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為天下唱:大楚興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二世元年秋,在胡亥快活享樂不時殺個人陶冶一下情操的時候,在趙高把胡亥哄得暈頭轉向自己幾乎成為了秦朝的真正皇帝的時候,在大澤鄉——如今的安徽宿州市下轄鎮,一場起義爆發了。】
【這一場起義,被稱作是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
【此次起義並不是一場孤立的起義,在這場起義爆發後,引動天下,徹底拉開了秦末全國農民起義的序幕。】
【而秦末的農民起義,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起義。】
“朕登基之後就明白了,隻有別人願意聽你的話,你才真正擁有權力,而不是你有某個身份就會必然擁有權力。”尚且年輕的康熙從忙碌之中抽出空來,教導自己的太子,“保成,汗阿瑪希望你能明白這個道理。”
同樣尚是稚齡的太子胤礽懵懂點頭,努力把這段話牢記在心,即使現在他一時間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日後他總會明白的。
康熙見兒子點頭,也沒有讓他現在就必須明白的意思,隻是感歎:“當全國的百姓都開始反對朝廷和皇帝,那皇帝雖然還是‘皇帝’,可又如何稱得上是‘皇帝’呢?”
當天下震動揭竿而起,皇帝就不可能擁有真正的“皇帝”的權力了。
而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是大清要極力避免的。
【前麵提到過,胡亥為了修築皇陵和宮室,為了獲得充足的享樂物資以及用於鹹陽守軍的糧草,高強度征發徭役並讓他們勞作,同時不斷提高賦稅且加征其他稅收。】
【陳勝吳廣等人,正是遭遇了這樣的事情。不過,他們要服的不是更卒或者外徭,而是戍徭。】
【七月份,應胡亥和趙高的命令,朝廷要征發閭左去漁陽服戍徭,陳勝和吳廣就在其中。】
【閭左,在秦朝主要是指由雇農、佃農等貧苦百姓構成的群體。】
【陳勝,是陽城人,姓陳名勝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姓吳名廣字叔。這兩人出身貧賤,陳勝在年輕的時候當過雇農,而在當時,他就曾經和一同勞作的雇農說過這樣的話:“苟富貴,無相忘。”】
【彼時的同伴對此不以為然,他覺得陳勝隻是在玩笑,畢竟,大家不過是雇農而已,一直都要為主家勞作以換取維生的錢糧,又怎麽可能有什麽富貴?】
【而陳勝對此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後來,陳勝的行為,倒也無愧於他當初的慨歎。】
秦朝。
不用等待中央朝廷的詔令,陽城等地的官員們自覺地就準備調動人手,將陳勝和吳廣監視起來,等待朝中的決定。
而朝中對此的決策也非常迅速,畢竟這是針對兩個人而已——先暫且壓入官府之中看管起來,其他的看情況再具體調整。
當然,這個看管倒也不是當做犯人那樣。
雖然秦法之中一貫奉行“刑用於將過”,且陳勝吳廣這兩人還被後世證實了發動了叛亂,但如今畢竟不比過去,不能想當然地就按照過往的方式行事。
【此次戍徭,當地官府派出了兩名將尉押送,陳勝和吳廣都被這兩名將尉看中,選為了屯長,能夠管理一部分的戍卒。】
【他們共九百人,屯於大澤鄉這個地方。】
【本來,秦朝的徭役就不輕省,相關法律也相當嚴苛;況且在秦二世登基以來,這些問題愈發嚴重,此次前去服戍徭的百姓們,也都不想出什麽岔子。】
【但,天公不作美,他們偏偏遇上了大雨連綿,道路阻塞,難以行進。】
【而按照這樣的進度推算下去的話,必定會誤了期限,無法按期抵達目的地。】
【按照《史記》中的記載,“失期,法皆斬”。】
