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
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 作者:ai重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七律詩《從周哲學視角看〈三國演義〉第 61 回》:
(一)《從周哲學看六一回》
風雲際會三國間,忠義智勇展畫卷。
趙雲截江護阿鬥,孫姬謀私心未安。
孫權權術謀霸業,曹操雄略亦有歎。
周哲深析千秋事,人性複雜史中傳。
(二)詮釋:
詩的首聯“風雲際會三國間,忠義智勇展畫卷”,點明了《三國演義》所處的動蕩時代背景,以及本回中展現出的忠義與智勇等豐富的情節內容。
“趙雲截江護阿鬥,孫姬謀私心未安”描述了趙雲截江奪阿鬥的英勇行為,以及孫夫人在親情與權謀之間的內心掙紮。
“孫權權術謀霸業,曹操雄略亦有歎”展現了孫權運用權謀追求霸業,以及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但也有無奈之處。
“周哲深析千秋事,人性複雜史中傳”則強調了從周哲學的視角深入剖析這一回所體現的曆史事件,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性複雜多樣的特點。
整首詩以周哲學的角度,對《三國演義》第 61 回進行了全麵而深刻的解讀。
(三)《三國演義》第 61回的回目,梗概,主題,情節,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和典故
回目:《三國演義》第 61 回的回目為“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
梗概:
趙雲截江奪阿鬥:劉備入川,孫權想乘此機會奪回荊州。張昭獻計,假說吳國太病危,讓孫夫人帶阿鬥回東吳,以便用阿鬥換荊州。孫夫人中計,帶著阿鬥上船欲回東吳。趙雲巡哨回來得知消息,沿江追趕,跳上漁船追至大船。在船上與孫夫人理論,不顧孫夫人反對,從她懷中奪下阿鬥。此時張飛也前來接應,殺了東吳的周善,二人最終將阿鬥帶回。
孫權遺書退老瞞:曹操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攻打東吳。孫權與曹操交戰數月,互有勝負。春雨連綿,曹操想撤軍但礙於麵子。孫權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收到信後退兵。
主題:
本回主要展現了孫劉聯盟在利益衝突下的矛盾與紛爭,凸顯了各勢力之間的博弈和鬥爭。一方麵,孫權為奪回荊州不擇手段,劉備方的趙雲、張飛則堅決維護劉備的利益,體現了不同勢力對戰略要地的爭奪;另一方麵,曹操與孫權的交戰以及孫權遺書退曹操,反映了當時三國之間複雜的政治、軍事局勢。
情節:
劉備入川,龐統勸殺劉璋:劉備進入西川,與劉璋相互宴請。龐統、法正勸劉備在席間殺了劉璋,可輕易奪取西川,但劉備認為初入蜀中,恩信未立,不肯這樣做。次日宴會上,龐統讓魏延舞劍,欲趁機殺劉璋,被劉備喝止。
劉備赴葭萌關拒張魯:劉璋得知張魯整頓兵馬將犯葭萌關,便請劉備前往抵禦。劉備慨然領諾,帶兵前往葭萌關,且在那裏嚴禁軍士,廣施恩惠,以收民心。
孫權設計騙回孫夫人和阿鬥:東吳得知劉備入川,認為是奪取荊州的好機會,但被吳國太阻攔。後張昭獻計,假稱國太病危騙孫夫人帶阿鬥回東吳。孫夫人信以為真,帶著阿鬥上船離開荊州。
趙雲追趕,張飛接應:趙雲巡哨回來聽聞消息,沿江追趕孫夫人的船。在危急時刻,張飛也前來接應,二人成功阻止了孫夫人將阿鬥帶往東吳。
曹操攻打東吳,孫權遺書退敵:曹操起軍攻打東吳,雙方交戰數月。因春雨連綿,曹操想撤軍,孫權寫信給曹操,曹操順勢退兵。
主要人物:
趙雲:忠勇無畏,單槍匹馬追趕孫夫人的船隊,在船上與眾人周旋,不顧危險從孫夫人懷中奪下阿鬥,展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度和過人的武藝。
張飛:勇猛暴躁,得知孫夫人要帶阿鬥回東吳,提劍跳上吳船,手起劍落殺了周善,協助趙雲奪回阿鬥。
孫夫人:劉備的妻子,孫權的妹妹。她被孫權以國太病危為由騙回東吳,雖心中有愧,但仍執意要帶阿鬥走,體現出她在親情與夫家利益之間的糾結。
孫權:為奪回荊州,聽從張昭之計,試圖用計騙回阿鬥,以謀取荊州,展現出他的權謀和對荊州的覬覦。
劉備:此時在葭萌關抵禦張魯,對東吳發生的事情並不知曉,但他一直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也是趙雲、張飛等人所維護的主公。
經典詩句: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這是後人稱讚趙雲的詩句,突出了趙雲的英勇無畏和卓越的武藝,當年在當陽長阪坡他勇救阿鬥,如今又在江麵上孤身奪阿鬥,其英勇世間無雙。
“長阪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此詩稱讚張飛,將他在長阪橋喝退曹軍的勇猛與此次江上協助趙雲奪回阿鬥的功績相提並論,認為他的英名應在青史上流傳萬載。
典故:
