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賦稅經濟改革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同一道驚雷劈到了身上,劉徹一時間呆若木雞。
他的陵寢……?
前朝皇陵會有什麽樣的遭遇,劉徹和其他人都相當清楚。
作為陪葬了大量金錢器物的陵寢,從來都是被那些盜墓賊或者窮到活不下去的人下手的重點對象。而相較於本朝的陵寢,前朝或者其他時期的陵墓,防護力度顯然要弱上許多。
即使當朝還會派遣戍卒去守陵,但是這怎麽樣也不能和當朝自己的陵墓相比。
而非皇室的貴族公侯或者黔首之家,也是有子孫繁盛的時候被盜的幾率小一點,過上幾代人就難說了。
——但是,他的陵寢,居然在大漢尚且存在的時候,就遭遇了這樣的浩劫!
放火!居然有亂民衝到他的陵寢附近放火!
他們是怎麽做到的,皇陵駐守的士卒呢?當地官府呢?都是幹什麽吃的?
讓人衝進去放火不說,還能放縱火勢燃燒到那樣的地步,燒到連未央宮都能看見火光——這火得多大?而且,得燒多久,才能形成這樣的火勢?
沒能攔住那些亂民也就罷了,居然連火都不能及時滅掉。
關鍵是這件事情不能細想。
都能有人進去隨意放火了,難道沒有人跑進去盜掘他的陵寢?
當地戍守的人連放火都阻止不了,這部分防護到底糜爛到了什麽地步?
-
這一段內容,對於一部分自詡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忠君愛國之輩,簡直是直往他們心口戳。
這部分人,在每一個朝代都存在。
他們當然知道本朝民不聊生的現狀,他們也自覺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法還真就是譬如“祈求上蒼寬恕”“換個皇帝”“換掉某個大臣”“換掉皇後或某個後妃”……
總之,他們知道問題,但提出來的都是些貨不對板的解決方案。
——他們真的不知道真正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是什麽嗎?
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是知道的。
但是那是自家的利益,是自己肚子裏的肉,怎麽可能吐出來?
所以也不過是嘴上說說,然後順便來一場朝堂鬥爭,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獲取更大的利益而已。
-
而這番話簡直是說到了所有百姓的心底裏。
“換個皇帝老爺就等於天下太平了?”有人嗤笑,說句實話,誰當皇帝老爺關他們什麽事兒,正統不正統的,他們這些地裏刨食的人也不那麽在意。
他們要的,就是能夠活下去,能夠有片瓦遮身,有東西吃,有衣服穿,能夠安安穩穩地生兒育女,看兒孫成親……至於皇帝是誰,有什麽關係?
難道說換一個皇帝,就能讓他們立刻吃飽穿暖不交賦稅不服徭役了?
那他們肯定支持換皇帝,誰不讓這個皇帝登基,他們就弄死誰。
但問題是,大部分皇帝好像都一個樣啊!換了誰,大家的日子還是照過,賦稅和徭役還是那麽沉重,該被那些官老爺們欺負還是被欺負。
身邊人紛紛附和:“是啊,我們又不是什麽皇族宗室,這王莽愛登基不登基,但是他要是解決不了咱的問題,那咱肯定還得自己給自己討個公道。”
“他能解決嗎?那地方上誰聽他的?”
“就是,之前鬧災荒,縣衙還沒有喪盡天良,還想要讓縣裏麵的那些糧商們放糧,但是那些人誰願意?……還是縣衙有點手段,最後也不過是價格低了一點。”
眾人議論紛紛。
雖然他們不過是升鬥小民,並不明白朝中到底是如何行事、如何運轉,但是從身邊出發,從日常生活之中,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智慧和經驗。
就連縣裏麵的這些個糧商在麵對利益的時候都敢於對上衙門,那那些大官家族呢?他們能乖乖地聽皇帝的話?