【後來,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人們發現了有關於《徭律》的記載:遲到三到五天,“誶”,即責罵一頓;六到十天,繳納一副盾牌;超過十天,繳納一副戰甲;直接逃避徭役的,繳納兩副戰甲。同時,如果遇到天氣問題,則還可以免除此次徭役。】
【這個出現,讓許多人對於《史記》的記載不以為然,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陳勝吳廣等人,他們服的,是戍徭,而非更卒或者外徭這樣的徭役。】
【戍徭,是兵役,與勞作建設工程的徭役並不相同。服戍徭的時候,陳勝吳廣等人,他們的身份已經從普通百姓變成了士卒——對士卒的管理是軍中的管理方式,軍法與適用於普通百姓的民法是不一樣的。】
【在先秦乃至後來的漢代,在軍中因為失期而斬首的也並非孤例,因而陳勝吳廣兩人的擔心也不能說完全錯誤。】
【即使放在如今,如果軍中延誤,與普通百姓去幹工程延誤,能是一個性質嗎?】
【再者,胡亥登基之後,又出台了一係列更為嚴苛殘忍的法律,不僅中央朝臣殺得人頭滾滾人人自危,民間同樣如此,早已經基本失去了對朝廷的信任。】
【而從另一個方麵看,如果不需要斬首,假使他們延期抵達——顯然這一次戍徭是沒有取消的意思的——他們需要付出什麽?】
【首先是戍邊。他們本身就是來服戍徭的,戍邊是必然結果;而如果因為失期被懲處,換到了一個境況更差的邊境呢?】
【其次,假如要按照《徭律》來執行——先不考慮實際的執行效果,大家都知道,規定是規定,執行是執行;以秦朝後期的社會治安基層掌控,實際能否如此執行並不好說;再者,以二世的風格,殺掉一群平民百姓算什麽事兒嗎?】
【按照超時最長、超過十天來算,要繳納一副戰甲,戰甲在當時可以按照1344錢計算,這個錢是這群“閭左”能夠掏得起的嗎?】
【當然,按照秦法,掏不起錢可以拿勞役來抵,由官府提供食物的話需要幹224天,自帶食物的話要幹168天,隻不過,這些勞役的天數是不計算在百姓原本法定必須要服的徭役中的。】
【——以及,家中有奴隸的話,可以由奴隸代為服役,可是陳勝吳廣等人都是閭左。】
【出於對於自己未來的恐懼,陳勝和吳廣便開始想辦法找出路了。】
趙光義坐在宮中,對此心有餘悸。
“秦二世對百姓逼迫過甚,天下如何不苦?又如何不反?”趙光義努力平複自己的心緒,盡可能地讓自己看起來正氣凜然,對百姓滿懷悲憫之心,“不給百姓留一點活路,讓百姓完全不相信朝廷,就會是這樣的後果。”
也借此,進一步表達自己對秦二世、對於秦朝的批判態度。
秦法嚴苛,二世更甚,這樣一來,因天氣而失期的陳勝吳廣如何不能心懷擔憂?
再者,正如這個妖書所言,軍法和民法根本不可混為一談。
縱使是在大宋,民間徭役延誤、做工失期,都還有回轉的餘地;可是要是軍中延誤……趙光義眯了眯眼,他絕不會輕饒!
況且,他一直覺得,自己北伐大計的屢屢失敗,和軍中沒有嚴格聽從自己的指揮乃至有時候拖遝延誤,有著密切的關係。
想到自己的北伐,想到自己整頓軍中和朝中,趙光義心中的對於農民起義的恐懼和憤怒之情總算消弭了大半,也能開始思考起大宋自己事情來。
——前不久,趙光義剛剛收到了川蜀叛亂的消息,而他收到消息的時間距離叛亂發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不短的時日,亂賊們已經攻占了數個城池。
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對於“他們居然敢反叛朝廷”的憤怒、對於“賊軍”進展如此迅速的恐慌、對於當地官員們無能並且還想要隱瞞消息的怒火充斥了趙光義的心頭。
他當然不會覺得是朝廷對川蜀地區的政令有問題,也不會覺得是自己選拔官員的眼光有問題。
如果說要順應民意,以及被“妖書”所迫,他不能過於指責那些在他眼中的亂民,那麽對於官員的指責趙光義就幹得理直氣壯了——如果不是這些貪官汙吏無能之輩欺上瞞下、壓榨百姓,如何會造成現如今的情況?