趙雲截江奪阿鬥:這一事件成為三國故事中的經典情節,凸顯了趙雲的忠勇和果敢,也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在京劇、評書等藝術形式中經常被演繹。
孫權遺書退老瞞: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再次攻打東吳,孫權巧妙地利用一封信讓曹操退兵,這一情節展示了孫權的智謀和對曹操心理的把握,也成為三國時期政治、軍事鬥爭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二、《從周哲學視角看〈三國演義〉第 61 回》
《三國演義》第 61 回“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可謂是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的經典篇章。通過周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回中所蘊含的人性、權謀以及曆史的必然。
(一)趙雲:忠義與智勇的化身
趙雲,這位蜀漢的虎將,在本回中展現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忠義與智勇。他得知孫夫人要帶走阿鬥後,毫不猶豫地沿江追趕,不顧危險跳入大船,與東吳眾人展開激烈搏鬥。這種為了主公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正是周哲學中所強調的“忠”的體現。
在與孫夫人的理論中,趙雲堅定地維護著劉備的利益,他的言辭堅定而有力,體現了他的原則性和對正義的堅守。同時,他在船上與東吳眾人的戰鬥中,充分展現了他的高超武藝和智謀,他善於利用環境和時機,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這種智勇雙全的表現,也是周哲學所推崇的“智”的體現。
趙雲的行為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基於他對劉備的忠誠和對蜀漢事業的堅定信念。他深知阿鬥對於劉備的重要性,也明白一旦阿鬥落入東吳之手,將會給蜀漢帶來巨大的危機。這種對局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的預見性,使得他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展現出了他的卓越智慧。
(二)孫夫人:親情與權謀的糾葛
孫夫人,作為劉備的妻子,在本回中陷入了親情與權謀的糾葛之中。她被孫權以國太病危為由騙回東吳,心中雖有愧疚,但仍執意要帶阿鬥走。這種行為既體現了她對母親的孝順,也反映了她對東吳利益的考慮。
從周哲學的角度來看,孫夫人的行為是人性的真實寫照。她在親情與利益之間徘徊,難以做出抉擇。她一方麵愛著劉備和阿鬥,另一方麵又受到東吳的壓力和影響。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紮,使得她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
然而,孫夫人的行為也反映了她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她被東吳的權謀所利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給蜀漢帶來的嚴重後果。這也提醒我們,在麵對複雜的政治局勢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不能被一時的情感所左右。
(三)孫權:權謀與野心的展現
孫權,這位東吳的君主,在本回中充分展現了他的權謀與野心。他為了奪回荊州,不惜設計騙回孫夫人和阿鬥,試圖以此為契機謀取蜀漢的利益。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正是周哲學中所批判的“惡”的體現。
孫權的行為並非孤立的,而是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在三國鼎立的局麵下,各方勢力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爭鬥,孫權也不例外。他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來維護東吳的利益和地位,這就使得他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
然而,孫權的野心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他的行為引起了蜀漢和東吳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使得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張。這種局麵對於東吳的長遠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也反映了他在政治謀略上的局限性。
