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貪官
穿成瘋批廠公的親閨女 作者:喜歡樂器長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夏的使者沒有立馬讓李賢給出回答,而是象征性地給了他幾天思考的時間。
待對方使者一離開,朝堂又恢複了剛才那爭論不休的模樣,主戰與主和的因為大皇子的事情更是堅定自己這方的立場。
主戰的臣子認為大越皇子屈辱死去,若再送皇子公主過去更是表現出大越的懦弱,倘若其他國家知道恐怕也會蠢蠢欲動。
主和的則認為是大越隱瞞大皇子殘缺的事情,將其送過去被大夏人發現,大夏人覺得大越是在羞辱他們,因此才會這樣做。
隻有再送個皇子或者公主過去才能平息大夏人的怒火,停止這場即將發生的戰爭。
李賢被他們吵得心煩意亂,讓眾人閉嘴。
“還有幾日的時間,與其在這裏爭論該戰還是和,倒不如回家好生想想應對方案。”
早朝散去後,穆安叫住淩萱,他們兩人今日在早朝上難得地同時保持著沉默。
其實彼此現在都想知道對方是個什麽態度。
“這次大夏的事情你怎麽看?”穆安先試探問道。
“按照大越現下的情況,主和似乎更好些。”淩萱說出自己的看法。
穆安聽到她的想法後臉色微變,“你主張主和?”
“你可知若是大越選擇主和,屆時送過去的多半會是公主,皇子在大夏處境都這般艱難,公主隻會更壞。”
穆安企圖說法淩萱讓她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上,又知道淩萱和大公主之間的關係,便與她分析著主和的可能性。
陛下不可能再送皇子,送公主還能博個聯姻的名頭,總比質子好聽。
淩萱側目瞥了眼穆安,見他如此著急想勸自己主戰的模樣不由來發出聲譏笑。
“你這般主張發動戰爭,真的是為公主平安著想嗎?”
穆安一愣,“你這話什麽意思?”
“若是陛下同意發動戰爭,你便有了好機會可以將手伸入軍營中,染指軍權怕才是你的最終目的吧。”
不怪淩萱這樣說,實在是她在和穆安相處的這些時間內對他多少有了了解,他這人對權力看得極重。
雖不像其他官員那般不停為自己謀私利,可總是喜歡一切盡在手中的感覺。
穆安見自己的想法被淩萱戳破,臉色青紅交加,索性也就撕破臉了。
“是又如何,這麽大好的機會擺在眼前,我不相信沒有人心動,況且我手中握有軍權,對你我不會有什麽壞處。”
“而且你真的想將公主送過去,這同你自斷一臂有什麽分別?”
兩人都知道,若是送公主,那多半送出去的就是大公主,一來是她年紀最大,二來可以適當削弱淩萱的勢力。
淩萱輕笑兩聲,“我可從沒說過我主和。”
穆安被她這接連的反應弄得有些懵,“那你到底是什麽意思?”
“戰是必須要戰的,你別看陛下今日在朝堂上做出這樣為難的表情,其實他心裏已經有了答案。”淩萱雙手揣在懷中,微微揚頭迎向吹來的風。
“任何一個帝王都想在其位時立下不世功績,咱們這位陛下可不是甘願碌碌無為,平庸一輩子的人。”
李賢這人內心深處極具野心,且自幼便聽著開國皇帝征戰四方的事跡長大,眼下有這麽個能讓他名垂青史的機會,他怎麽可能放棄。
“那陛下為什麽不直接主張開戰?”穆安有些不解。
關於這點淩萱同他解釋起來,“說起來不還是因為國庫的事嗎,雖然這一年國庫逐漸充盈,可有先前那些事的影響,陛下不敢輕易大動國庫。”
“你看著吧,不出三日,陛下就會有所行動,總有些人又要傷筋動骨了。”
淩萱胸有成竹說著,穆安知道她不主張言和也放鬆下來,一下子竟有些想看戲的心情。
不到三日時間,李賢便讓淩萱接手籌集軍餉的事情。
淩萱嗤笑李賢果然有先帝老狐狸的模樣了,這種明著得罪人的事情他就美美隱身,讓自己去衝鋒陷陣。