朝廷對百姓的拳拳真心,皇帝的一片愛民之心,都是被這群該殺的官員們搞壞了的!
百姓們也是因此才受到了誤導,被幾個早已對朝廷心生反意的賊人挑動,引發動亂。
一切,都是那些官員和賊人的問題!
等到叛亂平定,朕一定要好好對百姓展示一下朕的心意,也得給川蜀地區選任幾個好的能夠展示天子仁德之意的官員才行。
【如今已經失期,必然落不得任何好結果,那麽怎麽辦?】
【大部分人遇到這種情況的一貫操作,逃跑?如果逃跑的話,被抓到也隻有一個“死”字。】
【那既然總歸是要死,失期是死,逃跑被抓是死,為什麽不找一個更有價值的死法?】
【什麽樣的死法更有價值?當然是“舉大計”了,也就是發動起義。】
【——等死,死國可乎?為國而死,豈不是更有價值?】
【定下了這樣的基調後,陳勝便開始思考具體操作:“天下苦秦久矣”。既然天下都這麽想,那麽我們的做法必然會能夠招募到人手。】
【“我聽說二世是皇帝的幼子,而不是繼承人,原本的繼承人是公子扶蘇”——雖然胡亥實行高壓統治,但是這樣的消息在民間壓根沒有被瞞住,而是四處流傳;】
【“扶蘇之前一直給皇帝進諫,最後被皇帝派到外麵帶兵,現在聽說二世把無罪的扶蘇殺了,但是大多數百姓們還不知道這件事情”——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除了扶蘇這個大旗之外,陳勝又想到了一個人:備受楚國人愛戴的將領項燕,而項燕的情況在民間也並無定論,生死並不能確定。】
【有了這兩麵大旗,既能團結起來依舊對秦朝抱有希望的百姓,又能團結起來對秦朝沒有什麽感情的、特別是原楚國的百姓,而我們“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對於陳勝的計劃,吳廣深以為然。】
【既然有了基本的計劃,那下一個關鍵,就是占卜吉凶。】
【占卜的人明白他們打算幹什麽之後,便說他們所要做的事情必然會成功。但除了這句話,卜者又對他們說了這麽一句:你們有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
【既然已經占卜出了好的結果,那麽好端端的,為什麽又要提一句鬼神?】
【而陳勝當即明白了卜者的意思——想要讓他人願意相信他們的話,願意跟他們起義,就需要借助鬼神的力量。】
【於是,陳勝行動力極強地當即開始了動作,他先是將用丹砂寫著“陳勝王”的布帛塞到了他人捕捉到的魚的肚子中,等到士卒們買了魚準備烹食,便發現了這樣的神奇情況,大惑不解;】
【隨後,他又讓吳廣在夜晚去到駐地附近的廟宇之中,點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叫聲高呼:“大楚興,陳勝王!”這個聲音被戍卒們聽到,都驚恐不已。】
【第二天,士卒們彼此不時竊竊私語,悄悄地看著陳勝。】
“這就是勢啊!勢既已成,其後舉兵便可順理成章。”有人感歎道。
像是舉兵起義這樣的大事,沒有“勢”便想去做,得到的必然隻有失敗。甚至是,連開始都沒有的失敗。
當然,這個“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所謂的“師出有名”。
而陳勝和吳廣,即便兩人最終還是兵敗身死,但他們的頭開得著實不錯——鑒於二人的出身,再鑒於二人所做的事情在之前幾乎沒有可以直接參考的對象。
從無到有,開創者的事業一向都不好做。
他們的計劃已經算得上是比較周全,先是確定了起兵的理由,找準了招募人手的方向,又明確了可以充當大義的理由、人選,再想到了為自己造勢、引起注目的方法——
在戍卒之中最容易讓他們信服的鬼神之說。
所以……縱然是平民百姓,縱然微賤如塵,也絕不能對他們抱有全然輕視的心態啊。
雖然這些人平日裏確實沒有半分見識,也沒有什麽做大事的頭腦,還沒有讀過聖人典籍不通文墨,根本是讓人一點興趣都沒有,也難以被他們放在眼中。
但是,耐不住有些特殊的時候,這群庶民總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突然就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來——而這些時候,往往還恰好是能夠對朝堂、對他們的家族造成不小影響的時候。
【這一場起義,被稱作是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
【此次起義並不是一場孤立的起義,在這場起義爆發後,引動天下,徹底拉開了秦末全國農民起義的序幕。】
【而秦末的農民起義,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起義。】
“朕登基之後就明白了,隻有別人願意聽你的話,你才真正擁有權力,而不是你有某個身份就會必然擁有權力。”尚且年輕的康熙從忙碌之中抽出空來,教導自己的太子,“保成,汗阿瑪希望你能明白這個道理。”
同樣尚是稚齡的太子胤礽懵懂點頭,努力把這段話牢記在心,即使現在他一時間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日後他總會明白的。
康熙見兒子點頭,也沒有讓他現在就必須明白的意思,隻是感歎:“當全國的百姓都開始反對朝廷和皇帝,那皇帝雖然還是‘皇帝’,可又如何稱得上是‘皇帝’呢?”
