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也不多說什麽勸導的話,隻是將視線重新落在底下的場景。


    血腥還在,但是那些邪修已經大概離開了。


    地麵上,血液暗紅凝固,好像是給大地染上了劣質的胭脂,味道刺鼻,顏色太深,卻是格外滋養草木。


    ……


    鬱小郎跟著和尚離開了。


    鬱小郎從隻言片語中拚拚湊湊的給那和尚定了身份。


    年齡不知道是幾歲,但是起碼能做他太爺爺了。


    是修真界一個偏隅地方的宗門,這次就是到了時機出來曆練,正好路過這裏。遵守宗規和本心的救人。


    救人。


    鬱小郎覺得,這個和尚應該就是他見過最爛好心的人了。


    貓貓狗狗,小花小草,還有人。


    各種各樣的人,好人,壞人他都會救。他問過為什麽壞人也要救,和尚隻是說“因為我遇到了他們,而我的心說,我需要救他們,若是不救,他會生心魔的。”


    鬱小郎不懂心魔是什麽,隻是覺得這個和尚爛好人。


    雖然和尚救之前都會讓那些壞人簽訂什麽法契,叫他們不要在做壞事好好改過自新,不然就會天打雷劈,但是鬱小郎覺得,這些壞人被救了之後那個感激的嘴臉也是裝出來的,扭頭還不知道是不是罵和尚有病,心腸太好,他們隨口應下來的話都當真。


    鬱小郎不懂,也不想懂。


    反正他也不是沒有說過,他不聽,他要去找死,找苦吃,那就隨他去好了。


    死了也和他沒關係。


    鬱小郎不是沒有想過和和尚分道揚鑣,各過各的,但是……


    但是……


    哎呀,算了,就當是這個和尚太蠢了。


    那些人拙劣的話術和演技連他一個才十幾歲小孩都看得出來的套路,他一個都能當他太爺爺的年紀的人竟然都看不出來,好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那就大發慈悲幫他一次好了。


    就一次,這一次之後我就不會再管他了。


    ……


    哎呀,他怎麽這麽笨?!哼,最後一次了,嗯,最後一次了!


    ……


    好笨啊,說了多少次了,他怎麽還是信了?


    ……


    鬱小郎不知道過了幾次一次,待到他回過神來猛的一算。


    才發現這一次,就過了兩年半。


    兩年半的時間,和尚還是他第一次見的時候一樣,眉目慈祥悲天憫人。隻有那氣息好像沉靜下來了很多。


    兩年半的時間,鬱小郎基本上都是在說和尚。那嘴好像個長滿了刺尖一樣,有些紮人,隻有話紮人嗎?那也不全是,他和刺蝟一樣,整個人都是紮手的。


    也常常會在和尚受傷或者需要的時候,跟刺蝟一樣,身上的刺往那兒一卷,就帶著滿身東西過來了,當然,那東西都在軟刺上,拿的時候還會被刺一下子。


    東西是好的,如果那張嘴能閉上,那就更好了。


    和尚就常喊鬱小郎小刺蝟。


    鬱刺蝟。


    他是遇到真的刺蝟了。


    這天,鬱小郎一邊熟練的給和尚上藥,一邊叨叨刺和尚幾句,那種和尚依舊溫和笑著也不見惱怒,脾氣是真的好。鬱小郎不是沒有懷疑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過他試過了,那和尚真的有在聽。


    你事後再問他,他甚至可以一字不落的重複說給你聽。


    鬱小郎也是從那時候起,真真正正的服氣了和尚的脾氣。


    可能連鬱小郎自己都沒發現,他說和尚的時候都少了很多,話也溫和了很多。


    和尚看著鬱小郎給自己上藥,說要帶鬱小郎去看看他的宗門,鬱小郎猶豫了,大半天過去了,和尚已經準備獨自回宗了,走到客棧門口,就看到了午飯過後就不見人影的鬱小郎已經背著他的小包裹站在那裏了。


