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和親
穿成瘋批廠公的親閨女 作者:喜歡樂器長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鳳儀殿,皇後正在逗三皇子,李賢的突然出現讓她有些意外。
“陛下突然來怎麽不讓人通報一聲。”她嬌嗔說著。
李賢自登基後甚少到後宮,因此她才會有如此反應。
李賢抱了抱三皇子,隨即讓宮人到殿外守候。
皇後看出他眉宇間的沉重,“可是遇到什麽難事了?”
“朕今日前來是有一事想同皇後商量商量。”
他拉過皇後坐在軟榻處,皇後不解地看著她。
李賢歎了口氣,“今日朕收到大夏來的書信,說是想求娶公主。”
此話一出,皇後臉色大變,李賢膝下唯一的公主隻有李蕊。
“不行,蕊兒是臣妾十月懷胎生下,又是咱們第一個孩子,不能讓她去和親。”皇後說話間眼淚不由自主奪眶而出。
皇後這般激烈抗拒,使得李賢無法再繼續說下去。
他心裏也是不舍的,李蕊是他第一個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兒,她帶給他的喜悅是無可比擬的。
“朕隻是說說而已,皇後別這麽激動。”
皇後淚眼婆娑看著丈夫,“陛下已經動搖了不是嗎,否則您怎麽會來詢問臣妾的意見。”
成婚數年,她了解李賢,若他真的不願,在看到信中內容時便會拒絕。
心思被皇後戳破,李賢有些窘迫,逃一般地離開了鳳儀殿。
翌日李賢剛下朝,正準備去柳萍兒那裏坐坐,然而在路上卻看見等候在此的李蕊。
李蕊見到父親,朝他行了個大禮,這讓李賢有些摸不著頭腦。
“蕊兒怎麽行此大禮。”
李蕊抬頭目光平靜,“兒臣知道父皇想同大夏言和。”
李賢愕然,這事他已經不許下麵的人說出去,李蕊又是怎麽知道的。
“這事父皇還在考慮。”他怕女兒抗拒便向她解釋著。
李蕊依舊一臉平靜,隻是目光中露出些許堅定之色。
“兒臣不願做那和親的工具,兒臣想入朝堂替父皇分憂。”
李賢被她的話震驚住了,“胡鬧,你才幾歲便想著入朝堂。”
父親的嗬斥並沒有李蕊退縮,反而有理有據說出自己的觀點。
“父皇讓兒臣和親不就是因為這是對兩國現下最好的解決方法嗎,可是父皇能保證兒臣嫁過去後大夏往後都不會再挑起戰事嗎。”
其實他們都知道這隻是緩兵之計,和親隻是為了讓兩國有喘息的機會,待國力恢複之際依舊會再次起兵。
李賢長歎口氣,眼中露出少有的疲態和無奈,“咱們皇室受食萬民之祿就得憂萬民之憂,這是咱們的責任。”
“倘若兒臣留在大越的作用比和親的作用高,父皇可還會做這樣的決定?”李蕊帶著質問的語氣說著。
她這話也不是空口白說,她這個年紀做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是展露著她的才能。
“父皇,再給兒臣幾年時間,兒臣一定給替您解決大夏這個心頭大患。”
麵對女兒篤定的話語,李賢不覺得她在瞎說,反而隱隱有些期待起來。
兩人的談話傳到大皇子那裏,父皇態度的鬆動讓他害怕他真的會這樣做。
況且李蕊與淩萱走得很近,要這麽放任下去對他來說百害無一利,所以必須得將李蕊弄去大夏。
於是便派人私下到驛館找到大夏使者,表示自己願意和他們合作,讓李蕊嫁去大夏。
有了李軒的示好,大夏使者開始催促李賢,話裏話外都是如果李賢不答應那他們便啟程回大夏,之後發生什麽他們就不能保證了。
那邊大夏使者不斷逼迫,這邊皇後與公主又這般抗拒,李賢心煩意亂。
這日他屏退所有人,獨自來到東宮,這裏有他幼時種下的梨樹,每當心情煩悶時他就會在這裏呆著。
所以當淩萱帶著秦盈來東宮規劃查看情況時就這樣撞上毫無儀態靠在樹下的李賢。
“參見陛下。”兩人跪地說著。
李賢微微睜開雙眼,隨意揮了揮手,“平身。”
秦盈識趣離開,李賢像是自言自語般說著,“大夏這局當真破不了嗎?”