【王莽確實看到了問題。】
【他表示,都是土地私有製的錯,才讓豪強們良田無數,而百姓們流亡各地;】
【同時,他又指責了西漢的賦稅製度,雖然看起來實行三十稅一的薄稅,情況比三代還要好;但是實際上百姓們大多沒有自己的土地,必須要成為佃戶給地主交租,加上賦稅和沉重的徭役,最終的稅率應當是十稅五!】
【因此,王莽決定改革,他要改動田地製度——取消土地私有製,將一切重新變成公田,恢複舊日井田製的榮光。】
【簡單來說,他規定天下的田地都更名為“王田”,禁止買賣;家中男丁超過八個,可以獲得九百畝田;少於八個、而田地超過九百畝的,就需要將多出的部分分給族中鄰居,沒有土地的人按照以上原則授田。】
【除了將田地更名之外,他還將奴隸改名為“私屬”,同樣禁止買賣。】
【怎麽說呢,土地私有製,確實是導致土地被買賣、普通百姓大量失去土地的製度上的原因。】
【土地國有禁止買賣,確實能夠從製度層麵避免農民失地繼而生計寥落。】
【但是,土地國有並不等同於井田製,井田製在東周走向衰敗,是隨著曆史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春秋戰國時期,各個有誌天下的諸侯國變法改革土地所有製,變公有為私有,最終秦朝統一,也說明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私有的土地所有製確實是大眾的選擇。】
【王莽的這個製度,本身就不是非常符合生產力情況的。】
【簡而言之,即使他真的成功施行,最終也難逃不符合實際而造成的混亂。】
【更何況,他壓根就推行不下去!】
【——占有大量土地的是什麽人?最少最少,也是個地方豪強。往大裏說,那就是朝堂高官,三公九卿,宗室外戚,王侯之家。】
【王莽能夠讓這些人放棄手中的田地嗎?他能嗎?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
【在這些人的反對下,他的這個完全違背了中上層全體的利益的政令,根本不可能推行下去。】
【因此,在實際情況中,王莽壓根沒有給失地百姓分地主的土地,隻不過禁止了土地買賣——而這一條,也隻是施行了極短的時間,很快就被廢止了。】
【不能分地主的土地,那麽百姓們怎麽可能獲得土地?王莽又怎麽可能有真正改革的力量?】
【一個政權,如果不能對過往既得利益者的財富動手——如地主手中的土地,那麽根本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改革,因為改革是需要基石的。】
【而分土地,不僅是我們的先烈們這麽做過,就連大部分古代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也這麽做過,隻不過先烈們是做的最徹底的、最實打實的。】
【那麽說回來,王莽沒能分地,那麽他有沒有給最底層的百姓們帶來其他方麵的好處?比如他所說的西漢的沉重賦役問題?】
【也沒有。】
【他否定西漢的三十稅一,但是他在王田之中,施行的是十稅一——這讓他在得罪了大量地主之後,又得罪了所有的農民。】
【一下子將對立的兩方都得罪了,王莽的這個改革也實在是讓人難以評價。】
【而兩方都不待見的改革,根本不可能能夠推行下來。】
王安石認真地看著其中的一幕幕,仔細揣摩著改革的每一步,並且回憶著自己的經曆和所學。
雖然王莽的這些個改革全部都失敗了,他也成為了整體評價偏負麵的人物,但是作為嚐試推行改革、嚐試解決西漢末年亂象的人,王安石還是覺得王莽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而西漢末年的混亂,和大宋如今的情況也確實有那麽一部分相似之處。
雖然大宋如今經濟遠超西漢,民眾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官製改變、采取了科舉……但是,農民失地,依舊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大宋,不抑兼並啊!
而大宋又隻占據了中南部地區,並沒有奪得燕雲,但是人口數量卻非常多,這就進一步導致了土地的緊張。
王安石心中也有著一打關於土地和賦稅的改革計劃,隻不過還未嚐試執行。
現在看來,他可以通過這個東西仔細再琢磨一遍自己的計劃,用這個後人口中的評價和觀點來給自己的計劃做一個參考。
這一部分內容,著實不得了。
王莽根本做不成改革,這是事實;他動不了大地主們,想要分地改革完全就是癡人說夢。
——但是,想要改革,就一定能夠做到對土地動手嗎?
不能做到對土地動手,不能做到對王侯世家大族的利益和土地動手,就不能真的做到改革嗎?
但這談何容易!
