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壟斷仕途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皇帝從中想要尋找漏洞不同,百姓們越看這些內容,就越發感到絕望。
不論是正處於東漢時期的百姓,還是門閥士族當道的魏晉時期的百姓,亦或者是那些門閥士族並不存在的——或者是變為曆史的宋元明清、或者是尚未形成的秦朝西漢,沒有一個人不從中感受到絕望。
如何不絕望?怎能不絕望?
這些高門大戶占據了最好的資源不說,還枝枝蔓蔓牽連不斷。
若是隻有他們本族的人也罷,可他們偏又還廣招弟子門生,還連帶上舉主和故吏的關係,織成了一張無比巨大又細致綿密的網,覆蓋了整個天下。
核心的家族成員世代為官,甚至能夠不斷地承襲同一個官職,就如同弘農楊氏這四個太尉;周邊的成員或者經營家族,或者經營名聲,總歸沒有一個不在將更多的權力和資源攏入懷中。
而那些弟子、門生,則要麽將這個家族的弟子數量進一步擴大,要麽在官場之中給這個家族充當羽翼和人手。
有他們在,普通官員怎麽可能有什麽出頭之日?!
有他們在,普通百姓怎麽可能有任何跨越階層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普通官員和百姓若是想要改換門庭,想要得以出頭,就必須投入這些家族的門下,為他們效力,成為他們的羽翼之一。
——重要的文化被他們所壟斷,仕途也被他們壟斷。
即使隻是想要學到更多更深奧的知識,而不在意為官做宰,學子們也隻能夠通過這些家族來獲取到想要的知識,畢竟,被朝廷和天下認可的經學學問是這些家族所掌握,各種經典藏書也都在這些家族的藏書室中。
想要讀書,想要研習學問,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根本不可能繞開這些世家大族。
而若是還對為官有些想法,那就更繞不開這些世家大族了,即使你可能隻不過是一個微末的地方小官而已。
世家大族這片雲布滿了整個天空,毫無縫隙又厚重無比,這如何不讓那些看明白的百姓們心生絕望之感?
“有這樣的存在,即使想要起義都很困難。”有個頗有幾分見識的人苦笑,他也是個讀書人,但卻不像是大多數讀書人那樣對農民起義敵視和鄙夷,而是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
而經過前麵兩個農民起義的解說之後,他對於農民起義的前因、前期準備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通常而言,農民大規模起義,都是在朝廷和地方上壓迫太嚴重,且在人禍不斷的同時,還碰上了連續的天災——他們活不下去了,而且朝廷也確實有夠不做人。
這是前因。
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能夠組織起足夠的人手。假使一個鄉的農民選擇起義,那他們能夠製造出多大的影響?沒多少!
而在世家大族形成之後,地方上必然會有大量的百姓變成地主莊園中的佃戶,這些佃戶們的一切都被地主所掌握,他們起義的概率是很低的,難度是很高的。
所以,這些農民在初期就極有可能不能算作是參與起義的一員。
再者,地方上的土地必然大量被世家大族所占有,農民們所擁有的土地零零散散,農民們更難聯合到一塊。
在東漢這樣的世家大族階段或許還好,但是等到魏晉時期,等到門閥士族形成,等到九品中正製長期推行,那天底下還相對自由的農民還剩多少?天底下還在朝廷控製中的土地又有多少?
魏晉時期當然也有農民起義,但是規模就不可與其他朝代相比了。
絕望的心情之下,他們都沒有興致在那談天中發什麽消息了,即使是憤怒的、罵那些不當人的大族的消息。
隻有深深的無力感籠罩全身,連生氣都提不起勁來。
發了消息又有什麽用?指責那些大族有什麽用?千百年來不一直都是這樣嗎?朝廷也和他們是一夥的。
-
而作為袁氏、楊氏時下的當家人,袁湯和楊秉都從這幾句話中察覺到了一些問題。
楊秉與楊賜坐在一處,道:“東漢名族,我楊氏確實聞名大漢天下,但是之後?”
