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沛公壓上了所有的兵力,那幾個知名的大將幾乎都參與這次大戰。


    沛公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南陽郡被攻克,呂齮退守宛城。通過與呂齮的幾次大戰,沛公深感呂齮不好對付。


    沛公一貫的打法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繞。他再一次啟用這一法寶打算放棄宛城。


    他要趕在項羽之前進入關中,那個“關中王”的桂冠吸引力實在太大了。


    沛公沒有理會呂齮,他率軍直接繞過宛城,繼續西進。


    這時,張良發現問題了。


    他告訴沛公:“這麽著急入關,風險太大。秦兵數量眾多,而且據守天塹,現在沒有攻占宛縣,等我軍西進後,宛縣秦軍從後麵追擊我們,而秦軍主力又在前麵夾擊,那我們就危險了。”


    沛公被張良這麽一提醒,立馬認識到自己差點陷入被動,他聽從了張良的建議,決定連夜從宛城西部火速南下,突襲宛城秦軍。


    於是,沛公率領大軍乘著夜色悄然無聲的兵臨城下。等到雞鳴天亮時,宛城已經被嚴嚴實實地包圍起來了。


    郡守呂齮好容易盼到沛公不戰而走,正在慶幸時,突然大批攻城部隊無預警出現在城下。望著城下密集的包圍圈,他頓感絕望,於是拔劍想要自殺。


    郡守有個手下舍人叫陳恢,他攔住郡守對他說:“先不急著死,我有辦法解圍。”


    呂齮仿佛撈到救命稻草,連忙詢問有何妙計。


    陳恢說道:“等我去跟沛公談一談,沒準我能讓他退兵呢。萬一不行,再死也不遲啊。”


    呂齮將信將疑,還是讓陳恢翻越城牆去見沛公。


    當陳恢見到沛公時,他對沛公說:“我聽說過楚懷王跟你們有個約定,誰先平定關中,誰就可以在關中稱王。”


    沛公不知陳恢來意,冷冷看著他不作回應。


    陳恢不緊不慢地說:“您現在雖然屯兵在宛城城下,但是,要知道南陽大大小小的郡縣有數十座之多。宛城作為南陽郡的郡會,人口眾多,物資儲備充足,城裏的人都眾誌成城,決心死守到底。如果您實施強攻,一來傷亡注定不小,二來如果因此耽誤時間,讓其他人搶先入關,您的損失可就大了。”


    陳恢抓住了沛公七寸,時間是他最大的問題。


    沛公一歪脖子看向張良,似乎在征詢他的意見,又似乎在表示他不認同陳恢的說法。


    陳恢繼續道:“如果你要是繞過宛城,想爭取早日入關,宛城又會轉守為攻,從後麵阻擊您。”


    這也是沛公擔心的事,看來此人有兩把刷子,沛公不得不重視陳恢了。


    他盯著陳恢說:“依你的看法,我是拿宛城沒辦法嘍。”


    陳恢沒理會沛公,他從容地回應道:“從您的角度設想,最好的辦法是,招降宛城守軍,好好封賞南陽郡守。如此,您還可以帶著投降過來的宛城守軍,一起和你西進伐秦。沿途守城的秦軍將領聽到您宛城之舉,都會爭先恐後地打開城門請降的。”


    真是一瞌睡就有人遞枕頭,這話怎麽聽起來那麽熟悉啊。是的,這與當初蒯通勸說範陽令的話術如出一轍,隻是主角換了,場地不同了,背景也不一樣了,但結果卻是相同的。


    沛公聽陳恢的分析與張良不謀而合,本來就心動,對陳恢提出的投降約定,不禁大喜過望。


    但他還是裝模作樣地扭頭看下張良,好像有些不情願。張良多聰明的人啊,沛公的心思他早摸透了。他朝沛公作揖道:“隻要郡守真心願意棄暗投明,功當封候。”


    一拍即合的事。


    下麵的事就不用多說了,郡守呂齮向劉邦投降,受封殷侯,陳恢因功也受封千戶。


    接下來,和武臣攻趙的情景大差不差,沛公西進的路上,果然就跟陳恢所預言的那樣,一路上都是受降、收編,基本上也就是傳檄而定了。


    (將星雲集)


    宛城投降,郡守呂齮被封候的消息很快傳開。沛公從此一路順風順水,很快就攻占了南陽郡各地。


    南陽郡一帶的各路將領相繼歸附在劉邦軍麾下,協助沛公與秦軍作戰。這其中就有盤踞在丹水(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西峽一帶)一線的戚鰓和王陵所部,以及正在北上的吳芮麾下的越軍梅鋗部。


    這裏又有一個人物要給大家著重介紹一下,這人叫戚鰓。


    在加入劉邦陣營之前,戚鰓的地位不低,他是秦朝的高武侯,作為秦軍一名大將,戚鰓麾下勇士過萬,他不僅武藝高強,也頗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謀略。


    在沛公攻打丹水的時候,戚鰓知道,秦朝大勢已去,反複權衡,他毅然決定帶兵歸降沛公。當戚鰓來到沛公麵前時,雖然是投降的將領,但舉手投足止之間,不卑不亢,顯示出高貴的氣質。


    沛公見狀暗自稱奇,他對戚鰓說:“卿識時務者也!天將亡秦,眼下正當艱難之秋,卿能重來歸順,吾甚歡喜!”


    戚鰓果然沒讓沛公失望,在丹水之戰中,戚鰓積極獻計獻策,他指揮有方,出奇製勝,常常身先士卒,每每能以少勝多,為沛公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戰功。


    關於戚鰓,在高祖去世後,還發生了一段與他有關的慘絕人寰的悲劇,這個容後再詳細講述。


    那麽王陵又是什麽人呢?