當天下震動揭竿而起,皇帝就不可能擁有真正的“皇帝”的權力了。
而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是大清要極力避免的。
【前麵提到過,胡亥為了修築皇陵和宮室,為了獲得充足的享樂物資以及用於鹹陽守軍的糧草,高強度征發徭役並讓他們勞作,同時不斷提高賦稅且加征其他稅收。】
【陳勝吳廣等人,正是遭遇了這樣的事情。不過,他們要服的不是更卒或者外徭,而是戍徭。】
【七月份,應胡亥和趙高的命令,朝廷要征發閭左去漁陽服戍徭,陳勝和吳廣就在其中。】
【閭左,在秦朝主要是指由雇農、佃農等貧苦百姓構成的群體。】
【陳勝,是陽城人,姓陳名勝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姓吳名廣字叔。這兩人出身貧賤,陳勝在年輕的時候當過雇農,而在當時,他就曾經和一同勞作的雇農說過這樣的話:“苟富貴,無相忘。”】
【彼時的同伴對此不以為然,他覺得陳勝隻是在玩笑,畢竟,大家不過是雇農而已,一直都要為主家勞作以換取維生的錢糧,又怎麽可能有什麽富貴?】
【而陳勝對此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後來,陳勝的行為,倒也無愧於他當初的慨歎。】
秦朝。
不用等待中央朝廷的詔令,陽城等地的官員們自覺地就準備調動人手,將陳勝和吳廣監視起來,等待朝中的決定。
而朝中對此的決策也非常迅速,畢竟這是針對兩個人而已——先暫且壓入官府之中看管起來,其他的看情況再具體調整。
當然,這個看管倒也不是當做犯人那樣。
雖然秦法之中一貫奉行“刑用於將過”,且陳勝吳廣這兩人還被後世證實了發動了叛亂,但如今畢竟不比過去,不能想當然地就按照過往的方式行事。
【此次戍徭,當地官府派出了兩名將尉押送,陳勝和吳廣都被這兩名將尉看中,選為了屯長,能夠管理一部分的戍卒。】
【他們共九百人,屯於大澤鄉這個地方。】
【本來,秦朝的徭役就不輕省,相關法律也相當嚴苛;況且在秦二世登基以來,這些問題愈發嚴重,此次前去服戍徭的百姓們,也都不想出什麽岔子。】
【但,天公不作美,他們偏偏遇上了大雨連綿,道路阻塞,難以行進。】
【而按照這樣的進度推算下去的話,必定會誤了期限,無法按期抵達目的地。】
【按照《史記》中的記載,“失期,法皆斬”。】
【後來,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人們發現了有關於《徭律》的記載:遲到三到五天,“誶”,即責罵一頓;六到十天,繳納一副盾牌;超過十天,繳納一副戰甲;直接逃避徭役的,繳納兩副戰甲。同時,如果遇到天氣問題,則還可以免除此次徭役。】
【這個出現,讓許多人對於《史記》的記載不以為然,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陳勝吳廣等人,他們服的,是戍徭,而非更卒或者外徭這樣的徭役。】
【戍徭,是兵役,與勞作建設工程的徭役並不相同。服戍徭的時候,陳勝吳廣等人,他們的身份已經從普通百姓變成了士卒——對士卒的管理是軍中的管理方式,軍法與適用於普通百姓的民法是不一樣的。】