    鬱小郎現在已經十七歲,快十八了。


    鬱小郎身形高挑,背卻單薄,站得筆直好像小白楊一樣筆挺挺的,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穿著一身簡單的素色圓領長袍,腰間圍著一條蹀(dié)躞(xiè)帶1,頭發用一根昨天折下來的樹枝紮著,雖然樸素但是幹幹淨淨,正是少年意氣不用過多的裝飾往那一站,打眼一瞧少年人獨有的氣息便撲麵而來。


    顯眼的就是肩上斜挎著一個麻布製成的包,上麵還繡著一朵蘭花,那包正正好好落在腰間,十分方便拿東西。2


    這個斜挎包是一年前他們救過的一個老婆婆送的,老婆婆當時送他們兩個離開村子的時候一人給了一個。


    鬱小郎一開始還扭扭捏捏不願意背,說那是女孩子才背的,但是和尚知道鬱小郎是怕那個包給弄壞了才舍不得背。


    之後他們收到的小物件很多,鬱小郎沒有多餘的地方單獨裝,才舍得用那個斜挎包,之後也是很寶貝的,別人多看一眼他揚起下巴得意洋洋,再多看他就以為他要搶,伸手捂住然後直接瞪過去。


    凶巴巴的。


    每次和尚都笑嗬嗬的給人家道歉然後拉著鬱小郎離開。


    ————注釋————


    【注1】蹀躞帶:古代的一種腰帶。


    以下來自網絡搜索:其特點是在腰帶上帶有能掛載小物品的小勾或垂掛的小帶,這些小帶或小勾被稱為“蹀躞”。蹀躞帶在?盛唐時期尤為流行,從皇室宮廷到普通達官顯貴,均以配用玉帶為榮,而帶有蹀躞的玉帶則更為尊貴,能夠彰顯佩戴者的地位。蹀躞帶主要由帶鞓、帶尾、帶銙等部分組成,其中帶鞓是腰帶主體,帶銙是裝飾性的帶板,而蹀躞則是指那些可以掛載物品的小帶或小勾。


    蹀躞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俄國的阿爾泰地區,在魏晉時期傳入我國,並盛行於北方少數民族地區。早期蹀躞帶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軍隊製式裝備或者少數民族的民族服飾,至唐代,胡風盛行,蹀躞帶逐漸成為主流的腰帶款式。


    蹀躞帶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但真正盛行並在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在唐代。唐代時期,蹀躞帶不僅作為日常服飾的配件,還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以懸掛各種實用物品,如算袋、刀子、礪石等,這些物品合稱“蹀躞七事”。在唐代,蹀躞帶的佩戴和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如天子可佩戴九環帶,而普通官員則根據品級佩戴不同數量和材質的蹀躞帶。


    蹀躞帶多為皮質與金屬材質的結合,如金、銀、銅、鐵等。蹀躞帶的帶銙(帶板)有著豐富的紋飾和圖案。蹀躞帶不僅具有裝飾作用,還具有很強的收納功能,可以懸掛各種實用物品。


    此外,根據曆史時期的不同和地域文化的差異,蹀躞帶在形製和風格上也有所不同。例如,遼代的蹀躞帶在結構和紋飾上受到了突厥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蹀躞,本義為小步行走的樣子,後引申為往來頻繁的樣子,繁多的樣子或輕薄言行的言語。也可以指衣帶上的裝飾物。


    【注釋2】斜挎包:


    斜挎包不是說現代才有的,其實古代就有了,唐代女性挎包是很流行的。且不僅女孩子會用,男孩子也在用喔!如,九州公立博物館的《渡唐天神像》就是男性背著斜挎包的形象。斜挎包的曆史追溯到更早些是在羅馬帝國時期。


    不止斜挎包,還有雙肩包之類。


    雙肩包具體可看《瑞鶴仙女圖》,其他的還有《進事女》、《貴妃上馬圖》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中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顏桉不是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顏桉不是花並收藏水中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