大宋甚至不能和其他王朝相比,因為大宋的土地問題是開國時期就存在了——別的王朝打下來天下後,就對既得利益分割了一波,並且給百姓們一一分地。
但是大宋……雖然確實對部分地區的大族動過手,但是留存的卻同樣非常多,且朝廷還主動給出去了大量土地——這部分土地於朝廷而言不算很多,但是於百姓而言就相當多了。
有了這樣的開始,後續也更加不好操作。
盡管如今的大宋子民,不通過耕種也能有其他生計,譬如做個小買賣之類的。但是土地怎麽可能一樣呢?
但是,他王介甫能夠動得了那些大地主嗎?
他能夠真的將改革推行下去嗎?
他若是得罪了地主們,又能夠讓百姓們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改革嗎?
王安石苦笑。
這個東西,說是改革,但句句背後的意思,都是在鼓勵大家拉起一支軍隊,用武力來將大戶們全部犁一遍,而不是讓人改革。
-
朱棣頓時找到了一個讓人高興的點:“恢複井田製,已經有了王莽這個例子在先,我那好侄兒還想複周禮,實在不知道他是怎麽讀史的。”
至於說建文帝到底有沒有真的想要複井田周禮,那不重要,反正建文的好大臣是提出來過,建文也沒有明確反對過,那就是他想唄!
至於說王莽……也確實是讓人大開眼界。
改革改革,就是想要解決天下朝堂弊病,才要進行改革。而改革的目標,至少也是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為了朝堂諸公們,或是為了皇室皇帝本人,或是為了天下子民。
但是王莽這個改革,居然能夠讓得利者和失利者都感到不滿,也著實是個人才。
【而王莽改革改出的問題還不止這一個方麵。】
西漢後期的百姓頓感茫然。
這王莽……雖然有著稱帝之心,但是之前不是名聲挺好,備受推崇嗎?
能這麽得到讚賞的人,除了他謙虛簡樸外,能力方麵總也應該沒有什麽大問題吧?
但是,他怎麽就能想到要這麽改革呢?
“不讓買賣土地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他得真的能給我分地啊!”一個老漢從耕種中停下,直起了彎著的身子,捶了捶腰道。
他現在想要的也不多,反正他家也沒有什麽欠債,也不需要賣地還錢,所以隻要能夠有地就行了——但是,王莽得真的能夠給他家地啊!
不能給地,那什麽都是空話。
“十稅一?”一名婦人驚詫道,“他說現今賦役沉重這也沒錯,但是他居然想要十稅一???這和朝廷又有什麽區別?到頭來比在朝廷手下還難過!”
好歹朝廷是規定的三十稅一,總體賦稅沉重,是因為各種亂七八糟的雜稅,以及各地官員的私自盤剝。
王莽他指責朝廷這沒問題,但是他實行十稅一,難道就是什麽好辦法了嗎?
十稅一,田租就提高了不止一倍;然後呢?租子提高了,難道朝廷就不會有什麽雜稅了嗎?難道地方官們就不會私自加稅了嗎?
這是要逼著他們去死啊!
或者,是逼著他們去造反,不,是去起義!
【在針對西漢廣泛存在的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盤剝百姓的情況,王莽也進行了一番改革,畢竟這也是導致小農破產最終失地繼而變成流民的重要原因。】
【他在這方麵的改革叫做“五均六筦”。】
【首先是“五均”。王莽在長安和其他五個選出來的主要城市,設立五均官,用來管理市場。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按照經營情況收稅;二是於每年二月份評估標準物價,若是市場價格高於評估,那麽官府就要平抑物價,若是低於評估,則隨意買賣。】
【其次是六莞,是指六種經濟。首先是鹽、鐵,以及酒,由國家專營;鑄錢同樣由國家專營;以及,向養蠶、樵夫、漁民、紡織縫補、工匠、醫者乃至商販等等,征收山澤稅。】
【此外,還有一個“賒貸”,即想要處理祭祀、喪葬的百姓,以及想要行商的百姓,若是沒有錢財,就可以向朝廷借貸;而祭祀的借款需要十天之內歸還,喪葬的錢需要在三個月之內歸還,而這兩者不收取利息。至於行商的借貸,每年繳納十分之一的利息。】
他的陵寢……?
