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詞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91 回:瀘水祭與北伐謀》的解析:


    (一)《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


    瀘水波濤祭舊塵,武侯謀略蘊經綸。


    陰陽燮理乾坤變,剛柔相諧局勢新。


    北伐雄心昭日月,表文深意蘊星辰。


    易中哲理通三國,史冊傳奇墨韻醇。


    (二)詮釋:


    這首詩以“瀘水波濤祭舊塵”描繪了回目中瀘水祭祀的場景,“武侯謀略蘊經綸”突出了諸葛亮的智謀與韜略。“陰陽燮理乾坤變”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平衡與變化的觀念,“剛柔相諧局勢新”則表達了局勢的變化與應對之策。“北伐雄心昭日月”展現了諸葛亮北伐的壯誌豪情,“表文深意蘊星辰”強調了上表所蘊含的深遠意義。最後,“易中哲理通三國”點明了周易哲學與《三國演義》的緊密聯係,“史冊傳奇墨韻醇”則表達了對這一回故事的讚美與敬意。


    (三)三國演義第 91回回目,經典梗概,主題思想,主要人物,經典情節,經典詩句,經典典故


    《三國演義》第 91 回回目: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


    經典梗概:


    祭瀘水: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班師回朝,行至瀘水時,突然陰雲密布、狂風驟起,軍隊無法渡河。孟獲告知需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白羊祭祀猖神,才能風平浪靜。但諸葛亮不願妄殺一人,便命行廚宰殺牛馬,和麵為劑,塑成人頭,內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饅頭”。當夜,孔明在瀘水岸邊設香案、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幡招魂,親自臨祭並令董厥讀祭文。祭文讀完,孔明放聲大哭,極其痛切,情動三軍。隻見愁雲怨霧之中,隱隱有數千鬼魂,皆隨風而散。次日,雲收霧散,風靜浪平,蜀兵安然渡過瀘水。


    曹丕去世與曹睿繼位:北方的魏國,魏主曹丕在位七年,感染寒疾,醫治不痊,臨終前將幼子曹睿托付給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等人後駕崩,享年四十歲。曹睿繼位,成為大魏皇帝,封鍾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將軍等,大赦天下。


    諸葛亮的謀劃:早有細作將曹丕去世的消息飛報入川,諸葛亮認為曹丕已死,曹睿年幼不足慮,但司馬懿深有謀略,督雍、涼兵馬,日後必為蜀中大患,欲先起兵伐之。參軍馬謖獻計,讓諸葛亮密遣人往洛陽、鄴郡等處布散流言,說司馬懿欲反,並張貼司馬懿告示天下的榜文,使曹睿心疑,借曹睿之手除掉司馬懿。諸葛亮依計行事。


    主題思想:


    這一回體現了諸葛亮的仁德與智慧。他用“饅頭”代替人頭祭祀瀘水冤魂,既避免了濫殺無辜,又安撫了亡魂、順利班師,展現出他的仁德之心;麵對魏國新君繼位、局勢變化,他能迅速分析局勢,果斷決定北伐並使用計謀對付司馬懿,體現出其卓越的智慧和戰略眼光。


    同時,也反映出三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政治鬥爭和權力爭奪的複雜性。曹睿繼位後,朝中大臣對司馬懿的態度不一,有人主張誅殺,有人認為不可輕信謠言,反映出朝廷內部的權力紛爭和人心惶惶;而諸葛亮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抓住時機北伐,也體現了蜀漢對曹魏的鬥爭從未停止。


    主要人物:


    諸葛亮:本回的核心人物,展現出了他的仁德、智慧和忠誠。在瀘水祭祀一事上,他以仁德為本,想出用“饅頭”祭祀的辦法;麵對魏國局勢變化,他果斷決策,準備北伐。


    曹睿:魏國新繼位的皇帝,年幼登基,麵對司馬懿的問題時,起初驚慌失措,後在大臣的建議下思考應對之策,展現出一定的帝王之態,但仍顯稚嫩。


    司馬懿:曹魏的重要將領,有深謀遠略,主動請求鎮守雍、涼,引起了諸葛亮的警惕,也成為本回中各方計謀的焦點人物。


    馬謖:蜀漢的參軍,為諸葛亮出謀劃策,提出用反間計對付司馬懿,展現出一定的謀略,但後來在街亭之戰中的失誤,也暴露了他實戰經驗的不足。


    經典情節:


    瀘水祭祀:諸葛亮麵對瀘水的阻礙,沒有聽從用活人祭祀的舊例,而是以“饅頭”代替人頭進行祭祀。他親自臨祭,讀祭文時放聲大哭,情感三軍,不僅展現了他的仁德,也使瀘水的冤魂得以安息,軍隊順利渡河。