【在先秦乃至後來的漢代,在軍中因為失期而斬首的也並非孤例,因而陳勝吳廣兩人的擔心也不能說完全錯誤。】
【即使放在如今,如果軍中延誤,與普通百姓去幹工程延誤,能是一個性質嗎?】
【再者,胡亥登基之後,又出台了一係列更為嚴苛殘忍的法律,不僅中央朝臣殺得人頭滾滾人人自危,民間同樣如此,早已經基本失去了對朝廷的信任。】
【而從另一個方麵看,如果不需要斬首,假使他們延期抵達——顯然這一次戍徭是沒有取消的意思的——他們需要付出什麽?】
【首先是戍邊。他們本身就是來服戍徭的,戍邊是必然結果;而如果因為失期被懲處,換到了一個境況更差的邊境呢?】
【其次,假如要按照《徭律》來執行——先不考慮實際的執行效果,大家都知道,規定是規定,執行是執行;以秦朝後期的社會治安基層掌控,實際能否如此執行並不好說;再者,以二世的風格,殺掉一群平民百姓算什麽事兒嗎?】
【按照超時最長、超過十天來算,要繳納一副戰甲,戰甲在當時可以按照1344錢計算,這個錢是這群“閭左”能夠掏得起的嗎?】
【當然,按照秦法,掏不起錢可以拿勞役來抵,由官府提供食物的話需要幹224天,自帶食物的話要幹168天,隻不過,這些勞役的天數是不計算在百姓原本法定必須要服的徭役中的。】
【——以及,家中有奴隸的話,可以由奴隸代為服役,可是陳勝吳廣等人都是閭左。】
【出於對於自己未來的恐懼,陳勝和吳廣便開始想辦法找出路了。】
趙光義坐在宮中,對此心有餘悸。
“秦二世對百姓逼迫過甚,天下如何不苦?又如何不反?”趙光義努力平複自己的心緒,盡可能地讓自己看起來正氣凜然,對百姓滿懷悲憫之心,“不給百姓留一點活路,讓百姓完全不相信朝廷,就會是這樣的後果。”
也借此,進一步表達自己對秦二世、對於秦朝的批判態度。
秦法嚴苛,二世更甚,這樣一來,因天氣而失期的陳勝吳廣如何不能心懷擔憂?
再者,正如這個妖書所言,軍法和民法根本不可混為一談。
縱使是在大宋,民間徭役延誤、做工失期,都還有回轉的餘地;可是要是軍中延誤……趙光義眯了眯眼,他絕不會輕饒!
況且,他一直覺得,自己北伐大計的屢屢失敗,和軍中沒有嚴格聽從自己的指揮乃至有時候拖遝延誤,有著密切的關係。
想到自己的北伐,想到自己整頓軍中和朝中,趙光義心中的對於農民起義的恐懼和憤怒之情總算消弭了大半,也能開始思考起大宋自己事情來。
——前不久,趙光義剛剛收到了川蜀叛亂的消息,而他收到消息的時間距離叛亂發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不短的時日,亂賊們已經攻占了數個城池。
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對於“他們居然敢反叛朝廷”的憤怒、對於“賊軍”進展如此迅速的恐慌、對於當地官員們無能並且還想要隱瞞消息的怒火充斥了趙光義的心頭。
他當然不會覺得是朝廷對川蜀地區的政令有問題,也不會覺得是自己選拔官員的眼光有問題。
如果說要順應民意,以及被“妖書”所迫,他不能過於指責那些在他眼中的亂民,那麽對於官員的指責趙光義就幹得理直氣壯了——如果不是這些貪官汙吏無能之輩欺上瞞下、壓榨百姓,如何會造成現如今的情況?
朝廷對百姓的拳拳真心,皇帝的一片愛民之心,都是被這群該殺的官員們搞壞了的!