    他和沛公一樣都是從沛縣起家的,與雍齒一樣,都是沛縣豪強,兩人交情很好。


    想起來嗎?就是那個沛公年少時,被他視作大哥的豪族王陵。


    沛公在沛縣起兵時,王陵也聚集了幾千人,跑到南陽郡另立門戶去了。


    都是在沛縣起家,為何王陵會獨自跑到南陽群另立門戶,這其中必有蹊蹺。會不會是他跟雍齒不一般的關係,得罪了沛公,這個不得而知。但此人常意氣用事,說話喜歡直來直去,曾經還被沛公尊為大哥。


    可是如今不同了,原來的小弟劉季都被楚王封候了,要是當他下屬的話,雙方未免都有些尷尬。所以,他投靠沛公的時間也比較晚。哪怕沛公都進入鹹陽了,王陵還不肯歸順,一直到項羽烹煮了王陵的母親後,王陵才下決心跟從沛公。


    這次沛公到了丹水後,王陵便一路協助沛公直到攜手一起攻入鹹陽。


    在南陽郡,王陵無意中幹了一件大事,為大漢帝國搶救了一個人才,也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慰藉。事情是這樣的;


    沛公手下小吏張蒼,因一次運糧失誤,被判處腰斬。就在?張蒼脫光上衣伏在鍘刀下時,王陵恰巧路過。


    他看到張蒼皮膚白皙,身材健碩,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於是便向沛公求情,希望赦免張蒼的死罪。


    王陵對沛公解釋說,張蒼雖然犯了法,但我看他他相貌堂堂,是個有異相的人,如果就這樣處決他,可能會失去一個有用的人才,不如留下來讓張蒼戴罪立功。劉邦考慮到當時正是用人之際,便聽從了王陵的建議,赦免了張蒼?


    張蒼因此跟著大軍一路打到了鹹陽。後來張蒼一度官運亨通,為大漢建國製定章程,成了蕭何的得力助手。蕭何因發現了張蒼在計算方麵上有天賦,便任命他為管理財政的官員,後又火速將他提拔為主管官員,讓他管理各郡國交上來的會計帳簿。


    文帝繼位後,張蒼已經在朝堂任職多年了,算是元老級的大臣。相國灌嬰去世後,張蒼順理成章繼任大漢相國之位,成為了三公之首。


    張蒼這條命是王陵救出來的。他知恩圖報,對曾經的救命恩人尊敬有加。對待王陵就像侍奉父親一樣孝順。


    高祖死後,呂後因違背“非劉姓不封候”的規矩,要給呂氏家族封侯,遭到王陵的堅決反對。


    就連陳平、周勃都低頭了,王陵還是不願向呂後屈服,他要信守漢高祖的盟約。


    最後,呂後為了繞過王陵,采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剝奪了他的相位,王陵一怒之下幹脆稱病不朝。


    王陵被朝廷冷落後,大臣們避之唯恐不及。但張蒼依舊跟平常一樣,對王陵畢恭畢敬。


    王陵死後,張蒼已經當上了相國,但是還經常去王陵家,拜見王陵夫人,把她當成了母親來孝順。


    張蒼不僅能力出眾,品德高尚,他的算術方麵的天賦給後人留下一筆財富。著名的《九章算術》便是由他主持編撰的。


    王陵救的不止是一個罪犯,他救的是大漢丞相,救的是一代數學奇才。他對張蒼伸出援手時,沒想到會影響到日後漢帝國的政壇格局,更沒想到張蒼一生對自己敬重有加,直到死後還持續關照自己的家人。這兩個究竟誰是誰的貴人,還真說不清楚!


    梅鋗則是餘汗人(今江西省餘幹縣),打小就生得虎背熊腰,臂力過人,長大後更是出落得魁梧帥氣。秦統一天下時,梅鋗率一支人馬,跟隨當時的越王經湖南醴陵至南海(今廣東一帶)居台嶺(今南雄市梅嶺一帶)。


    陳勝、吳廣起義的風暴席卷全國,梅鋗就在台嶺地區招募民眾,擴充隊伍。當地有個名叫庾勝的義士,兄弟倆擁眾數千人據山為王,仰慕梅鋗之名,情願引眾歸屬。梅鋗大喜,拜庾勝兄弟為副將,嶺南地區的壯士紛紛投到梅鋗部下,梅鋗聲勢日趨壯大。


    吳芮是梅鋗得老鄉,他十分敬佩梅鋗的軍事才能,於是派人與梅鋗聯絡,想將他收歸麾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梅鋗留下庾勝兄弟留守台嶺,然後親率部眾前去番邑投奔吳芮。


    吳芮聞訊,喜出望外,出城十裏迎接,當即委任他為部將,與英布一起操練軍士。期間,梅鋗力勸吳芮助諸侯伐秦。吳芮隨即派遣梅鋗率領百越兵前往南陽,與沛公合兵一處。在南陽與沛公合兵後,一起攻打南陽郡的析邑(河南內鄉至西峽縣一帶)和酈縣(今河南省西南部內鄉縣),兩地皆被降服。


    隨後,率領百越部跟隨沛公一路打到了關中。早前吳芮就派女婿英布投靠了項梁,此時英布正跟隨項羽在巨鹿大戰章邯。推翻秦王朝後,吳芮因功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衡山王,梅鋗功勞多,也被封賞食邑十萬戶,賜爵為列侯。


    此時的沛公不僅有整個南陽郡的人力物力做支撐,更兼有越軍梅鋗部和戚鰓部的加入,可謂實力大增。從五月到七月份,兩月時間,沛公完成了對南陽郡的攻略,南陽已定,武關門戶大開,沛公再無後顧之憂。打開了前往武關的通道,滅秦偉業近在咫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月當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金生並收藏漢月當空最新章節