯子是誣告。惟一讓他的大哥鬧騰得幾乎斷了後,所以人們總是感到撫養遺孤太難。
當初,孫氏有個庶出的小叔子郭金藩,他的生母不想撫養他,孫氏便代她撫養,終於將他撫養成人。郭炳也成了秀才。
背夫不義
《寧晉縣誌》:司氏,是明末孝廉段嘉謨的兒媳,秀才段履吉的妻子。十四歲時,她嫁給了履吉,婚後,她恭敬地侍奉寡婆母,克盡婦道,對丈夫也彬彬有禮。結婚的第五個年頭,履吉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不幸染病身亡。司氏聞聽噩耗,悲絕仆地,滴水不進。後來,她考慮到寡婆母年事已高,兩個女兒還小,而丈夫的遺骨又沒運回,便強打精神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等到履吉靈柩運回後,段氏家族的人想霸占他的遺產,便謀劃急速將履吉安葬,並讓司氏改嫁。司氏知道他們的陰謀後,便騙他們說:“如果把履吉葬到野外,不便於去守墓,而且四時祭掃,婦人常出郊外也不合適,我想把他葬在房屋的旁邊,早晚祭奠也順便些。”族人聽她這樣一說,知道她守節的主意已定,便放棄了原來的打算。但仍不死心,又派媒婆去引誘她。司氏說:“背叛亡夫不義,拋棄寡婆不孝,舍掉二女不慈,我不忍心做這種不義不孝不慈之人。如果你們不能容納我,我隻有一死了之。”於是,族人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後來,司氏的婆母癱瘓在床,司氏侍奉藥餌,扶起扶坐,晝夜不離左右。三年後,婆母病故,她賣掉家產,為婆母辦喪事,並把婆母和丈夫的遺骨遷葬到祖墳地。司氏十九歲開始守寡,守節五十餘年,七十歲時死去。
就義蓋愆
錢泳《雜記》:劉王氏,是陽湖人,長得很漂亮。先嫁給某氏的兒子,十七歲就守了寡。守寡後,又嫁給劉氏,不到一年,劉氏又死了。其族人又想讓她改嫁,劉王氏哭著說:“我嫁兩次已經沒臉見人了,怎麽還能嫁三次呢!”於是,便上吊而死。此時,無為縣人吳盤齋擔任陽湖縣令,他親自查看了屍體,證明是被逼自殺,便將逼迫劉王氏改嫁的人繩之以法。王氏死得雖然很貞烈,但她是二婚婦,按例不能請求有關部門表彰她,於是,人們就在她的墓碑上刻了一首詩來紀念她。詩是這樣寫的:分釵劈鳳已聯年,就義何妨晚蓋愆。
鳩以換巢難擇木,鶴經別調任更弦。
也同豫讓傳千古,莫恨蘇章有二天。
究勝世間長樂老,幾回生敬又生憐。
棄將誰歸
《揚州府誌》:洪鉞,字廷武,如皋人。幼年時,與範存靜的女兒訂了婚。後來,範女身體癱瘓,臥床不起,連梳頭洗臉都靠嫂子幫忙。存靜見女兒病成那樣,不願連累洪家,便想退掉這門親事。洪鉞堅決不同意,他說:“姑娘雖然殘廢了,也是我的妻子,我要是遺棄了她,那她將嫁給誰呢?”於是,一再堅持要娶她。範家見此情形,也就高興地同意了。
洪範兩家住得很近,範女結婚後,她的嫂子每天都來幫她梳頭,梳好頭再回去。兩家和睦相處,很是安寧。第二年,範女生了個兒子,取名為瓛。分娩後才三天,範女的病突然好了,步履無恙。後來,連生了五個兒子。
夫婦倫也病廢命也
《鳳陽府誌》:戚昂,他家的祖祖輩輩都靠種地吃飯,唯獨他本人舞文弄墨,作了京衛經曆。為官期間,為一位收納錢糧的官吏平了反,替一名士卒消除了禍患。人們都認為他才識過人。戚昂的兒子戚傑,進士及第,為人有操守,而且很廉潔,執掌官吏任用的職位十二年,但父親死後,他卻付不起運送靈柩回故鄉的費用。戚傑少年時,與花氏女訂了婚,可是,還沒等結婚,花女就失明了。戚傑考中了進土後,花女的父親覺得女兒配不上他,就請求退婚。戚傑說:“夫婦,是不變的常道;病廢,是命中注定的。我如果不娶她,那她怎麽辦呢?”於是,便娶了花女。
