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軍功爵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注:本文並不是要否認朝代和皇帝在曆史上的功績和積極意義!
如秦朝,最終從戰國脫穎而出,就能夠證明當時的製度符合爭霸需求,而本文絕對沒有否認這一點,也沒有否認相關製度的進步意義的意思。
同時,本文也沒有“以現代人的眼光去批判當時不夠人權”“脫離時代去看待當時的製度”。
最後,本文寫的是農民起義,既然農民起義(大規模起義),那麽必然是因為當時的情況有讓他們不滿到活不下去的地方,這絕對是【當時的農民、百姓自己的判斷】。
因而,從農民百姓的角度寫,既然起義,自然是他們有不滿,他們覺得當時的製度或者律法有問題,而並非是“以現代人的眼光”。
----
朱元璋麵色有些糾結。
雖然秦朝的這些個法律很不人道,有些輕罪所對應的重罰也確實過頭了,但是……
但是有些地方實在很符合他的想法啊!
倒不是朱元璋也喜歡搞輕罪重罰,而是原本不少大臣認為的輕罪,他就覺得這不應該是輕罪,明明是重罪!自然也應當施以重罰。
還有一些重罪,朱元璋也覺得相對應的刑罰太輕了,完全應該加重。
還有秦朝的那個“刑用於將過”,這一點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啊。
——當然,作為在民間摸爬滾打過的皇帝,朱元璋還是很清楚一旦下麵的官員掌握了這種權力,將會給普通百姓帶來多大的災難。
那豈不就是那些貪官汙吏想要什麽的時候,直接宣布某個百姓有罪,就能合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了?
——沒有這個法律的時候,官員們當然也能夠這麽做。但是至少,他們的行為會有漏洞,會不合法;但是有了這一項法律,他們簡直是什麽時候都能自圓其說、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的了。
因而,朱元璋看中的自然不是讓官員們掌握這種權力。
他要的是皇帝的權力擴大。
雖然素來都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類的說法,但是如果能夠加上多重保障不是更好。
-
縣城之中,比起農人更接近官衙的百姓們都對這些內容心驚不已。
這些內容最讓他們感到恐懼的,並非是城旦之類的高強度勞作、也不是斬趾之類的肉刑,也不是牽連甚廣的連坐,而是刑用於將過。
“還好我們不是在秦朝,”一人喃喃道,她家雖然隻是在縣裏麵開了個小小的吃食鋪子,但也因此和一些衙役打過交道,每一次都讓全家人戰戰兢兢。
而這,還是在現如今沒有那什麽刑用於將過的權力在官府手中。
其他人也和這人一樣的心情。
所謂破家縣令滅門知府,雖然他們縣城還好,但縣裏麵也有走南闖北之人,也會給縣城眾人帶回來各種消息,其中就有幾例因為不幸而被官老爺弄得家破人亡的事情。
——當然,這些是指官老爺專門坑害某一家,至於那些因為官府的種種原因導致的家破人亡,並不計算在內。
而這些被弄得家破人亡的例子中,官老爺無不是羅織罪名將人坑害入獄,但這種羅織罪名最少、最少還需要“羅織”一二;若是他們有什麽刑用於將過的權力……
他們甚至都不需要羅織了!
隻要說一句你打算犯罪,就能讓一個百姓入獄。
而到時候,簡直就是徹徹底底地求告無門了。
當然,連坐也很可怕,特別是鄰裏連坐,不過是鄰居而已,沒有血緣沒有其他關係,怎麽就能連坐?
