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政額角的青筋突突直跳,他很久沒有被氣到這個程度了。
——胡亥!篡權奪位、斬殺手足也就罷了,可他這個兒子怎能如此的愚蠢!
嬴政當然也是在意自己的子嗣的,對於胡亥就那麽殺兄弑弟、屠殺姐妹的行徑,已經讓他血壓不斷上升,更是對這個幼子產生了極度的厭惡之情。
不過,如果一定要將兒女和江山放在天平上衡量一下孰重孰輕的話,那不得不說,還是江山更重要一些。
大秦的江山,是他一手締造的,是前所未有的天下一統;但大秦的江山,同樣是列祖列宗共同的努力,沒有先王們的不斷努力,大秦也不能走到如今的輝煌。
可是,在胡亥手中,這樣的大秦江山眼見就要徹底傾覆了。
這讓嬴政如何能夠接受?
他根本就不可能接受!
胡亥若是殘忍一點,奪權坐穩皇位的手段很辣一點,但是能夠穩定住江山、能夠維持住大秦的社稷甚至更進一步,也就罷了,看在治理江山的功績的份上,其他方麵都可以往後放。
但是胡亥,他偏偏是既殘忍狠毒,又無知無能,隻知道貪婪享樂,別說治理大秦江山了,他連作為一個皇帝的權力都不知道真正握到手中——他倒是殺掉重臣收攏權力了,但是這些權力也壓根沒有落到他的手中,而是被趙高掌握了!
何等愚蠢的蠢貨!
而恰好,大秦的局麵也不是什麽天下太平、縱使有個不著調的皇帝也還能勉強撐一撐的樣子。
在大秦的疆土之中,對朝廷不滿之人比比皆是,像是陳勝吳廣這樣不知道怎麽回事兒就突然靈光一現能搞出大事的人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更有一群又一群時刻準備著的六國貴族們……
-
【做完了先期準備,陳勝和吳廣便準備正式起兵了。而在這之前,他們需要讓這些一同去服戍徭的戍卒們站在自己身後、跟從自己,也需要處理掉那兩個押送他們的將尉。】
【此時,吳廣之前樹立的良好形象就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被任命為屯長之後,吳廣一向對士卒們非常愛護,而士卒們自然都很擁戴這樣的長官,並且願意聽從他的差遣。】
【於是,在兩名將尉喝醉的一天,吳廣故意在他們麵前不斷提起自己想要逃跑,打算借此激怒兩人,讓兩人當眾侮辱懲罰自己,繼而引動士卒們的憤怒。】
【在吳廣的挑動下,兩名將尉果然非常憤怒,鞭打了吳廣,隨後還拔出了佩劍。】
【見此,吳廣立刻跳起身來,奪走了佩劍反過來殺掉了這名將尉;緊接著,陳勝也出手,兩人合力殺死了另一名將尉。】
【做了這件事情後,二人召集了下屬開始講話:】
【“諸位遇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期限,而誤了期限是要斬首的。再者,就算沒有被斬首,但是前去戍邊的人,最終也要死去十之六七。”】
【——就像是我們前麵提到的,他們是戍徭而非常規徭役,若以軍法管理,斬首也並非沒有依據;但,陳勝吳廣能夠說服眾人的更關鍵的並不是“失期斬首”,而是後麵的這句話——戍死者,十之六七。】
【再加上一點:兩名將尉已經被殺了。】
【不了解法律、不了解軍中情況的普通士卒們,麵對將尉被殺的情況,難道會覺得自己能有個好下場嗎?在他們心中,他們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了,畢竟陳勝話語中有一點也確實是事實,他們去了邊境,確實是要死上個七七八八。】
【陳勝清楚這一點,他接著道:“況且,大丈夫不死也就罷了,若是死,也要在曆史上留下聲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些王侯將相們,他們難道有什麽天生的貴種嗎?!】
【這樣的一聲質問、也是一聲怒吼,不僅震動了在場的所有戍卒,更是流傳青史,震動了整個天下,不僅是秦朝的天下,更包括了後世的無數個朝代。】
【其曆史影響,堪稱是雄雞一唱天下白,雷霆萬鈞,穿透人心。】
【在這樣振聾發聵的言語下,加之陳勝之前的分析利弊,以及將尉已死的現實,士卒們紛紛倒向了陳勝,表示自己願意聽從二人的差遣命令。】
陳勝的言語,以及他和吳廣的行為,都對各個時空中的百姓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造反”或者說“起義”這樣的事情——他們再怎麽愚昧無知,這種事情還是知道的,畢竟王朝治下,每年都不定在哪個地方有哪一群百姓衝了大戶的家門乃至府衙——當然,這叫做亂民、叫做賊人。
但是,即使是在這樣通過流傳的小道消息、通過七拐八拐的親戚關係,也能夠知曉一二“亂民”之事的情況下,普通百姓們,不論是鄉下的農人、亦或者城鎮中討生活的百姓,都對於陳勝的言論感到了震驚。
這種震驚,從一開始就有了。
在陳勝說出“苟富貴,無相忘”的時候,在他依然是個雇農卻信誓旦旦“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的時候,就讓不少人感到驚訝愕然,甚至還有幾分不可思議與嘲諷譏笑。
不過是個掙紮著混飯吃的雇農而已,怎麽就敢想“富貴”了?又怎麽就能說自己“鴻鵠之誌”?