(四)曹操:強者的無奈與智慧
曹操,這位三國時期的霸主,在本回中也有著重要的表現。他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攻打東吳,展現了他的強大實力和決心。然而,麵對東吳的頑強抵抗和連綿春雨,他不得不考慮撤軍。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的遺書成為了曹操撤軍的一個借口。曹操明白,繼續攻打東吳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而撤軍則可以保存實力,等待更好的時機。這種審時度勢的智慧,正是周哲學所讚賞的。
同時,曹操的無奈也反映了曆史的必然。在三國鼎立的局麵下,沒有一方能夠輕易地戰勝另一方,各方勢力都在相互製衡和爭鬥中尋求發展。曹操雖然強大,但也無法完全掌控局勢,他也需要麵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五)曆史的必然與人性的複雜
通過對本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曆史的必然和人性的複雜在其中交織。趙雲的忠義、孫夫人的親情與權謀、孫權的野心以及曹操的智慧和無奈,都在這一回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三國時期,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天下,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種鬥爭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人性的較量。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和理想而奮鬥,同時也在麵對各種道德和倫理的考驗。
周哲學告訴我們,人性既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在複雜的曆史環境中,人們往往需要在善惡之間做出選擇。這種選擇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命運,也影響著曆史的進程。
總的來說,“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這一回,通過生動的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三國時期的曆史風貌和人性的複雜性。從周哲學的角度進行深度解析,更能讓我們深刻地理解這一回的內涵和意義,也為我們理解三國曆史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
三、從周易哲學的幾個方麵對《三國演義》第 61 回“趙雲截江奪阿鬥,孫權遺書退老瞞”的深度解析:
1. 陰陽平衡與對立:
人物關係中的陰陽:在這一回中,趙雲與孫夫人形成了一種陰陽對立的關係。趙雲代表著忠誠、正義、陽剛的力量,他一心維護劉備的血脈和基業,為了奪回阿鬥不惜孤身犯險,與東吳眾人對抗,其行為體現出了堅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這是陽的特質。而孫夫人作為劉備的妻子,本應站在劉備一方,但她卻受到東吳的影響,想要帶走阿鬥,她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劉備集團的利益,帶有一定的陰柔與不確定性。這種陰陽的對立在兩人的衝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局勢的陰陽平衡:從整個三國局勢來看,劉備占據益州,勢力逐漸壯大,呈現出上升的陽勢;而孫權想要通過奪取阿鬥來牽製劉備,以維護東吳的利益,這是一種對劉備勢力的製衡,可視為陰的一麵。曹操在這一回中雖未直接參與趙雲截江奪阿鬥的事件,但他與孫權的對峙使得局勢更加複雜。曹操的強大勢力與劉備、孫權的紛爭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陰陽平衡的局麵,各方勢力相互製約,誰也無法輕易打破這種平衡。
2. 變易思想:
人物命運的變化: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救出阿鬥,已經展現了他的英勇和忠誠,而在這一回中,他再次麵臨阿鬥被帶走的危機,毫不猶豫地進行截江奪鬥,這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和聲譽。他的命運隨著局勢的變化不斷發生著改變,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職責,體現了《周易》中“變易”的思想。孫夫人原本是劉備的妻子,處於劉備集團的陣營之中,但在東吳的勸說和誘騙下,她的立場發生了動搖,想要帶阿鬥回東吳,這也是她命運的一種變化。
