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秦朝大將章邯率軍進攻河北,邯鄲陷落。張耳知道自己兵力不足,都城難保,就帶著趙歇往東逃,被秦兵圍困在巨鹿城。巨鹿是一座小城,但城牆還算牢固,趙王歇和張耳總算有了一處棲身之地。陳餘作為軍事指揮官,在城北收攏常山一帶趙國的散兵遊勇。竟然也有幾萬人的規模,具備一定的抗秦實力。
就在此時,章邯與南下的王離(秦名將王翦之孫)率領的長城軍團包圍了巨鹿城。章邯駐軍在巨鹿以南的棘原,趙王歇和相國張耳在巨鹿城中,陳餘駐軍在巨鹿城北。曆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巨鹿之戰就此打響了。
巨鹿城中糧草不足,兵力有限,秦軍又晝夜攻打。在情況十分危急的緊關頭,張耳想起與他“刎頸交”的好友陳餘正擁兵數萬駐紮巨鹿城北,便派張黶、陳澤去向陳餘求援。
陳餘則自知兵少,難以敵秦,便推脫說要是去同秦軍作戰,“如以肉委虎,徒盡亡軍”。最後,陳餘經不起張耳再三催促,勉強抽出五千援兵,令張黶、陳澤統領回救巨鹿,結果全軍覆沒。
困守孤城的趙王歇向天下發出緊急求救信,希望各國義軍派兵解圍。
救臨濟、救東阿,現在又麵臨著救邯鄲。
楚國國內正處在大洗牌的關鍵時間。對於救與不救,怎麽救,楚王羋心也犯了嘀咕。
楚懷王遷都彭城後,都城四周由項羽、呂臣、沛公嚴嚴實實保護起來。但羋心知道,這幾位肱骨將領都是項氏集團的骨幹,對於自己未必忠心。
在接到趙王歇的求救信後,羋心召集眾將商議應對之道。
同是反秦義軍,之前,魏、齊、楚均被章邯各個擊破。如今趙國被圍,各國都有兔死狐悲的同感,因而放下前嫌共同抵禦章邯成了共識。
但羋心此刻卻另有一番打算。自打遷都彭城後,先前項梁他們打下的地盤許多又被秦軍收複了。彭城北麵和西麵都有秦軍虎視眈眈。
眼下章邯主力已經北上,暫時沒有大的危險,但身邊的項氏集團諸多將領並不會真心聽命於他,羋心沒有把握。
貿然派這批將領出征,萬一成了氣候,怕又是一個項梁頂在自己腦門後。但把他們留在都城,又怕他們功高震主,隨時都可能來個宮廷政變什麽的。
思來想去,還真被他想出了個萬全之策。
他決定利用援救巨鹿的機會,將項梁的肱骨大將分散開來。
除了派兵北上援趙外,再組織一支偏師,讓這支隊伍打著西征鹹陽,推翻暴秦的旗號。
這樣,一來迷惑秦軍,為援趙行動打掩護;
二來讓這支西征軍在西征的同時,掃清都城周圍的秦軍,解除彭城的威脅;
這第三個嘛,嘿嘿,分散項梁的舊將,鞏固自己的王權。
兩支出征的部隊顯然輕重有別。援趙是重頭戲,主力肯定放在這支部隊身上,並且主將必須是自己的親信,至少不能是項氏集團的將領。
羋心將分兵兩路的計劃告知眾將,希望有人自告奮勇,接受挑戰。沒想到剛吃了敗仗的楚將個個畏懼秦軍,竟沒有人願意離開楚地外出征戰。
隻有項羽,因叔叔被章邯殺害,報仇心切,他嚷嚷著願意同沛公一道領兵討伐暴秦。
從項羽的表態來看,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項羽和沛公的關係不錯,至少合作順利、愉快,彼此之間信任度很高。這就不難解釋後來的鴻門宴上,項羽那麽快就相信了沛公的解釋。
但是,讓羋心最擔心的就是項羽,他覺得此人殺伐果斷,難以駕馭。單獨放飛,萬一他勢力增大,指定變成又一個項梁。另外,大臣們也大多和項羽對不上眼。
史書稱諸位大臣都覺得項羽彪悍凶猛又殘暴,凡他攻陷的城池沒有不被屠城的,派他為主將出征,不利收買人心。這就是襄城之戰,項羽屠城給人家造成的不良印象所致。
不想讓項羽去,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為了刺激眾將,羋心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為王”,就是誰要是先拿下關中,奪得鹹陽,就任命他為王。即便如此重賞,仍然沒有勇夫報名。
其實,援趙軍的主將,羋心已有心目中的人選。楚懷王對宋義準確預判項梁驕兵必敗的結果印象深刻,對宋義非常賞識,經常召喚宋義共商國事。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宋義不是項氏集團的骨幹成員,可以視為自己的心腹。
項羽積極性很高,倒是可以利用他的好戰、勇猛為援趙大軍增添虎威。
現在,羋心要找的是西征軍的主帥,這路偏師要讓誰擔綱呢?