【那麽,懲罰如此,與之配套的就是方方麵麵細致入微的法律,極為細密繁雜。】
【秦朝的法律並非每一條都嚴苛殘酷,其中也不乏對於老弱的照拂規定,這方麵有時候還頗為貼心。】
【但是問題在於,太細了,實在是太細了!】
【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從日常起居生活,到耕種從播種到生長到收獲到入倉庫的每一個流程,再到牲畜蓄養等各方麵,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涉及到某一條法律。】
【而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大家不要忘了古人的識字率問題。】
【饒是後期的幾個王朝,百姓也基本都不識字,秦朝的百姓又有幾人識字?】
【細密繁雜的法律網絡下,輕罪重罰的懲處理念下,不識字的百姓們如何能夠安穩過活?】
【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百姓,也讓百姓覺得可以接受,作為變法的主持人,商鞅自然給出了一整套可以應用的體製。】
【是什麽體製呢?這就要談到秦朝的核心製度之一,軍功爵製了。】
“不識字”,這一點,觸動了各個朝代中無數普通百姓的心。
識字,多麽重要又多麽珍貴的能力。
因為不識字,他們不要說懼怕遠離家鄉了,就是在家鄉之中,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時候,都要擔心會不會上當受騙、會不會被人糊弄擺布。
可是擔心害怕又如何?不識字,就是沒有辦法,隻能寄希望於自己足夠幸運,厄運不會找到自己頭上。
你說如果真的碰上了大坑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認命唄,認命啊!不認命,又有什麽辦法,跑去告官?別開玩笑了。
所有的百姓,不論哪個朝代的百姓,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聰明愚笨,都有一條共識:如果可以的話,離官府遠遠的,沒事兒別過去晃悠,有事兒一般也不要過去晃悠。
而正如這個聲音所講的那樣,他們不識字,如果真的有這麽細致、方方麵麵都要管到的法律的話,那是極有可能會觸犯的。
再聯係之前講到的,一旦觸犯,就會有各種重罰等著……那日子確實是不能過了啊!
就在這種既惶恐又慶幸的心情下,有人突然意識到了什麽。
那是一個有時候會有機會和文字打交道的人。
他平日裏就頗有頭腦,在任何一個有機會接觸到文字的時候,都嚐試去認下幾個字,時間一長,還真讓他認了一些。此時,他看著天際隨著畫麵和聲音不斷變化的字幕,確定這確實有他認識的幾個字。
於是,“趕緊,趁著這個東西還能看,試著能不能多認幾個字!”他喃喃道,催促自己的家人和幾個好兄弟。
雖然這並不是什麽識字的正途,這個有文字有聲音的東西也並非教人識字,但是趁著還有這個東西的時候,總能認上那麽幾個字吧?
如果時間夠長,認得字多了,那日後總是有用的。
【眾所周知,當秦朝還是秦國的時候,正處於諸侯爭霸、大家都想要吞並對方的時候。】
百姓們茫然,啊,是這樣嗎?
秦人點頭,沒錯,是這樣的,正因為朝廷需要、而且他們當時也不願意變成別的國家,所以才願意支持大秦,他們也想要看到大秦一統天下啊!
隻不過,大家不僅向往一統天下的榮耀,也向往一統天下後的好日子……
【為此,秦孝公堅決支持商鞅變法,後來的秦惠王雖然處死商鞅,但是依舊沿用商鞅之法。】
【也為此,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國建立了軍功爵製,並且如法一般,一直沿用到了秦朝。】
【簡單來說,軍功爵製就是根據立下的軍功,賜予爵位等待遇。】
【具體來講,有如下幾點:】
【一是隻要立有軍功,就可以享受相應的爵位俸祿,與出身如何無關。】
【二是秦國秦朝的宗室,如果沒有軍功在手,就不能像是過往一樣憑借出身而享有爵位和俸祿。】
【而具體的封賞條件,則有兩個部分。】
【首先是立軍功,以斬首數量為準。隻要能夠斬首一顆,就能擁有第一級爵位和田宅俸祿;斬首五顆,就能役使五家隸臣,即奴隸。總之,隻要斬首越多,所能夠獲得的待遇就越好。】
【其次是賞賜區別。按照秦的製度,爵位共有二十級。賞賜的時候,爵位越高的獲得的獎賞越多。】
【通常而言,作戰是整軍出動,那麽這就出現了集體立功的情況。在攻城的時候斬殺敵人八千以上,在野戰的時候斬殺敵人兩千以上,就算做是“全功”,立有全功,全軍獲賞,賞賜規格以第九等爵五大夫為界限,五大夫以上重賞,除了提升官爵外還有賜邑等獎賞,五大夫以下隻是賞官爵以及,或者加賜幾千錢等。】
【是不是覺得看起來還可以?】
不少朝代的百姓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確實好像還不錯的樣子啊。
雖然打仗大家都不願意,同樣不願意參軍入伍,畢竟打仗必然會死人,如何能夠保證死的人是別人或者敵軍,而不是自己呢?