局勢的演變:三國局勢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一回的事件更是加劇了這種變化。孫權原本對劉備有所顧忌,但看到劉備入川後勢力壯大,便試圖通過奪取阿鬥來改變局勢,這使得孫劉聯盟出現了裂痕。而曹操與孫權的對峙也在不斷變化,雙方都在根據局勢的發展調整自己的策略。這種局勢的不斷演變正是《周易》中“變易”思想的體現,強調了事物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人們需要根據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策略。
3. 卦象的啟示:
坤卦與趙雲的行為:坤卦代表著柔順、承載和包容,但也有堅定和正直的一麵。趙雲在截江奪阿鬥的過程中,雖然麵對的是孫夫人和東吳的眾多將士,但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毫不退縮。他的行為就像坤卦中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自己的忠誠和勇氣承載起了保護阿鬥的重任。他的堅定和正直也體現了坤卦中“直、方、大”的品質,即使在困難的局麵下,也能堅守正道,不屈不撓。
兌卦與孫夫人的處境:兌卦代表著喜悅、溝通和交流,但也有猶豫不決和輕信他人的一麵。孫夫人在聽到國太病危的消息後,未經核實便輕易相信,想要帶阿鬥回東吳,這體現了她的輕信和猶豫不決。她的處境就像兌卦中的“兌,說也”,容易被他人的言語所影響,缺乏自己的判斷。同時,她在麵對趙雲的阻攔時,內心也充滿了矛盾和掙紮,這與兌卦中喜悅與矛盾交織的特點相符合。
4. 因果循環:
孫權的計謀與後果:孫權為了奪取荊州,設計騙孫夫人帶阿鬥回東吳,這種行為是出於私利和對權力的追求。然而,他的計謀最終沒有得逞,趙雲成功奪回了阿鬥,這是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因果循環,孫權的不義之舉導致了他的失敗,也進一步加深了孫劉聯盟的裂痕。
曹操的決策與局勢變化:曹操在與孫權對峙時,原本處於優勢地位,但他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退兵。這一決策雖然暫時避免了與孫權的衝突,但也為劉備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從長遠來看,曹操的這一決策對三國局勢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也是一種因果循環。他的決策導致了局勢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又反過來影響了他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四、用不同詞牌名對《從周哲學視角看〈三國演義〉第 61 回》的解析:
《沁園春·趙雲截江》
亂世風雲,豪傑輩出,智勇雙全。看趙雲截江,雄風盡顯;孫姬謀算,心亂如綿。孫權弄權,野心勃勃,欲霸江山手段玄。歎曹操,雖雄才大略,亦有憂煎。
周哲深研此回篇,窺人性、複雜難盡言。念忠義之士,丹心可鑒;權謀之術,變幻萬千。曆史長河,波濤滾滾,多少故事永流傳。細思量,悟興衰榮辱,意韻無邊。
《念奴嬌·解析第六十一回》
三國鼎立,戰雲湧、豪傑各展風華。趙雲勇,截江奪阿鬥,威震天涯。孫夫人情牽權謀,孫權謀霸業圖霸。曹操歎,時運多舛難罷。
周哲洞察深析,人性複雜透麵紗。忠義情、智勇光芒射,史冊銘霞。千秋功過,興衰榮辱,皆入篇章話。細品味,曆史韻味無價。
《水調歌頭·觀第六十一回》
三國戰不休,回目六十一。趙雲江上揚威,忠義顯英姿。孫姬心懷謀算,孫權圖謀霸業,風雲變幻時。曹操心有憾,世事難預期。
周哲明哲理,人性蘊玄機。看曆史,興亡事,引人思。千秋功業,皆在歲月中推移。且以智慧洞察,悟世間百態,心明眼不迷。回首望,感慨萬千集。
詮釋:
《沁園春·趙雲截江》詮釋:本詞描繪了三國時期的動蕩局勢和人物的精彩表現。趙雲在截江時的英勇無畏令人讚歎,孫夫人在權謀中的內心掙紮也被細膩展現。孫權為了霸業施展權術,曹操雖有雄才大略卻也麵臨困境。周哲對這一回的深入研究,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多樣。最後,感慨曆史的興衰榮辱,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思考空間。
《念奴嬌·解析第六十一回》詮釋:這首詞描述了三國鼎立的局麵,趙雲的英勇、孫夫人的情感與權謀、孫權的霸業追求以及曹操的慨歎,都在詞中生動呈現。周哲的洞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複雜,忠義與智勇的光輝在曆史中閃耀。曆史的功過榮辱都被記載在篇章中,細細品味,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無價韻味。
《水調歌頭·觀第六十一回》詮釋:詞中展現了三國時期的戰亂與紛爭,趙雲的壯舉、孫夫人的算計、孫權的圖謀霸業以及曹操的遺憾,都一一呈現。周哲所明悟的哲理,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奧秘。回顧曆史的興亡,能引發我們深深的思考。以智慧去洞察,才能在世間百態中保持清醒,感慨也隨之而來。
