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漢的賦稅製度,同樣也承襲了一部分秦朝的製度,此外,還有一些新創立的賦稅種類。】


    【首先,是田租,這可以說是貫穿整個封建王朝的必備稅種。】


    【漢朝初期,鑒於連年戰火導致的滿目瘡痍,劉邦等決定輕徭薄賦,而田租正是要減輕的賦稅。】


    【與秦朝不同,漢朝規定田租“十五稅一”,其後到了漢景帝時期,又改到了“三十稅一”,其後一直沒有再調整過。】


    【整體來看,從法律定製上來講,漢朝的田租是較為輕省的。】


    【但是另一方麵,在田租的實際實踐方麵,還需要看當時的皇帝本人性情能力、皇帝對朝廷和地方的掌控能力。】


    【如漢初的文帝時期,雖然定製是三十稅一,但是皇帝時常宣布減免田租,從實際上變成了三十稅一或者不收田租;但是到了西漢後期,皇帝水平下降、或是對百姓再沒有了體恤之心、或是對天下局勢認識不足、或是對朝廷和地方管控能力下降,導致百姓實際繳納的田租並不是三十稅一。】


    【——當然,法理上大家還是三十稅一,隻不過會用其他的名義多收而已。】


    百姓們雖然被後續的一些情況打擊到了,但是田租的法理稅率的降低,還是讓他們感覺到了動力。


    ——雖然確實會存在各種亂收的情況,但是至少,在理論上,田租就是降低到了三十稅一啊!


    實際情況當然和名義不一樣,但是有沒有名義,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若是連一個名義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沒有指望。


    這個道理,凡是成人的、摸爬滾打過的百姓,都能夠明白,雖然他們未必能夠說得出來。


    哪怕是村裏麵,或者鄉、縣之中,你有沒有站住理,情況都是不一樣的——若是這件事情能夠得到處理,你還占著理的話,那處理的速度就會變得更快、你得到的實際好處也會更多、你的名聲也會更好。


    而若是事情得不到處理,但是你到底還占著個理,那至少至少,也還能落得個名聲。


    名聲這種東西,好處可是多多的——雖然需要經過一個變現的過程,但隻要能夠變現,那麽就能得到不少東西。


    至於說像是田租三十稅一這種朝廷大事……有了這個條例在那裏,至少起義的話,都是有充分正當理由的。


    -


    朝中,則有人注意到了另外的問題:“貫穿封建王朝的稅種?”


    他們已經明白,這個“封建王朝”,指的就是他們。但是這句話話裏話外的意思,難道是說這個東西所處的時期沒有田租了?


    怎麽可能?!


    太荒謬了!


    一個朝廷若是沒有田租這一項收入,這樣巨大的缺口該如何填補?


    【第二個部分,就是戶賦,按戶繳納,每戶每年五月份繳納十六錢。】


    【第三個部分,是芻槁——一石芻折合十五錢,而一石槁則折合五錢,總計二十錢。】


    【以上,是漢朝與秦朝比較一致的賦稅種類,而接下來的一點,就是由漢朝自行創造的一種賦稅:口賦。】


    【口賦,俗稱人頭稅,在漢朝的時候分為兩種:針對成丁的賦錢,即成丁稅;針對兒童的口錢,也就是兒童稅。】


    【之所以這部分稅收是漢朝所創,是因為其施行的時間是在漢太祖四年。】


    講到這裏,不同時空之中,一部分深深瞧不上那些“賤民”的世家官宦或者子弟,便露出了心領神會的笑容。


    在遊船上,一群公子哥原本打算在大好夜色之中享受一下美景,卻猝不及防這個東西亮了起來;但即便如此,他們也還是能夠從中找到讓自己開懷的樂子。


    一人斜倚著,把玩著酒盞笑道:“那些螻蟻以為不收他們田租,就是什麽天大的好事兒,是他們獲勝了,也著實可笑。”


    另一年紀稍長一些的人也笑了,話語卻著實圓融:“這是因為他們不識聖人之言,不通道理罷了。正因如此,才更不能少了我們這樣的人去幫助他們。”


    “再者,為國效力,乃是理所應當之事。他們不能出仕,既如此,繳納賦稅服役又有何不妥之處呢?他們隻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罷了。”


    為國效力,這是每一個隸屬於國朝的百姓都應當盡的義務。


    所以,讓他們繳納賦稅,讓他們去服徭役,簡直是再正確不過了。


    ——而現在,若是有百姓不願意這麽做,還想要做那等反賊之事,那就是因為他們不通道理啊!