說話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他們對於陳勝的不理解甚至不讚同,也都是發自內心的。
——我們不過都是最底層的平民,怎麽就能想著這種富貴?我們又怎麽能“富貴”的起來呢?!
最重要的,當然是最後一句——怎麽可能有什麽富貴的機會呢?
大家生下來就是如此,就要這樣地掙紮著過日子,祈禱上蒼能夠風調雨順,祈禱當地的官員不要貪得無厭,祈禱朝廷能夠減輕一些賦稅……然後,就這麽過日子,成婚生子,再告訴自己的孩子如何過日子……
一切都是如此,一切向來如此,一切也本該如此。
怎麽就能想那些富貴呢?那和我們這樣的人有什麽關係呢?
——若是祖墳冒青煙,家中撞大運,得了貴人賞識,過上了更好的日子,那也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根本不能當真。
他們在心中這麽想著,與他人這樣議論著,但一雙雙黑沉沉的眼睛,卻還是眨也不眨地注視著眼前的神跡。
這個人,怎麽能這麽想呢?這麽想也就罷了,怎麽還敢這麽說出來呢?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無法移開視線,明明心中覺得這都是狂言妄語、癡心妄想,但心中仿佛就是有什麽東西在引誘他們、在推著他們——繼續看下去!
然後,所有人——不論是為陳勝言論震驚之人,還是麻木茫然之人——都看到了接下來的發展:他真的邁出了第一步!真的,做到了第一步!
在麵對可能的懲處的情況下,他沒有就那麽順服於命運的安排,而是決定拚死一搏!
百姓們雖然受限於知識水平,並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意識到陳勝吳廣的計劃的意義,但是他們也確實能夠聽明白基本的故事內容。
他真的要反!——但是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啊,這又不是平白無故要讓人送死,而是總歸都要死。那既然如此,與其就這麽等死,還不如搏一個可能。
不論哪個朝代,也不論貧富貴賤,大家對於喪事的重視都是一致的,對於身後名的重視也同樣一樣。普通百姓不會像是朝堂大人們那樣要什麽青史留名,但也講究身後名、死者為大等等。
從這個角度出發,同樣是死,一個“死國”的名頭就要有意義許多了。
而後續陳勝吳廣巧妙利用鬼神之說造勢的事情,則是讓一部分百姓產生了疑問:這居然還能是假的?這居然還能是偽造的?
如果這些是偽造的,而那些戍卒們信以為真;那麽他們所在的朝代,那些官員、甚至皇帝家的故事,會不會也是假的?
而倘若之前的內容是讓他們震驚又有些恐懼,行動的過程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的話,那陳勝最後一錘定音、徹底控製住局麵的那句話,就是讓他們從靈魂深處都開始顫栗。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那些整日裏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們,他們難道就是個什麽天生的貴種了嗎?
——按照秦朝現在的情況來看,後來的朝廷,哪一個都不是什麽貴族建立的啊!
而這造成的初步震動,還要分兩個時期來看。
以唐朝為界,第一個時期是科舉製廣泛推行前的百姓,第二個時期是有了一個小小的躍升可能的百姓。
第一時期,反應最大的百姓,還要數兩漢中後期、特別是魏晉時期的。
不少人都麵色恍惚,縱然衣衫襤褸、麵黃肌瘦,可此時此刻他們都已經仿佛忘卻了所有,隻是喃喃著重複這一句話。
甚至,就連一部分已經因為饑餓或者病痛起不了身、隻能躺在一個也沒有多少織物沒什麽被褥的床上的人,都情不自禁地一直想著這句話。
那些王侯將相們,他們也不過是凡人而已,他們憑什麽高高在上貪得無厭地奪走一切?他們又憑什麽說他們理應高貴?憑什麽說他們的血就要比自己高貴?
