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


    有官員不由自主地為自己辯解起來——盡管並沒有人指責他,也沒有人要他給出個交代。


    “這不能怪我們……誰能想到那張角竟然包藏禍心,想要顛覆天下……”


    他的屬官在一旁,同樣滿腦子想要摘除自己和上司的責任,自然接話:“是啊,誰能想到,那些百姓竟然還真的願意跟他們幹這種大逆不道之事……再說,張角這些人不過是普通人,又沒有什麽領兵經驗,想不到他們的行為也不是我們的錯誤。”


    他們有什麽錯呢?


    即使有錯,也是因為缺乏經驗而已。


    張角這種逆賊,完全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就連朝堂諸公大部分都沒有預料到黃巾軍的事情,更何況他們?


    每日裏,他們要操心一地的民生經濟、安防建設、官府與地方豪強的關係,早已經忙的不可開交,哪還有餘力去關注一個一直以來都表現很好的太平道。


    再說了,就算是足夠敏銳、察覺到些許問題的幾位公卿,他們也隻是上了一兩次奏疏而已,並沒有連續上奏。


    這說明他們也不是將此視為可以影響朝廷的頭等大事啊!


    【為什麽這些官員,包括皇帝——此時漢靈帝已經二十多歲,並不是一個幼童,對各種事實一無所知,這就要談到當時的情況了。】


    【首先,在楊賜的奏疏之中,關於解決太平道,就提到了關鍵一點:簡別流人。】


    【流人,就是流民,這是所有封建王朝中導致天下動蕩的重要原因,東漢也不例外。太平道想要發展起來,也少不了流民的參與。】


    【雖然張角讓人傳教的時候,目標並不局限於失去土地的流民,事實上,很多加入太平道的百姓都還是身處家鄉、沒有失去籍貫的人,不論他們是自己有一點土地、還是給別人做工,總歸是沒有離開原籍。】


    【可是流民依舊是太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很多流民對太平道的追捧也更加狂熱。】


    【這也是為什麽楊賜要將處理流民作為第一步——沒有流民,太平道聚集的人數就會減少,同時,傳遞消息也沒有那麽方便。】


    【但是,皇帝也好,朝中官員也罷,大家都不太在意流民這個問題。】


    【為什麽呢?因為流民太多了,但是好像又沒有真正動搖朝廷。】


    【流民的問題並不是在桓靈二帝時期才出現的,最遲,在漢安帝時期,也就是東漢中期,就已經有不少百姓變成流民,且年年都有,州州皆存,一次流亡之人可達萬數。】


    【自此開始,在後來的各個皇帝在位期間,流亡的百姓都不少,一部分可能在流亡之後找到了新的地方安置下來,但更多的還是沒有戶籍、四處流竄。】


    【但是皇帝們,朝臣們,都不是特別關心——特別是到了中後期。】


    【我們可能不太理解,流民可是嚴重的不安定因素,像是之前的那些農民起義,哪一個不是和流民有關,怎麽就能不關心呢?】


    【這當然是因為,大家發現,雖然流民確實是不安定因素,但是好像也造不成什麽真正的威脅呀~】


    【漢安帝時期,就有至少四次起義;漢順帝時期,起義次數就上漲到了十三次;到了漢桓帝時期,甚至直接達到了二十餘次;就連漢靈帝本人在位期間,在黃巾起義之前,也有過兩次農民起義。】


    【或許朝廷和皇帝起初還會為之慌張,可是等到這麽多次、卻沒有摧毀漢朝之後,他們就漸漸變得高枕安臥起來——安心啦,這些流民再多,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有什麽可怕的?】


    【就算他們聚集起來叛亂,想要鎮壓下去也相當簡單。】


    【比起關注流民,還不如關注關注那些世家大族、處理處理士人黨人、增加一些財富來源,比如賣官……】


    【至於說叛亂,那還是那些地方大員、或者蓄養了大量私兵的世家大族更值得警惕提防。】


    嬴政隻覺得不可思議。


    流民這麽影響朝廷治理天下的存在,東漢的這群人竟然能夠放棄不管?


    他們在想什麽?


    要是流民無所謂,隻要他們無法攻破朝廷的軍隊、隻要朝廷還能鎮壓下去,就可以不在乎他們的話——那朝廷還建立嚴密的戶籍係統幹什麽?


    閑的沒事兒幹嗎?


    民戶,一向是朝廷手中的核心財產。


    是的,對於一個朝廷、一個皇帝而言,最關鍵的是治下有人、手中有人。某種程度上,人口就是決定了一個皇帝權力大小的因素。


    如果皇帝治下的人都能被他如臂指使,都願意聽從他的安排,且人口數量遠超他的敵人、包括世家大族手中的人口數量的話,那麽皇帝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實際操作中不是這麽簡單,但這確實可以在理論上成型。


    所以,嬴政完全搞不明白這群東漢的皇帝們到底在幹什麽。


    官員們不那麽在乎,確實可能是因為他們可能也覺得流民構不成威脅,缺乏組織,一片散沙;但嬴政以為,這更是因為官員們都是家族出身,有流民對他們本身又不是絕對的壞事兒。


    流民出現,朝廷喪失人口,但是地方大族大可以趁此機會填充自己的莊園!


    所以,官員們何必要過多關心呢?


    -


    “世家大族當然要處理,但這和處理流民問題又不衝突。”朱瞻基翻了一個白眼,這完全就是可以二者兼得的事情,又不是什麽二選一,處理一個就不能處理另一個了。


    倒不如說,流民和世家大族的問題相輔相成才對。


    因為朝廷不幹人事兒、天災不斷、地方豪強各種攪和,導致百姓不斷喪失土地,隻要不願意成為佃戶,就會變成流民——


    成為流民的人,最終有一小部分幸運兒能夠獲得新的土地;大部分人隻有兩條出路:繼續流浪,或者老老實實去依附豪強。


    因而,不論如何,最終真正的獲益者隻有一個:地方豪強。


    百姓自然是全然的輸家,是徹頭徹尾的無望;而朝廷,雖然看起來還能支撐,可實際上卻一直在失去人口,失去力量。


    東漢後期說是要關注豪強大族,解決豪強大族的問題,進行壓製,但是他們卻不想著雙管齊下,好好處理一下流民的問題,也算是斬斷豪強們兼並人口的觸手。


    朱高熾也清楚這並不衝突,但是:“東漢朝廷當時已經做不到同時處理兩件事情了。”


    本身就一直存在並且日益嚴重的豪強問題,變成了地方割據;從中期以來的幼主導致的中央混亂,也一直未曾解決。而中央的混亂,更是給了地方可乘之機。


    等到一代代皇帝回過神來,終於能夠看一看天下、理一理地方的時候,可操作的餘地已經很小,且皇帝還都早死,時間上又不充足。


    反正走到漢靈帝的時候,東漢的滅亡幾乎已經注定。


    當然,這不妨礙漢靈帝要承擔加速東漢滅亡的責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