前朝皇陵會有什麽樣的遭遇,劉徹和其他人都相當清楚。
作為陪葬了大量金錢器物的陵寢,從來都是被那些盜墓賊或者窮到活不下去的人下手的重點對象。而相較於本朝的陵寢,前朝或者其他時期的陵墓,防護力度顯然要弱上許多。
即使當朝還會派遣戍卒去守陵,但是這怎麽樣也不能和當朝自己的陵墓相比。
而非皇室的貴族公侯或者黔首之家,也是有子孫繁盛的時候被盜的幾率小一點,過上幾代人就難說了。
——但是,他的陵寢,居然在大漢尚且存在的時候,就遭遇了這樣的浩劫!
放火!居然有亂民衝到他的陵寢附近放火!
他們是怎麽做到的,皇陵駐守的士卒呢?當地官府呢?都是幹什麽吃的?
讓人衝進去放火不說,還能放縱火勢燃燒到那樣的地步,燒到連未央宮都能看見火光——這火得多大?而且,得燒多久,才能形成這樣的火勢?
沒能攔住那些亂民也就罷了,居然連火都不能及時滅掉。
關鍵是這件事情不能細想。
都能有人進去隨意放火了,難道沒有人跑進去盜掘他的陵寢?
當地戍守的人連放火都阻止不了,這部分防護到底糜爛到了什麽地步?
-
這一段內容,對於一部分自詡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忠君愛國之輩,簡直是直往他們心口戳。
這部分人,在每一個朝代都存在。
他們當然知道本朝民不聊生的現狀,他們也自覺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法還真就是譬如“祈求上蒼寬恕”“換個皇帝”“換掉某個大臣”“換掉皇後或某個後妃”……
總之,他們知道問題,但提出來的都是些貨不對板的解決方案。
——他們真的不知道真正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是什麽嗎?
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是知道的。
但是那是自家的利益,是自己肚子裏的肉,怎麽可能吐出來?
所以也不過是嘴上說說,然後順便來一場朝堂鬥爭,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獲取更大的利益而已。
-
而這番話簡直是說到了所有百姓的心底裏。
“換個皇帝老爺就等於天下太平了?”有人嗤笑,說句實話,誰當皇帝老爺關他們什麽事兒,正統不正統的,他們這些地裏刨食的人也不那麽在意。
他們要的,就是能夠活下去,能夠有片瓦遮身,有東西吃,有衣服穿,能夠安安穩穩地生兒育女,看兒孫成親……至於皇帝是誰,有什麽關係?
難道說換一個皇帝,就能讓他們立刻吃飽穿暖不交賦稅不服徭役了?
那他們肯定支持換皇帝,誰不讓這個皇帝登基,他們就弄死誰。
但問題是,大部分皇帝好像都一個樣啊!換了誰,大家的日子還是照過,賦稅和徭役還是那麽沉重,該被那些官老爺們欺負還是被欺負。
身邊人紛紛附和:“是啊,我們又不是什麽皇族宗室,這王莽愛登基不登基,但是他要是解決不了咱的問題,那咱肯定還得自己給自己討個公道。”
“他能解決嗎?那地方上誰聽他的?”
“就是,之前鬧災荒,縣衙還沒有喪盡天良,還想要讓縣裏麵的那些糧商們放糧,但是那些人誰願意?……還是縣衙有點手段,最後也不過是價格低了一點。”
眾人議論紛紛。
雖然他們不過是升鬥小民,並不明白朝中到底是如何行事、如何運轉,但是從身邊出發,從日常生活之中,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智慧和經驗。
就連縣裏麵的這些個糧商在麵對利益的時候都敢於對上衙門,那那些大官家族呢?他們能乖乖地聽皇帝的話?