人如果有其他選擇的話,大都是不願意去死的,盡管活著也並不容易;
家人們同樣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人去死——踏入戰場,與身死又有何異?且多年不見音訊,縱然活著,家中又能如何?
但是,這樣的前提都是,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可以不用去參軍。
當情勢所迫,身不由己——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這個情況並不少見——的時候,如果必然去參軍,那麽軍中能否有一個比較公平的法度,就很重要了。
搶功這件事情,雖然百姓們不在軍中,但想想也知道並不少見;至於說憑借出身家世而獲得更高地位和更好待遇的事情……那還用說?
因而,倘若秦朝的這個軍功爵製能夠真的徹底執行的話,那確實是不錯。
最少,他們如果被迫參軍,那還能有個念想。
不像是現在,倘若參軍,沒有人會指望著什麽升官發財,能夠囫圇活著回來就好了。
【實際上也確實還可以。考慮到時代背景,在軍功爵之前,可是徹徹底底“世卿世祿”的時期,出身決定一切,最多有一部分人憑借軍功得以向上爬,但這不過是少數人而已。】
【普通百姓並沒有什麽上升渠道,階層基本就是固化的。】
【而軍功爵製,再如何,也算是給普通百姓指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明路來——隻要你敢殺能殺,並且運氣好上一點,多半也能得上個低級爵位,從此不再是平民階層。】
【這比起過往的幾乎沒有什麽出頭之路的狀況而言,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對於百姓來說,也有了一條明確的路,而不用再自己兩眼一抹黑地四處打轉。】
【這樣的製度被推行之後,在秦國內部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看最終秦國戰勝其餘六國一統天下就知道了,這套製度是行之有效的,是非常適合於當時的秦國所處的環境和所需的。】
其他朝代對於這段曆史並不了解的百姓們點點頭,沒錯,這麽一看的話果真很好啊。
而且也確實,最後是秦朝贏了,而不是什麽其他的諸侯國。
所以,這個製度對大家都很好的樣子。
【當然,想要獲得爵位,以及提升爵位,並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
【秦軍以“伍”為基本的作戰單位,共有五人。一伍之中如果有一人戰死,剩下的四人自動獲罪,從士卒搖身一變成為罪犯;如果戰死人數更多,那麽剩餘的人的罪名就更重。】
【因此,士卒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就沒有了任何選擇,摸魚劃水都不要想,隻能奮勇殺敵——不然,說不定什麽時候萬一戰友戰死,你手中沒有個敵軍人頭抵著,你就獲罪了。】
【想要抵罪,唯一的方法是殺敵,一個敵軍的人頭可以抵一名戰友之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還想要獲得爵位,那麽就需要讓自己斬殺的敵軍的人頭數量大於己方戰死人數數量。】
【而在戰國時期,各國都在備戰,加上當時的鐵器冶煉並沒有哪一個國家有什麽突破性進展,因此秦軍士卒麵對的大部分敵軍的武器與己方相差無幾。】
【此時,想要在搏殺中存活,也並不容易,更何況斬殺更多的敵軍人頭來讓自己獲得爵位。】
剛剛還覺得不錯的百姓們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這怎麽說?
如果說前麵的按照人頭封賞的事情是讓他們覺得難以想象,那麽後麵的戰友戰死自己自動獲罪的事情,同樣難以想象。
這……這叫什麽事兒?!
隻是普普通通的參軍服役,還沒有怎麽樣,更沒有獲得什麽功勞爵位,就先要為自己不因為犯罪而受到刑罰而努力?
好端端的,突然就變成了罪犯?這不是天降橫禍、無妄之災?!
——這秦朝,還真是抓緊一切機會讓人觸犯法律,變成罪犯啊!