淩萱知道他是在詢問自己,“陛下為何要這般苦惱,奴婢以為倒不如送皇長子前去做質子更好。”
“理由。”
“一是公主年紀尚小,等她到和親年紀還得幾年,這期間會發生什麽誰都預料不到。再者大皇子是皇子,比公主更有價值,且也不會對局麵有什麽影響。”
中宮有嫡子,大皇子不可能成為儲君,頂多也就是個親王,他作為質子是最好的選擇。
“不行。”李賢拒絕,“皇子為質豈不是承認咱們不如大夏。”
“並不是如此,這麽做是以退為進,對方若答應,咱們便能趁機提出旁的條件,若他們不答應,陛下也不需再將公主嫁過去。”
送皇子為質都不願意,那更別說古人觀念裏不如皇子的公主了。
李賢聽著有些心動,淩萱趁熱打鐵,“奴婢說句越矩的話,大皇子與長公主的能力誰強誰弱,想必陛下自有決斷。”
李賢坐直身子認真思考,李軒資質平庸,尤其是與李蕊相比更不值一提。
兩個孩子年歲相差不大,但女兒卻已經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和能力。
反觀這個兒子,連教導他的顧子瑜想了半天也說不出幾句好話。
“可軒兒始終是個皇子。”李賢喃喃道。
淩萱知道得下猛藥了,“陛下,您正值壯年,可總會有立儲的那天,大皇子是您的長子,身份特殊,日後身邊總會有人不斷引導他去做些您不想看到的事情。”
皇位就那麽一個,誰都想坐,李賢顯然明白這個道理。
雖然在他心中,李軒絕不會成為繼承人,可萬一他有旁的心思呢。
李賢驚出身冷汗,“你說的話朕會好好考慮。”
李軒得知自己或許會作為質子前往大夏的事情後氣瘋了,小小年紀的他無法做到完全隱藏自己的情緒,遂將房內物件摔的遍地都是。
“淩萱當真是這麽對父皇說的?”
小太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奴才親耳聽到的,不會有錯。”
此刻李軒恨極了淩萱。
“陛下突然來怎麽不讓人通報一聲。”她嬌嗔說著。
李賢自登基後甚少到後宮,因此她才會有如此反應。
李賢抱了抱三皇子,隨即讓宮人到殿外守候。
皇後看出他眉宇間的沉重,“可是遇到什麽難事了?”
“朕今日前來是有一事想同皇後商量商量。”
他拉過皇後坐在軟榻處,皇後不解地看著她。
李賢歎了口氣,“今日朕收到大夏來的書信,說是想求娶公主。”
此話一出,皇後臉色大變,李賢膝下唯一的公主隻有李蕊。
“不行,蕊兒是臣妾十月懷胎生下,又是咱們第一個孩子,不能讓她去和親。”皇後說話間眼淚不由自主奪眶而出。
皇後這般激烈抗拒,使得李賢無法再繼續說下去。
他心裏也是不舍的,李蕊是他第一個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兒,她帶給他的喜悅是無可比擬的。
“朕隻是說說而已,皇後別這麽激動。”
皇後淚眼婆娑看著丈夫,“陛下已經動搖了不是嗎,否則您怎麽會來詢問臣妾的意見。”
成婚數年,她了解李賢,若他真的不願,在看到信中內容時便會拒絕。
心思被皇後戳破,李賢有些窘迫,逃一般地離開了鳳儀殿。
翌日李賢剛下朝,正準備去柳萍兒那裏坐坐,然而在路上卻看見等候在此的李蕊。
李蕊見到父親,朝他行了個大禮,這讓李賢有些摸不著頭腦。
“蕊兒怎麽行此大禮。”
李蕊抬頭目光平靜,“兒臣知道父皇想同大夏言和。”
李賢愕然,這事他已經不許下麵的人說出去,李蕊又是怎麽知道的。
“這事父皇還在考慮。”他怕女兒抗拒便向她解釋著。
李蕊依舊一臉平靜,隻是目光中露出些許堅定之色。
“兒臣不願做那和親的工具,兒臣想入朝堂替父皇分憂。”
李賢被她的話震驚住了,“胡鬧,你才幾歲便想著入朝堂。”
父親的嗬斥並沒有李蕊退縮,反而有理有據說出自己的觀點。
