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四世三公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某朝-某地-甲:不如一經,這是什麽意思?]
[明-某地-某:意思就是,與其留給兒孫大量的金子,倒不如給他們留下經典經義。]
看到這個解釋,不少農人隻覺得啼笑皆非。
與其給兒孫大量的金子,不如給他們經史典籍……這話他們能理解。
但這是他們不想嗎,是他們完全不懂嗎?
分明是他們連金子都沒有,更何況那些足以傳家的經史典籍——獲得簡單的錢財,可要比傳家的典籍要容易許多,雖然對於他們而言,這兩者都難如登天。
“要是已經有了足以傳家的經史典籍,難道還會少了錢財?”有人嗤笑,都已經能夠名滿天下,為世人尊崇了,怎麽可能缺錢?都已經能夠借此掌握權力了,怎麽可能缺錢?
這話說的沒錯,但是也不過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話罷了。
農人家中——那麽多那麽多的農人家中,難道就沒有一些有天賦,隻要去讀書,就能夠讀出點名堂的人嗎?
那他們沒有讀書,難道是因為他們不想,是因為他們不懂讀書比簡單的錢財更有價值嗎?
【總之,地主豪強們建立家學和名望之後,也在不斷地維護和發展。其主要方法,除了教授自家後輩外,就是對外招收弟子和門生——直接教授的為弟子,弟子再教授的弟子為門生。】
【如此一來,弟子和門生加起來往往能夠成百上千,這些弟子門生或者在地方開設學校,或者步入朝堂;同時,師長和弟子、門生之間又往往存在舉主和故吏的關係,導致他們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這樣發展下去是什麽呢?是門生故吏遍天下,是家族聲名天下聞,是皇權無法控製的地方家族能夠控製,是朝堂百官之中能有半數願意站到同一立場。】
【是累世公卿,是四世三公。】
【經學研究變成了更高端的政治資本,讓一個家族從世代傳經,變成世代為官,從原本的文化壟斷,發展成為仕途壟斷,最終便形成了世家大族——門閥士族的前身。】
【舉個例子,大家耳熟能詳的汝南袁氏,就是袁紹袁術他們家,就是世代傳承《易》,東漢第一個居於三公之位、也是開創了袁氏四世三公的人,是司徒袁安。】
【而袁安,承襲的就是祖父袁良對《易》的學問;後來,他的兒子袁則“少傳父業”,後來成為司空;孫輩袁湯“少受家學”,成為太尉;曾孫袁逢、袁隗“出身累世三公”,同樣做到了司徒和司空。】
【另一個四世三公的大族,弘農楊氏,傳《尚書》,首個三公,也就是太尉楊震,其父楊寶研習《尚書》,楊震本人又跟從太常學習《尚書》;其子楊秉“少傳父業”,後成為太尉;其孫楊賜,“少傳家學”,曾孫楊彪,也是“少傳家學”,二者也均為太尉。】
【袁氏和楊氏,也是東漢時期的“東京名族”。】
李世民和李淵都熟知世家大族,以及門閥士族的名號。
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兩個東漢時期赫赫揚揚的大族,憑借著“四世三公”的名號,更是千古流傳。
“汝南袁氏在東漢末年那會兒就已經沒了吧。”李淵道,東漢時期,汝南袁氏算起來,比弘農楊氏還要輝煌,同為四世三公,楊氏是四個三公,袁氏是五個三公,且後來還出現了袁紹袁術這兩個一時稱雄的人物。
隻不過,在東漢末年的亂戰之中,在三國前的硝煙之中,袁紹袁術還是沒能爬到岸上,而是就在那一池渾水中沉沒了下去。
袁氏的輝煌就此湮滅,且後來也未曾再出現過打著汝南袁氏旗號的人——或許是因為袁氏湮滅的太過清楚明白吧。
不像是弘農楊氏。
李世民點頭:“汝南袁氏確實衰亡,不過弘農楊氏……如今的弘農楊氏多半也不過假托東漢楊氏之名而已。”反正李世民是有這樣的懷疑的。
弘農楊氏,這名號在東漢是金字招牌,在魏晉時期也尚且有點用處,但是等到北朝以來,曆史上的弘農楊氏還是弘農楊氏,可現實中那些聲稱自己是弘農楊氏、是楊震後人的楊氏之人,其來曆就不好說了。
東漢末年,四世三公的那一支,擔任過太尉的楊彪差點被曹操所殺,其子楊修則因為出身問題以及曹魏曹植和曹丕之間的問題,被曹操殺死。
另一支西晉“三楊”,在西晉時期權勢滔天,但在晉惠帝登基後,不敵皇後賈南風,楊駿、楊珧、楊濟三人身死,均被夷三族。
後來東晉時期的名將楊佺期,早年因為父親楊亮“晚過江,婚宦失類”而備受排擠,後來立下諸多戰功,但最終兵敗被桓玄所殺。
這些是在魏晉時期有些名望、且家係確切的楊氏後人。
但是等到後來,天下愈發混亂之後,那些聲稱自己乃“弘農楊氏”的人,他們的家族譜係、他們的出身來曆,就沒有那麽確切可靠了。
他們或許確實是在弘農出生,但是他們是楊震的後人嗎?