待續
(一)《從周哲學看六一回》
風雲際會三國間,忠義智勇展畫卷。
趙雲截江護阿鬥,孫姬謀私心未安。
孫權權術謀霸業,曹操雄略亦有歎。
周哲深析千秋事,人性複雜史中傳。
(二)詮釋:
詩的首聯“風雲際會三國間,忠義智勇展畫卷”,點明了《三國演義》所處的動蕩時代背景,以及本回中展現出的忠義與智勇等豐富的情節內容。
“趙雲截江護阿鬥,孫姬謀私心未安”描述了趙雲截江奪阿鬥的英勇行為,以及孫夫人在親情與權謀之間的內心掙紮。
“孫權權術謀霸業,曹操雄略亦有歎”展現了孫權運用權謀追求霸業,以及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但也有無奈之處。
“周哲深析千秋事,人性複雜史中傳”則強調了從周哲學的視角深入剖析這一回所體現的曆史事件,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性複雜多樣的特點。
整首詩以周哲學的角度,對《三國演義》第 61 回進行了全麵而深刻的解讀。
(三)《三國演義》第 61回的回目,梗概,主題,情節,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和典故
回目:《三國演義》第 61 回的回目為“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
梗概:
趙雲截江奪阿鬥:劉備入川,孫權想乘此機會奪回荊州。張昭獻計,假說吳國太病危,讓孫夫人帶阿鬥回東吳,以便用阿鬥換荊州。孫夫人中計,帶著阿鬥上船欲回東吳。趙雲巡哨回來得知消息,沿江追趕,跳上漁船追至大船。在船上與孫夫人理論,不顧孫夫人反對,從她懷中奪下阿鬥。此時張飛也前來接應,殺了東吳的周善,二人最終將阿鬥帶回。
孫權遺書退老瞞:曹操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攻打東吳。孫權與曹操交戰數月,互有勝負。春雨連綿,曹操想撤軍但礙於麵子。孫權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收到信後退兵。
主題:
本回主要展現了孫劉聯盟在利益衝突下的矛盾與紛爭,凸顯了各勢力之間的博弈和鬥爭。一方麵,孫權為奪回荊州不擇手段,劉備方的趙雲、張飛則堅決維護劉備的利益,體現了不同勢力對戰略要地的爭奪;另一方麵,曹操與孫權的交戰以及孫權遺書退曹操,反映了當時三國之間複雜的政治、軍事局勢。
情節:
劉備入川,龐統勸殺劉璋:劉備進入西川,與劉璋相互宴請。龐統、法正勸劉備在席間殺了劉璋,可輕易奪取西川,但劉備認為初入蜀中,恩信未立,不肯這樣做。次日宴會上,龐統讓魏延舞劍,欲趁機殺劉璋,被劉備喝止。
劉備赴葭萌關拒張魯:劉璋得知張魯整頓兵馬將犯葭萌關,便請劉備前往抵禦。劉備慨然領諾,帶兵前往葭萌關,且在那裏嚴禁軍士,廣施恩惠,以收民心。
孫權設計騙回孫夫人和阿鬥:東吳得知劉備入川,認為是奪取荊州的好機會,但被吳國太阻攔。後張昭獻計,假稱國太病危騙孫夫人帶阿鬥回東吳。孫夫人信以為真,帶著阿鬥上船離開荊州。
趙雲追趕,張飛接應:趙雲巡哨回來聽聞消息,沿江追趕孫夫人的船。在危急時刻,張飛也前來接應,二人成功阻止了孫夫人將阿鬥帶往東吳。
曹操攻打東吳,孫權遺書退敵:曹操起軍攻打東吳,雙方交戰數月。因春雨連綿,曹操想撤軍,孫權寫信給曹操,曹操順勢退兵。
主要人物:
趙雲:忠勇無畏,單槍匹馬追趕孫夫人的船隊,在船上與眾人周旋,不顧危險從孫夫人懷中奪下阿鬥,展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度和過人的武藝。
張飛:勇猛暴躁,得知孫夫人要帶阿鬥回東吳,提劍跳上吳船,手起劍落殺了周善,協助趙雲奪回阿鬥。
孫夫人:劉備的妻子,孫權的妹妹。她被孫權以國太病危為由騙回東吳,雖心中有愧,但仍執意要帶阿鬥走,體現出她在親情與夫家利益之間的糾結。
孫權:為奪回荊州,聽從張昭之計,試圖用計騙回阿鬥,以謀取荊州,展現出他的權謀和對荊州的覬覦。
劉備:此時在葭萌關抵禦張魯,對東吳發生的事情並不知曉,但他一直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也是趙雲、張飛等人所維護的主公。
經典詩句: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這是後人稱讚趙雲的詩句,突出了趙雲的英勇無畏和卓越的武藝,當年在當陽長阪坡他勇救阿鬥,如今又在江麵上孤身奪阿鬥,其英勇世間無雙。
“長阪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此詩稱讚張飛,將他在長阪橋喝退曹軍的勇猛與此次江上協助趙雲奪回阿鬥的功績相提並論,認為他的英名應在青史上流傳萬載。
典故:
趙雲截江奪阿鬥:這一事件成為三國故事中的經典情節,凸顯了趙雲的忠勇和果敢,也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在京劇、評書等藝術形式中經常被演繹。