不過她也無所謂,反正朝中她的敵人也不在少數,多幾個少幾個沒什麽區別。
她先是照舊去戶部詢問國庫目前的庫銀有多少,得到的回複是隻夠維持正常運轉。
“淩大人,實在不是下官故意刁難,確實是戶部已經沒有多餘的銀錢,那幾個州郡災後重建還需要撥款。”戶部尚書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著。
淩萱知道他所言不假,受災的百姓家園重建是不能耽擱的,在來之前她也調查得差不多。
“我知道了。”她不再為難戶部尚書,心中已有‘慈善人家’的選擇。
這一年來大越尚算風調雨順,那些餓極了的老鼠也忍不住再度將爪子伸出來。
東廠的人已經悄悄查出來有好幾個吃得盆滿缽滿的官員,隻是有了之前幾次的前車之鑒,他們對外表現得異常樸素。
要不是東廠的手下將賬本擺在淩萱麵前,恐怕連她也察覺不出這些人竟與貪官扯上關係。
朝廷要籌集軍餉的消息傳出來後,這些官員個個聞風喪膽緊張不已。
朝中官員明麵上比他們有錢的不少,因此他們打心底覺得淩萱不會注意到自己。
殊不知淩萱早就將他們查得清清楚楚,就連動誰不動誰的利害關係都分析得極其透徹。
所以當淩萱在朝堂上將列出來的貪官名單奉上去時百官震撼。
在百官眼中,這些官員不僅和貪墨掛不上鉤,有的家中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清貧。
就連李賢也表示出疑問,“淩國公,你名單可有寫錯?”
“絕無任何錯處。”淩萱信誓旦旦說著。
名單上的官員紛紛喊冤,李賢也有些猶豫不決。
然而在名留青史的誘惑下,他還是半信半疑地讓手下的人去官員家中搜索。
可得到的結果卻是這些官員家中並未找出巨額銀兩。
“淩國公,你怎麽說。”李賢生氣質問道。
這些官員見沒搜出銀兩,也開始叫嚷著讓淩萱給個說法。
隻見淩萱不緊不慢緩緩開口,“陳大人家中的佛堂、魏大人家中的湖底以及鄒大人家中新修的那幾堵圍牆。”
她每說一字這些官員臉色便白上一分。
最後官兵們按照她說的這幾個地點尋找果然找出貪墨的那些銀兩。
待對方使者一離開,朝堂又恢複了剛才那爭論不休的模樣,主戰與主和的因為大皇子的事情更是堅定自己這方的立場。
主戰的臣子認為大越皇子屈辱死去,若再送皇子公主過去更是表現出大越的懦弱,倘若其他國家知道恐怕也會蠢蠢欲動。
主和的則認為是大越隱瞞大皇子殘缺的事情,將其送過去被大夏人發現,大夏人覺得大越是在羞辱他們,因此才會這樣做。
隻有再送個皇子或者公主過去才能平息大夏人的怒火,停止這場即將發生的戰爭。
李賢被他們吵得心煩意亂,讓眾人閉嘴。
“還有幾日的時間,與其在這裏爭論該戰還是和,倒不如回家好生想想應對方案。”
早朝散去後,穆安叫住淩萱,他們兩人今日在早朝上難得地同時保持著沉默。
其實彼此現在都想知道對方是個什麽態度。
“這次大夏的事情你怎麽看?”穆安先試探問道。
“按照大越現下的情況,主和似乎更好些。”淩萱說出自己的看法。
穆安聽到她的想法後臉色微變,“你主張主和?”
“你可知若是大越選擇主和,屆時送過去的多半會是公主,皇子在大夏處境都這般艱難,公主隻會更壞。”
穆安企圖說法淩萱讓她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上,又知道淩萱和大公主之間的關係,便與她分析著主和的可能性。
陛下不可能再送皇子,送公主還能博個聯姻的名頭,總比質子好聽。
淩萱側目瞥了眼穆安,見他如此著急想勸自己主戰的模樣不由來發出聲譏笑。
“你這般主張發動戰爭,真的是為公主平安著想嗎?”
穆安一愣,“你這話什麽意思?”