白頭花燭
《秋燈叢話》:程啟元是淮安人,他的父親曾在京城做買賣,與劉某結為兒女親家。後來,劉某到蒲州作太守,因事被免了職;而程某也因貿易不利,家道衰落,不久便病故。此時,啟元年齡還小,等到他年齡稍大些,竟無從得到劉家消息。啟元自幼飽讀詩書,但時運不佳,屢試不中,便在家裏教侄兒們識字。他矢誌不娶,六十歲了還獨身一人。
再說劉女自從父親被貶官後,家境一天壞似一天,不久,父親便離世而去,她自己也隻好寄居在天津尼姑庵,靠做針線活度日。在沒出家之前,一些豪門貴族也多次登門求親,她都一口回絕,一心等待啟元。這一等就是幾十年。在她五十九歲時,六十歲的啟元才得知她的消息。啟元趕到天津,將他們的情況上報了有關部門,請求讓劉女還俗。天津令當即批準,讓他們在政事堂舉行了婚禮,並資助他們回鄉的盤纏。兩江製府欣羨這件事,上疏朝廷,請求表彰他們。他的奏章中有這樣兩句話:“訂絲蘿於黃口,諧花燭於白頭。”意思是說他們自幼訂婚,老了才結婚。朝廷見了他的奏章,批準了他的請求。
鶯鶯燕燕
《隨隱漫錄》:錢唐的範十郎有兩個女兒,大的叫鶯鶯,小的叫燕燕,姐妹倆都是雲間富戶陸氏的小妾。鶯鶯早亡,燕燕和其他小妾一樣,深受陸氏喜愛。後來,陸氏患病,家境衰落,所居的宅院全都賣掉了還債,隻能棲身於守墓的房屋。小妾們見陸家一蹶不振,便紛紛各奔前程,隻有燕燕不忍心離去,侍奉陸氏十多年。陸氏死後,她自賣自身為他安葬。
汪憐憐
《輟耕錄》:汪憐憐,是湖州的藝妓,經曆官涅古伯十分傾慕她。汪憐憐說:“您要是不嫌棄我出身卑賤,就以偏房待我,那種偷雞摸狗的行為,我決不幹。”涅古伯聽了憐憐的話,便準備下彩禮,請了媒人,把她娶進了家門。
三年後,涅古伯病逝,汪憐憐削發為尼姑,但一些公卿大夫常到尼姑庵去糾纏。憐憐見此情形,便故意身穿破衣,弄壞麵容,來斷絕這些人的念頭。最後,死於尼姑庵。
千萬人中兩人耳
《輟耕錄》:趙碧瀾是吳興人,為宋代宗室。青壯年時,家道頗豐;到年老時,家境不佳。他有二個小妾,正當風華年貌,碧瀾覺得自己無力養活她們,便讓人把她們送走了。但她們回家後,都不嫁人,常送來酒肉佳肴,表示自己親切的情意。
碧瀾病重時,將一杯水倒在地上,表示覆水難收,並說:“請你們別再給我送東西了,從前,我割情忍愛讓你們走,可是,你們卻不忘我,常來常往,這隻能增加我的煩惱。”第二天,兩位小妾陪同父母一起來了,哭著求他說:“我們娘家每年可以提供費用來養活我們,希望您把我們留下,讓我們終身當尼姑,來報答您的恩情。”趙碧瀾見她們說得誠懇,便又把她們留了下來。
後來,趙碧瀾去世,兩位小妾果然削發為尼。碧瀾有個寡女,衣食無著,小妾們也資助她費用,讓她衣食不缺。四明的黃伯成先生曾寫詩讚道:感之以誠感必深,應之以真應必捷。
真情一合了弗離,聽我長歌碧瀾妾:
碧瀾亦是諸王孫,世殊事異老且貧。
少陵尚愛燕玉緩,況是當時真貴人。
春衣典盡春寒峭,二妾朱顏正姝好。
忍將羅帶拆同心,懊恨浮生頭白早。
珠鈿翠靨幸僅存,此時猶及嫁夫君。
十二樓頭燕子去,揮手不可留仙裙。
去妾相悲兩相約,既去猶煩送肴酌。
主君詎忍覆棄之,見此翻令心緒惡。
一心專天天得知,忍著主衣還事誰?