他們如果真的是楊震的後人,又是哪一支?是其中的主支嗎?
畢竟,這些楊氏子弟,每每說起自己的出身家世,往往隻說自己是楊震的第xx世孫,而沒有具體的父某、祖父某、曾祖父某,自己是楊震第幾子的後人,或者哪個孫輩的後人。
反正李世民作為唐朝皇帝,作為一個看世家大族非常不順眼的人,作為一個清楚了解大族如何給自己加攀關係的人,他深刻地懷疑著各個世家大族的真實傳承。
而且,也發自內心希望他們在家族傳承上確實存在一係列隱情。
若是果真如此,且能夠找到這些隱情和問題的話,那他就可以借故消解不少這些大族的力量,包括影響力,包括名望,包括地位。
不是最終是聲名嗎?可要是你們的聲名都是虛假攀附而成,你們的先祖不實,那麽你們又該如何維持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
[明-某地-某:意思就是,與其留給兒孫大量的金子,倒不如給他們留下經典經義。]
看到這個解釋,不少農人隻覺得啼笑皆非。
與其給兒孫大量的金子,不如給他們經史典籍……這話他們能理解。
但這是他們不想嗎,是他們完全不懂嗎?
分明是他們連金子都沒有,更何況那些足以傳家的經史典籍——獲得簡單的錢財,可要比傳家的典籍要容易許多,雖然對於他們而言,這兩者都難如登天。
“要是已經有了足以傳家的經史典籍,難道還會少了錢財?”有人嗤笑,都已經能夠名滿天下,為世人尊崇了,怎麽可能缺錢?都已經能夠借此掌握權力了,怎麽可能缺錢?
這話說的沒錯,但是也不過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話罷了。
農人家中——那麽多那麽多的農人家中,難道就沒有一些有天賦,隻要去讀書,就能夠讀出點名堂的人嗎?
那他們沒有讀書,難道是因為他們不想,是因為他們不懂讀書比簡單的錢財更有價值嗎?
