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廷內部的狗血劇並沒有被傳到楚國。
臨濟失守之前,項梁派項它帶兵救援在臨濟被包圍的魏國,自己則率領主力在薛縣(今山東騰縣)誓師後北上,一路攻城略地,到達亢父(今山東濟寧任城)。
一到亢父,項梁便下達攻城命令,但連續攻打了兩天,亢父都沒有被拿下。
由於是分進合擊,項羽和沛公兩天後也抵達亢父,楚軍實力大增。沛公暗中聯絡了亢父城內的故交林摯。這是沛公在當遊俠時交的朋友。林摯收到沛公的密信後,便悄悄召集家丁和一批年輕人,在亢父城中起義,攻擊守城秦軍。
沛公見城內起火,得知道林摯動手了,當即下令趁亂發起強攻。
樊噲在亢父城的攻堅戰中表現非常出色。?他一人斬首68級,俘虜27人。
沛公率領楚軍擊敗守將趙賁,?一舉破城。
占領亢父後,還沒來得及慶祝,齊王與魏王死亡的消息傳到亢父。沒過多久,田榮的求救信也到了。
齊王田儋率田榮等急匆匆奔赴臨濟是去救人的,現在人沒救成,自己反而被拖下了水,一死一逃。
楚將項它則安全逃回楚國,他對項梁匯報了臨濟之戰的情況,將秦軍主力部隊吹上了天。
麵對強大的秦軍,救與不救,項梁也犯難了。
不救!最後結局一目了然。
滅了齊國後,章邯的主力必定南下。到時自己要麵對的幾乎是數倍於己且士氣旺盛的秦軍。
救!結局卻難以預料。
風頭正盛的章邯絕不是善茬,萬一被章邯打敗,剛剛建立起來的新政權將步陳勝張楚國的後塵,反秦的火種也將就此熄滅。
怎麽辦,怎麽辦,怎麽辦!
不得已,項梁召集眾將官,商討對策。
許多將領主張:秦軍主力傾巢而出,實力非常強大。齊、魏、楚三國聯軍都不是對手,我們隻能避其鋒芒,專守防務,坐山觀虎鬥。
再說楚國新立不久,百廢待興,多年征戰,楚地百姓都厭倦了戰爭,再次動員舉國之力出國援救他國,恐難以得到百姓的支持。
更何況東阿地方偏遠,途中又有濟水(清代斷流消失)阻隔,大軍遠出東阿,很容易被秦軍從中切斷歸路。如果不能在東阿打敗秦軍,聯軍很可能會被章邯分段包圍。到時將重現臨濟的慘敗局麵。
這是非常現實的威脅。項梁不得不考慮。
但是,也有少數將領持不同意見。
為首的就是項羽。這個大力士仿佛天生就是來打仗的戰神。他對秦軍實力強大一說嗤之以鼻。
這段時間來,項羽遭遇過不少秦軍,他從來沒有畏懼過,甚至打了不少勝仗,無論如何,他對擊敗秦軍充滿信心。
但是,他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隻是堅定表示應該出兵東阿,他不怕與章邯對陣。
這時,沛公起身,對項梁、項羽作了一個揖,他
緩緩說到:“我讚同項將軍的意見。必須調集主力,援救東阿。我們楚軍有義務並且完全有能力打敗章邯。”
沛公分析到,反秦鬥爭形勢嚴峻。章邯挾大勝之威進逼東阿,如果田榮守不住東阿,齊地門戶大開。要不了多久,章邯便會拿下整個齊國。
齊國一旦亡國,章邯與王離從東西兩麵夾擊趙國,則整個北部地區都將重新被秦所控製。
到了那個時候,楚國以一國之力單獨抵抗強秦,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出兵東阿,不僅是援齊之戰,同時也是楚國保家衛國之戰。
在項梁的示意下,沛公進一步分析了楚軍能夠打敗章邯的幾個有利因素。
沛公對大家說到:“秦軍雖然在臨濟打了勝仗,但為了鞏固、控製廣袤的領地,章邯不得不分兵把守。這樣,圍攻東阿的秦軍未必是大家以為的那麽多。”
沛公朝項羽看了一眼,項羽對他比了個拳頭,狠狠地點頭表示支持。
於是,他接著說道:“兵者詭道也,我們應當集中優勢兵力,出其不意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章邯之所以放棄南下攻打齊國,一定是輕視楚軍,不相信楚軍敢於再次派兵援救。我們大部隊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前出,擺出一個防守陣型,麻痹章邯,然後集中優勢兵力,突然襲擊,定能打敗秦軍。”