遂攜衾襆與俱來,後君死者當為尼。
碧瀾堂下雙溪水,使客往來豈知此?
不願新歡戀舊恩,千萬人中兩人耳。
楊愛愛
蘇子美《愛愛集》:愛愛,姓楊,本是錢塘一戶娼妓家的女兒。性善歌舞,幼時學習胡琴,能通過它的聲音熟悉它的曲調。十五歲那年的一天,她到西湖劃船,采荷花,被金陵少年張逞看中,兩人私逃到了京城。張逞家中資財雄厚,也通曉音律,於是,到了京城後,兩人盡興遊玩。不論是皇帝常去的地方,還是人們罕至的道觀,他們都駕車前往。京城雄偉的景觀,沒有不去的。他們在京城遊逛了兩年,張逞被父親派人抓了回去。臨行前,沒來得及跟愛愛告辭,愛愛獨自一人留在胡同裏的客舍中等著他。
愛愛所住的客舍與我家毗鄰,我與她也有些來往。一天,有人傳說張逞死了,我到她的住所慰問她,愛愛悲傷地哭泣道:“這一定是胡說八道,如果真是這樣,我也不再嫁給他人。故鄉道遠,我也難能回去,就死在這裏算了。”自此以後,她身穿素衣,不吃葷腥,每日嗚咽啼哭不止,不再接觸樂器。胡同裏的婦人,想見見她,她關上房門不見。某些有權勢的人傾慕她的美貌,想方設法要把她搞到手,但都白費心機。
楊愛愛膚白如玉,身段婀娜,好像仙女下凡。張逞離開三年後,愛愛憂思成疾而死。她的小婢女錦兒,現在還活著。她保存的愛愛手繡的香囊等物,還都煥然一新。
高義婦
《浙江通誌》:高氏,餘姚燭湖人。當初,與同村的張生訂了婚。不久,張生因病雙目失明,張家派媒人對高家說:“我的兒子不幸失明,你的女兒改嫁吧!”高氏的父母想這樣做,但高氏哭著說:“男女一樣,隨時都有禍福,我的命裏注定要這樣,道義上不該有貳心。今天我的未婚夫眼睛看不見了,我要是遺棄他,日後他因此而受凍挨餓,我有什麽臉麵活在世上呢?”父母聽女兒一說,覺得女兒的想法有道理,便讓她嫁到張家。婚後,她精心照料丈夫,兩人白頭偕老。村裏的父老很讚賞她的行為,稱她為“義婦”。
夫死我可再嫁乎
《容城縣誌》:王璟的妻子李氏,很賢惠,對丈夫十分體貼關心。一天夜裏,家中闖進了強盜,她怕傷害了丈夫,冒著被殺的危險衝了出來。強盜將她打暈。當她蘇醒時,見強盜又要殺害她的丈夫,便伏在丈夫身上,願意替他去死。強盜將她狠狠地打了一頓,鮮血流了滿地。強盜走後,有人問她:“你為什麽不怕被殺?”李氏說:“婦人活著,是因為有丈夫。我死了丈夫可以再娶,丈夫要是死了,我能再嫁嗎?”鄉裏人都稱讚她很賢良。
女獨不能代夫死乎
《彰德府誌》:楊氏,與王世昌訂了婚。世昌的兄長世隆,因犯罪被抓進監獄,判了死刑。世昌考慮兄長是嫡長子,宗祀不能缺乏主持者,便請求替他赴刑。楊氏和父母商量說:“我生為王氏婦,死為王氏鬼,我的丈夫能替兄長去死,我難道不能替代丈夫嗎?我願意向朝廷申訴代丈夫死去。”父母雖然舍不得女兒,但見她誌向已定,便不阻撓她,讓她打點行裝赴京陳述請求。主管官吏被她的行為所感動,免除她丈夫的死刑,並賜匾稱她為“義婦”。
豈有妻鬻其夫者