自己和家人乃至其他人,在冬日裏每日都要祈禱不會被凍死,夏日裏還要恐懼幹旱炎熱——至於說饑餓問題,這個問題的擔憂和恐懼不分季節,每個季節都有可能出現。
而那些所謂的貴族們,他們則是日日享樂,家中的衣食數之不盡用之不竭,財富更是讓人無法想象……隨後,他們還壓根不把百姓的命當命,隨隨便便毀壞莊稼、打死打殘幾個人……
憑什麽,憑什麽呢?
要說什麽這些貴族們才華橫溢、治理有方,那也都是見鬼。
——他們能不知道自己這塊地方上的官員們治理的到底怎麽樣嗎?
治理的效果分毫沒有,倒是向他們加征賦稅徭役是永遠都有!
過往的許多時候,大家都接受了那些王侯們所說的,“大家天生就是不一樣的,他們就是理所當然的貴族”這樣的說法,但是現在……
即便是幾乎所有人都默認那些貴族們就應當是貴族的時候,都少不了衝進大戶家中劫掠的人,更何況是現在?
而第二時期,這樣的話的衝擊力同樣不小。
隻不過,尚且天下太平時候的百姓們,心中更加堅定的是,要讓自己家中或者自己族中,出一位進士老爺!出不了進士老爺也沒關係,舉人老爺也很好啊!
而王朝走向衰退時期,乃至王朝末期,朝堂混亂,地方無人管控,豪強地主、官員士紳瘋狂壓榨百姓的每一滴血,平民百姓縱使家中有子孫有什麽讀書天賦也根本出不了一點頭……
這一句話對每一個心懷不滿和絕望的人而言,都是一束光線,衝破黑暗,指明方向。
【而就在此時此刻,在陳勝吳廣起兵這件事情上,秦朝的另一個致命問題,也徹底暴露了出來。】
【——基層官員力量不足。】
【準確來說,應當是“可靠的基層官員”數量嚴重不足,繼而導致秦朝實際上對基層的掌控力急劇下降,完全不能與統一六國前的原本的秦國相比。】
【更何況,新統一的六國百姓對秦朝也沒什麽歸屬感,這導致本身貫徹基層治理管控的難度就要比統治秦朝故地要提高不知道多少,如今又有了基層可靠官員嚴重缺乏的問題……】
【如此一來,秦朝在統一後,整體社會治安情況不斷惡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缺乏足夠的可靠的基層官員,也是秦始皇想要清理幹淨六國貴族,最終執行效果卻大打折扣的一大原因——各地的官員們或者是自身力量不足,根本敵不過在當地紮根已久、勢力龐大的六國貴族;或者是本身就和六國貴族有著各種各樣的勾連,通風報信、幫忙掩護還來不及,更不可能嚴格執行朝廷命令了。】
【總而言之,基層可靠官員的嚴重缺乏,給秦朝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這也是秦朝迅速就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
【本身就是剛剛統一,所有人都對“統一”缺乏認同感,然後實行的整體製度又存在問題,與當下並不適配,對待民力又壓榨過度……這些導致民間出現反對聲浪後,基層的可靠官員又嚴重不足,導致朝廷對於這些情況並不能夠及時鎮壓或者疏導。】
【事實上,秦朝之所以出現這個致命問題,也算是一個正常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秦朝的統一速度太快了——當然,我並不是說快速完成統一不好。】
【隻不過,統一速度很快,但是秦朝原本的基層官員儲備卻跟不上新增的需求,這就導致了基層官員的缺口不斷擴大,繼而導致朝廷麵對的地方的壓力也不斷增大。】
【而秦朝朝堂內部一部分人支持分封也有這個因素:如果在地方上分封皇子,那麽在朝廷和地方——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不滿的人以及六國貴族——之間,就可以多出來一道屏障,也就是諸侯王。】
【在朝廷想要壓製地方之前,當地的諸侯王就必定比朝廷更在意這個問題,而一定程度上,可以這麽說,皇子分封的諸侯王,要比一些不知根底臨時任命的地方官員可靠。】
【當然,秦朝選擇堅決的郡縣製度,這也是正確的,完全符合曆史潮流的。】
【隻不過,這樣一來,對中央的壓力就會增大。若是中央始終清醒可靠或許還能勉力支撐渡過難關,但是吧……】
——胡亥!篡權奪位、斬殺手足也就罷了,可他這個兒子怎能如此的愚蠢!