    散布謠言:諸葛亮聽從馬謖的建議,派遣人在洛陽、鄴郡等地散布司馬懿謀反的謠言,並張貼所謂的司馬懿告示天下的榜文,成功離間了曹睿和司馬懿的關係,使曹睿對司馬懿產生懷疑,這一情節展示了諸葛亮的智謀和對人心的把握。


    經典詩句:本回中諸葛亮所讀的祭文可視為經典文字:


    “維大漢建興三年秋九月一日,武鄉侯、領益州牧、丞相諸葛亮,謹陳祭儀,享於故歿王事蜀中將校及南人亡者陰魂曰:我大漢皇帝,威勝五霸,明繼三王。昨自遠方侵境,異俗起兵;縱蠆尾以興妖,盜狼心而逞亂。我奉王命,問罪遐荒;大舉貔貅,悉除螻蟻;雄軍雲集,狂寇冰消;才聞破竹之聲,便是失猿之勢。但士卒兒郎,盡是九州豪傑;官僚將校,皆為四海英雄:習武從戎,投明事主,莫不同申三令,共展七擒;齊堅奉國之誠,並效忠君之誌。何期汝等偶失兵機,緣落奸計:或為流矢所中,魂掩泉台;或為刀劍所傷,魄歸長夜:生則有勇,死則成名,今凱歌欲還,獻俘將及。汝等英靈尚在,祈禱必聞:隨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國,各認本鄉,受骨肉之蒸嚐,領家人之祭祀;莫作他鄉之鬼,徒為異域之魂。我當奏之天子,使汝等各家盡沾恩露,年給衣糧,月賜廩祿。用茲酬答,以慰汝心。至於本境土神,南方亡鬼,血食有常,憑依不遠;生者既凜天威,死者亦歸王化,想宜寧帖,毋致號啕。聊表丹誠,敬陳祭祀。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經典典故:


    饅頭的由來:諸葛亮用“饅頭”代替人頭祭祀瀘水冤魂,從此,“饅頭”這種食物流傳開來。這一典故體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和創造力,也為中國飲食文化增添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漢高偽遊雲夢:曹睿對司馬懿產生懷疑後,大將軍曹真建議曹睿效仿“漢高偽遊雲夢”之計。漢高祖劉邦曾假裝到雲夢澤巡遊,趁機擒拿了韓信。這裏借用此典故,為曹睿提供了一個擒拿司馬懿的策略,體現了曆史典故在三國時期的政治鬥爭中的借鑒作用。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91 回:瀘水祭與北伐謀》


    《三國演義》第 91 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這一回目蘊含著豐富的情節與深刻的內涵。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時,更能揭示出其中所蘊含的玄妙與智慧。


    在周易哲學中,“變”是一個核心概念。而本回中,無論是諸葛亮的決策還是局勢的發展,都充滿了變化。諸葛亮平定南蠻後班師回朝,行至瀘水時,遭遇了狂風驟雨的阻礙。這一變化看似突如其來,實則是南蠻之戰的餘波,也是局勢發展的必然結果。麵對這一變局,諸葛亮展現出了他的應變能力。他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以“饅頭”代替人頭進行祭祀,巧妙地解決了問題。這一做法既體現了他對傳統的尊重,又展現了他的創新精神,正符合周易哲學中“變則通”的理念。


    同時,本回中還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平衡”的思想。瀘水的狂風驟雨,看似是一種災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種平衡的打破。諸葛亮以仁德之心,用“饅頭”祭祀瀘水冤魂,重新恢複了陰陽的平衡,使軍隊得以順利渡河。這種平衡的恢複,不僅是對自然規律的順應,也是對人性的一種回歸。在三國的政治舞台上,各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魏國、蜀國、吳國相互製約,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過度強大或衰弱,都會打破這種平衡,引發新的動蕩。


    在“伐中原武侯上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局勢的精準把握。他深知魏國新君繼位,是蜀漢北伐的大好時機。於是,他上表請求北伐,展現了他的戰略眼光和進取精神。這一決策,既符合周易哲學中“時”的觀念,又體現了他對天下大勢的深刻洞察。在合適的時機采取行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同時,諸葛亮的北伐之舉,也是在努力打破現有的平衡,為蜀漢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此外,周易哲學中強調“剛柔相濟”。在本回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思想的體現。諸葛亮在麵對瀘水的阻礙時,既有堅定的決心,又有靈活的手段。他以剛克剛,以柔克柔,最終化解了難題。在他與司馬懿等對手的較量中,也是剛柔並濟,既有智謀的較量,又有武力的對抗。這種剛柔相濟的策略,使他在複雜的局勢中始終能夠占據主動。


    而從“祭瀘水”這一情節中,我們還可以聯想到周易哲學中的“象數”觀念。“饅頭”這一事物,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象征。它象征著諸葛亮的仁德與智慧,也象征著他對自然和人性的理解。通過這一象征,諸葛亮傳達了一種信息,一種他對南蠻之戰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許。同時,瀘水的狂風驟雨,以及諸葛亮的祭祀儀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象數的表達。這些象數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寓意,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和解讀。