沛公的分析發言,令項羽熱血彭拜。
平常沛公就對項羽這個二號人物尊敬有加。沛公年紀稍長,又經曆過長時間的俠客生活,在處理與二把手之間的關係上,遊刃有餘。
他處處以項羽為尊,哄得項羽對沛公另眼相待,他跟沛公之間稱兄道弟,還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沛公。
如今沛公主戰的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並且沛公分析得頭頭是道,項羽恨不得當即給沛公一個大大的擁抱。
範增驚訝於沛公的大局意識以及謀略能力。他仿佛從沛公的眼睛裏看到智慧的光芒。
這個新進的將領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範增也完全讚成沛公的主張。
雖說主戰的是少數派,但幾個主要將領都主張出兵,尤其是沛公從政治上分析必須出兵的理由,使許將領認識到了出兵的意義,也堅定了項梁出征救援東阿的決心。
楚軍上下,統一思想,堅定意誌,同仇敵愾。
經過緊密部署,楚軍分兩路出擊。項梁親自領軍在方與(今山東魚台)至亢父(今山東任城)一帶布防;項羽和沛公合兵在虞城(今河南商丘)至亢父一帶布防。
就這樣,一個巨大的弧形防禦網構築成型,目的是要給章邯製造一個楚軍隻求防禦,無力出兵救援東阿的假象。
完成軍事部署後,項梁親率主力漏液行軍,跨過濟水,悄悄貼近東阿,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章邯發起進攻。
東阿城下,楚軍與秦軍展開激戰。
一邊是凱歌高奏的章邯部,一邊是家仇國恨,同仇敵愾的項羽部。
項羽是第一次與章邯接戰,這個大英雄一手持霸王槍,一手執盾,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當時正下著大雨,兩軍在雨中廝殺,兵器碰撞聲,人馬哀嚎聲交織在一起。章邯沒有料到楚軍竟然敢出兵,且戰鬥力如此強悍,在遭受到楚軍主力打擊下,猝不及防,隻能倉皇撤退。
東阿城裏,田榮等見援兵來到,士氣大振,他下令打開城門,出城夾擊秦軍。秦軍不支,向臨濟方向逃竄。身為楚軍的首領,項梁給反秦義軍做了最好的表率。
東阿這一仗是章邯出師以來初償敗績,對項梁來說,也是他直接指揮的第一場硬仗和第一場勝利。章邯戰敗後向西撤退,項梁則領兵一路窮追。
這就很有意思了,章邯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並且在王離的長城軍團有力加持下,卻突然打了個大敗仗。
是章邯疏忽大意?是以項羽為代表的楚軍英勇善戰?還是兼而有之,亦或還有其他什麽原因,不得而知。
反正秦軍在勢頭正旺的最佳時刻,突然挨了一悶棍。
然後,章邯退兵了。
形勢出現逆轉,正是聯軍反擊的大好時機。很遺憾,關鍵時刻,聯軍內部也出了問題,齊國開始內亂了。
東阿被困時,齊國的大後方,不但沒有設法救援田榮,反而拋棄了他,忙著另立新王。
新的齊王名叫田假,血統比田儋更純正,是當年齊國末代國君齊王建的兄弟。新班子以田角為相,田角的兄弟田間為大將。
齊國大後方的這一出鬧劇,嚴重影響了反秦義軍的合作,使得齊國非但不能在反秦戰鬥中提供支持,反而由於自身內亂拖了後腿。
東阿解圍後,按理說田榮應該配合項梁共同行動,一起追擊章邯吧。可是田榮卻在第一時間帶兵殺回大本營,他不願看到田假稱王。
老子在前方拚死殺敵,你們倒好,就地稱王起來了。
田榮領軍婉拒項梁的出兵請求,直接帶兵殺回齊國,驅逐了齊王田假。田假打不過田榮,隻好逃亡到楚國,田假的國相田角則逃亡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是齊國將領,早前去往趙國求援,於是也留在趙國不敢回國。田榮趕跑了田假後,隨即扶持田儋的兒子田巿為齊王。