嬴政當然也是在意自己的子嗣的,對於胡亥就那麽殺兄弑弟、屠殺姐妹的行徑,已經讓他血壓不斷上升,更是對這個幼子產生了極度的厭惡之情。
不過,如果一定要將兒女和江山放在天平上衡量一下孰重孰輕的話,那不得不說,還是江山更重要一些。
大秦的江山,是他一手締造的,是前所未有的天下一統;但大秦的江山,同樣是列祖列宗共同的努力,沒有先王們的不斷努力,大秦也不能走到如今的輝煌。
可是,在胡亥手中,這樣的大秦江山眼見就要徹底傾覆了。
這讓嬴政如何能夠接受?
他根本就不可能接受!
胡亥若是殘忍一點,奪權坐穩皇位的手段很辣一點,但是能夠穩定住江山、能夠維持住大秦的社稷甚至更進一步,也就罷了,看在治理江山的功績的份上,其他方麵都可以往後放。
但是胡亥,他偏偏是既殘忍狠毒,又無知無能,隻知道貪婪享樂,別說治理大秦江山了,他連作為一個皇帝的權力都不知道真正握到手中——他倒是殺掉重臣收攏權力了,但是這些權力也壓根沒有落到他的手中,而是被趙高掌握了!
何等愚蠢的蠢貨!
而恰好,大秦的局麵也不是什麽天下太平、縱使有個不著調的皇帝也還能勉強撐一撐的樣子。
在大秦的疆土之中,對朝廷不滿之人比比皆是,像是陳勝吳廣這樣不知道怎麽回事兒就突然靈光一現能搞出大事的人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更有一群又一群時刻準備著的六國貴族們……
-
【做完了先期準備,陳勝和吳廣便準備正式起兵了。而在這之前,他們需要讓這些一同去服戍徭的戍卒們站在自己身後、跟從自己,也需要處理掉那兩個押送他們的將尉。】
【此時,吳廣之前樹立的良好形象就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被任命為屯長之後,吳廣一向對士卒們非常愛護,而士卒們自然都很擁戴這樣的長官,並且願意聽從他的差遣。】
【於是,在兩名將尉喝醉的一天,吳廣故意在他們麵前不斷提起自己想要逃跑,打算借此激怒兩人,讓兩人當眾侮辱懲罰自己,繼而引動士卒們的憤怒。】
【在吳廣的挑動下,兩名將尉果然非常憤怒,鞭打了吳廣,隨後還拔出了佩劍。】
【見此,吳廣立刻跳起身來,奪走了佩劍反過來殺掉了這名將尉;緊接著,陳勝也出手,兩人合力殺死了另一名將尉。】
【做了這件事情後,二人召集了下屬開始講話:】
【“諸位遇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期限,而誤了期限是要斬首的。再者,就算沒有被斬首,但是前去戍邊的人,最終也要死去十之六七。”】
【——就像是我們前麵提到的,他們是戍徭而非常規徭役,若以軍法管理,斬首也並非沒有依據;但,陳勝吳廣能夠說服眾人的更關鍵的並不是“失期斬首”,而是後麵的這句話——戍死者,十之六七。】
【再加上一點:兩名將尉已經被殺了。】
【不了解法律、不了解軍中情況的普通士卒們,麵對將尉被殺的情況,難道會覺得自己能有個好下場嗎?在他們心中,他們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了,畢竟陳勝話語中有一點也確實是事實,他們去了邊境,確實是要死上個七七八八。】
【陳勝清楚這一點,他接著道:“況且,大丈夫不死也就罷了,若是死,也要在曆史上留下聲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些王侯將相們,他們難道有什麽天生的貴種嗎?!】
【這樣的一聲質問、也是一聲怒吼,不僅震動了在場的所有戍卒,更是流傳青史,震動了整個天下,不僅是秦朝的天下,更包括了後世的無數個朝代。】
【其曆史影響,堪稱是雄雞一唱天下白,雷霆萬鈞,穿透人心。】
【在這樣振聾發聵的言語下,加之陳勝之前的分析利弊,以及將尉已死的現實,士卒們紛紛倒向了陳勝,表示自己願意聽從二人的差遣命令。】
陳勝的言語,以及他和吳廣的行為,都對各個時空中的百姓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造反”或者說“起義”這樣的事情——他們再怎麽愚昧無知,這種事情還是知道的,畢竟王朝治下,每年都不定在哪個地方有哪一群百姓衝了大戶的家門乃至府衙——當然,這叫做亂民、叫做賊人。
但是,即使是在這樣通過流傳的小道消息、通過七拐八拐的親戚關係,也能夠知曉一二“亂民”之事的情況下,普通百姓們,不論是鄉下的農人、亦或者城鎮中討生活的百姓,都對於陳勝的言論感到了震驚。
這種震驚,從一開始就有了。
在陳勝說出“苟富貴,無相忘”的時候,在他依然是個雇農卻信誓旦旦“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的時候,就讓不少人感到驚訝愕然,甚至還有幾分不可思議與嘲諷譏笑。
不過是個掙紮著混飯吃的雇農而已,怎麽就敢想“富貴”了?又怎麽就能說自己“鴻鵠之誌”?