《婺源縣誌》:吳氏,名嬌,董村人。自幼端靜寡言,不喜歡過分修飾打扮自己。長大後嫁給了平盈的方嶽甫。這方嶽甫不務正業,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在一起,吳氏百般勸說他也不聽。一天,嶽甫又同那些無賴聚在一起飲酒,同席有個叫方八郎的,與嶽甫有仇,便乘嶽甫晚上歸家時,勾結同夥方細學把他綁到一個荒涼的地方,將他弄死了,扔到橋下。第二天一早,吳氏驚聞丈夫被人打死,嚎哭著奔到出事地點。隨後,便四處奔波呼官喊冤,請官府緝拿凶手。八郎家中富有,但也怕償命抵罪,就拿出錢財賄賂上下官吏,又誘騙吳氏,讓她停止喊冤。吳氏拒絕後,他便下毒手想害她。吳氏看穿了他的陰謀,身藏匕首防範,還隨身攜帶著銀筷子,防他下毒。因此,方八郎的目的始終不能得逞。吳氏決心已定,無論如何也要讓方八郎抵命,不然,決不罷休。她曾到有關部門要求懲辦凶手,主管者勸她說:“你含辛茹苦陳冤幾十年,遠近都知道你的節義,你的心大家都明白,你的丈夫也可以瞑目了。何不讓八郎多給你點錢,你就不再追究,那多好?”吳氏號呼道:“天哪!世上有丈夫賣妻子的,但豈有妻子賣丈夫的?”主管者被問得無言以對。
後來,吳氏因病死去,方八郎幸運地逃脫了法網。
夫妻躬身刈獲
《揚州府誌):李氏,是江都人,進士王玉藻的妻子,中丞李公植的女兒。李家本來居住在雲中,後來遷居到揚州,李公植有九個兒子,其中有六個在朝中作官。李氏雖然生於豪門貴族,但從沒有小姐的架子。自幼知書達理,明曉大義。嫁給王玉藻後,幫助他考中了進士,還以忠孝道義規勸丈夫。明朝末年,國家大亂,玉藻躬身行伍間,李氏典賣金銀首飾交納軍費。她還鼓勵丈夫說:“努力為國家效力,不要掛念家裏。”
等到玉藻回歸故裏,朝廷中任職的多是他的故交,他們常寫信招他出來做官。玉藻不答應他們,李氏也不因家裏貧困勸他去做官。他們有一頃地,夫妻親自下田耕種,他們曾在自己的房門柱上題了一副對聯:羊求誼洽蓬芽潤,梁盂心諧杵臼香。
人們莫不讚美李氏知義安貧,能支持丈夫成就誌向。他們有個兒子,名叫方岐,也能遵循母訓。
勸夫置妾
《寶應縣誌》:湯氏,是處士喬出塵的妻子,嫁給出塵三年沒懷孕,她便勸丈夫納妾。有人對她說:“你先等等,也許過兩年就能生。”湯氏說:“我為喬氏婦,讓喬氏無後,這是為喬氏的罪人,怎麽可以呢!”出塵娶妾後,又多不孕;懷孕的,又生的是女孩。因此,出塵不斷地更換小妾。當出塵納妾時,湯氏為小妾買來首飾,做好被褥,還設宴招待賓客,請來喜樂班子,把婚禮辦得十分隆重。幾十年來,和言善語對待小妾。幾經周折,小妾許氏終於生了個男孩,取名演。一家如獲至寶,湯氏把他當作親生兒子撫養。
出塵四十八歲時,湯氏因病故去,湯演十一歲,日夜哭鬧不止,舍不得他的嫡母。處士孫枝蔚和程邃寫詩讚美她。湯氏死後,出塵想提高許氏的地位,扶她為正妻,讓奴仆改變對她的稱呼。許氏不同意,哭著說:“不敢忘大母(丈夫的正妻》。
“由此可見,小妾們對她是如何感恩。
碎罷婚書
《海鹽縣誌》:李雲卿,是明代武官的長子;查氏,家中素受皇封,享受卿丈夫的俸祿,兩家結為婚姻。後來,朝代改換,李雲卿家衰敗。查氏的父親很後悔,便想解除婚約。他把李雲卿騙到家,勒令他寫休婚書。雲卿無奈,隻好聽從他的安排。
雲卿離開查府後,查翁把他寫的休婚書拿給夫人看,正打開讀時,查氏在後麵看見了,一把搶了過來,將它撕得粉碎。
然後對父親說:“締結婚約時,是您作的主,怎麽能因盛衰來改變婚姻呢?如果您一定要這樣,我隻有一死以謝李雲卿!”