以弘農楊氏的底蘊,即使真的天下遭變,也不是不能繼續延續榮光,不是不能完成立場轉變、家族轉變。
但是這裏為什麽隻說他們是東漢名族?莫不是在隱晦地說,東漢之後,他們楊氏就不再是“名族”了?
袁氏確實和他們楊氏齊名,但袁氏也好,楊氏也罷,他們兩大家族的官職傳承,也都隻提到在東漢時期的。東漢之後便沒有提及。
到底是這個存在不願意提前講述新的朝代的情況,還是說他們兩個家族真的止步於此……
【總而言之,通過壟斷文化,豪強們進一步壟斷了仕途,成為了世家大族。】
【以潁川豪強為例,當地的大族在光武帝時期,子弟作為郡守級別的官員的數量占豫州出身郡守總數的44.44%;成為九卿的子弟數量占豫州出身九卿的25%;沒有三公官員。】
【到漢獻帝時期,雖然成為郡守的子弟占豫州出身郡守的比例下降到了25.81%;但成為九卿的數量占豫州出身九卿的75%,成為三公級別官員的數量占豫州出身三公的33.33%。】
【即使在對朝廷大族打壓甚重的黨錮之禍的桓帝靈帝在位期間,潁川豪強子弟成為郡守的人數依舊占豫州出身郡守的21.74%至21.43%,成為九卿的人數占比達到30.78%至28.57%,成為三公的人數占比則為21.05%至23.08%。】
【而刨除三公之外,從整個東漢來看,潁川豪強的子弟擔任郡守的人數占全國全國郡守數量的比例都一直維持在4.97%的高水平,擔任九卿的人數占全國九卿數量的比例也在維持8.19%的水平。】[注]
-------
[注]:數據來源,《東漢穎川豪族的官僚化和士族化》,薛海波。大家也可以搜搜看,從數據上看,潁川豪族整體可謂是東漢的第一序列,雖然單個大族不如弘農楊氏或者汝南袁氏,但是整體上絕對處於第一層。
不僅為官人數多,且涉及地域廣,全國各地都有潁川出身官員;且涉及職位類型多,中央地方,文職軍隊,尚書令和廷尉……
可以說是一路輝煌下來,而且還輝煌到了曹魏。
不論是正處於東漢時期的百姓,還是門閥士族當道的魏晉時期的百姓,亦或者是那些門閥士族並不存在的——或者是變為曆史的宋元明清、或者是尚未形成的秦朝西漢,沒有一個人不從中感受到絕望。
如何不絕望?怎能不絕望?
這些高門大戶占據了最好的資源不說,還枝枝蔓蔓牽連不斷。
若是隻有他們本族的人也罷,可他們偏又還廣招弟子門生,還連帶上舉主和故吏的關係,織成了一張無比巨大又細致綿密的網,覆蓋了整個天下。
核心的家族成員世代為官,甚至能夠不斷地承襲同一個官職,就如同弘農楊氏這四個太尉;周邊的成員或者經營家族,或者經營名聲,總歸沒有一個不在將更多的權力和資源攏入懷中。
而那些弟子、門生,則要麽將這個家族的弟子數量進一步擴大,要麽在官場之中給這個家族充當羽翼和人手。
有他們在,普通官員怎麽可能有什麽出頭之日?!
有他們在,普通百姓怎麽可能有任何跨越階層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普通官員和百姓若是想要改換門庭,想要得以出頭,就必須投入這些家族的門下,為他們效力,成為他們的羽翼之一。
——重要的文化被他們所壟斷,仕途也被他們壟斷。
即使隻是想要學到更多更深奧的知識,而不在意為官做宰,學子們也隻能夠通過這些家族來獲取到想要的知識,畢竟,被朝廷和天下認可的經學學問是這些家族所掌握,各種經典藏書也都在這些家族的藏書室中。
想要讀書,想要研習學問,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根本不可能繞開這些世家大族。
而若是還對為官有些想法,那就更繞不開這些世家大族了,即使你可能隻不過是一個微末的地方小官而已。
世家大族這片雲布滿了整個天空,毫無縫隙又厚重無比,這如何不讓那些看明白的百姓們心生絕望之感?