說話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他們對於陳勝的不理解甚至不讚同,也都是發自內心的。
——我們不過都是最底層的平民,怎麽就能想著這種富貴?我們又怎麽能“富貴”的起來呢?!
最重要的,當然是最後一句——怎麽可能有什麽富貴的機會呢?
大家生下來就是如此,就要這樣地掙紮著過日子,祈禱上蒼能夠風調雨順,祈禱當地的官員不要貪得無厭,祈禱朝廷能夠減輕一些賦稅……然後,就這麽過日子,成婚生子,再告訴自己的孩子如何過日子……
一切都是如此,一切向來如此,一切也本該如此。
怎麽就能想那些富貴呢?那和我們這樣的人有什麽關係呢?
——若是祖墳冒青煙,家中撞大運,得了貴人賞識,過上了更好的日子,那也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根本不能當真。
他們在心中這麽想著,與他人這樣議論著,但一雙雙黑沉沉的眼睛,卻還是眨也不眨地注視著眼前的神跡。
這個人,怎麽能這麽想呢?這麽想也就罷了,怎麽還敢這麽說出來呢?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無法移開視線,明明心中覺得這都是狂言妄語、癡心妄想,但心中仿佛就是有什麽東西在引誘他們、在推著他們——繼續看下去!
然後,所有人——不論是為陳勝言論震驚之人,還是麻木茫然之人——都看到了接下來的發展:他真的邁出了第一步!真的,做到了第一步!
在麵對可能的懲處的情況下,他沒有就那麽順服於命運的安排,而是決定拚死一搏!
百姓們雖然受限於知識水平,並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意識到陳勝吳廣的計劃的意義,但是他們也確實能夠聽明白基本的故事內容。
他真的要反!——但是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啊,這又不是平白無故要讓人送死,而是總歸都要死。那既然如此,與其就這麽等死,還不如搏一個可能。
不論哪個朝代,也不論貧富貴賤,大家對於喪事的重視都是一致的,對於身後名的重視也同樣一樣。普通百姓不會像是朝堂大人們那樣要什麽青史留名,但也講究身後名、死者為大等等。
從這個角度出發,同樣是死,一個“死國”的名頭就要有意義許多了。
而後續陳勝吳廣巧妙利用鬼神之說造勢的事情,則是讓一部分百姓產生了疑問:這居然還能是假的?這居然還能是偽造的?
如果這些是偽造的,而那些戍卒們信以為真;那麽他們所在的朝代,那些官員、甚至皇帝家的故事,會不會也是假的?
而倘若之前的內容是讓他們震驚又有些恐懼,行動的過程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的話,那陳勝最後一錘定音、徹底控製住局麵的那句話,就是讓他們從靈魂深處都開始顫栗。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那些整日裏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們,他們難道就是個什麽天生的貴種了嗎?
——按照秦朝現在的情況來看,後來的朝廷,哪一個都不是什麽貴族建立的啊!
而這造成的初步震動,還要分兩個時期來看。
以唐朝為界,第一個時期是科舉製廣泛推行前的百姓,第二個時期是有了一個小小的躍升可能的百姓。
第一時期,反應最大的百姓,還要數兩漢中後期、特別是魏晉時期的。
不少人都麵色恍惚,縱然衣衫襤褸、麵黃肌瘦,可此時此刻他們都已經仿佛忘卻了所有,隻是喃喃著重複這一句話。
甚至,就連一部分已經因為饑餓或者病痛起不了身、隻能躺在一個也沒有多少織物沒什麽被褥的床上的人,都情不自禁地一直想著這句話。
那些王侯將相們,他們也不過是凡人而已,他們憑什麽高高在上貪得無厭地奪走一切?他們又憑什麽說他們理應高貴?憑什麽說他們的血就要比自己高貴?