【總之,地主豪強們建立家學和名望之後,也在不斷地維護和發展。其主要方法,除了教授自家後輩外,就是對外招收弟子和門生——直接教授的為弟子,弟子再教授的弟子為門生。】
【如此一來,弟子和門生加起來往往能夠成百上千,這些弟子門生或者在地方開設學校,或者步入朝堂;同時,師長和弟子、門生之間又往往存在舉主和故吏的關係,導致他們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這樣發展下去是什麽呢?是門生故吏遍天下,是家族聲名天下聞,是皇權無法控製的地方家族能夠控製,是朝堂百官之中能有半數願意站到同一立場。】
【是累世公卿,是四世三公。】
【經學研究變成了更高端的政治資本,讓一個家族從世代傳經,變成世代為官,從原本的文化壟斷,發展成為仕途壟斷,最終便形成了世家大族——門閥士族的前身。】
【舉個例子,大家耳熟能詳的汝南袁氏,就是袁紹袁術他們家,就是世代傳承《易》,東漢第一個居於三公之位、也是開創了袁氏四世三公的人,是司徒袁安。】
【而袁安,承襲的就是祖父袁良對《易》的學問;後來,他的兒子袁則“少傳父業”,後來成為司空;孫輩袁湯“少受家學”,成為太尉;曾孫袁逢、袁隗“出身累世三公”,同樣做到了司徒和司空。】
【另一個四世三公的大族,弘農楊氏,傳《尚書》,首個三公,也就是太尉楊震,其父楊寶研習《尚書》,楊震本人又跟從太常學習《尚書》;其子楊秉“少傳父業”,後成為太尉;其孫楊賜,“少傳家學”,曾孫楊彪,也是“少傳家學”,二者也均為太尉。】
【袁氏和楊氏,也是東漢時期的“東京名族”。】
李世民和李淵都熟知世家大族,以及門閥士族的名號。
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兩個東漢時期赫赫揚揚的大族,憑借著“四世三公”的名號,更是千古流傳。
“汝南袁氏在東漢末年那會兒就已經沒了吧。”李淵道,東漢時期,汝南袁氏算起來,比弘農楊氏還要輝煌,同為四世三公,楊氏是四個三公,袁氏是五個三公,且後來還出現了袁紹袁術這兩個一時稱雄的人物。
隻不過,在東漢末年的亂戰之中,在三國前的硝煙之中,袁紹袁術還是沒能爬到岸上,而是就在那一池渾水中沉沒了下去。
袁氏的輝煌就此湮滅,且後來也未曾再出現過打著汝南袁氏旗號的人——或許是因為袁氏湮滅的太過清楚明白吧。
不像是弘農楊氏。
李世民點頭:“汝南袁氏確實衰亡,不過弘農楊氏……如今的弘農楊氏多半也不過假托東漢楊氏之名而已。”反正李世民是有這樣的懷疑的。
弘農楊氏,這名號在東漢是金字招牌,在魏晉時期也尚且有點用處,但是等到北朝以來,曆史上的弘農楊氏還是弘農楊氏,可現實中那些聲稱自己是弘農楊氏、是楊震後人的楊氏之人,其來曆就不好說了。
東漢末年,四世三公的那一支,擔任過太尉的楊彪差點被曹操所殺,其子楊修則因為出身問題以及曹魏曹植和曹丕之間的問題,被曹操殺死。
另一支西晉“三楊”,在西晉時期權勢滔天,但在晉惠帝登基後,不敵皇後賈南風,楊駿、楊珧、楊濟三人身死,均被夷三族。
後來東晉時期的名將楊佺期,早年因為父親楊亮“晚過江,婚宦失類”而備受排擠,後來立下諸多戰功,但最終兵敗被桓玄所殺。
這些是在魏晉時期有些名望、且家係確切的楊氏後人。
但是等到後來,天下愈發混亂之後,那些聲稱自己乃“弘農楊氏”的人,他們的家族譜係、他們的出身來曆,就沒有那麽確切可靠了。
他們或許確實是在弘農出生,但是他們是楊震的後人嗎?
他們如果真的是楊震的後人,又是哪一支?是其中的主支嗎?
畢竟,這些楊氏子弟,每每說起自己的出身家世,往往隻說自己是楊震的第xx世孫,而沒有具體的父某、祖父某、曾祖父某,自己是楊震第幾子的後人,或者哪個孫輩的後人。
反正李世民作為唐朝皇帝,作為一個看世家大族非常不順眼的人,作為一個清楚了解大族如何給自己加攀關係的人,他深刻地懷疑著各個世家大族的真實傳承。
而且,也發自內心希望他們在家族傳承上確實存在一係列隱情。
若是果真如此,且能夠找到這些隱情和問題的話,那他就可以借故消解不少這些大族的力量,包括影響力,包括名望,包括地位。
不是最終是聲名嗎?可要是你們的聲名都是虛假攀附而成,你們的先祖不實,那麽你們又該如何維持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