    “張兄說得對,教化他們,讓他們懂禮明理,也算是我們的責任。”一旁的人笑眯眯道,“我們既然享有如此富貴,那自然也應當承擔起這樣的責任,才算是不負家國。”


    【而講到人頭稅,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漢朝較之秦朝有了更進一步發展的“編戶齊民”。】


    【眾所周知,編戶齊民實際上就是指戶籍製度,以“戶”為單位來管理登記百姓,所有的百姓都是天子的臣民,這便被稱作是編戶齊民。】


    【編戶齊民這件事情並非是漢朝才開始實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就已經開始了對自己國內的百姓的登記,以便加強對國內人口的掌控,調動人力服兵役、服徭役、收繳賦稅、授田等等。】


    【如在秦國時期,商鞅便主持了對國內戶籍的大規模編撰活動,不僅登記了每一位百姓,還將每一個百姓的親屬、鄰居等都一並記錄在冊。】


    【在商鞅入秦之前的秦獻公,也早已經對秦國內部的戶籍進行了一次編撰。】


    【編戶齊民,為秦國的大規模動員和作戰等都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而到了漢朝,劉邦和他的開國功臣們、後來的皇帝們,無不重視對戶口的登記問題。】


    【與秦朝相比,漢朝的戶籍製度變得更加細致繁瑣。】


    【首先是關於戶籍的填寫方麵,要寫明所處的縣、裏、是否有爵位、姓名、年齡,還要寫清楚婚姻情況以及相應的原因;若是一些戍邊之人,還需要寫明膚色、身高等等。】


    【當然,有時候關於自身的家產、子女姓名情況、父母姓名等情況,同樣要登記清楚。】


    【在完成登記之後,就要進行下一個步驟了:對人口的控製。】


    【首先,是隔上一段時間,對戶籍情況進行複核。複核的方法有兩種,可以由當地官員自行選擇:一是將百姓聚集到官府,統一核驗;二是官吏自行前往鄉下進行核驗。】


    【其次,是嚴格限製人員的流動,畢竟,人口就等於稅收,怎麽能讓稅收隨便跑呢?】


    【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第一個措施就是提高百姓離開當地的難度:百姓需要獲得官府的蓋章文件,方可出行;第二個措施,就是圍堵脫籍的流民、或者視情況引入流民。】


    【第三個措施,就是製定法律和相關懲處。】


    【這又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對脫籍者家屬的懲罰:若是一戶之中有人擅自脫籍流亡,那麽家長就需要服三年的苦役,並且罰以大量的罰金,罰金之高昂,有時候甚至會導致傾家蕩產;其個人財產全部充公。】


    【但是這個懲罰也並非一成不變,在西漢中後期,懲罰力度不斷加大:家族中若是有人脫籍,那麽無論族人是否告發,都要受到處罰,脫籍的人要承擔的賦稅等,還要加倍轉移到家族身上。】


    【另一方麵就是對任何藏匿或者接待了脫籍之人的人的懲處——是的,即使隻是接待一下脫籍之人,也要受到懲處。】


    【說起來,作為開國皇帝的劉邦自己,就有一段流亡的日子,雖然當時他也不是純粹的平民百姓。但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完美映照。】


    對大部分朝代的百姓而言,離開家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麵,自然就是官府對於人口流動的嚴格限製,大部分時候說是可以從官府那裏獲得許可,可是這相當不容易,還多半需要給點好處費;


    另一方麵,交通不便,很多時候一旦出城出村,在城外的道路上就堪稱是遍布危機——野獸就不說了,更可怕的是不知道會從哪裏冒出來的人。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在於,大家沒有地圖,沒有指南針,還不識字,根本就不認識路啊!