孫權遺書退老瞞: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再次攻打東吳,孫權巧妙地利用一封信讓曹操退兵,這一情節展示了孫權的智謀和對曹操心理的把握,也成為三國時期政治、軍事鬥爭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二、《從周哲學視角看〈三國演義〉第 61 回》
《三國演義》第 61 回“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可謂是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的經典篇章。通過周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回中所蘊含的人性、權謀以及曆史的必然。
(一)趙雲:忠義與智勇的化身
趙雲,這位蜀漢的虎將,在本回中展現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忠義與智勇。他得知孫夫人要帶走阿鬥後,毫不猶豫地沿江追趕,不顧危險跳入大船,與東吳眾人展開激烈搏鬥。這種為了主公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正是周哲學中所強調的“忠”的體現。
在與孫夫人的理論中,趙雲堅定地維護著劉備的利益,他的言辭堅定而有力,體現了他的原則性和對正義的堅守。同時,他在船上與東吳眾人的戰鬥中,充分展現了他的高超武藝和智謀,他善於利用環境和時機,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這種智勇雙全的表現,也是周哲學所推崇的“智”的體現。
趙雲的行為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基於他對劉備的忠誠和對蜀漢事業的堅定信念。他深知阿鬥對於劉備的重要性,也明白一旦阿鬥落入東吳之手,將會給蜀漢帶來巨大的危機。這種對局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的預見性,使得他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展現出了他的卓越智慧。
(二)孫夫人:親情與權謀的糾葛
孫夫人,作為劉備的妻子,在本回中陷入了親情與權謀的糾葛之中。她被孫權以國太病危為由騙回東吳,心中雖有愧疚,但仍執意要帶阿鬥走。這種行為既體現了她對母親的孝順,也反映了她對東吳利益的考慮。
從周哲學的角度來看,孫夫人的行為是人性的真實寫照。她在親情與利益之間徘徊,難以做出抉擇。她一方麵愛著劉備和阿鬥,另一方麵又受到東吳的壓力和影響。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紮,使得她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
然而,孫夫人的行為也反映了她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她被東吳的權謀所利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給蜀漢帶來的嚴重後果。這也提醒我們,在麵對複雜的政治局勢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不能被一時的情感所左右。
(三)孫權:權謀與野心的展現
孫權,這位東吳的君主,在本回中充分展現了他的權謀與野心。他為了奪回荊州,不惜設計騙回孫夫人和阿鬥,試圖以此為契機謀取蜀漢的利益。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正是周哲學中所批判的“惡”的體現。
孫權的行為並非孤立的,而是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在三國鼎立的局麵下,各方勢力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爭鬥,孫權也不例外。他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來維護東吳的利益和地位,這就使得他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
然而,孫權的野心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他的行為引起了蜀漢和東吳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使得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張。這種局麵對於東吳的長遠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也反映了他在政治謀略上的局限性。
(四)曹操:強者的無奈與智慧