變成罪犯的可能性之高,變成罪犯的機會之多……之前那個戍徭的說法,可是每個成丁都要服滿一年,那豈不是每個成丁都有極高的概率變成罪犯?
眾人麵色頹喪,一中年男子冷笑:“哈!我就說什麽朝廷能夠對百姓這麽好呢,還給爵位?”
現在看來,世上根本沒有什麽對百姓好的朝廷,都不過是說說而已,或者暗中挖下大坑就等著埋人呢。
這個條例,實際上不就是先將所有的士卒都等同於預備罪犯,隨時準備用犯罪來控製所有人麽!
至於說那個升爵的方式,也不過是看起來有了一條路——更多的人,難道不是還在為自己不至於獲罪而掙紮嗎?
別說什麽這些懲處對所有人都有效,那些貴族出身的人,哪怕不能直接憑借出身獲得官爵,但是他們真的麵對可能犯法的情況,總也有方法抵罪的——而普通百姓,就隻能要麽拚死殺敵以求免罪,要麽就隻能接受刑罰。
就是不知道刑罰會是什麽,倘若是罰金,家中若能交得起還好,交不起,那就要用勞役抵錢;倘若是勞役,那自然就是要去服勞役。
最後,一切都又重新歸結於勞役上。
哈!這樣一來,朝廷不就有了數不盡用不竭的源源不斷的徭役了嗎!
這個朝廷可還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聽懂了男子的解釋,周圍的人也無言以對。怎麽說,該慶幸他們的朝廷還沒有這麽壓榨他們?
“不,不對,”另一人開口了,“不是朝廷不想,那些官老爺怎麽可能這麽好心。”
這麽說的話也很對,官老爺不可能好心地顧慮他們這些平民百姓,所以為什麽?
【不過,不論如何,在軍功爵製出現後,確實是打破了原本的世卿世祿製度,也讓普通百姓有了一個明確的跨越階層的途徑。】
【這一製度的確立,極大地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也緩和了民間對於嚴刑峻法的不滿,將整個秦國凝聚在了一起,推動著秦國不斷獲勝,直至獲得最後的勝利。】
如秦朝,最終從戰國脫穎而出,就能夠證明當時的製度符合爭霸需求,而本文絕對沒有否認這一點,也沒有否認相關製度的進步意義的意思。
同時,本文也沒有“以現代人的眼光去批判當時不夠人權”“脫離時代去看待當時的製度”。
最後,本文寫的是農民起義,既然農民起義(大規模起義),那麽必然是因為當時的情況有讓他們不滿到活不下去的地方,這絕對是【當時的農民、百姓自己的判斷】。
因而,從農民百姓的角度寫,既然起義,自然是他們有不滿,他們覺得當時的製度或者律法有問題,而並非是“以現代人的眼光”。
----
朱元璋麵色有些糾結。
雖然秦朝的這些個法律很不人道,有些輕罪所對應的重罰也確實過頭了,但是……
但是有些地方實在很符合他的想法啊!
倒不是朱元璋也喜歡搞輕罪重罰,而是原本不少大臣認為的輕罪,他就覺得這不應該是輕罪,明明是重罪!自然也應當施以重罰。
還有一些重罪,朱元璋也覺得相對應的刑罰太輕了,完全應該加重。
還有秦朝的那個“刑用於將過”,這一點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啊。
——當然,作為在民間摸爬滾打過的皇帝,朱元璋還是很清楚一旦下麵的官員掌握了這種權力,將會給普通百姓帶來多大的災難。
那豈不就是那些貪官汙吏想要什麽的時候,直接宣布某個百姓有罪,就能合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了?