    若是出去了,該往哪裏走?


    會死的吧?


    所以,果然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家鄉,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所以,其實朝廷就算不製定這麽嚴格的要求,我們沒事兒也不會離開家鄉的。”有人抱怨道,當然,他想要抱怨的真正內容也不是這些,隻不過他現在隻敢這麽說罷了。


    他真正想說的,是——他們這些老百姓,隻要還有一條活路,就根本不會自己脫籍,朝廷怎麽就不想一想這一點?他們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怎麽就不想一想自己的賦稅是不是太重了?!


    但是他不敢說,至少不敢這麽直白地抱怨出來。


    雖然如此,可旁邊有著同樣經曆的百姓當然也明白他的意思,便道:“所以西漢後期針對脫籍的懲罰才越來越嚴重啊。”


    他們當然思考了,但是大人物們大約隻是覺得,是懲罰太輕了,所以才有人敢於脫籍。


    -


    以上是普通朝代的百姓的想法,而作為兩晉時期的百姓……


    “朝廷登記戶口有什麽用?”我們現在說是百姓,不還是入了世家之中?朝廷對此有什麽反應嗎?有什麽政令嗎?


    當然,朝廷也好,世家也罷,都不是好東西!


    -


    麵對這個東西的調侃或者嘲諷,劉邦麵色分毫不動。


    這算什麽?這連他的臉皮最外層都沒有破開。


    如果要展開對話,劉邦還可以非常坦然地表示:沒錯,就是這樣!正因為乃公早年的經曆,也因為乃公身邊這些人早年的經曆,乃公才非常確定,讓百姓們隨便流動、隨便脫籍,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乃公可是大漢的皇帝,是老劉家的祖宗了——對於一手打下來的江山,自然是要悉心維護。


    【當然,在這裏,我們還可以順帶一提西漢這些相關政令的實施效果,這與後續的農民起義也能談得上有一定關係:那就是,效果不大。】


    【不是沒有效果,但是法令法令,除了製定的問題之外,還需要執行,還需要被人自願遵守乃至維護。】


    【在漢朝中前期,這些政令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減少了脫籍之人,較好地控製了人口流動,完成了對人口的掌控。】


    【但是到了後來,當百姓們都將所謂的政令視為廢紙一張的時候,當逃亡脫籍之人如過江之鯽源源不絕的時候,這些政令哪怕日益嚴苛,卻也再沒有了往日的效用。相反,懲處的嚴苛,反而推動了更多的人選擇流亡。】


    【在西漢中後期,沉重的賦役,當地官員的敲詐勒索,喪失土地背負債務的無望,讓不少人選擇了脫籍流亡;而官府對於家屬的嚴苛懲處,讓剩餘的人苦不堪言、生活無望,隻能不得不也選擇脫籍流亡,甚至是舉家逃亡。】


    【這樣一來,流亡的人不僅不減少,反而還在不斷增加,由此不僅使得天下動蕩、治安變差,更是讓朝廷獲得的稅收減少。】


    年老的劉徹望著這樣的發展,倒也不算非常意外。


    若是大漢未來真的變成了這樣,那也確實是他所推測的可能之一——在他這個皇帝已經下達詔書,宣布了大漢政策方向的轉變後,由於地方的糜爛腐敗,中央對地方的控製減弱,便會導致地方胡亂收稅的情況的大量出現。


    甚至,在如今的天下,就已經存在了種種的亂象。


    此時此刻,未來某刻,自然會有百姓受不了選擇逃亡。


    但是,若是日後的天下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他還有什麽辦法嗎?


    他已經老了,或許過段時日就要駕崩了。


    他所能夠施行的政令,所能夠謀劃的內容,已經非常有限。為大漢謀劃好一個繼任之君,以及相關的輔政大臣,已經算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事情了。


    若是……若是這個東西能夠為大漢所用,能夠為皇帝所用……


    或者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被利用起來的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