他對沛公倒是蠻有好感,覺得沛公相對誠實可靠。大臣們也認為沛公一向有敦厚的長者風範,由他領軍秦國百姓定會擁護歡迎的。但沛公畢竟是項氏集團的核心成員,幾次分兵,項梁都讓沛公當項羽的副帥,顯示他還是頗得項梁重視的。不過羋心還是有自己的辦法,他既要讓沛公受命出征,又不能讓他輕易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於是,羋心便在兵力部署上做了些手腳。
他命武安侯沛公,收羅“陳王項梁散卒”,組成西征軍,從碭出發,直取關中。
陳勝和項梁的殘兵收攏起來不過區區幾千人,沛公自己的碭郡兵馬還需要留守本地拱衛彭城。武安侯沛公以數千人的部隊,莫說打到鹹陽,推翻大秦,能在作戰中不被消滅就算命大了。
另外,魏王咎死後,他的弟弟魏豹逃到了彭城,投靠楚懷王。羋心同情魏豹的處境,他封魏豹為新魏王,同時給了他幾千人士卒,讓他前去收複魏地,並配合沛公解除彭城西麵的威脅。
援趙這一路,則是楚軍的五萬主力部隊。他任命宋義為上將軍,號稱“卿子冠軍”,可以節製各路別將。
考慮到項羽能征善戰,便安排他為副將,謀士範增為末將。
桓楚、黥布、蒲將軍等著名楚國驍將,都統一劃歸宋義指揮。
這樣,掌握了楚國精銳的宋義上將軍,在彭城宣誓後,率領對外號稱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前往巨鹿營救趙國。
沛公也領著數千人的散兵遊勇由碭縣出發,開始了西征之路。
就在此時,章邯與南下的王離(秦名將王翦之孫)率領的長城軍團包圍了巨鹿城。章邯駐軍在巨鹿以南的棘原,趙王歇和相國張耳在巨鹿城中,陳餘駐軍在巨鹿城北。曆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巨鹿之戰就此打響了。
巨鹿城中糧草不足,兵力有限,秦軍又晝夜攻打。在情況十分危急的緊關頭,張耳想起與他“刎頸交”的好友陳餘正擁兵數萬駐紮巨鹿城北,便派張黶、陳澤去向陳餘求援。
陳餘則自知兵少,難以敵秦,便推脫說要是去同秦軍作戰,“如以肉委虎,徒盡亡軍”。最後,陳餘經不起張耳再三催促,勉強抽出五千援兵,令張黶、陳澤統領回救巨鹿,結果全軍覆沒。
困守孤城的趙王歇向天下發出緊急求救信,希望各國義軍派兵解圍。
救臨濟、救東阿,現在又麵臨著救邯鄲。
楚國國內正處在大洗牌的關鍵時間。對於救與不救,怎麽救,楚王羋心也犯了嘀咕。
楚懷王遷都彭城後,都城四周由項羽、呂臣、沛公嚴嚴實實保護起來。但羋心知道,這幾位肱骨將領都是項氏集團的骨幹,對於自己未必忠心。
在接到趙王歇的求救信後,羋心召集眾將商議應對之道。
同是反秦義軍,之前,魏、齊、楚均被章邯各個擊破。如今趙國被圍,各國都有兔死狐悲的同感,因而放下前嫌共同抵禦章邯成了共識。
但羋心此刻卻另有一番打算。自打遷都彭城後,先前項梁他們打下的地盤許多又被秦軍收複了。彭城北麵和西麵都有秦軍虎視眈眈。
眼下章邯主力已經北上,暫時沒有大的危險,但身邊的項氏集團諸多將領並不會真心聽命於他,羋心沒有把握。
貿然派這批將領出征,萬一成了氣候,怕又是一個項梁頂在自己腦門後。但把他們留在都城,又怕他們功高震主,隨時都可能來個宮廷政變什麽的。
思來想去,還真被他想出了個萬全之策。
他決定利用援救巨鹿的機會,將項梁的肱骨大將分散開來。
除了派兵北上援趙外,再組織一支偏師,讓這支隊伍打著西征鹹陽,推翻暴秦的旗號。
這樣,一來迷惑秦軍,為援趙行動打掩護;
二來讓這支西征軍在西征的同時,掃清都城周圍的秦軍,解除彭城的威脅;