自己和家人乃至其他人,在冬日裏每日都要祈禱不會被凍死,夏日裏還要恐懼幹旱炎熱——至於說饑餓問題,這個問題的擔憂和恐懼不分季節,每個季節都有可能出現。
而那些所謂的貴族們,他們則是日日享樂,家中的衣食數之不盡用之不竭,財富更是讓人無法想象……隨後,他們還壓根不把百姓的命當命,隨隨便便毀壞莊稼、打死打殘幾個人……
憑什麽,憑什麽呢?
要說什麽這些貴族們才華橫溢、治理有方,那也都是見鬼。
——他們能不知道自己這塊地方上的官員們治理的到底怎麽樣嗎?
治理的效果分毫沒有,倒是向他們加征賦稅徭役是永遠都有!
過往的許多時候,大家都接受了那些王侯們所說的,“大家天生就是不一樣的,他們就是理所當然的貴族”這樣的說法,但是現在……
即便是幾乎所有人都默認那些貴族們就應當是貴族的時候,都少不了衝進大戶家中劫掠的人,更何況是現在?
而第二時期,這樣的話的衝擊力同樣不小。
隻不過,尚且天下太平時候的百姓們,心中更加堅定的是,要讓自己家中或者自己族中,出一位進士老爺!出不了進士老爺也沒關係,舉人老爺也很好啊!
而王朝走向衰退時期,乃至王朝末期,朝堂混亂,地方無人管控,豪強地主、官員士紳瘋狂壓榨百姓的每一滴血,平民百姓縱使家中有子孫有什麽讀書天賦也根本出不了一點頭……
這一句話對每一個心懷不滿和絕望的人而言,都是一束光線,衝破黑暗,指明方向。
【而就在此時此刻,在陳勝吳廣起兵這件事情上,秦朝的另一個致命問題,也徹底暴露了出來。】
【——基層官員力量不足。】
【準確來說,應當是“可靠的基層官員”數量嚴重不足,繼而導致秦朝實際上對基層的掌控力急劇下降,完全不能與統一六國前的原本的秦國相比。】
【更何況,新統一的六國百姓對秦朝也沒什麽歸屬感,這導致本身貫徹基層治理管控的難度就要比統治秦朝故地要提高不知道多少,如今又有了基層可靠官員嚴重缺乏的問題……】
【如此一來,秦朝在統一後,整體社會治安情況不斷惡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缺乏足夠的可靠的基層官員,也是秦始皇想要清理幹淨六國貴族,最終執行效果卻大打折扣的一大原因——各地的官員們或者是自身力量不足,根本敵不過在當地紮根已久、勢力龐大的六國貴族;或者是本身就和六國貴族有著各種各樣的勾連,通風報信、幫忙掩護還來不及,更不可能嚴格執行朝廷命令了。】
【總而言之,基層可靠官員的嚴重缺乏,給秦朝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這也是秦朝迅速就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
【本身就是剛剛統一,所有人都對“統一”缺乏認同感,然後實行的整體製度又存在問題,與當下並不適配,對待民力又壓榨過度……這些導致民間出現反對聲浪後,基層的可靠官員又嚴重不足,導致朝廷對於這些情況並不能夠及時鎮壓或者疏導。】
【事實上,秦朝之所以出現這個致命問題,也算是一個正常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秦朝的統一速度太快了——當然,我並不是說快速完成統一不好。】
【隻不過,統一速度很快,但是秦朝原本的基層官員儲備卻跟不上新增的需求,這就導致了基層官員的缺口不斷擴大,繼而導致朝廷麵對的地方的壓力也不斷增大。】
【而秦朝朝堂內部一部分人支持分封也有這個因素:如果在地方上分封皇子,那麽在朝廷和地方——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不滿的人以及六國貴族——之間,就可以多出來一道屏障,也就是諸侯王。】
【在朝廷想要壓製地方之前,當地的諸侯王就必定比朝廷更在意這個問題,而一定程度上,可以這麽說,皇子分封的諸侯王,要比一些不知根底臨時任命的地方官員可靠。】
【當然,秦朝選擇堅決的郡縣製度,這也是正確的,完全符合曆史潮流的。】
【隻不過,這樣一來,對中央的壓力就會增大。若是中央始終清醒可靠或許還能勉力支撐渡過難關,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