【王莽確實看到了問題。】
【他表示,都是土地私有製的錯,才讓豪強們良田無數,而百姓們流亡各地;】
【同時,他又指責了西漢的賦稅製度,雖然看起來實行三十稅一的薄稅,情況比三代還要好;但是實際上百姓們大多沒有自己的土地,必須要成為佃戶給地主交租,加上賦稅和沉重的徭役,最終的稅率應當是十稅五!】
【因此,王莽決定改革,他要改動田地製度——取消土地私有製,將一切重新變成公田,恢複舊日井田製的榮光。】
【簡單來說,他規定天下的田地都更名為“王田”,禁止買賣;家中男丁超過八個,可以獲得九百畝田;少於八個、而田地超過九百畝的,就需要將多出的部分分給族中鄰居,沒有土地的人按照以上原則授田。】
【除了將田地更名之外,他還將奴隸改名為“私屬”,同樣禁止買賣。】
【怎麽說呢,土地私有製,確實是導致土地被買賣、普通百姓大量失去土地的製度上的原因。】
【土地國有禁止買賣,確實能夠從製度層麵避免農民失地繼而生計寥落。】
【但是,土地國有並不等同於井田製,井田製在東周走向衰敗,是隨著曆史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春秋戰國時期,各個有誌天下的諸侯國變法改革土地所有製,變公有為私有,最終秦朝統一,也說明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私有的土地所有製確實是大眾的選擇。】
【王莽的這個製度,本身就不是非常符合生產力情況的。】
【簡而言之,即使他真的成功施行,最終也難逃不符合實際而造成的混亂。】
【更何況,他壓根就推行不下去!】
【——占有大量土地的是什麽人?最少最少,也是個地方豪強。往大裏說,那就是朝堂高官,三公九卿,宗室外戚,王侯之家。】
【王莽能夠讓這些人放棄手中的田地嗎?他能嗎?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
【在這些人的反對下,他的這個完全違背了中上層全體的利益的政令,根本不可能推行下去。】
【因此,在實際情況中,王莽壓根沒有給失地百姓分地主的土地,隻不過禁止了土地買賣——而這一條,也隻是施行了極短的時間,很快就被廢止了。】
【不能分地主的土地,那麽百姓們怎麽可能獲得土地?王莽又怎麽可能有真正改革的力量?】
【一個政權,如果不能對過往既得利益者的財富動手——如地主手中的土地,那麽根本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改革,因為改革是需要基石的。】
【而分土地,不僅是我們的先烈們這麽做過,就連大部分古代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也這麽做過,隻不過先烈們是做的最徹底的、最實打實的。】
【那麽說回來,王莽沒能分地,那麽他有沒有給最底層的百姓們帶來其他方麵的好處?比如他所說的西漢的沉重賦役問題?】
【也沒有。】
【他否定西漢的三十稅一,但是他在王田之中,施行的是十稅一——這讓他在得罪了大量地主之後,又得罪了所有的農民。】
【一下子將對立的兩方都得罪了,王莽的這個改革也實在是讓人難以評價。】
【而兩方都不待見的改革,根本不可能能夠推行下來。】
王安石認真地看著其中的一幕幕,仔細揣摩著改革的每一步,並且回憶著自己的經曆和所學。
雖然王莽的這些個改革全部都失敗了,他也成為了整體評價偏負麵的人物,但是作為嚐試推行改革、嚐試解決西漢末年亂象的人,王安石還是覺得王莽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而西漢末年的混亂,和大宋如今的情況也確實有那麽一部分相似之處。
雖然大宋如今經濟遠超西漢,民眾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官製改變、采取了科舉……但是,農民失地,依舊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大宋,不抑兼並啊!
而大宋又隻占據了中南部地區,並沒有奪得燕雲,但是人口數量卻非常多,這就進一步導致了土地的緊張。
王安石心中也有著一打關於土地和賦稅的改革計劃,隻不過還未嚐試執行。
現在看來,他可以通過這個東西仔細再琢磨一遍自己的計劃,用這個後人口中的評價和觀點來給自己的計劃做一個參考。
這一部分內容,著實不得了。
王莽根本做不成改革,這是事實;他動不了大地主們,想要分地改革完全就是癡人說夢。
——但是,想要改革,就一定能夠做到對土地動手嗎?
不能做到對土地動手,不能做到對王侯世家大族的利益和土地動手,就不能真的做到改革嗎?
但這談何容易!