這第三個嘛,嘿嘿,分散項梁的舊將,鞏固自己的王權。
兩支出征的部隊顯然輕重有別。援趙是重頭戲,主力肯定放在這支部隊身上,並且主將必須是自己的親信,至少不能是項氏集團的將領。
羋心將分兵兩路的計劃告知眾將,希望有人自告奮勇,接受挑戰。沒想到剛吃了敗仗的楚將個個畏懼秦軍,竟沒有人願意離開楚地外出征戰。
隻有項羽,因叔叔被章邯殺害,報仇心切,他嚷嚷著願意同沛公一道領兵討伐暴秦。
從項羽的表態來看,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項羽和沛公的關係不錯,至少合作順利、愉快,彼此之間信任度很高。這就不難解釋後來的鴻門宴上,項羽那麽快就相信了沛公的解釋。
但是,讓羋心最擔心的就是項羽,他覺得此人殺伐果斷,難以駕馭。單獨放飛,萬一他勢力增大,指定變成又一個項梁。另外,大臣們也大多和項羽對不上眼。
史書稱諸位大臣都覺得項羽彪悍凶猛又殘暴,凡他攻陷的城池沒有不被屠城的,派他為主將出征,不利收買人心。這就是襄城之戰,項羽屠城給人家造成的不良印象所致。
不想讓項羽去,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為了刺激眾將,羋心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為王”,就是誰要是先拿下關中,奪得鹹陽,就任命他為王。即便如此重賞,仍然沒有勇夫報名。
其實,援趙軍的主將,羋心已有心目中的人選。楚懷王對宋義準確預判項梁驕兵必敗的結果印象深刻,對宋義非常賞識,經常召喚宋義共商國事。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宋義不是項氏集團的骨幹成員,可以視為自己的心腹。
項羽積極性很高,倒是可以利用他的好戰、勇猛為援趙大軍增添虎威。
現在,羋心要找的是西征軍的主帥,這路偏師要讓誰擔綱呢?
他對沛公倒是蠻有好感,覺得沛公相對誠實可靠。大臣們也認為沛公一向有敦厚的長者風範,由他領軍秦國百姓定會擁護歡迎的。但沛公畢竟是項氏集團的核心成員,幾次分兵,項梁都讓沛公當項羽的副帥,顯示他還是頗得項梁重視的。不過羋心還是有自己的辦法,他既要讓沛公受命出征,又不能讓他輕易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於是,羋心便在兵力部署上做了些手腳。
他命武安侯沛公,收羅“陳王項梁散卒”,組成西征軍,從碭出發,直取關中。
陳勝和項梁的殘兵收攏起來不過區區幾千人,沛公自己的碭郡兵馬還需要留守本地拱衛彭城。武安侯沛公以數千人的部隊,莫說打到鹹陽,推翻大秦,能在作戰中不被消滅就算命大了。
另外,魏王咎死後,他的弟弟魏豹逃到了彭城,投靠楚懷王。羋心同情魏豹的處境,他封魏豹為新魏王,同時給了他幾千人士卒,讓他前去收複魏地,並配合沛公解除彭城西麵的威脅。
援趙這一路,則是楚軍的五萬主力部隊。他任命宋義為上將軍,號稱“卿子冠軍”,可以節製各路別將。
考慮到項羽能征善戰,便安排他為副將,謀士範增為末將。
桓楚、黥布、蒲將軍等著名楚國驍將,都統一劃歸宋義指揮。
這樣,掌握了楚國精銳的宋義上將軍,在彭城宣誓後,率領對外號稱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前往巨鹿營救趙國。
沛公也領著數千人的散兵遊勇由碭縣出發,開始了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