“有這樣的存在,即使想要起義都很困難。”有個頗有幾分見識的人苦笑,他也是個讀書人,但卻不像是大多數讀書人那樣對農民起義敵視和鄙夷,而是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
而經過前麵兩個農民起義的解說之後,他對於農民起義的前因、前期準備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通常而言,農民大規模起義,都是在朝廷和地方上壓迫太嚴重,且在人禍不斷的同時,還碰上了連續的天災——他們活不下去了,而且朝廷也確實有夠不做人。
這是前因。
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能夠組織起足夠的人手。假使一個鄉的農民選擇起義,那他們能夠製造出多大的影響?沒多少!
而在世家大族形成之後,地方上必然會有大量的百姓變成地主莊園中的佃戶,這些佃戶們的一切都被地主所掌握,他們起義的概率是很低的,難度是很高的。
所以,這些農民在初期就極有可能不能算作是參與起義的一員。
再者,地方上的土地必然大量被世家大族所占有,農民們所擁有的土地零零散散,農民們更難聯合到一塊。
在東漢這樣的世家大族階段或許還好,但是等到魏晉時期,等到門閥士族形成,等到九品中正製長期推行,那天底下還相對自由的農民還剩多少?天底下還在朝廷控製中的土地又有多少?
魏晉時期當然也有農民起義,但是規模就不可與其他朝代相比了。
絕望的心情之下,他們都沒有興致在那談天中發什麽消息了,即使是憤怒的、罵那些不當人的大族的消息。
隻有深深的無力感籠罩全身,連生氣都提不起勁來。
發了消息又有什麽用?指責那些大族有什麽用?千百年來不一直都是這樣嗎?朝廷也和他們是一夥的。
-
而作為袁氏、楊氏時下的當家人,袁湯和楊秉都從這幾句話中察覺到了一些問題。
楊秉與楊賜坐在一處,道:“東漢名族,我楊氏確實聞名大漢天下,但是之後?”
以弘農楊氏的底蘊,即使真的天下遭變,也不是不能繼續延續榮光,不是不能完成立場轉變、家族轉變。
但是這裏為什麽隻說他們是東漢名族?莫不是在隱晦地說,東漢之後,他們楊氏就不再是“名族”了?
袁氏確實和他們楊氏齊名,但袁氏也好,楊氏也罷,他們兩大家族的官職傳承,也都隻提到在東漢時期的。東漢之後便沒有提及。
到底是這個存在不願意提前講述新的朝代的情況,還是說他們兩個家族真的止步於此……
【總而言之,通過壟斷文化,豪強們進一步壟斷了仕途,成為了世家大族。】
【以潁川豪強為例,當地的大族在光武帝時期,子弟作為郡守級別的官員的數量占豫州出身郡守總數的44.44%;成為九卿的子弟數量占豫州出身九卿的25%;沒有三公官員。】
【到漢獻帝時期,雖然成為郡守的子弟占豫州出身郡守的比例下降到了25.81%;但成為九卿的數量占豫州出身九卿的75%,成為三公級別官員的數量占豫州出身三公的33.33%。】
【即使在對朝廷大族打壓甚重的黨錮之禍的桓帝靈帝在位期間,潁川豪強子弟成為郡守的人數依舊占豫州出身郡守的21.74%至21.43%,成為九卿的人數占比達到30.78%至28.57%,成為三公的人數占比則為21.05%至23.08%。】
【而刨除三公之外,從整個東漢來看,潁川豪強的子弟擔任郡守的人數占全國全國郡守數量的比例都一直維持在4.97%的高水平,擔任九卿的人數占全國九卿數量的比例也在維持8.19%的水平。】[注]
-------
[注]:數據來源,《東漢穎川豪族的官僚化和士族化》,薛海波。大家也可以搜搜看,從數據上看,潁川豪族整體可謂是東漢的第一序列,雖然單個大族不如弘農楊氏或者汝南袁氏,但是整體上絕對處於第一層。
不僅為官人數多,且涉及地域廣,全國各地都有潁川出身官員;且涉及職位類型多,中央地方,文職軍隊,尚書令和廷尉……
可以說是一路輝煌下來,而且還輝煌到了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