大宋甚至不能和其他王朝相比,因為大宋的土地問題是開國時期就存在了——別的王朝打下來天下後,就對既得利益分割了一波,並且給百姓們一一分地。
但是大宋……雖然確實對部分地區的大族動過手,但是留存的卻同樣非常多,且朝廷還主動給出去了大量土地——這部分土地於朝廷而言不算很多,但是於百姓而言就相當多了。
有了這樣的開始,後續也更加不好操作。
盡管如今的大宋子民,不通過耕種也能有其他生計,譬如做個小買賣之類的。但是土地怎麽可能一樣呢?
但是,他王介甫能夠動得了那些大地主嗎?
他能夠真的將改革推行下去嗎?
他若是得罪了地主們,又能夠讓百姓們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改革嗎?
王安石苦笑。
這個東西,說是改革,但句句背後的意思,都是在鼓勵大家拉起一支軍隊,用武力來將大戶們全部犁一遍,而不是讓人改革。
-
朱棣頓時找到了一個讓人高興的點:“恢複井田製,已經有了王莽這個例子在先,我那好侄兒還想複周禮,實在不知道他是怎麽讀史的。”
至於說建文帝到底有沒有真的想要複井田周禮,那不重要,反正建文的好大臣是提出來過,建文也沒有明確反對過,那就是他想唄!
至於說王莽……也確實是讓人大開眼界。
改革改革,就是想要解決天下朝堂弊病,才要進行改革。而改革的目標,至少也是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為了朝堂諸公們,或是為了皇室皇帝本人,或是為了天下子民。
但是王莽這個改革,居然能夠讓得利者和失利者都感到不滿,也著實是個人才。
【而王莽改革改出的問題還不止這一個方麵。】
西漢後期的百姓頓感茫然。
這王莽……雖然有著稱帝之心,但是之前不是名聲挺好,備受推崇嗎?
能這麽得到讚賞的人,除了他謙虛簡樸外,能力方麵總也應該沒有什麽大問題吧?
但是,他怎麽就能想到要這麽改革呢?
“不讓買賣土地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他得真的能給我分地啊!”一個老漢從耕種中停下,直起了彎著的身子,捶了捶腰道。
他現在想要的也不多,反正他家也沒有什麽欠債,也不需要賣地還錢,所以隻要能夠有地就行了——但是,王莽得真的能夠給他家地啊!
不能給地,那什麽都是空話。
“十稅一?”一名婦人驚詫道,“他說現今賦役沉重這也沒錯,但是他居然想要十稅一???這和朝廷又有什麽區別?到頭來比在朝廷手下還難過!”
好歹朝廷是規定的三十稅一,總體賦稅沉重,是因為各種亂七八糟的雜稅,以及各地官員的私自盤剝。
王莽他指責朝廷這沒問題,但是他實行十稅一,難道就是什麽好辦法了嗎?
十稅一,田租就提高了不止一倍;然後呢?租子提高了,難道朝廷就不會有什麽雜稅了嗎?難道地方官們就不會私自加稅了嗎?
這是要逼著他們去死啊!
或者,是逼著他們去造反,不,是去起義!
【在針對西漢廣泛存在的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盤剝百姓的情況,王莽也進行了一番改革,畢竟這也是導致小農破產最終失地繼而變成流民的重要原因。】
【他在這方麵的改革叫做“五均六筦”。】
【首先是“五均”。王莽在長安和其他五個選出來的主要城市,設立五均官,用來管理市場。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按照經營情況收稅;二是於每年二月份評估標準物價,若是市場價格高於評估,那麽官府就要平抑物價,若是低於評估,則隨意買賣。】
【其次是六莞,是指六種經濟。首先是鹽、鐵,以及酒,由國家專營;鑄錢同樣由國家專營;以及,向養蠶、樵夫、漁民、紡織縫補、工匠、醫者乃至商販等等,征收山澤稅。】
【此外,還有一個“賒貸”,即想要處理祭祀、喪葬的百姓,以及想要行商的百姓,若是沒有錢財,就可以向朝廷借貸;而祭祀的借款需要十天之內歸還,喪葬的錢需要在三個月之內歸還,而這兩者不收取利息。至於行商的借貸,每年繳納十分之一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