百姓們也是因此才受到了誤導,被幾個早已對朝廷心生反意的賊人挑動,引發動亂。
一切,都是那些官員和賊人的問題!
等到叛亂平定,朕一定要好好對百姓展示一下朕的心意,也得給川蜀地區選任幾個好的能夠展示天子仁德之意的官員才行。
【如今已經失期,必然落不得任何好結果,那麽怎麽辦?】
【大部分人遇到這種情況的一貫操作,逃跑?如果逃跑的話,被抓到也隻有一個“死”字。】
【那既然總歸是要死,失期是死,逃跑被抓是死,為什麽不找一個更有價值的死法?】
【什麽樣的死法更有價值?當然是“舉大計”了,也就是發動起義。】
【——等死,死國可乎?為國而死,豈不是更有價值?】
【定下了這樣的基調後,陳勝便開始思考具體操作:“天下苦秦久矣”。既然天下都這麽想,那麽我們的做法必然會能夠招募到人手。】
【“我聽說二世是皇帝的幼子,而不是繼承人,原本的繼承人是公子扶蘇”——雖然胡亥實行高壓統治,但是這樣的消息在民間壓根沒有被瞞住,而是四處流傳;】
【“扶蘇之前一直給皇帝進諫,最後被皇帝派到外麵帶兵,現在聽說二世把無罪的扶蘇殺了,但是大多數百姓們還不知道這件事情”——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除了扶蘇這個大旗之外,陳勝又想到了一個人:備受楚國人愛戴的將領項燕,而項燕的情況在民間也並無定論,生死並不能確定。】
【有了這兩麵大旗,既能團結起來依舊對秦朝抱有希望的百姓,又能團結起來對秦朝沒有什麽感情的、特別是原楚國的百姓,而我們“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對於陳勝的計劃,吳廣深以為然。】
【既然有了基本的計劃,那下一個關鍵,就是占卜吉凶。】
【占卜的人明白他們打算幹什麽之後,便說他們所要做的事情必然會成功。但除了這句話,卜者又對他們說了這麽一句:你們有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
【既然已經占卜出了好的結果,那麽好端端的,為什麽又要提一句鬼神?】
【而陳勝當即明白了卜者的意思——想要讓他人願意相信他們的話,願意跟他們起義,就需要借助鬼神的力量。】
【於是,陳勝行動力極強地當即開始了動作,他先是將用丹砂寫著“陳勝王”的布帛塞到了他人捕捉到的魚的肚子中,等到士卒們買了魚準備烹食,便發現了這樣的神奇情況,大惑不解;】
【隨後,他又讓吳廣在夜晚去到駐地附近的廟宇之中,點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叫聲高呼:“大楚興,陳勝王!”這個聲音被戍卒們聽到,都驚恐不已。】
【第二天,士卒們彼此不時竊竊私語,悄悄地看著陳勝。】
“這就是勢啊!勢既已成,其後舉兵便可順理成章。”有人感歎道。
像是舉兵起義這樣的大事,沒有“勢”便想去做,得到的必然隻有失敗。甚至是,連開始都沒有的失敗。
當然,這個“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所謂的“師出有名”。
而陳勝和吳廣,即便兩人最終還是兵敗身死,但他們的頭開得著實不錯——鑒於二人的出身,再鑒於二人所做的事情在之前幾乎沒有可以直接參考的對象。
從無到有,開創者的事業一向都不好做。
他們的計劃已經算得上是比較周全,先是確定了起兵的理由,找準了招募人手的方向,又明確了可以充當大義的理由、人選,再想到了為自己造勢、引起注目的方法——
在戍卒之中最容易讓他們信服的鬼神之說。
所以……縱然是平民百姓,縱然微賤如塵,也絕不能對他們抱有全然輕視的心態啊。
雖然這些人平日裏確實沒有半分見識,也沒有什麽做大事的頭腦,還沒有讀過聖人典籍不通文墨,根本是讓人一點興趣都沒有,也難以被他們放在眼中。
但是,耐不住有些特殊的時候,這群庶民總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突然就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來——而這些時候,往往還恰好是能夠對朝堂、對他們的家族造成不小影響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