父親大怒,斥責道:“我為你的一生考慮,你卻違抗我,我沒你這個女兒。”於是,把她驅逐出家門。查氏哭著離開了家,來到李家。過了幾天,母親舍不得女兒,派婢女給她送去魚肉。
查氏不收,對婢女說:“既然決定作窮人家的媳婦,就當不怕吃苦,要這些東西有什麽用!”於是,每天紡織刺繡掙錢來維持生活,毫無怨言。不久,查氏患病死去,雲卿感念她的情義,終身不娶。
吾夫獲生萬死無憾
《休寧縣誌》:王氏,三槐裏人,嫁給了西門的汪養粹。
婚後,她十分孝順公婆。丈夫養粹身患重病,她割下大腿肉熬汁喂丈夫。經她的精心照料,丈夫的病有了好轉。時值盛暑,她腿部的刀口潰爛,因擔心有臭味熏丈夫,便常常用熱水澆洗。
這樣一來,腐爛得更加厲害,以致不可治療。丈夫病好了,可是王氏卻病得起不了床。她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禱告上蒼說:“我丈夫獲得了新生,我雖死無憾,隻是希望上天降福於我的父母丈夫。”不久,便病逝了,年僅二十八歲。縣令賜匾表彰了她。
天鑒女心
《仙居縣誌》:林氏,是郡丞林應麒的女兒。臨海縣的錢偔聽說她賢惠能幹,便托媒人為兒子錢灼求婚。訂婚後不久,錢灼竟患了肌肉萎縮症,四肢也不能動。錢偔怕誤了林氏的前程,寫信給林家,讓應麒為女兒另擇人家。應麒不忍心這樣做,拖延了十幾年。此時,林女已二十四歲了,而錢灼的病卻不見好轉。不久,錢偔調到襄陽作別駕;應麒貶為泰安判官。錢偔又給應麒寫來一封信,催他讓女兒改嫁。應麒把錢偔的信拿給他的兒子元挺看,讓他告訴姐姐尋個好人家改嫁。林氏責備弟弟說:“你讀了多年的書,怎麽這麽不懂道理?他訂婚前沒病,訂婚後患病,這是我的命不好。”於是便躺在床上,七天七夜滴水不進,想絕食而死。有人勸她說:“你也沒跟他結婚,再另嫁有什麽不可?”林氏說:“人最可貴的是心,心既已相許,身又別屬他人,自己想想能不慚愧嗎?我一定要嫁給錢家;如果再逼我改嫁,我隻有死了。”家人知道她決心已定,便為她置辦嫁妝,讓她出嫁。林氏見家人妥協了,才開始吃飯。豈料,錢灼的病忽然痊愈了。於是,挑選了黃道吉日成婚。舉行婚禮那天,錢灼束好衣帶出來會見客人,麵色澤潤,比一般人還好許多倍。人們都說:“這是林氏的真情感動了上帝,才降福給他們。”
慶兒
《清代聲色誌》:嘉慶二十四年(公元年》,甘肅官府虧空的事被告發,六人遭逮捕。有兩人關在刑部監審,本來監審期已滿,卻因仇家攻訐而被正法。有兩項虧空數額較大,尚需繼續追究審查。其中有兩個人的監審期也將到期。當時韓桂齡先生為大司寇,憐憫他們因公挪用,想拯救他們而躊躇無計,不得已代出知單,囑告同人幕僚盡力幫忙,合力而為。當初不過是想集得數千金,作為放寬期限的計策罷了。豈料正逢某處舉行官家宴會,公卿大夫也都來了,一邊飲酒一邊看戲。當戲唱到高潮時,韓桂舲先生即將他的憐憫之意遍告同人。當時有個叫慶兒的小戲子正在左右為公卿大夫服務,聽說此事即對眾人說:“我雖然是個卑賤的戲子,卻也懂得從善向義。聞聽韓先生的一番好心善舉,不意估量自己是否冒昧,也願資助微薄之力,請以五百銀兩附後,不知各大人們是否肯於接納和明鑒我的微薄之情。”說罷,便讓管守戲班的人把自己的銀兩呈上。