曹操,這位三國時期的霸主,在本回中也有著重要的表現。他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攻打東吳,展現了他的強大實力和決心。然而,麵對東吳的頑強抵抗和連綿春雨,他不得不考慮撤軍。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的遺書成為了曹操撤軍的一個借口。曹操明白,繼續攻打東吳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而撤軍則可以保存實力,等待更好的時機。這種審時度勢的智慧,正是周哲學所讚賞的。
同時,曹操的無奈也反映了曆史的必然。在三國鼎立的局麵下,沒有一方能夠輕易地戰勝另一方,各方勢力都在相互製衡和爭鬥中尋求發展。曹操雖然強大,但也無法完全掌控局勢,他也需要麵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五)曆史的必然與人性的複雜
通過對本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曆史的必然和人性的複雜在其中交織。趙雲的忠義、孫夫人的親情與權謀、孫權的野心以及曹操的智慧和無奈,都在這一回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三國時期,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天下,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種鬥爭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人性的較量。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和理想而奮鬥,同時也在麵對各種道德和倫理的考驗。
周哲學告訴我們,人性既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在複雜的曆史環境中,人們往往需要在善惡之間做出選擇。這種選擇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命運,也影響著曆史的進程。
總的來說,“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這一回,通過生動的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三國時期的曆史風貌和人性的複雜性。從周哲學的角度進行深度解析,更能讓我們深刻地理解這一回的內涵和意義,也為我們理解三國曆史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
三、從周易哲學的幾個方麵對《三國演義》第 61 回“趙雲截江奪阿鬥,孫權遺書退老瞞”的深度解析:
1. 陰陽平衡與對立:
人物關係中的陰陽:在這一回中,趙雲與孫夫人形成了一種陰陽對立的關係。趙雲代表著忠誠、正義、陽剛的力量,他一心維護劉備的血脈和基業,為了奪回阿鬥不惜孤身犯險,與東吳眾人對抗,其行為體現出了堅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這是陽的特質。而孫夫人作為劉備的妻子,本應站在劉備一方,但她卻受到東吳的影響,想要帶走阿鬥,她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劉備集團的利益,帶有一定的陰柔與不確定性。這種陰陽的對立在兩人的衝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局勢的陰陽平衡:從整個三國局勢來看,劉備占據益州,勢力逐漸壯大,呈現出上升的陽勢;而孫權想要通過奪取阿鬥來牽製劉備,以維護東吳的利益,這是一種對劉備勢力的製衡,可視為陰的一麵。曹操在這一回中雖未直接參與趙雲截江奪阿鬥的事件,但他與孫權的對峙使得局勢更加複雜。曹操的強大勢力與劉備、孫權的紛爭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陰陽平衡的局麵,各方勢力相互製約,誰也無法輕易打破這種平衡。
2. 變易思想:
人物命運的變化: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救出阿鬥,已經展現了他的英勇和忠誠,而在這一回中,他再次麵臨阿鬥被帶走的危機,毫不猶豫地進行截江奪鬥,這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和聲譽。他的命運隨著局勢的變化不斷發生著改變,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職責,體現了《周易》中“變易”的思想。孫夫人原本是劉備的妻子,處於劉備集團的陣營之中,但在東吳的勸說和誘騙下,她的立場發生了動搖,想要帶阿鬥回東吳,這也是她命運的一種變化。