“若是陛下同意發動戰爭,你便有了好機會可以將手伸入軍營中,染指軍權怕才是你的最終目的吧。”
不怪淩萱這樣說,實在是她在和穆安相處的這些時間內對他多少有了了解,他這人對權力看得極重。
雖不像其他官員那般不停為自己謀私利,可總是喜歡一切盡在手中的感覺。
穆安見自己的想法被淩萱戳破,臉色青紅交加,索性也就撕破臉了。
“是又如何,這麽大好的機會擺在眼前,我不相信沒有人心動,況且我手中握有軍權,對你我不會有什麽壞處。”
“而且你真的想將公主送過去,這同你自斷一臂有什麽分別?”
兩人都知道,若是送公主,那多半送出去的就是大公主,一來是她年紀最大,二來可以適當削弱淩萱的勢力。
淩萱輕笑兩聲,“我可從沒說過我主和。”
穆安被她這接連的反應弄得有些懵,“那你到底是什麽意思?”
“戰是必須要戰的,你別看陛下今日在朝堂上做出這樣為難的表情,其實他心裏已經有了答案。”淩萱雙手揣在懷中,微微揚頭迎向吹來的風。
“任何一個帝王都想在其位時立下不世功績,咱們這位陛下可不是甘願碌碌無為,平庸一輩子的人。”
李賢這人內心深處極具野心,且自幼便聽著開國皇帝征戰四方的事跡長大,眼下有這麽個能讓他名垂青史的機會,他怎麽可能放棄。
“那陛下為什麽不直接主張開戰?”穆安有些不解。
關於這點淩萱同他解釋起來,“說起來不還是因為國庫的事嗎,雖然這一年國庫逐漸充盈,可有先前那些事的影響,陛下不敢輕易大動國庫。”
“你看著吧,不出三日,陛下就會有所行動,總有些人又要傷筋動骨了。”
淩萱胸有成竹說著,穆安知道她不主張言和也放鬆下來,一下子竟有些想看戲的心情。
不到三日時間,李賢便讓淩萱接手籌集軍餉的事情。
淩萱嗤笑李賢果然有先帝老狐狸的模樣了,這種明著得罪人的事情他就美美隱身,讓自己去衝鋒陷陣。
不過她也無所謂,反正朝中她的敵人也不在少數,多幾個少幾個沒什麽區別。
她先是照舊去戶部詢問國庫目前的庫銀有多少,得到的回複是隻夠維持正常運轉。
“淩大人,實在不是下官故意刁難,確實是戶部已經沒有多餘的銀錢,那幾個州郡災後重建還需要撥款。”戶部尚書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著。
淩萱知道他所言不假,受災的百姓家園重建是不能耽擱的,在來之前她也調查得差不多。
“我知道了。”她不再為難戶部尚書,心中已有‘慈善人家’的選擇。
這一年來大越尚算風調雨順,那些餓極了的老鼠也忍不住再度將爪子伸出來。
東廠的人已經悄悄查出來有好幾個吃得盆滿缽滿的官員,隻是有了之前幾次的前車之鑒,他們對外表現得異常樸素。
要不是東廠的手下將賬本擺在淩萱麵前,恐怕連她也察覺不出這些人竟與貪官扯上關係。
朝廷要籌集軍餉的消息傳出來後,這些官員個個聞風喪膽緊張不已。
朝中官員明麵上比他們有錢的不少,因此他們打心底覺得淩萱不會注意到自己。
殊不知淩萱早就將他們查得清清楚楚,就連動誰不動誰的利害關係都分析得極其透徹。
所以當淩萱在朝堂上將列出來的貪官名單奉上去時百官震撼。
在百官眼中,這些官員不僅和貪墨掛不上鉤,有的家中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清貧。
就連李賢也表示出疑問,“淩國公,你名單可有寫錯?”
“絕無任何錯處。”淩萱信誓旦旦說著。
名單上的官員紛紛喊冤,李賢也有些猶豫不決。
然而在名留青史的誘惑下,他還是半信半疑地讓手下的人去官員家中搜索。
可得到的結果卻是這些官員家中並未找出巨額銀兩。
“淩國公,你怎麽說。”李賢生氣質問道。
這些官員見沒搜出銀兩,也開始叫嚷著讓淩萱給個說法。
隻見淩萱不緊不慢緩緩開口,“陳大人家中的佛堂、魏大人家中的湖底以及鄒大人家中新修的那幾堵圍牆。”
她每說一字這些官員臉色便白上一分。
最後官兵們按照她說的這幾個地點尋找果然找出貪墨的那些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