眾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想不到一個小戲子竟有如此俠義心腸,我們又當如何呢?”於是,在坐官人都慷慨解囊,即使有小氣吝嗇的人,也因為慶兒的緣故,竭力相助。頃刻之間,資助的數目已足夠兩人的虧空,於是使他們解脫於難。從此,慶兒的名聲大振都城。大家都以見到慶兒為幸運。誰又能說戲班之中無人傑呢。
金少山
《清代聲色誌》:金秀山是戲劇界淨角(花臉)的泰鬥。他嗓音宏亮,字句清晰;能從丹田運氣,鬱折而成樂音。他和譚鑫培配戲最長,也最相和。譚鑫培依靠他就像左右手。金秀山在戲劇界也以前輩自負,視劉鴻昪和張毓庭等人都為後昪生,所以《碰碑》、《洪羊洞》等戲,除非譚鑫培演出,他才肯相配作搭擋。因為《碰碑》淨角須除掉須生的兒子,《洪羊洞》淨角須除掉須生的部將。如果劉鴻昪等人演出,即使是好言重金聘請,金秀山也不屑一顧。評論家都批評金秀山對於戲場太認真。然而,看看清朝末年的士大夫,一遇到平時的故人顯貴,就總願退居到他的弟子之例。那麽,金秀山的風節氣義就足可以使那些亡國的士大夫們感到羞愧了。
柳如是
《清代聲色誌》:河東君柳如是,名是,字蘼蕪,本名愛,柳是她的托姓。柳如是長得豐姿逸麗,風度翩翩若驚鶴飛鴻,性情正直慧敏。她善於作詩,尤其長於近代七言體。書法也很好,得源於唐代書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墨跡。她二十多歲的時候嫁給了虞山蒙叟錢宗伯,從此名聲開始顯著。
原先城中有名叫徐佛的名妓,會彈琴,善於畫蘭草。雖然居處偏僻,然而四方風流才士常滿她的室門。丙子年春天,婁東的張西銘以庶常的身份度假,路過吳江時停船垂虹亭下,換乘小丹前去拜訪,恰好徐佛另有他適。徐佛有位女弟叫楊愛,比徐佛還要美豔,而且交談典雅也有勝過徐佛的地方。張西銘一見傾心而把她帶到垂虹亭,情意纏綿,難舍難分。楊愛於是心喜自負地說:“我雖生不逢辰,墜入塵埃,然而非如意郎君不以委身。如今三吳之地頭戴簪纓的貴公子雲集。富家膏梁紈挎子弟大多形同木偶。而帖括吚唔,僥幸靠科舉及第的人,也不過都是傖父罷了。隻有那些博學好古的曠世逸才,我方跟從他。正是所謂天下有一知己,死而無憾。況且所居盛澤本來是人販子聚集的地方,又怎能長期愁鬱地生活在這裏呢。”這以後柳如是代替楊愛而出了名。
柳如是也曾對人說:“天下惟虞山錢學土方可稱才。我非有才如錢學土的人不嫁。”恰好虞山錢學士錢宗伯喪偶,聞之大喜說:“天下竟有如此愛才的女子。我也非有才如柳如是的女子不娶。”錢門多狎客,都爭相傳遞他的戲言。一直到庚辰年的冬天,柳如是方才和錢宗伯相遇。錢宗伯遂建造聞室,十天後即落成。錢柳二人席地而坐,圍著酒壚暢飲而談,一起送別舊歲月。柳如是有《春日我聞室之作》,詩曰: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已薄寒。