局勢的演變:三國局勢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一回的事件更是加劇了這種變化。孫權原本對劉備有所顧忌,但看到劉備入川後勢力壯大,便試圖通過奪取阿鬥來改變局勢,這使得孫劉聯盟出現了裂痕。而曹操與孫權的對峙也在不斷變化,雙方都在根據局勢的發展調整自己的策略。這種局勢的不斷演變正是《周易》中“變易”思想的體現,強調了事物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人們需要根據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策略。
3. 卦象的啟示:
坤卦與趙雲的行為:坤卦代表著柔順、承載和包容,但也有堅定和正直的一麵。趙雲在截江奪阿鬥的過程中,雖然麵對的是孫夫人和東吳的眾多將士,但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毫不退縮。他的行為就像坤卦中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自己的忠誠和勇氣承載起了保護阿鬥的重任。他的堅定和正直也體現了坤卦中“直、方、大”的品質,即使在困難的局麵下,也能堅守正道,不屈不撓。
兌卦與孫夫人的處境:兌卦代表著喜悅、溝通和交流,但也有猶豫不決和輕信他人的一麵。孫夫人在聽到國太病危的消息後,未經核實便輕易相信,想要帶阿鬥回東吳,這體現了她的輕信和猶豫不決。她的處境就像兌卦中的“兌,說也”,容易被他人的言語所影響,缺乏自己的判斷。同時,她在麵對趙雲的阻攔時,內心也充滿了矛盾和掙紮,這與兌卦中喜悅與矛盾交織的特點相符合。
4. 因果循環:
孫權的計謀與後果:孫權為了奪取荊州,設計騙孫夫人帶阿鬥回東吳,這種行為是出於私利和對權力的追求。然而,他的計謀最終沒有得逞,趙雲成功奪回了阿鬥,這是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因果循環,孫權的不義之舉導致了他的失敗,也進一步加深了孫劉聯盟的裂痕。
曹操的決策與局勢變化:曹操在與孫權對峙時,原本處於優勢地位,但他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退兵。這一決策雖然暫時避免了與孫權的衝突,但也為劉備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從長遠來看,曹操的這一決策對三國局勢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也是一種因果循環。他的決策導致了局勢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又反過來影響了他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四、用不同詞牌名對《從周哲學視角看〈三國演義〉第 61 回》的解析:
《沁園春·趙雲截江》
亂世風雲,豪傑輩出,智勇雙全。看趙雲截江,雄風盡顯;孫姬謀算,心亂如綿。孫權弄權,野心勃勃,欲霸江山手段玄。歎曹操,雖雄才大略,亦有憂煎。
周哲深研此回篇,窺人性、複雜難盡言。念忠義之士,丹心可鑒;權謀之術,變幻萬千。曆史長河,波濤滾滾,多少故事永流傳。細思量,悟興衰榮辱,意韻無邊。
《念奴嬌·解析第六十一回》
三國鼎立,戰雲湧、豪傑各展風華。趙雲勇,截江奪阿鬥,威震天涯。孫夫人情牽權謀,孫權謀霸業圖霸。曹操歎,時運多舛難罷。
周哲洞察深析,人性複雜透麵紗。忠義情、智勇光芒射,史冊銘霞。千秋功過,興衰榮辱,皆入篇章話。細品味,曆史韻味無價。
《水調歌頭·觀第六十一回》
三國戰不休,回目六十一。趙雲江上揚威,忠義顯英姿。孫姬心懷謀算,孫權圖謀霸業,風雲變幻時。曹操心有憾,世事難預期。
周哲明哲理,人性蘊玄機。看曆史,興亡事,引人思。千秋功業,皆在歲月中推移。且以智慧洞察,悟世間百態,心明眼不迷。回首望,感慨萬千集。
詮釋:
《沁園春·趙雲截江》詮釋:本詞描繪了三國時期的動蕩局勢和人物的精彩表現。趙雲在截江時的英勇無畏令人讚歎,孫夫人在權謀中的內心掙紮也被細膩展現。孫權為了霸業施展權術,曹操雖有雄才大略卻也麵臨困境。周哲對這一回的深入研究,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多樣。最後,感慨曆史的興衰榮辱,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思考空間。
《念奴嬌·解析第六十一回》詮釋:這首詞描述了三國鼎立的局麵,趙雲的英勇、孫夫人的情感與權謀、孫權的霸業追求以及曹操的慨歎,都在詞中生動呈現。周哲的洞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複雜,忠義與智勇的光輝在曆史中閃耀。曆史的功過榮辱都被記載在篇章中,細細品味,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無價韻味。
《水調歌頭·觀第六十一回》詮釋:詞中展現了三國時期的戰亂與紛爭,趙雲的壯舉、孫夫人的算計、孫權的圖謀霸業以及曹操的遺憾,都一一呈現。周哲所明悟的哲理,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奧秘。回顧曆史的興亡,能引發我們深深的思考。以智慧去洞察,才能在世間百態中保持清醒,感慨也隨之而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