“父皇讓兒臣和親不就是因為這是對兩國現下最好的解決方法嗎,可是父皇能保證兒臣嫁過去後大夏往後都不會再挑起戰事嗎。”
其實他們都知道這隻是緩兵之計,和親隻是為了讓兩國有喘息的機會,待國力恢複之際依舊會再次起兵。
李賢長歎口氣,眼中露出少有的疲態和無奈,“咱們皇室受食萬民之祿就得憂萬民之憂,這是咱們的責任。”
“倘若兒臣留在大越的作用比和親的作用高,父皇可還會做這樣的決定?”李蕊帶著質問的語氣說著。
她這話也不是空口白說,她這個年紀做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是展露著她的才能。
“父皇,再給兒臣幾年時間,兒臣一定給替您解決大夏這個心頭大患。”
麵對女兒篤定的話語,李賢不覺得她在瞎說,反而隱隱有些期待起來。
兩人的談話傳到大皇子那裏,父皇態度的鬆動讓他害怕他真的會這樣做。
況且李蕊與淩萱走得很近,要這麽放任下去對他來說百害無一利,所以必須得將李蕊弄去大夏。
於是便派人私下到驛館找到大夏使者,表示自己願意和他們合作,讓李蕊嫁去大夏。
有了李軒的示好,大夏使者開始催促李賢,話裏話外都是如果李賢不答應那他們便啟程回大夏,之後發生什麽他們就不能保證了。
那邊大夏使者不斷逼迫,這邊皇後與公主又這般抗拒,李賢心煩意亂。
這日他屏退所有人,獨自來到東宮,這裏有他幼時種下的梨樹,每當心情煩悶時他就會在這裏呆著。
所以當淩萱帶著秦盈來東宮規劃查看情況時就這樣撞上毫無儀態靠在樹下的李賢。
“參見陛下。”兩人跪地說著。
李賢微微睜開雙眼,隨意揮了揮手,“平身。”
秦盈識趣離開,李賢像是自言自語般說著,“大夏這局當真破不了嗎?”
淩萱知道他是在詢問自己,“陛下為何要這般苦惱,奴婢以為倒不如送皇長子前去做質子更好。”
“理由。”
“一是公主年紀尚小,等她到和親年紀還得幾年,這期間會發生什麽誰都預料不到。再者大皇子是皇子,比公主更有價值,且也不會對局麵有什麽影響。”
中宮有嫡子,大皇子不可能成為儲君,頂多也就是個親王,他作為質子是最好的選擇。
“不行。”李賢拒絕,“皇子為質豈不是承認咱們不如大夏。”
“並不是如此,這麽做是以退為進,對方若答應,咱們便能趁機提出旁的條件,若他們不答應,陛下也不需再將公主嫁過去。”
送皇子為質都不願意,那更別說古人觀念裏不如皇子的公主了。
李賢聽著有些心動,淩萱趁熱打鐵,“奴婢說句越矩的話,大皇子與長公主的能力誰強誰弱,想必陛下自有決斷。”
李賢坐直身子認真思考,李軒資質平庸,尤其是與李蕊相比更不值一提。
兩個孩子年歲相差不大,但女兒卻已經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和能力。
反觀這個兒子,連教導他的顧子瑜想了半天也說不出幾句好話。
“可軒兒始終是個皇子。”李賢喃喃道。
淩萱知道得下猛藥了,“陛下,您正值壯年,可總會有立儲的那天,大皇子是您的長子,身份特殊,日後身邊總會有人不斷引導他去做些您不想看到的事情。”
皇位就那麽一個,誰都想坐,李賢顯然明白這個道理。
雖然在他心中,李軒絕不會成為繼承人,可萬一他有旁的心思呢。
李賢驚出身冷汗,“你說的話朕會好好考慮。”
李軒得知自己或許會作為質子前往大夏的事情後氣瘋了,小小年紀的他無法做到完全隱藏自己的情緒,遂將房內物件摔的遍地都是。
“淩萱當真是這麽對父皇說的?”
小太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奴才親耳聽到的,不會有錯。”
此刻李軒恨極了淩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