此去柳花如夢裏,向來煙月是愁端。
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巾莫)容顏獨自看。
珍重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柵。
詩中表述了她結新去舊,喜極而悲,驗裙之恨方殷,解佩之情愈切的心情。辛已年的夏天錢柳二人在芙蓉舫成婚。當時簫鼓遏雲,麝蘭襲岸,齊牢合巹,喜慶場麵空前。三泖的官紳都前來賀喜,還有一些輕薄子弟紛紛投擲香彩之物。錢宗伯喜不勝收,遂吮毫濡墨,笑對鏡台賦催妝詩一首。柳如是嫁給錢宗伯後,錢宗伯視為絳雲仙姑下凡。因為仙好樓居,於是就依傍峰巒,在半野堂後建樓五座,極盡華麗。錢宗伯又題寫了匾額“絳雲樓”。絳雲樓是錢柳的住處,也是藏書的地方。當時大江以南的藏書之家,沒有比錢宗伯更多的。至此錢宗伯更加廣購善本以及古玩雕刻藝術。箱櫥之類的東西放在樓上,象牙書簽以及字畫室軸等都參差不齊地放在樓下。臥室內繡著花紋的幃帳籠罩著瓊床玉寢。錢宗伯和柳如是朝夕相處,一起晶讀古籍,常常爭先石鼎搜聯句,或薄怒銀燈算劫棋。錢宗伯吟詠的愛好晚年更加篤厚。有時遇有圖史的校對等,錢宗伯總是請問柳如是。每逢畫眉之餘,臨文有所討論。柳如是也總上樓翻閱古書。雖然書籍很多,但某書某卷柳如是信手取來翻視,往往百無一失。或者書中略有謬誤,柳如是也能隨即辨正。錢宗伯賞識她的聰明善解,因而更加愛憐和器重她。
清朝初年錄用前朝耆老,錢宗伯進京應召,後經朝臣評議放還。從此他專事著述,柳如是侍奉左右。他們都喜好讀書,放誕任性,所以登樓之客遝至而來。有時柳如是也戴著貂冠穿著錦靴,或身披羽衣應酬客人。否則背著筆墨走訪朋友,飲酒賦詩。柳如是往往清談似流泉,雄辯如利鋒,即使英賢宿彥都不能使她屈服。每當這時錢宗伯又總有些不快地說:“這是我的高才弟子,也是良記妻室。”清室皇帝也曾戲稱柳儒士。十年後絳雲樓蒙受災難,他們不得已搬到紅豆村莊居祝每逢良辰佳節,都放舟湖山佳處,留戀唱和。看到他們的人都疑為是仙人下凡。其中,一次中秋節的時候錢宗伯帶著柳如是出遊並作詩說:綠浪紅蘭不稀愁,參差高柳蔽城樓。
鶯花無恙三春侶,蝦萊居然萬裏舟。
照水蜻蜓依鬢影,窺簾蛺堞上釵頭。
相看可似嫦娥好,白月分明浸碧流。
柳如是也依韻和詩說:
秋水春山淡暮愁,船窗笑語近紅樓。
多情落日依蘭櫂,無際輕雲傍彩舟。
月幌歌闌尋麈尾,風床書亂覓搔頭。
五湖煙水長如此,願逐夷鴟泛急流。
其他詩篇多附見於《有學集》,故不盡載。
柳如是曾生了個女兒,後來嫁給了毗陵的趙編修趙玉森的兒子。康熙初年,錢宗伯的兒子接他進城同祝柳如是則和女兒與女婿仍然住在紅豆村。兩年後錢宗伯患病,柳如是聽說後離開紅豆村進城侍候。不久,錢宗伯死了。柳如是在城中守喪也沒有及時回來。先前錢宗伯和他的家族不相和睦,於是假托錢宗伯過去有負於他們。家族中的狡悍之徒聚集了百餘人到錢宗伯的靈堂鬧事。柳如是哭泣著說:“家有長嫡,義不坐受淩削。我尚有些薄資留著也無用,可以拿出來給大家以削除過去的積怨。”說罷便立刻拿出一千金給了他們。可是他們仍然喧鬧不息。柳如是質問說:“你們想幹什麽?”一位家族中的人說:“昨日給的是夫人的錢財,不足以贍養族人。你們家華館連雲,肥田無數,為什麽不能拿出一半來分給貧窮的人。”錢宗伯的兒子很害怕,不敢露麵。柳如是尋思到他們的欲望無厭。