臨濟失守之前,項梁派項它帶兵救援在臨濟被包圍的魏國,自己則率領主力在薛縣(今山東騰縣)誓師後北上,一路攻城略地,到達亢父(今山東濟寧任城)。
一到亢父,項梁便下達攻城命令,但連續攻打了兩天,亢父都沒有被拿下。
由於是分進合擊,項羽和沛公兩天後也抵達亢父,楚軍實力大增。沛公暗中聯絡了亢父城內的故交林摯。這是沛公在當遊俠時交的朋友。林摯收到沛公的密信後,便悄悄召集家丁和一批年輕人,在亢父城中起義,攻擊守城秦軍。
沛公見城內起火,得知道林摯動手了,當即下令趁亂發起強攻。
樊噲在亢父城的攻堅戰中表現非常出色。?他一人斬首68級,俘虜27人。
沛公率領楚軍擊敗守將趙賁,?一舉破城。
占領亢父後,還沒來得及慶祝,齊王與魏王死亡的消息傳到亢父。沒過多久,田榮的求救信也到了。
齊王田儋率田榮等急匆匆奔赴臨濟是去救人的,現在人沒救成,自己反而被拖下了水,一死一逃。
楚將項它則安全逃回楚國,他對項梁匯報了臨濟之戰的情況,將秦軍主力部隊吹上了天。
麵對強大的秦軍,救與不救,項梁也犯難了。
不救!最後結局一目了然。
滅了齊國後,章邯的主力必定南下。到時自己要麵對的幾乎是數倍於己且士氣旺盛的秦軍。
救!結局卻難以預料。
風頭正盛的章邯絕不是善茬,萬一被章邯打敗,剛剛建立起來的新政權將步陳勝張楚國的後塵,反秦的火種也將就此熄滅。
怎麽辦,怎麽辦,怎麽辦!
不得已,項梁召集眾將官,商討對策。
許多將領主張:秦軍主力傾巢而出,實力非常強大。齊、魏、楚三國聯軍都不是對手,我們隻能避其鋒芒,專守防務,坐山觀虎鬥。
再說楚國新立不久,百廢待興,多年征戰,楚地百姓都厭倦了戰爭,再次動員舉國之力出國援救他國,恐難以得到百姓的支持。
更何況東阿地方偏遠,途中又有濟水(清代斷流消失)阻隔,大軍遠出東阿,很容易被秦軍從中切斷歸路。如果不能在東阿打敗秦軍,聯軍很可能會被章邯分段包圍。到時將重現臨濟的慘敗局麵。
這是非常現實的威脅。項梁不得不考慮。
但是,也有少數將領持不同意見。
為首的就是項羽。這個大力士仿佛天生就是來打仗的戰神。他對秦軍實力強大一說嗤之以鼻。
這段時間來,項羽遭遇過不少秦軍,他從來沒有畏懼過,甚至打了不少勝仗,無論如何,他對擊敗秦軍充滿信心。
但是,他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隻是堅定表示應該出兵東阿,他不怕與章邯對陣。
這時,沛公起身,對項梁、項羽作了一個揖,他
緩緩說到:“我讚同項將軍的意見。必須調集主力,援救東阿。我們楚軍有義務並且完全有能力打敗章邯。”
沛公分析到,反秦鬥爭形勢嚴峻。章邯挾大勝之威進逼東阿,如果田榮守不住東阿,齊地門戶大開。要不了多久,章邯便會拿下整個齊國。
齊國一旦亡國,章邯與王離從東西兩麵夾擊趙國,則整個北部地區都將重新被秦所控製。
到了那個時候,楚國以一國之力單獨抵抗強秦,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出兵東阿,不僅是援齊之戰,同時也是楚國保家衛國之戰。
在項梁的示意下,沛公進一步分析了楚軍能夠打敗章邯的幾個有利因素。
沛公對大家說到:“秦軍雖然在臨濟打了勝仗,但為了鞏固、控製廣袤的領地,章邯不得不分兵把守。這樣,圍攻東阿的秦軍未必是大家以為的那麽多。”
沛公朝項羽看了一眼,項羽對他比了個拳頭,狠狠地點頭表示支持。
於是,他接著說道:“兵者詭道也,我們應當集中優勢兵力,出其不意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章邯之所以放棄南下攻打齊國,一定是輕視楚軍,不相信楚軍敢於再次派兵援救。我們大部隊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前出,擺出一個防守陣型,麻痹章邯,然後集中優勢兵力,突然襲擊,定能打敗秦軍。”
沛公的分析發言,令項羽熱血彭拜。