——沒有這個法律的時候,官員們當然也能夠這麽做。但是至少,他們的行為會有漏洞,會不合法;但是有了這一項法律,他們簡直是什麽時候都能自圓其說、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的了。
因而,朱元璋看中的自然不是讓官員們掌握這種權力。
他要的是皇帝的權力擴大。
雖然素來都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類的說法,但是如果能夠加上多重保障不是更好。
-
縣城之中,比起農人更接近官衙的百姓們都對這些內容心驚不已。
這些內容最讓他們感到恐懼的,並非是城旦之類的高強度勞作、也不是斬趾之類的肉刑,也不是牽連甚廣的連坐,而是刑用於將過。
“還好我們不是在秦朝,”一人喃喃道,她家雖然隻是在縣裏麵開了個小小的吃食鋪子,但也因此和一些衙役打過交道,每一次都讓全家人戰戰兢兢。
而這,還是在現如今沒有那什麽刑用於將過的權力在官府手中。
其他人也和這人一樣的心情。
所謂破家縣令滅門知府,雖然他們縣城還好,但縣裏麵也有走南闖北之人,也會給縣城眾人帶回來各種消息,其中就有幾例因為不幸而被官老爺弄得家破人亡的事情。
——當然,這些是指官老爺專門坑害某一家,至於那些因為官府的種種原因導致的家破人亡,並不計算在內。
而這些被弄得家破人亡的例子中,官老爺無不是羅織罪名將人坑害入獄,但這種羅織罪名最少、最少還需要“羅織”一二;若是他們有什麽刑用於將過的權力……
他們甚至都不需要羅織了!
隻要說一句你打算犯罪,就能讓一個百姓入獄。
而到時候,簡直就是徹徹底底地求告無門了。
當然,連坐也很可怕,特別是鄰裏連坐,不過是鄰居而已,沒有血緣沒有其他關係,怎麽就能連坐?
【那麽,懲罰如此,與之配套的就是方方麵麵細致入微的法律,極為細密繁雜。】
【秦朝的法律並非每一條都嚴苛殘酷,其中也不乏對於老弱的照拂規定,這方麵有時候還頗為貼心。】
【但是問題在於,太細了,實在是太細了!】
【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從日常起居生活,到耕種從播種到生長到收獲到入倉庫的每一個流程,再到牲畜蓄養等各方麵,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涉及到某一條法律。】
【而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大家不要忘了古人的識字率問題。】
【饒是後期的幾個王朝,百姓也基本都不識字,秦朝的百姓又有幾人識字?】
【細密繁雜的法律網絡下,輕罪重罰的懲處理念下,不識字的百姓們如何能夠安穩過活?】
【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百姓,也讓百姓覺得可以接受,作為變法的主持人,商鞅自然給出了一整套可以應用的體製。】
【是什麽體製呢?這就要談到秦朝的核心製度之一,軍功爵製了。】
“不識字”,這一點,觸動了各個朝代中無數普通百姓的心。
識字,多麽重要又多麽珍貴的能力。
因為不識字,他們不要說懼怕遠離家鄉了,就是在家鄉之中,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時候,都要擔心會不會上當受騙、會不會被人糊弄擺布。
可是擔心害怕又如何?不識字,就是沒有辦法,隻能寄希望於自己足夠幸運,厄運不會找到自己頭上。
你說如果真的碰上了大坑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認命唄,認命啊!不認命,又有什麽辦法,跑去告官?別開玩笑了。
所有的百姓,不論哪個朝代的百姓,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聰明愚笨,都有一條共識:如果可以的話,離官府遠遠的,沒事兒別過去晃悠,有事兒一般也不要過去晃悠。
而正如這個聲音所講的那樣,他們不識字,如果真的有這麽細致、方方麵麵都要管到的法律的話,那是極有可能會觸犯的。
再聯係之前講到的,一旦觸犯,就會有各種重罰等著……那日子確實是不能過了啊!
就在這種既惶恐又慶幸的心情下,有人突然意識到了什麽。
那是一個有時候會有機會和文字打交道的人。
他平日裏就頗有頭腦,在任何一個有機會接觸到文字的時候,都嚐試去認下幾個字,時間一長,還真讓他認了一些。此時,他看著天際隨著畫麵和聲音不斷變化的字幕,確定這確實有他認識的幾個字。
於是,“趕緊,趁著這個東西還能看,試著能不能多認幾個字!”他喃喃道,催促自己的家人和幾個好兄弟。
雖然這並不是什麽識字的正途,這個有文字有聲音的東西也並非教人識字,但是趁著還有這個東西的時候,總能認上那麽幾個字吧?