就像宋朝被迫割地一樣,地不盡,元兵不止。於是暗中召集宗伯的至親以及平素不錯的鄰居,又找了官府管理治安的人前來協商。協議書寫好後,柳如是和眾人盟誓說:“如果念及已往的恩德品行,就不要違背今天的話。”眾人也都應諾。於是柳如是來到官府辦公的地方,對族人委婉地說:“我的錢財都給了大家,實在不足為贈。明日再為大家擺酒席,盡其所有。府君的基業故然存在,我是不吝惜的。”族人方才散去。當天便殺豬宰羊準備宴席,通宵達旦。錢家宗族的人都來到錢府上。
柳如是讓他們依次吊喪後列坐,然後讓家人關好前門,自己方入室登榮木樓,好像要取東西似的。等了很長時間也不見如是出來,家人心中開始驚疑,上樓一看,結果柳如是投環自盡了,並在牆壁上寫著:“齊心協力綁縛飲酒的人,而後報官。”錢宗伯的兒子見了和家人放聲痛哭。繩索已在前一天預備在室中,於是拿出來全力綁縛凶黨,因為已經關上前門而沒有人能逃脫。時間不長官府來了人,窮治其罪,並把帶頭鬧事的族凶押到獄中,依法處治。
河東君柳如是本來像是泥中的弱絮,後來結識和嫁給了錢宗伯。錢死後家遭不幸,如是從容殉義,以表示反抗家族宗人的欺侮,難道不是偉大的舉動嗎?錢宗伯開始認識柳如是時,已經是黝顏鮐背,鬢發斑白的老人了,而柳如是則滿頭烏發,凝脂玉體。新婚燕爾之夜,錢宗伯說:“我非常愛你的頭發如雲之黑,肌膚如玉之白。”柳如是則說:“我也很愛君的頭發就像妾的玉膚,君的肌膚就像妾的烏發。”於是二人互相大笑。
所以當年的酬贈也有“風前柳欲窺青眼,雲裏山應想白頭”的詩句。最近又見到《甌北集》中題柳如是小像詩雲:女假男妝訪名士,絳雲樓下一言契。
美人肯嫁六十翁,雖不須眉亦奇氣。
妾膚雪白鬢雲烏,伴郎白鬢烏肌膚。
肯同搽粉稱虞侯,並陋持門勝丈夫。
扁舟同過京口泊,桴鼓金山事如昨。
何代青樓無偉人?可惜儂家貨主惡。
早聞譙叟寫降箋,不遣朱遊和毒藥。
妄勸郎死郎不應,妾為郎死可自憑。
褚公偏享期頤壽,毛惜終高節俠稱。
三尺青絲畢命處,尚悲不死在金陵。
畫圖今識東風麵,果然絕代紅粉豔。
誰知膩粉柔脂中,別有愛民心一片。
君不見同時卞玉京,心許鹿樵事未成。
旋識貴人為棄婦,流離含淚畫蘭英。
曾又不見顧眉生,榮華曾擅橫波名。
當其夫婦從賊日,捧泥塗麵逃出城。
一樣平康好姿首,青青終讓章台柳。
由此可知,錢宗伯滿心稱道河東君為知己。河東君的詩稿,先前曾在書肆中見過,是惠山的韻香尼手錄本。字既秀美,詩又淡雅。名士題詠很多,像“竹汀蘭泉見亭”等均為製句。當時倉猝中沒有來得及購買,被有能力的人取走。僅記得其中“夜起”二句是:“初月不明庭戶暗,流雲重疊吐殘星。”可謂是真得初唐神韻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