平常沛公就對項羽這個二號人物尊敬有加。沛公年紀稍長,又經曆過長時間的俠客生活,在處理與二把手之間的關係上,遊刃有餘。
他處處以項羽為尊,哄得項羽對沛公另眼相待,他跟沛公之間稱兄道弟,還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沛公。
如今沛公主戰的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並且沛公分析得頭頭是道,項羽恨不得當即給沛公一個大大的擁抱。
範增驚訝於沛公的大局意識以及謀略能力。他仿佛從沛公的眼睛裏看到智慧的光芒。
這個新進的將領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範增也完全讚成沛公的主張。
雖說主戰的是少數派,但幾個主要將領都主張出兵,尤其是沛公從政治上分析必須出兵的理由,使許將領認識到了出兵的意義,也堅定了項梁出征救援東阿的決心。
楚軍上下,統一思想,堅定意誌,同仇敵愾。
經過緊密部署,楚軍分兩路出擊。項梁親自領軍在方與(今山東魚台)至亢父(今山東任城)一帶布防;項羽和沛公合兵在虞城(今河南商丘)至亢父一帶布防。
就這樣,一個巨大的弧形防禦網構築成型,目的是要給章邯製造一個楚軍隻求防禦,無力出兵救援東阿的假象。
完成軍事部署後,項梁親率主力漏液行軍,跨過濟水,悄悄貼近東阿,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章邯發起進攻。
東阿城下,楚軍與秦軍展開激戰。
一邊是凱歌高奏的章邯部,一邊是家仇國恨,同仇敵愾的項羽部。
項羽是第一次與章邯接戰,這個大英雄一手持霸王槍,一手執盾,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當時正下著大雨,兩軍在雨中廝殺,兵器碰撞聲,人馬哀嚎聲交織在一起。章邯沒有料到楚軍竟然敢出兵,且戰鬥力如此強悍,在遭受到楚軍主力打擊下,猝不及防,隻能倉皇撤退。
東阿城裏,田榮等見援兵來到,士氣大振,他下令打開城門,出城夾擊秦軍。秦軍不支,向臨濟方向逃竄。身為楚軍的首領,項梁給反秦義軍做了最好的表率。
東阿這一仗是章邯出師以來初償敗績,對項梁來說,也是他直接指揮的第一場硬仗和第一場勝利。章邯戰敗後向西撤退,項梁則領兵一路窮追。
這就很有意思了,章邯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並且在王離的長城軍團有力加持下,卻突然打了個大敗仗。
是章邯疏忽大意?是以項羽為代表的楚軍英勇善戰?還是兼而有之,亦或還有其他什麽原因,不得而知。
反正秦軍在勢頭正旺的最佳時刻,突然挨了一悶棍。
然後,章邯退兵了。
形勢出現逆轉,正是聯軍反擊的大好時機。很遺憾,關鍵時刻,聯軍內部也出了問題,齊國開始內亂了。
東阿被困時,齊國的大後方,不但沒有設法救援田榮,反而拋棄了他,忙著另立新王。
新的齊王名叫田假,血統比田儋更純正,是當年齊國末代國君齊王建的兄弟。新班子以田角為相,田角的兄弟田間為大將。
齊國大後方的這一出鬧劇,嚴重影響了反秦義軍的合作,使得齊國非但不能在反秦戰鬥中提供支持,反而由於自身內亂拖了後腿。
東阿解圍後,按理說田榮應該配合項梁共同行動,一起追擊章邯吧。可是田榮卻在第一時間帶兵殺回大本營,他不願看到田假稱王。
老子在前方拚死殺敵,你們倒好,就地稱王起來了。
田榮領軍婉拒項梁的出兵請求,直接帶兵殺回齊國,驅逐了齊王田假。田假打不過田榮,隻好逃亡到楚國,田假的國相田角則逃亡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是齊國將領,早前去往趙國求援,於是也留在趙國不敢回國。田榮趕跑了田假後,隨即扶持田儋的兒子田巿為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