    在“伐中原武侯上表”這一部分,諸葛亮的上表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象數的體現。這封表文不僅僅是一份軍事報告,更是他對天下局勢的分析和對未來戰略的規劃。表文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和深遠的意義。它是諸葛亮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對周易哲學的一種實踐。


    從整體上看,《三國演義》第 91 回通過“祭瀘水”和“伐中原武侯上表”這兩個情節,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在這幅畫卷中,我們可以看到周易哲學的深刻影響。無論是局勢的變化、陰陽的平衡,還是剛柔的相濟、象數的表達,都在這一回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諸葛亮作為這一回的核心人物,更是將周易哲學的智慧運用得淋漓盡致。他以仁德為本,以智慧為器,在複雜的局勢中縱橫捭闔,為實現劉備的遺願而不懈努力。


    同時,本回也反映了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人們既有恐懼和退縮的時候,也有勇敢和堅定的時候。諸葛亮在瀘水的祭祀中,展現了他的人性光輝;而在北伐的決策中,又體現了他的雄心壯誌。這種人性的多麵性,正是周易哲學所關注的。周易哲學認為,人性既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隻有通過不斷的修養和提升,才能達到人性的完善。


    在三國的曆史舞台上,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命運和選擇。他們在周易哲學的影響下,演繹著各自的精彩人生。司馬懿的深謀遠慮,曹睿的稚嫩與成長,馬謖的智謀與失誤,都成為了這一回中的精彩看點。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曆史中的掙紮與沉浮,也讓我們對周易哲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總之,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不僅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一回的內涵和意義,也讓我們對周易哲學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和認識。這一回的故事,就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了曆史的滄桑與智慧,也映照出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它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哲學的魅力和價值。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三國演義》第 91 回進行深度解析:


    (一)陰陽平衡


    1. 瀘水祭與北伐謀:瀘水祭可視為陰,北伐謀可視為陽。兩者相互依存,體現了陰陽的平衡與轉化。


    2. 形勢變化:戰爭中形勢的起伏,如勝敗、攻守等,也是陰陽相互作用的體現。


    (二)變化與發展


    1. 謀略運用:諸葛亮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北伐的策略,體現了易中變易的思想。


    2. 局勢演變:三國鼎立局麵的形成與變化,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動態性。


    (三)剛柔並濟


    1. 軍事策略:諸葛亮在北伐中既有強硬的進攻,也有靈活的迂回,展現了剛柔相濟的智慧。


    2. 用人之道:合理安排將領的性格特點和能力,體現了剛柔的配合。


    (四)天人合一


    1. 自然與戰爭:瀘水的地理環境等因素對戰爭的影響,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


    2. 順應時勢:諸葛亮對時勢的把握,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用不同詞牌名的詩詞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91 回:瀘水祭與北伐謀》進行的解析:


    《卜算子·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


    瀘水祭英靈,北伐謀深遠。


    易理玄機蘊其間,變幻風雲卷。


    陰陽道自然,剛柔心相挽。


    諸葛籌謀定江山,史冊留經典。


    《浣溪沙·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


    瀘水波濤祭舊痕,武侯計策展經綸。


    易中哲理悟乾坤。


    北伐雄心昭日月,智謀深遠蘊星辰。


    三國故事墨香存。


    《鷓鴣天·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


    瀘水祭時情未休,北伐謀略展宏猷。


    易中陰陽變無窮,剛柔並濟勢難收。


    心高遠,誌未酬,武侯勳業載千秋。


    三國史冊留佳話,墨韻飄香歲月悠。


    詮釋:


    《卜算子·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詮釋:在瀘水河畔祭奠英靈,諸葛亮的北伐謀略深遠悠長。周易哲學中的玄機蘊含其中,世間局勢如風雲般變幻無常。陰陽的道理順應自然,剛柔之間相互牽挽。諸葛亮謀劃布局,為安定江山立下功勞,成為史冊中的經典傳奇。


    《浣溪沙·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詮釋:瀘水的波濤仿佛還留存著過去的痕跡,武侯的計策展現出他的卓越才能和謀略。從周易哲學中感悟天地乾坤的奧秘。北伐的雄心壯誌如同日月般光輝耀眼,智謀深遠中蘊含著星辰的光芒。三國的故事在墨香中長久留存。


    《鷓鴣天·解析〈三國演義〉第 91 回》詮釋:在瀘水舉行祭祀時,情感仍未消散,北伐的謀略展現出宏偉的規劃。周易中的陰陽變化無窮無盡,剛柔相濟的局勢難以捉摸。心中懷有高遠的誌向,卻未能完全實現。諸葛亮的功業將流傳千秋萬代。三國的史冊中留下了許多佳話,墨韻飄香,伴隨歲月悠悠。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