如果時間夠長,認得字多了,那日後總是有用的。
【眾所周知,當秦朝還是秦國的時候,正處於諸侯爭霸、大家都想要吞並對方的時候。】
百姓們茫然,啊,是這樣嗎?
秦人點頭,沒錯,是這樣的,正因為朝廷需要、而且他們當時也不願意變成別的國家,所以才願意支持大秦,他們也想要看到大秦一統天下啊!
隻不過,大家不僅向往一統天下的榮耀,也向往一統天下後的好日子……
【為此,秦孝公堅決支持商鞅變法,後來的秦惠王雖然處死商鞅,但是依舊沿用商鞅之法。】
【也為此,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國建立了軍功爵製,並且如法一般,一直沿用到了秦朝。】
【簡單來說,軍功爵製就是根據立下的軍功,賜予爵位等待遇。】
【具體來講,有如下幾點:】
【一是隻要立有軍功,就可以享受相應的爵位俸祿,與出身如何無關。】
【二是秦國秦朝的宗室,如果沒有軍功在手,就不能像是過往一樣憑借出身而享有爵位和俸祿。】
【而具體的封賞條件,則有兩個部分。】
【首先是立軍功,以斬首數量為準。隻要能夠斬首一顆,就能擁有第一級爵位和田宅俸祿;斬首五顆,就能役使五家隸臣,即奴隸。總之,隻要斬首越多,所能夠獲得的待遇就越好。】
【其次是賞賜區別。按照秦的製度,爵位共有二十級。賞賜的時候,爵位越高的獲得的獎賞越多。】
【通常而言,作戰是整軍出動,那麽這就出現了集體立功的情況。在攻城的時候斬殺敵人八千以上,在野戰的時候斬殺敵人兩千以上,就算做是“全功”,立有全功,全軍獲賞,賞賜規格以第九等爵五大夫為界限,五大夫以上重賞,除了提升官爵外還有賜邑等獎賞,五大夫以下隻是賞官爵以及,或者加賜幾千錢等。】
【是不是覺得看起來還可以?】
不少朝代的百姓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確實好像還不錯的樣子啊。
雖然打仗大家都不願意,同樣不願意參軍入伍,畢竟打仗必然會死人,如何能夠保證死的人是別人或者敵軍,而不是自己呢?
人如果有其他選擇的話,大都是不願意去死的,盡管活著也並不容易;
家人們同樣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人去死——踏入戰場,與身死又有何異?且多年不見音訊,縱然活著,家中又能如何?
但是,這樣的前提都是,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可以不用去參軍。
當情勢所迫,身不由己——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這個情況並不少見——的時候,如果必然去參軍,那麽軍中能否有一個比較公平的法度,就很重要了。
搶功這件事情,雖然百姓們不在軍中,但想想也知道並不少見;至於說憑借出身家世而獲得更高地位和更好待遇的事情……那還用說?
因而,倘若秦朝的這個軍功爵製能夠真的徹底執行的話,那確實是不錯。
最少,他們如果被迫參軍,那還能有個念想。
不像是現在,倘若參軍,沒有人會指望著什麽升官發財,能夠囫圇活著回來就好了。
【實際上也確實還可以。考慮到時代背景,在軍功爵之前,可是徹徹底底“世卿世祿”的時期,出身決定一切,最多有一部分人憑借軍功得以向上爬,但這不過是少數人而已。】
【普通百姓並沒有什麽上升渠道,階層基本就是固化的。】
【而軍功爵製,再如何,也算是給普通百姓指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明路來——隻要你敢殺能殺,並且運氣好上一點,多半也能得上個低級爵位,從此不再是平民階層。】
【這比起過往的幾乎沒有什麽出頭之路的狀況而言,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對於百姓來說,也有了一條明確的路,而不用再自己兩眼一抹黑地四處打轉。】
【這樣的製度被推行之後,在秦國內部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看最終秦國戰勝其餘六國一統天下就知道了,這套製度是行之有效的,是非常適合於當時的秦國所處的環境和所需的。】
其他朝代對於這段曆史並不了解的百姓們點點頭,沒錯,這麽一看的話果真很好啊。
而且也確實,最後是秦朝贏了,而不是什麽其他的諸侯國。
所以,這個製度對大家都很好的樣子。
【當然,想要獲得爵位,以及提升爵位,並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
【秦軍以“伍”為基本的作戰單位,共有五人。一伍之中如果有一人戰死,剩下的四人自動獲罪,從士卒搖身一變成為罪犯;如果戰死人數更多,那麽剩餘的人的罪名就更重。】
【因此,士卒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就沒有了任何選擇,摸魚劃水都不要想,隻能奮勇殺敵——不然,說不定什麽時候萬一戰友戰死,你手中沒有個敵軍人頭抵著,你就獲罪了。】
【想要抵罪,唯一的方法是殺敵,一個敵軍的人頭可以抵一名戰友之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還想要獲得爵位,那麽就需要讓自己斬殺的敵軍的人頭數量大於己方戰死人數數量。】
【而在戰國時期,各國都在備戰,加上當時的鐵器冶煉並沒有哪一個國家有什麽突破性進展,因此秦軍士卒麵對的大部分敵軍的武器與己方相差無幾。】
【此時,想要在搏殺中存活,也並不容易,更何況斬殺更多的敵軍人頭來讓自己獲得爵位。】
剛剛還覺得不錯的百姓們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這怎麽說?
如果說前麵的按照人頭封賞的事情是讓他們覺得難以想象,那麽後麵的戰友戰死自己自動獲罪的事情,同樣難以想象。
這……這叫什麽事兒?!
隻是普普通通的參軍服役,還沒有怎麽樣,更沒有獲得什麽功勞爵位,就先要為自己不因為犯罪而受到刑罰而努力?
好端端的,突然就變成了罪犯?這不是天降橫禍、無妄之災?!
——這秦朝,還真是抓緊一切機會讓人觸犯法律,變成罪犯啊!
變成罪犯的可能性之高,變成罪犯的機會之多……之前那個戍徭的說法,可是每個成丁都要服滿一年,那豈不是每個成丁都有極高的概率變成罪犯?
眾人麵色頹喪,一中年男子冷笑:“哈!我就說什麽朝廷能夠對百姓這麽好呢,還給爵位?”
現在看來,世上根本沒有什麽對百姓好的朝廷,都不過是說說而已,或者暗中挖下大坑就等著埋人呢。
這個條例,實際上不就是先將所有的士卒都等同於預備罪犯,隨時準備用犯罪來控製所有人麽!
至於說那個升爵的方式,也不過是看起來有了一條路——更多的人,難道不是還在為自己不至於獲罪而掙紮嗎?
別說什麽這些懲處對所有人都有效,那些貴族出身的人,哪怕不能直接憑借出身獲得官爵,但是他們真的麵對可能犯法的情況,總也有方法抵罪的——而普通百姓,就隻能要麽拚死殺敵以求免罪,要麽就隻能接受刑罰。
就是不知道刑罰會是什麽,倘若是罰金,家中若能交得起還好,交不起,那就要用勞役抵錢;倘若是勞役,那自然就是要去服勞役。
最後,一切都又重新歸結於勞役上。
哈!這樣一來,朝廷不就有了數不盡用不竭的源源不斷的徭役了嗎!
這個朝廷可還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聽懂了男子的解釋,周圍的人也無言以對。怎麽說,該慶幸他們的朝廷還沒有這麽壓榨他們?
“不,不對,”另一人開口了,“不是朝廷不想,那些官老爺怎麽可能這麽好心。”
這麽說的話也很對,官老爺不可能好心地顧慮他們這些平民百姓,所以為什麽?
【不過,不論如何,在軍功爵製出現後,確實是打破了原本的世卿世祿製度,也讓普通百姓有了一個明確的跨越階層的途徑。】
【這一製度的確立,極大地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也緩和了民間對於嚴刑峻法的不滿,將整個秦國凝聚在了一起,推動著秦國不斷獲勝,直至獲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